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形而上学,旧形而上学,劳动价值论中的旧形而上学 (一)内容提要形而上学是研究事物普遍规律的学问,不是错误的思维方法的名称。 旧形而上学才用孤立、静止的方法看问题。劳动价值论以及政治经济 学仍然受着旧形而上学的束缚。深化劳动价值理研究的当务之急是摆 脱旧形而上学的束缚。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把寻求 “最高原因 ”的基本原 理,也就是“存在之所以为存在 ”的基本原理的学问称为 “第一哲学 ”,并 认为这种学问是 “统究万类的普遍性学术 ”(见形而上学卷四章一、 卷六章一)。后人在编辑他的著作的时候,把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单独成 册,无以命名,就称为: “metaphysics意( 为在物理学之后 )”。汉
2、语最 初译为 “玄学”。一个笔名叫西周(本名藤原时懋) 的日本人,根据中国 古代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的说法,把这个词译为 “形而 上学”。所谓“最高原因 ”的基本原理, 其实就是关于事物的共同性的规律。 事物 的共同性不能被人们感官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得知,尤其是 那些关于事物最一般最普遍的共同性的规律,只有经过高度抽象的思 维才能得知,所以人们通常认识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可感知的事 物。任何思维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进行:一是必须具有的思维材料, 一是进行思维的人必须具有思维能力。思维的材料最初是人们直接从 客观外界得到感性知识, 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
3、共同性, 这些共同性又成了思维的材料。思维材料从感性材料进展到事物的共 同性,是人们进行抽象思维的结果,这种进展也使人们的抽象思维能 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人们思维看似自由,其实总是受着两方 面的限制:一是人们已知的感觉材料的限制,这些感觉是由人们的眼 界决定的;二是人们思维的抽象程度的限制。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不断 摆脱这两种限制有结果。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所实际研究的对象不 同,思维的抽象程度不同,人们也就会有不同的形而上学理论。旧形 而上学在古代,由于人们仅仅把自然物以及作为自然物的人作为研究 对象,思维的抽象也仅仅是对这种研究对象的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而,直接把感性知识当成形而上学
4、的思维材料,把客观事物的感性 规律当成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这样的形而上学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 系,认为事物是离开与他物的关系而独立存在的,事物的发展变化, 也被认为是各自孤立的,与另外的事物的发展无关。这种形而上学认 为客观物的本源是一种独立存在的、不变的 “实体 ”。 近代以来,人们对于人类认识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人 类认识发展变化规律 辩证规律,于是有人由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形而 上学 辩证的形而上学。康德、黑格尔都自称为 “形而上学家 ”。以黑 格尔为代表的 “形而上学家 ”把辩证规律当成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 把人 类认识发展不同阶段的联系当成事物的普遍联系,作为客观事物的本 源的
5、东西不再被看成是孤立的、静止的,而被看成是一种辩证地发展 着的。与古代的形而上学相比,确是前进了一步。这样就形成了两种 宇宙观,一种是古代的形而上学的或称旧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另一种 是辩证的形而上学的也就是辩证法的宇宙观。后来,人们把 “旧形而上 学”径直称为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于是成为与 “辩证法 ”相对立的因 而是错误的思维方式的代称。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辩证的形而上学也是一种形而上学,这种 形而上学与旧形而上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把不同的事物的特殊规律当成 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 辩证的形而上学把认识发展的规律当成客观 事物的一般规律,旧形而上学把人们感知的自然规律当成客观世界的
6、一般规律。辩证法事实上只是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它作为一种关系 也只是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 规律和普遍关系。只有唯心主义才把它当成是客观事物普遍规律和普 遍关系。与旧形而上学一样,辩证的形而上学也同样犯了以偏概全的 错误,即直接把人类认识活动这种特殊的现象直接当成客观世界的一 般规律。在人类认识和实践领域中,这种形而上学是适用的。一旦将 这种形而上学应用于认识和实践领域以外,就会发生错误。黑格尔就 犯了这样错误。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 “陷入幻觉,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 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2 卷, 第 751 页),但是他只是
7、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把黑格尔的辩证法 “颠 倒过来”,并没有提出关于客观世界一般规律的形而上学。在人类认识 领域以及社会历史领域之外,亦即离开人们的认识的客观存在是什么 样的,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正确的回答。旧形而上学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得到克服。 因而,在涉及认识以外的存在的问题上, 人们仍然沿用旧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毫不奇怪的。劳动价值论中的旧形 而上学价值、商品的价值以及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物的一种属性,这 种属性不同于人们的认识以及实践活动。要正确认识这种属性,其前 提是对于对一般属性以及一般存在有正确的认识。近代以来的哲学由 于没有关于一般存在的正确理论,所以,一遇上关于一般存在问
8、题, 就只有两条路可走:回到旧形而上学或者走向唯心主义。商品交换价 值的本源首先必须是存在的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本源,离开了对于一 般存在总是的正确认识,就不能正确认识交换价值的本源。 商品交换价值的本源也是与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而 必须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才产生和实现。不仅离开了交换关系交换 价值就不会产生,消耗在物品生产中的劳动也就不成为交换价值的本 源,而且交换价值离开了交换关系也不可能得到实现。没有得到实现 的交换价值是没有表现到另外的物上的也就潜在的属性,对于这种属 性,是没法进行度量的。任何属性的尺度都有在另外的物上,不能在 其自身。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离开了商
9、品交换关系的看待商品交换价 值的本源,离开交换的对方把消耗在商品中的劳动看成是 “商品交换价 值的真实尺度 ”。这种观点正是离开了商品交换的对方看待交换价值, 认为消耗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离开交换关系也能成为商品交换价值的 本源。这种观点不过是旧形而上学把孤立、 静止的 “实体 ”看成事物本源 的观点在商品价值理论中的应用, 是与旧形而上学的观点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由于在哲学上没有克服旧形而上学,所以在劳动价值理论上也 没有摆脱旧形而上学的影响。这表现在他仍然把生产者消耗在商品中 的劳动称为 “价值实体 ”,并把这种 “价值实体 ”看成是商品交换价值的 “内在的尺度 ”。这样一来, 商品就是离开
10、了交换的对方, 自己衡量自己 的交换价值。 “价值实体 ”就成为一种不依赖与他物的关系的独立存在。 马克思也看到了 “内在的交换价值 ”这一说法的矛盾,为克服这一矛盾, 他提出了两种 “社会必要劳动 ”概念,一种是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 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 ”(全集第 23卷第 52页)。第二种是 “当时社会平均生产 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 ”(全集第 25 卷第 722 页),也就是满足社会现有需要应该投入的劳动时间。这两种 社会必要劳动从两个方面否定了 “价值实体”的实在性。从 “第一种社会 必要劳动 ”来看,“价值实体 ”不能离开其他生产者而单独存在, 从“第二 种社会必要劳动 ”来看, “价值实体 ”不能离开消费者而单独存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国演义课件教学
- 2025-2030中国工业冰乙酸市场销售模式及未来经营风险评估报告
- 霍山国企面试题目及答案精 编全方位解析求职者的必 备技能
- 如何学好物理演讲稿
- 学前教育面试技巧指导:学前班面试题库
-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乌鸦喝水》
- 大学电工实训总结
- 小儿腹泻预防措施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一套
- 小儿泄泻课件教学
- 销售合同合规培训
- 道路养护协议书范本
- 支付结算人行题库及答案
- 《城市更新的》课件
- 2024-2030全球商业电子垃圾回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会议活动风险管理研究-全面剖析
- 机械传动知识课件2
- 2025年度运输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酒店前台礼貌礼节培训
- 幸福心理学-(彭凯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