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1_第1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1_第2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1_第3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1_第4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4三月桃花水精品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写景中抒发的思想感情,背诵喜欢的段落; 2、继续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学习旁注心得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学习了春潮,我们感受到了春潮的势不可挡,不可抗拒的力量。今天我们走进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另一幅画面。(齐读课题) 2、我们一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把目标牢牢地记在心里。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昨天,孩子们已经做了预习,我们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看看谁最认真最努力。(大屏幕:我会读) 2、抽4号学生完成反馈。 (小结)真棒

2、,孩子们又成长了,看来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收获。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的朗读声。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相互评价。 4、在学习春潮时,我们学习了一把金钥匙,尝试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我们一起回顾下(出示)。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条理,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对三月桃花水可以提出哪些疑问呢?出示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三月桃花水是怎样的? 作者笔下的三月桃花水为什么这样美? (看来有些同学已经掌握了这种提问的方法,不会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 加强练习提问,下面我们带着问题走入课文)三、深入文本,课内探究 1、春天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我们走来了(读第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文

3、第二自然段内容,男女读: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酒窝,在水中回旋。 3、大地复苏了,河流醒来了!听,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 出示课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和下面两句话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4、指名汇报,随机指导在第3、4自然段旁边写“声音”,在5、6 自然段旁边写“光芒”,在7、8、9自然段旁边写“赞美”。 出示课后小钥匙,讲解:“我们旁注的,就是心得。每个人的心得体会不一样,旁注的内容也会不同。旁注一定要简洁。” 5、自主学习 默

4、读课文3、4、5、6自然段,完成填空: 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的声音_是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映照着蓝天,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 四、展示交流,品读感悟 1、现在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可以换成那个词? 小结:这些可爱的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了村边,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配乐生读3、4自然段) 填空: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弹奏出了春天的声音。 2、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映照着蓝天,你从这面明镜中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自主学习)3、好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这些画面也出现在了三月桃花水的眼里,不信我们一起来

5、读一读。(读第6自然段) 引读: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 4、读的真好,老师都陶醉了,哪个小组还想美美地读一读。 5、三月桃花水仅仅只是看见这些吗?从哪里看出来?(有号) 6、小练笔:(自己完成) 出示填空:是啊!三月桃花水它看见;它看见; 它看见;它看见 过渡:我把看见的美丽景色制成了图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出示图片) 五、合作交流 把刚才的小练笔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修改一下。 的春天画卷。(出示)三月的桃花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小结:所以说,五、对比阅读,感受风格的不同 1、师:“三月桃花水,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诗情画意,处处洋溢着阴柔之美。女生配乐朗读三月桃花水第3-6自然段。(生

6、谈感受) 2、孩子们,还记得气势磅礴的二月春潮吗?让我们一起朗读春潮第3自然段,再次感受春潮不可抗拒的威力。(男生读) 六、总结课文课堂检测 1、总结:孩子们三月桃花水像竖琴,像明镜,更像一把小提琴,弹奏着春天美妙的旋律。因此,作者赞美: (引读):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2、男孩子赞美一下三月桃花水;女孩子赞美一下三月桃花水。 阅读理解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感悟生命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

7、,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一直在告诉自己:“我不是草,我要开花!”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

8、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 )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 )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即使也 只要就 无论都 答案为:_ (2)解释词语。 香消玉殒:_ 相形见绌:_ (3)在描写依米花的美的时候,用了( )修辞方法。(可多选) A. 比喻 B. 拟人排C. 对偶D. 比

9、4()在文中找出描写依米花拼搏的句子,用“_”画出。 ”“)文中的我对生命的认识前后有什么不同?5( 1 【答案】()即使也 )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2(3)A,C (4)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5)以前: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后来: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

10、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把“红色的瓣”比作,熊熊燃烧的火焰”,把“白的花瓣”,比作“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把“黄的灿烂”比作“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把“蓝的”比作“那最美最美的天空”这是比喻。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即使也;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AC;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

11、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以前: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后来: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

12、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善意的谎言 每周一次,我总到附近一间小小的理发院去吹洗头发,两个师傅负责设计发 型,一个小学徒专门抓洗头发。老实说,我很同情那个瘦小的学徒,看得出她很想学发型设计,但由于工作繁琐,加上两位师傅态度冷淡,她只能默默地在肥皂泡沫中消磨她可怜的青春。然后,有一天,机会忽然来了,新年前的一个月,两个师傅要求加薪不遂,一起辞职,老板娘一时请不到人,除了亲自上阵外,还给小学徒进行“速成训练”,另外再请个小工负责抓洗头发。小学徒升级后,战战兢兢的,颇没自信。而许多老顾客也绝迹不来了,生意顿时冷落下来。小学徒忧心

13、忡忡,老板娘脸如黑锅。 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天,踏入店内,特地指定小学徒为我吹头发,小学徒受宠若惊,拿着吹风筒的手微微发抖。卷吹梳弄一小时后,朝镜一望,哎呀,那发型硬邦邦的,好似戴了一顶不和时宜的帽子。小学徒侍立一旁,脸如那僵硬的发型,巴巴地望着我。我赶快露了个笑容,说:“这个发型真不错,谢谢你!”小学徒的额头舒展开了,笑嘻嘻地把我送出了小店。 再去理发店时,依然指定由她来吹饰。她面带微笑,双手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惊讶极了!真诚地说:“你梳得实在是好哩!”小学徒她脸若鲜花,灿然生辉。 (选自成功励志经典 似水年华,延边人民出版社) (1)“不和时宜”中的错别字是_,

14、应该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2)下列文中的句子,属于比喻句的有( )(多选题) A. 小学徒忧心忡忡,老板娘脸如黑锅。 B. 卷吹梳弄一小时后,朝镜一望,哎呀,那发型硬邦邦的,好似戴了一顶不和时宜的帽子。 C. 小学徒侍立一旁,脸如那僵硬的发型,巴巴地望着我。 D. 小学徒她脸若鲜花,灿然生辉。 (3)小学徒先后两次为“我”吹头发,表情和手的动作区别很大,用文中的词填空,两次的区别: 第一次表情:_,手:_; 第二次表情:_,手:_。 (4)通过小学徒前后两次为“我”吹头发的区别,可以看到 “我”“善意的谎言”给小学徒带来了_,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是一个_的人。 (5)从这个故事中,

15、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答案】 (1)和;合;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风尚 (2)A,B,C,D )受宠若惊;微微发抖;面带微笑;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3(4)自信心;善良 (5)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在无形中帮助别人,让善良开花结果,自己也会收获善良的果实。 【解析】【分析】(1)本题因字音相同而写错别字 ,和应该是合。意思是 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风尚 (2)根据比喻的定义进行判断。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3)本题可以从“ 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天,踏入店内,特地指定小学徒为我吹头发,小学徒受宠若惊,

16、拿着吹风筒的手微微发抖。 她面带微笑,双手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 ”这两句话中找到答案。 (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意找到相关语句进行理解。 (5)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和;合;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风尚;ABCD;受宠若惊;微微发抖;面带微笑;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自信心;善 ;示例: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在无形中帮助别人,让善良开花结果,自己也会收获善良的果实。 【点评】(1)做题时可以从汉字的音,行、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结合词义理解字形是最好的方法。 (2)本题考查的是比喻手法的理解。首先要明确不同修辞手法的定义,再结合句子进行判断

17、。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文中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形象描写的相关句子,分析其特点。 (5)本题主要对文章的阅读感悟。做题时要根据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不间断地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

18、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寮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诀窍_ 思考_ 显现_ (2)用自己的话概

19、述文同画竹的秘诀。 (3)用“_”在文中画出“胸有成竹”的意思,并用“胸有成竹”写一句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秘诀;琢磨;浮现 (2)平日多注意观察竹子的形态、颜色、形象,时刻铭记心中。 (3)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造句:当他空着手走上讲台准备演讲时,人们禁不住为他担心起来。其实,他早已胸有成竹。 (4)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如:诀窍:关键性的好办

20、法。根据其意思,诀窍的近义词可以是“窍门、 秘诀、 诀要”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思考:思索、考虑。显现:显露,露面。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秘诀、琢磨、浮现 (2)平日多注意观察竹子的形态、颜色、形象,时刻铭记心中。 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 (3)事不慌,十分沉着。造句:当他空着手

21、走上讲台准备演讲时,人们禁不住为他担心起来。其实,他早已胸有成竹。 (4)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

22、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竞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_ 地点:_ 人物:_ 起因:_ 经过:_ 结果:_ 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总“自然段中划线的字2)第2(3)第5自然段中的“竟”能否去掉?为什么?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有一天;孤儿院;男孩儿、院长;男孩儿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