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类(桩基)._第1页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类(桩基)._第2页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类(桩基)._第3页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类(桩基)._第4页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类(桩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桩的承载力检测(1.2)1)桩的承载力检测基础类第3页单项选择题 第3页多项选择题 第4页判断题 第5页2)桩的承载力检测高应变类 第5页单项选择题 第6页多项选择题 第11页判断题 第15页3)桩的承载力检测静载类 第16页单项选择题 -第16页多项选择题 -第25页判断题 第32页4)桩的承载力检测抗拔静载类第39页单项选择题 -第39页多项选择题 -第40页判断题 -第42页5)桩的承载力检测抗拔试验类第44页单项选择题 -第44页多项选择题 -第46页判断题 -第47页6)桩身自反力平衡静载试验类 第49页单项选择题 -第49页多项选择题 -第52页判断题 -第54页2桩身完整性

2、检测(1.3)1)桩身完整性检测类 第56页单项选择题 -第56页多项选择题 -第60页判断题 -第64页2)桩的钻芯法检测类 第69页单项选择题 -第69页多项选择题 -第71页判断题 -第72页3)桩的低应变检测类第73页单项选择题 第73页多项选择题 第75页判断题 第80页4)声波透射法检测类 第83页单项选择题 第83页多项选择题 第88页判断题 第91页1251)桩的承载力检测基础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所有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1分)1群桩基础中的单桩称为(D)A单桩基础B桩基 C 复合桩基D 基桩2沉降测量所用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的分辨率应优于或等于(B )A 10-3m

3、m B 10-2mm C 10-1mmD 1mm3 一般宜采用高跨比不小于1/40的(A)作为基准梁。A工字钢 B槽钢 C角钢 D钢管4为提高千斤顶的加载精度和准确性,应优先采用荷载传感器量测荷载值,选用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B )A 0.1% B 1% C 0.4% D 10%5为提高油压千斤顶的加载精度和准确性,应优先采用( B )量测荷载值。A压力表 B荷重传感器 C电子秤 D压力环6基准桩需打入试坑地面以下的深度,一般不小于(B )A 0.5m B 1m C 1.5m D 2m7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安置沉降测点和仪表,试桩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D)。A 300mm

4、 B400mm C500mm D100mm8桩长35m1200的钻孔灌注桩,Q-S曲线呈缓变形,可取 S= ( C )对应的荷载值作为单桩 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Qu。A 40 mm B 50mm C 60mm D 100mm9 一组5根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经查明低值承载力并非偶然施工质量造成,则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应取(C )。A将最高值去掉,后面 4个值取平均B最高和最低值都去掉,取中间3个值的平均C依次去掉高值后取平均,直至满足极差不超过30%的条件D无法确定,应增加试桩数量10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 C )。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B轴心抗坟强度标准值C根据立

5、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强度级别D根据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强度级别0.5二、多项选择题(在所有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少选每项得 分,多选不得分,每题2分)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加载反力装置宜采用下列(ABCD )形式。A锚桩横梁反力装置B压重平台反力装置C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D地锚反力装置E重型压桩机反力装置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包括下列(ABCD )。A慢速维持荷载法B快速维持荷载法 C等变形速率法 D循环加卸载法3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当端阻力大于侧阻力时,应采取下列( ABC )措施。A增加桩长 B桩顶提供配重C减小桩径D增大桩径4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包括(AB

6、CD )A桩身刚度和强度B桩侧土质条件C桩顶约束条件 D桩的入土深度5承载力检测前受检桩混凝土强度应满足( AB )要求之一。A混凝土龄期达到 28 dB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C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小于15MP aD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6下列(ABCD )情况下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A存在密实夹层或孤石B风化层较薄的硬质岩C 土层分布不均匀D持力层层面坡度较大7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下列关于桩侧土阻力的说法中,(BD )是正确的。A桩侧土阻力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桩身产生一定量的轴向压缩变形B桩侧土阻力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桩身和桩周土之间产生一定量的位移C随

7、着桩身和桩周土之间位移的增大,桩侧土阻力亦随之增大D松散砂中的桩,发挥侧阻力所需的位移最大8下列关于桩侧摩阻力的说法中,(ABCD )选项是正确的。A黏性土中的打入桩,其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分布的形状,通常近似于抛物线,在桩顶处摩阻力等 于零,桩身中段处的摩阻力比桩的下段大B钻孔灌注桩由于施工方法与打入桩不同,其摩阻力的分布也不相同,通常沿桩长的分布比较均 匀C在砂性土中打桩时,桩侧摩阻力的变化与砂土的初始密度有关,如密实砂性土有剪胀性会使摩 阻力出现峰值后有所下降D在饱和黏性土中打桩,成桩过程使桩侧土受到挤压、扰动、重塑,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土的抗 剪强度降低,桩侧摩阻力变小9下列(ABD )情况

8、不宜用作抗拔试桩A钻孔灌注桩,充盈系数 1.5 B钻孔灌注桩,下部明显扩径C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上、下节接桩处轻微缺陷D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上、下节接桩处明显缺陷10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 时,可采取下列(ABCD )措施。A进行深层平板荷载试验、岩基荷载试验B桩端持力层钻芯鉴别C在同条件下的小直径桩的静载试验中,通过桩身内力测试,确定端承力参数D有条件进可以预埋荷载箱进行桩端荷载试验三、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X”,每题1分)1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V )2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9、表明全部基桩承载力均满足要求。(X )3 静载试验是确定基桩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V )4 工程桩承载力检测“仅对来样负责”。(X)5 桩基础质量验收时,桩身完整性检测是一般项目,承载力检测则是主控项目。(X )6 桩的各种缺陷最终都表现为桩的承载力下降。(X )7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时,承压板刚度足够大,可在承压板上设置沉降观测点。(X )8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时,基准桩与试桩或锚桩的距离越远,基准梁越长,沉降观测数据就越精确。(X9 快速维持荷载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一般略高于慢速法。(V )10不能用工程桩作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破坏性试桩。(X )11试桩桩头在静载试验时被压碎,该

10、桩就是废桩。(X )12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严禁采用边堆载边试验的方式。(X )13桩顶总沉降超过 40mm,且在某级荷载下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5倍或Q-S曲线出现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时,可停止加载。(V )14斜桩做静载试验时,荷载方向应与斜桩轴线相同。(V )15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试桩的受力性状与工程桩的实际工作状态不同。(V )2)桩的承载力检测高应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所有选项中,1 确定基桩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 (A、机械阻抗法C、静载试验答:C2 对待高应变法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A、盲目迷信C “垃圾进,垃圾出”,全盘否定答:D3 高应变的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

11、数的A、1 %,3C、10%,10 答:B4、有一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1分)。B、CAPWAPC拟合法D、静动法)。B、盲目怀疑D、合理采用()。B、5%,5D、30%,3JGJ106-2003 的 3.3.6 条混凝土桩,分别采用高应变、低应变和声波透射法三种方法进行检测,其中以测出的桩身波速最小。A、高应变法C、声波透射法答:AB、低应变法D、不能肯定5、深度x处的土阻力R %,下行入射波通过x界面时,将在界面处分别产生幅值为( )。A、上行压力波和下行拉力波B、上行拉力波和下行压力波C、上行压力波和下行压力波D、上行拉力波和下行拉力波R x /2 的答:A6采用CASE法测承载力,只限

12、于()直径桩。A、小B、中、小C、大、中D、大答:B7. CASE法分析桩承载力时,下列的 ()种桩型较为合适。A、大直径嵌岩钻孔桩B、超长钢管桩C 中小直径预制混凝土桩D、清孔彻底的大直径灌注桩答:C&无任何修正的CASE法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最适用于 ()。A、桩长较短的摩擦桩B、桩长较短的端承桩C、桩长较长的摩擦桩D、桩长较长的端承桩答:A9 .采用自由落锤为锤击设备时,应采取 ()。A、短距轻击B、短距重击C、长距轻击D、长距重击答:B10. 某城市郊区一桥梁工程,预制混凝土方桩,桩长为 32m,截面尺寸为400mm x400mm ,单桩 竖向抗压承载力标准值= 3000kN,则高应变动

13、力检测时锤重不应小于()。A . 3.2tB. 4.0tC、4.8tD、6.0t答:DJGJ106-2003 的 9.2.4 条11、预制方桩,截面尺寸为400mm x 400mm,桩长为32m,预估极限承载力为 2000kN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500,桩长为29m,预估极限承载力为3000kN。高应变动力试桩时锤重分别不应小于( )。A、C、 答:2t、3tB、2t、4.5t3t、3tD、3t、4.5tAJGJ106-2003 的 9.2.4 条12、 采用CASE法检测基桩时,锤击落距一般不宜大于()。A、1.0mB、1.5mC、2.5mD、3.5m答:CJGJ106-2003 的

14、9.3.3 条 21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2003)规定:安装在同侧的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间 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B、 70mmA、60mmC、80mmD、 100mm答:CJGJ106-2003 附录 F 的 F.0.3 条 114、高应变法动力检测,预估最大冲击加速度为1000015000m/s 加速度计的量程宜为)。2A、10000 15000m / s2C、15000 30000m / s答:D2B、15000 20000m / s2D、20000 30000m/ s15、高应变检测用仪器的系统动态范围不应低于(A、40dBB、 50dBC、 66dB 答

15、:CD、 80DbJGJ106-2003 的 9.2.1 条16、高应变检测仪器,单道采样频率不应低于()。A、1500HzB、 2000HzC、 2500Hz 答:DD、 20000HzJGJ106-2003 的 9.2.1 条17. 采用高应变法检测基桩时,一般要求单击贯入度为()。A、v 10mmB、2 6mmC、 10mmD、6 10mm答:BJGJ106-2003的9.2.5条条文说明18. 高应变动力检测法,采用自由落锤时,要求重锤()。A、锤重要轻B、落距要大C、高径比不得小于 1D、单击贯人度不得大于6mm答:CJGJ106-2003 的 9.2.3 条19. 高应变测桩时得出

16、一组力一时间曲线和一组速度一时间曲线,这里的速度是指()。A、应力波在桩内的传播速度B、桩底处质点运动速度C、传感器安装截面处的质点运动速度D、桩头质点运动速度答:CJGJ106-2003 附录的 F.0.1 条20. 混凝土灌注桩,桩长为 20m,桩底至桩中混凝土强度为 C25,弹性波速为3600m/s,桩中至 桩顶混凝土强度为 C30 ,弹性波速为3800m/s。现对该桩进行高应变检测,仪器设定的弹性波速W,和应力波传播速度 W c分别为()。A、W s= 3600m / s、W c= 3700m / sB、W s = 3700m / s、W c = 3800m/sC、W s = 3800

17、m / s、W c = 3700m/sD、W s = 3700m / s、W c = 3700m / s答:C21. 高应变检测时必须在桩身同一截面处,安装二只加速度传感器和二个应变传感器,且应对称布置,其主要目的是()。A、避免其中一只传感器损坏,而采集不到数据B、减小偏心锤击的影响C、避免单只传感器处的桩身质量而影响结果D、相互验证,校核结果的可靠性答:BJGJ106-2003 附录的 F.0.1 条22. “严重锤击偏心”是指两侧力信号之一与力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超过平均值的()。A、20%B、25%C、30%D、33%答:DJGJ106-2003 的 9.4.2 条23.高应变检测时桩头

18、顶部的桩垫厚度宜为()。A、5 10mmB、10 20mmC、20 30mmD、10 30mm答:DJGJ106-2003 的 9.3.1 条 524.高应变测桩时,若测出的力一时间曲线出现高频振荡波,这说明()。A、桩顶有塑性变形B、传感器已松动C、桩身已断裂D、附近振动干扰答:BJGJ106-2003 的 9.4.2 条25 高应变某一侧实测力时程曲线,信号异常的原因是()。A、50Hz交流干扰B、力传感器松动C、加速度传感器松动D、振动干扰答:B26.某高应变实测力时程曲线,信号异常的原因是()。A、锤击偏心B、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C、加速度传感器松动D、力传感器松动答:A JGJ10

19、6-2003 的 942 条27某高应变实测力与速度的时程曲线,信号异常的原因是( C )。A、锤击偏心B、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C、存在50Hz交流干扰D、力传感器松动答:C28.力传感器直接测到的是其安装面上的()。A、应变B、应力C、锤击力D、加速度答:A29高应变检测承载力时选取锤击信号,宜取()的击次。A、最后一击B、锤击能量较大C、平均D、第一击答:B30. 高应变测桩时得出的“传递到桩身的锤击能量”是指()。A、打桩锤的势能B、打桩锤的最大动能C、传感器截面处的有效能量D、桩锤额定能量答:C31. 根据高应变F、V时程曲线,判断哪根桩上部存在明显扩径?()。答:AJGJ106-2

20、003 的 9413 条32. 高应变测桩时,常用桩身完整性系数B值判别桩身质量,这里 3的物理意义是()A、传感器安装截面与被测截面的面积比B、上部完整截面与被测截面阻抗比C、被测截面与上部完整截面的阻抗比D、被测截面与桩顶截面的阻抗比答:CJGJ106-2003 的 9.4.12 条33. 高应变法检测某两根桩的桩身完整性系数卢分别为0. 95、0. 8则分别应判为()桩。A、I类、n类B、n类、n类C、丨类、I类d、n类、川类答:BJGJ106-2003 的 9.4.12 条34. 对高应变分析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哪项要素?( C )。A、动测仪器B、分析软件C、人员素质D、设

21、备匹配能力答:CJGJ106-2003的9.4.6条条文说明35. 对于土阻力滞后 2L/C,应采用()对CASE法单桩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提高修正。A、RMX 法B、RSU 法C、RAU 法D、RMN 法答:AJGJ106-2003 的 9.4.9 条36、 实测曲线拟合法中,桩的力学模型一般为一维杆模型,单元划分应采用()。A、等时单元B、等长单元C、等质单元D、等体单元答:AJGJ106-2003的9.3.3条条文说明37、 在缺省模式下,CAPWAPC拟合程序中桩单元、土单元的长度分别为()。A、1m、2mB、1m、ImC、2m、lmD、2m、2m答:AJGJ106-2003 的 9.4

22、.10 条38实测曲线拟合法,对于柴油锤打桩信号,曲线拟合时间段长度在t1+2L / 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于()。A、10msB、20msC、30msD、50ms答:CJGJ106-2003 的 9.4.10 条39. 实测曲线拟合法,对于自由落锤锤击信号,曲线拟合时间段长度在t什2L /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于()。A、10msB、20msC、30msD、50ms答:B JGJ106-2003 的 9.4.10 条40. 有一根预制混凝土桩,采用锤击法施工,桩尖需穿透一密实砂层进入软黏土层,在穿透的一 瞬间桩身会出现()。A、较大的拉应力B、较大的压应力C、速度为零D、向上剧烈反弹答:A少

23、选每项得0.5、多项选择题(在所有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分,多选不得分,母题2分)1、基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A、高应变法B .静载法C .钻芯法D .机械阻抗法E.静动法答: ABE2、基桩检测中的半直接法包括()。A、低应变法B、高应变法C、声波透射法D、钻芯法答:ABC3、对于下列哪些情况,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设计提供依据?()。A、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B、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C、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D、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E. 打桩过程中桩身由拉应力控制答:ABCD4、 高应变动力检测成果可为下列哪些工作提供依据?()。A、校核桩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24、B、选择沉桩设备与工艺C、桩基施工质量动力检测评定D、估算预制桩的接头缝隙宽度答: ABCD5、 高应变试打桩的打桩过程监测可以达到下列哪些目的?()。A、控制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应力B、选择沉桩设备和确定工艺参数C、选择桩端持力层或合理的人土深度D、可减少桩的破损率,提高沉桩效率答: ABCD6、 高应变法不宜检测下列哪些桩的承载力?()。A、嵌入基岩的大直径桩B、纯摩擦型大直径桩C .扩底桩D、Q5曲线呈缓变型的桩端后注浆灌注桩E、挤扩多支盘灌注桩答: ACDE7、对于下列哪些桩型不宜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A、大直径扩底桩B、人工挖孔嵌岩桩C、夯扩桩D、桩端后压浆钻孔灌

25、注桩答: ABCD8、 对于下列哪些桩型不宜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A、素混凝土桩B、Q-S曲线具有缓变型特征的大直径灌注桩C、H型钢桩D、多支盘挤扩桩E、钢管桩答: ABD9、CASE法测承载力,适用于()。A、人工挖孔桩B、摩擦型的中、小直径预制桩C、摩擦型的截面较均匀的灌注桩D、扩底灌注桩答:BC10、高应变动力试桩检测前应收集下列哪些资料?()。A、工程地质资料B、基桩设计图C、施工原始记录D、桩位布置图11、高应变试验成功的关键是 ( AB)B、信号中的信息是否充分D.高素质的检测人员答: ABCDA、信号质量C、采用国外开发的拟合计算软件答:AB12、高应变检

26、测前桩头顶部应均匀铺设黄砂或设置桩垫,桩垫可采用()等材质均匀的材料。A、胶合板B、钢板C、木板D、纤维板E、橡胶板答: ACD13、 在动荷载作用下,桩体要运动必须克服()A、静阻力B、动阻力C、惯性力D、粘聚力答:ABC?()C、导杆式柴油锤14、下列哪些选项不可作为高应变法的锤击设备A、强夯锤B、液压锤D、单动筒式柴油锤E.振动锤答: ACE15、对贯人度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 (A、在受检桩附近架设基准梁,安置百分表B、在受检桩附近架设基准梁,安置千分表C、精密水准仪D、激光变形仪E、对加速度信号两次积分答:CD16、 高应变动测法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A、至少对称安装冲击力和冲击响

27、应测量传感器各B、传感器距桩顶的距离不宜小于2倍桩径或边宽C、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式力传感器的中轴线应相互垂直D、安装面处的材质和截面尺寸应与原桩身相同E、传感器不得安装在截面突变附近答: ABDE17、下列关于高应变检测时贯人度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单击贯人度宜在 2 6mm之间B、 应减小锤重使单击贯入度不超过6mmC、贯人度过大造成桩周土扰动大,承载力拟合结果可能明显低于静载试验结果D、贯人度较小,动静对比误差显著,统计结果离散性大答:AC18、采用CASE法测桩时,应预先将桩的()等按试桩的实际情况确定。B、安装点桩身波速D、桩身截面积?()。B、桩侧摩阻力分布D、模拟的静荷

28、载一沉降曲线?()。B、桩身完整性系数D、打击能量A、测点下桩长C、桩身混凝土质量密度答:ABCD佃、CASE法不可以得到下列哪些结果A、桩侧摩阻力与桩端承力C、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E、桩身完整性系数答: ABD20、CASE法可以得到下列哪些结果 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C、桩身最大拉、压应力答: ABCD21、高应变动测法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A、对于H型钢桩;传感器应对称安装在上、下翼缘B、传感器的中心轴应与桩中心轴保持平行C、 对于大直径桩,传感器距桩顶的距离不得小于1倍桩径或边长D、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式力传感器的中心应位于同一横截面上E、安装螺栓的钻孔应与桩侧

29、表面垂直答: BCDE22、检测时应及时检查信号的质量,发现下列哪些情况时应进行检查、调整或停止检测?()。A、信号出现异常,或同一根桩进行多锤测试时信号差异较大B、测试系统出现问题,传感器安装不良、锤击偏心或测点处混凝土开裂、桩身有明显缺陷且程 度加剧C、力或速度时程曲线最终不归零D、一只传感器损坏答: ABCD23、加速度传感器出现 50Hz干扰的解决办法是(A、良好接地B、改用交流供电C、改用直流供电D、数字滤波答:AC)情况时,其信号不得作为分析计24、 采用CASE法检测基桩时,现场采集信号出现 ( 算依据。B、严重偏心锤击,一侧力信号呈现受拉D、桩底反射信号明显A、力的时程曲线最终

30、未归零C、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 答:ABC25、下列哪些情况下高应变锤击信号不得作为承载力分析计算的依据?()A、力的时程曲线最终未归零B、 偏心锤击,某一侧力信号与力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为平均值的20%C、传感器出现故障D、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答: ACD26、下列哪些情况下的高应变锤击信号不得作为承载力分析计算的依据?()A、力实测曲线呈双峰B、导杆式柴油锤作锤击设备,采集到的信号C、桩头被击碎,力曲线最终不归零D、一只速度传感器被损坏答:BCD27、下列哪些情况不得作为承载力计算依据?()。A、触变效应导致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载力下降B、锤击偏心,一侧出现拉应力C、速

31、度曲线最终未归零D、桩中上部强烈反弹E、 传感器连接电缆被落锤砸断,在2L / c后没有记录信号 答: ABCE28、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高应变测试失败?(A、桩头混凝土强度不高而被重锤击碎B、偏心锤击、桩垫选择不当使得测试信号严重畸变C、安装点混凝土质量欠佳,锤击后可能导致塑性变形或裂缝,从而产生持续的压力或拉力波而 使信号尾部不归零D、传感器没有上紧或桩侧面不平整导致传感器自振E、锤重选择不当或落高控制不当导致激励能量过高或不足答: ABCDE29、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比例失调?()A、输入的传感器灵敏度不准确B、弹性波速(或弹性模量)不合理C、桩上部存

32、在严重缺陷D、上部土层阻力较大答: ABCD30、 在F u图中,下列关于上、下行波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凡是下行波都将使两条曲线同向平移,原有距离保持不变B、凡是上行波都将使两条曲线反向平移,互相靠拢或互相分离C、 如果只有下行波作用,F(t)曲线和Z u(t)曲线将永远保持重合D、F(t)曲线和Z u (t)曲线的相对移动直接反映了上行波的作用答: ABCD31、 桩身的完整性评价可采用卢法,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当0. 8 3 1.0时为基本完整桩B、当3 = 0. 8时为完整桩C、当0. 6 3 0. 8时为严重缺陷或断桩D、当3 4D且2mB 、4(3)D 且2mC

33、2D且2m D 、2D且1m注: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答案B解析JGJ 106-2003 中4.2.5条文中有明确阐述。16、 试桩的沉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A 、更严格B 、一样C、更宽松 D 、视情况而定答案B解析JGJ 106-2003 中4.3.1条文中有明确阐述17、静载荷试验中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 载力()A、 1/5 B 、 1/8C、1/10 D 、1/1217答案C解析JGJ 106-2003 中4.3.4条文中有明确阐述。18、静载荷试验中卸载应分级进行,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

34、承载力()A、1/2 B 、1/4C、1/5 D 、1/10答案C解析JGJ 106-2003 中4.3.4条文中有明确阐述。19、静载荷试验中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A、1% B 、5%C 、 10% D 、 8%答案C解析JGJ 106-2003 中434条文中有明确阐述。20、 慢速维持荷载法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并连续出现两次。A、0.1mm B、0.01mm C、0.2mm D、0.02mm答案A解析JGJ 106-2003 中436条文中有明确阐述。21、快速维持荷载法试桩沉降相对

35、稳定标准()。A、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B 、是否延长维持荷载时间应根据桩顶沉降收敛情况确定。C、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D荷载掉压不超过 10%答案B解析JGJ 106-2003 中437条文中有明确阐述。22、 静载荷试验当荷载一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无特殊情况下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可终止 加载A、4060mmB 、4080mmC、6080mmD 、5060mm答案C解析JGJ 106-2003 中438条文中有明确阐述。23、 静载荷试验过程中某级荷载作用下,当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倍,可终止加载。

36、A、2 B 、3 C 、4 D 、5答案D解析JGJ 106-2003 中438条文中有明确阐述。2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承载力检测方法可用()确定。A、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B、有成熟地方经验时,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C、高应变法D深层承压板试验答案A解析JGJ 106-2003 中435条文中有明确阐述。25、静载试验数据图绘制沉降纵座标满刻度沉降值不宜小于()mmA、 80 B 、 60 C 、 50 D 、 40答案D解析JGJ 106-2003 中441条文说明中有明确阐述。26、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取值A、0.5

37、 B 、1.0 C 、1.5 D 、2.0答案A解析JGJ 106-2003 中 444 条文。27、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可测定()A、桩底水平抗力B、推定地基土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C、桩身水平抗力D、桩身材料抗剪力答案B解析JGJ 106-2003 中 6.1.3 条文。28、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水平推力加载装置最大加载能力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倍A、0.8 B 、1.2 C 、1.6 D 、2.0答案B解析JGJ 106-2003 中 6.2.1 条文。29、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水平推力加载装置若由相邻桩提供,其承载力和刚度应大于试验桩的()倍A、0.8 B 、1.2 C 、1.6 D 、2.0答案

38、B解析JGJ 106-2003 中 6.2.2 条文。30、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水平推力作用点宜与实际工程的桩基承台底面标高()A、更高B 、一致 C、更低 D、土 200mm以内答案B解析JGJ 106-2003 中 6.2.3 条文。31、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水平作用平面的受检桩两侧应对称安装()个位移计A、1 B 、2 C 、4 D 、8答案B解析JGJ 106-2003 中 6.2.4 条文。3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测量桩身应力或应变时,埋设传感器的纵剖面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得 大于()A、5B、10C、15D 、2 答案B解析JGJ 106-2003 中 6.2.6 条文。33、 抗拔桩试

39、验加载装置宜采用()A.油压千斤顶B分离式千斤顶C 卧式千斤顶D电动千斤顶答案A解析JGJ106-2003中5.2.1条文有明解。34、试验加反力装置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A. 1.0 倍B. 1.2 倍C. 1.5 倍D. 2.0 倍答案C解析JGJ106-2003中5.2.2条文有明解。35 在加载过程中,当累积桩顶上拔量超过()mm,可终止加载A. 80 B . 100C. 120 D . 150答案B解析JGJ106-2003中5.3.3条文有明解。36.在加载过程中,当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 倍时,可终止加载A. 0.8 B . 0.9 C . 1.0 D . 1.2答案B解析JGJ106-2003中533条文有明解。37.在加载过程中,当某级荷载作用时,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上拔荷载作用下的上拔量的()倍时,可终止加载A. 3 B . 4 C . 5 D . 6答案C解析JGJ1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