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部模具科工艺流程_第1页
技术部模具科工艺流程_第2页
技术部模具科工艺流程_第3页
技术部模具科工艺流程_第4页
技术部模具科工艺流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部模具科工艺流程技术部主要是以服务现场为导向,满足现场生产需求 ,确保现场刀、夹、模的正常使用。技术部分 为两大科室:一是技术科,二是模具科。技术科主要以模具设计、工艺确定、图纸统一为主。模具科负 责新产品的刀、夹、模的开发与制作,模具降面与复制,工装制作等。模具科工艺流程如下:模具制作】1 模具图纸下发 :从技术科获得模具图档。 2数控加工( 1)模具编程A 分析图档,根据图档的形状、尺寸要求,确定加工工艺,确认模具尺寸,通知加工组备料,降面模 具可直接编好程序后上数控加工中心进行加工。B .进行工艺数据处理,编织加工程序单。(2).数控加工A 将备好的材料或降面模具上数控加工中心进行打

2、表分中。B 核对加工程序单,根据程序进行加工。3模具装配(1)当模具转到加工组后,加工组的人员要对模具进行检查,是否有无加工到位的地方。(2)准备模具需要装配材料 (重力模配件、砂芯底板及辅助材料)。制作步骤:a、 备底板:底板总厚度比背框深度少8 11mm,与背框间隙为1MM,然后将底板磨平。b、 倒 角:除射砂口与模具型腔不倒角,其余均倒角为R2 R3c、钻装机孔:钻 $ 8.5的通孔,$ 14的沉头10mm深。d、钻定位孔:将$ 12的定位销钻$ 10.5的通孔。e、 钻排气孔:在排气片中选择适当位置钻$ 6 $ 8钻通。f、 钻抬模孔:打 M12*1.75螺丝孔于A、B模两侧靠射砂面约

3、1/3处g、吹砂孔:在模具两侧钻 $ 10的通孔h、 漏砂孔:在模具射砂面正对面钻$ 10的通孔,钻通于背框。i、 测温孔:自动机钻 G1/4、M12*1.5的螺孔于动模右下角、静模左下角,手动机钻M12*1.25螺 丝孔于动模左下角、静模右下角。钻j、 配底板:底板与模具型腔间隙为1-2MM,再用螺丝固定在背框上,注意螺丝避开型腔位k、钻顶针孔:根据型腔大小选择适当位置钻适当大小的顶针孔,在狭小的地方或拐角地方、斜 面均可划线从背后钻孔。l、配顶针:顶针间隙在 0.1mm内,顶针配平于型腔表面,斜面上的顶针要防止顶针转动。m、 铳底板键槽:底板上的键槽大于模体键槽1mm左右,键槽中距离小于

4、130MM。n、 配退料杆:将退料杆固定于底板上,总长为520-540MM0、配 模:合模间隙0.1mm内,复位顶针不能超出配模面,定位销间隙不能太紧、 配抽芯:装配时易于抽出,间隙为0.2-0.25之间,抽芯端面与模具紧密配合.(3). 自检:a .合模间隙是否小于 0.1mmb 顶针长度是否平于型腔表面,斜面顶针是否转动。.安装孔与定位槽的尺寸位置(25倍数、32倍数)d .退料杆总长是否 520 w L 540e.顶针复位长度 7 11mmf .排气孔是否合理第-3 - 页共4页工艺流程g.顶针孔位置是否合理h 射砂面与键槽上方宽度为 47MM,键槽宽15MM,深5MM。两键槽间距小于1

5、30MMi .测温孔的深度(G1/4 为 25,$ 8 为 60, M12*1.25 为 25, $ 6 为 60)(4) .根据模具工艺要求,完成模具装配并填写模具加工工艺卡。(5) .对装配完的模具转到工艺组进行确认。(6) .工艺人员根据工艺流转卡对模具进行校验。A .砂芯模各部位检验要求简图名称用途检验要求装机孔固定在砂芯机上X方向25倍数、Y方向32倍数,钻四个巾8通孔,打孔范围300 X128复位孔合模时将顶针板复原选择模具型腔外与背框内最佳处钻四个8或10的通孔排气槽降低模具温度,排岀型腔空气离型腔、顶针孔4-5MM处铳1MM深的槽, 并选择适当位置钻6通孔射砂孔将砂注入型腔根据

6、型腔大小铳 R2-R5的槽并端面不可倒 角.模具型腔产品内部结构根据图纸要求选择适当磨头清角,并清角到位,不得有毛刺,要求平整光滑。定位销孔合模导向与定位销紧密配合,不得错位,定位销孔比定位销小0.02抽芯成型、避空(增强装配时易于抽出,间隙为0.2。25之间,抽芯 透气性)端面与模具紧密配合.顶针孔顶岀砂芯根据型腔配不同顶针,配合时易于抽出底板固定抽芯并连接固定板气缸根据抽芯大小制作底板钻两个巾10的通孔在射砂面背面易于漏砂 漏砂孔漏砂处分别钻 G1/4-19、M1 2X 1.5螺纹孔于静模测温孔 测温左下角左侧和下方、动模右下角右侧和下方吹砂孔吹砂钻12MM孔于动静模下方两侧搬卸模具钻M1

7、2 X 1.5螺纹孔于动静模上方两侧,注 意模具和重量,适当调整钻孔位置。螺丝孔固定底板固定顶针装机定位槽顶岀砂芯固定两底板抬杆固定底板后总长为 520-540MM根据型腔宽度备 10MM厚的板两块,底板 与型腔间隙为1MM射砂面与键槽上方宽度为47MM,键槽宽15MM,深5MM。两键槽间距小于 130MM根据型腔大小而定钻M6螺丝于适当位置处射砂面连接射砂桶要求平整光洁,无倒角并无毛刺B.重力模各部位检验要求简图名称用途检验要求定位销孔合模导向溢流槽局部加厚产品型腔铜水进料口排气、补缩防止夹渣、裂纹、冲型不良、缩料现象排岀模具型腔中的空气产品本体连接作用,加强砂强度与定位销紧密配合,不得错位

8、,定位销孔比定位销小0.02根据图档工艺要求进行模具清角,保障浇口平滑无毛刺。根据产品大小制作溢流槽位置及大小根椐间题大小确定加厚范围根据产品壁厚铣削排气厚度, 左右.根据图纸要求选择适当磨头清角 位,不得有毛刺,要求平整光滑清角、避空一般在 0.5-1.5,并清角到砂芯定位装机孔定位装卸机器底 板定位抽芯根据图纸要求选择适当磨头清角,并清角到位,不得有毛刺,要求平整光滑。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打孔角度和位置,重铸打M12的螺纹孔,特铸打G1/2和牙.螺纹中心 不得低于180MM确保抽芯中心距的准确度抽 芯注出产品型腔确保定位连接处良好配合,产品位尺寸准确固定架支撑抽芯易于抽芯取出,无毛刺,方便操

9、作者使用分型面 分型在装配时分型面要完全配合字 块 商标镶 块 成型文字为出水的反方向,字体不得超过0. 8MM根据图纸要求选择适当磨头清角,并清角到位4.模具入库(1) .模具成本统计,对模具装配工时,模具材料进行电脑存档。(2) .模具流转铸造科进行模具试制,确定模具是否可以正常使用。3)模具完全入库,正式投入生产。二. 【刀具制作】1. 刀具设计与制作A .根据图纸及装配要求,设计出刀具图纸。B 根据图纸车出毛丕刀杆。C 经过铣床加工合金放置槽。D 将合金焊接在刀体上。E 根据图纸要求加工刀具。F .刀具的试制及填写工艺流转卡。2刀具入库A .根据图纸要求检测刀具是否合格。B .将合格刀具正式入库并投入生产。C 对刀具制作工时、材料存电脑档。三【工装制作】1工装图纸设计A. 根据产品加工要求设计出工装图纸。B. 根据图纸要求备工装板。C. 按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