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2选择题_第1页
大学物理2选择题_第2页
大学物理2选择题_第3页
大学物理2选择题_第4页
大学物理2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热运动统计描述选择题1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 A、B、C三种理想气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气体A的分子数密度为ni,压强为pi,气体B的分子数密度为 2ni,气体C的分子数密度为 3ni,混合气体的压 强p为()(A)3pi( B) 4pi( C)5pi ( D)6pi2某一容器中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气体分子的质量为 m,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 x方向分量的平均值为()(A)V8kT(B)Vi 8kT31 m(C) v8kT3 m(D)v 0i / 233速率分布函数f(v)的物理意义为()(A)具有速率v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B)速率分布在 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

2、的分 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C)具有速率v的分子数 (D)速率分布在 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 中的分子数4设速率分布函数为f(v),在N个理想气体分子的容器中,气体分子速率在viv2间的分子数()(A): f(v)dv(B)f(v)他 vi)(C)V2Nf (v)dv(D)Nf(v)(V2 Vi)5如图所示速率分布曲线,那一图的两条曲线表示同一温度下氮气和氧气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6 1mol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在温度为T时,其内能为()2(A)RT(B) -kT(C) -RT ;(D)-kT32227压强为p、体积为V的氢气的内能为()5 、,317 、,(A) 一 pV(B) 一 pV(

3、C) pV(D)-pV22228质量为m的氢气,分子的摩尔质量为 M,温度为T的气体平均平动动能为()(A)2M(B)3m2MKT (C)如RT;2M(D)5m2MKT9在一个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某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取决于容器内气体的()(A)压强p( B)分子数N( C)温度T(D)平均碰撞频率10 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他们都处于平衡态,则他们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B)温度、压强都不相同(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26 / 2311在0 C和标准大气压下的氧气,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约为((A

4、)333 叹;(B)185 叹;(C)461 ms ;(D) 590 ms12如果上题中氧分子被分离成为原子氧,原子氧的方均根速率为原题中分子方均根速率的 ()(A) 1/2 倍;(B)2 倍;(C)2倍;(D)4 倍13容器中分子的数密度为1026 m 3,分子的质量为3 10 27kg,假设每一个分子都以2000ms的速率运动,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每秒钟内与21m2的器壁碰撞的分子数为()(A)2910 ;(B)11029 ;(C)11027 ;36(D)11027314上题中分子与器壁碰撞,每个分子的动量改变了()(A)12 10 24 kg m s(b)1.2 10 24 k

5、g m s(C) 624 10 kg m s27(D) 12 10 kg m s15刚性多原子分子气体的摩尔热容比为()(A)1.2 ;( B)1.3 ;( C)1.4 ;( D)1.6。16探索者5号卫星测定了太阳系内星际空间物质的密度,测得氢原子数密度为1.5 107m-3,氢原子的平均碰撞截面为4.0 10-21m2,则氢原子的平均自由程为()(A)1.18 107m( B) 1.18 1010m ( C) 1.18 1013m( D) 1.18 1016m17气缸中有一定量的氮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经过绝热压缩,使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 2倍,问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几倍。()(

6、A)22/5( B)21/5( C)22/7( D)21/718在地球表面,若一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为5.0 10-26kg,地球半径为6.4 106m,则空气分子要逃离地面时,地球表面的温度至少为()(A) 3.0 106K(B) 3.0 104K (C) 4.5 105K(D) 1.5 105K19 一固定容器内储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为2T,则分子的平均次数 z2为()T,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为乙,若温度升高为(A)2zi1 _(D 2Z120 一个容器内储存有一摩尔氢气和一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A) P1P2(B)P1P2( C)P

7、1P2(D)无法确定第九章 DDBCB CAABC CBBAB CDDBC第十章热力学选择题1在下列理想气体各种过程中,那些过程可能发生?()(A) 等体加热,内能减少,压强升高(B)等温压缩,吸收热量,压强升高(C)等压压缩,吸收热量,内能增加(D)绝热压缩,内能增加,压强升高2 在实际应用中,提高热机的效率可行的办法是()(A) 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B) 降低低温热源的温度(C)选择单原子理想气体作工作物质(D)增大热机功的输岀3 下列说法那一个是正确的()(A)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热量不能全部转变为功(C) 功不能全部转化为热量(D)气体在真空中的自由膨胀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8、4 在绝热容器中,气体分子向真空中自由膨胀,在这过程中()(A)气体膨胀对外作功,系统内能减小(B)气体膨胀对外作功,系统内能不变(C)系统不吸收热量,气体温度不变(D) 系统不吸收热量,气体温度降低5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V图上初态a经历或过程到达末态 b,已知a、b两态处于同一条绝 热线上(图中虚线所示),问各过程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A) 过程吸热,过程放热(B) 过程放热,过程吸热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由初态 a经过程ab和由初态a经 b,如p-T图所示,则两个过程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Q的关系为(过程acb到达相同的终态(A)QiOQQ2 (B) Qi0, QiQ2(C) 两

9、种过程都吸热(D)两种过程都放热(C)QiO,QiQ2 (D) Qi0, QiQ2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体积 Vi膨胀到体积V2分别经历的过程如下左图:AB等压过程;AC等温过程;AD绝热过程,其中吸热最多的过程()(B) AC (C) AD(D) 一样(A) AB 多8如上面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gd线上各状态的温度比 acd线上各状态的温度高(B) agd所表示的过程系统放岀热量(C) 路径acd和agd表示等温过程(D) 面积acdga表示循环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9 1mol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 A状态变为B状态,如果不知道是什么气体,变化过程也不清楚,但是可以确定 A、B两

10、态的宏观参量,则可以求岀()(A)气体所作的功(B)气体内能的变化(C)气体传给外界的热量(D)气体的质量10 在标准大气压下,1g水的体积为1.0cm3,水沸腾后完全汽化,变成1.671 X 10-3m的蒸气,在此过程中内能的增量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汽化热为2.26 106J kg-1 )o()342(A) 2.0910 J(B)2.0910 J (C)2.0910 J(D)2.09J11在600K的高温热源和300K的低温热源间工作的卡诺热机,理论上最大效率可达到()(A) 100%(B) 75% (C)50%(D) 25%12在标准条件下,将1mol单原子气体等温压缩到16.8升,外力所

11、作的功为()(A) 285 J(B) -652 J (C)1570 J(D) 652 J13在上题中,如果将单原子气体绝热压缩到16.8升,外力所作的功为()3(A) 693J(B) 7.8110 J (C) 719J(D) 678J14致冷系数为6的一台冰箱,如果致冷量为1.08 106J. h 1,则冰箱一昼夜的耗电量为()(A) 1.2 度(B) 7.2 度(C) 50 度(D) 4.32106 度15气体的定压热容量大于同种气体的定体热容量,这是由于在定压膨胀过程中()(A)气体的膨胀系数不同(B)气体膨胀对外做功(C)分子引力增大(D)分子体积膨胀16如果 W表示气体等温压缩到给定体

12、积所作的功,Q表示在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W表示气体绝热膨胀回到它原有体积所作的功,则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为(A) 0(B)WtQWa(C) QWtWa(D)WtQWaW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Q17理想气体经历所示的 abc平衡过程如下左图,则该系统对外做功 和内能的增量E的正负情况如下()(A) 亠 二厂一侣)亠:(C)- - i- - 1-(D) 丄-dIMA mb18如上面右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过程时吸热200J,则经历acbda过程时,吸热为()(A)1200J700J(B) 1000J (C)(D) 1000J19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内能随体积的变 化关系如图中

13、AB直线所示,AB表示的过程是()(A)等压过程(B)等体过程(C)等温过程(D)绝热过程20关于热功转换和热量传递有下面一些叙述(1 )功可以完全变为热量,而热量不能完全变为功;(2 )一切热机的效率都小于1 ;(3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4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以上这些叙述()(A)只有(2)、( 4)正确(B)只有(2)、( 3)、( 4)正确(C)只有(1)、( 3)、( 4)正确(D) 全部正确第十章 dadcb badba cdcab bbbaa第十一章简谐运动(B)(B)开始观察计时的时刻(D)速度等于零的时刻1简谐运动中,t 0的时刻是(A)质

14、点开始运动的时刻(C) 离开平衡位置的时刻2简谐运动的x - t曲线如图所示,则简谐运动周期为( B)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A) 2.62s ( B) 2.40s ( C) 0.42s ( D) 0.382s3有一个用余弦函数表示的简谐运动,若其速度所示,则该简谐运动的初相位为(A )(A) n /6 ( B) n /3 ( C) n /2 ( D) 2 /34作简谐运动的某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线如图所示,下面哪个图线是简谐运动的加速度图线(B)5 一弹簧振子系统竖直挂在电梯内,当电梯静止时,振子的频率为,现使电梯以加速度a向上作匀加速运动,则弹簧振子的频率 将(A )(A)不变(B)变大(

15、C)变小(D )变大变小都有可能6将一个弹簧振子分别拉离平衡位置1cm和2cm后,由静止释放(弹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它们作简谐运动时的(A)(A)周期相同(B)振幅相同(C)最大速度相同(D )最大加速度相同7 一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若将弹簧剪去一半,振子质量也减半,组成新的弹簧振子,则新的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等于(D)(A)(B).2/2 ( C). 2(D) 28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下挂着两个质量不同的振子,若它们以相同的振幅作简谐运动,则它们的 (C )(A )周期相同(B)频率相同(C)振动总能量相同(D)初相位必相同9如图所示,一下端被夹住的长带形钢弹簧的顶端固定着一个2千克的小球

16、。把球移到一边的0.1米处需要4牛顿的力。当球被拉开一点然后释放时,小球就作简谐运动,其周期是多少秒(C)(A) 0.3 ( B) 0.7 ( C) 1.4 ( D) 2.210有两个沿x轴作简谐运动的质点,其频率、振幅相同,当第一个质点自平衡位置向负方A向运动时,第二个质点在x -处(A为振幅)也向负方向运动,则两者的相位差为 (C)(A)(C)71(D)11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度角(5。),然后放手,让其作简谐运的竖直平面内作微小摆动,其频率为(D), f(B)贾 4R1(C)2 nA IT(A)1 g2nV R2RzD)12g(D) 2n. 3R14如图所示,把单摆从

17、平衡位置b拉开一小角度至a点,然后由静止放手任其摆动,并开始计时,选拉开方向为x的方向,且以x Acos( t )来表示它的振动方程,则(B)n(A)(B)0(C)- (D)12以单摆计时的时钟在地球上走时是准确的,即它在地球上走24小时,时间确实过了一天。若将它搬到月球上计时,则它走24小时,月球上时间实际已过了(月球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B)1/5.6)(D)(A)1天5.61天(C) 5.6天(D)5.6.5.6 天13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圆环被挂在光滑的钉子O上,如图所示,是圆环在自身所在动,从放手时开始计时,摆动函数用余弦函数来表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在

18、a处,动能量小,相位为 (B)在b处,动能量大,相位为n/ 2(B) 在c处,动能为零,相位为(D) a,b,c三位置能量相等,初相位不同15 一长为I的均匀细棒悬挂于通过某一端的光滑水平轴上,如图所示,作为一复摆, 此摆作微小振动的周期为(B)rr I J (A) 2召 (B)2低(C) 2 誇(D)2 计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固定在弹簧的下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运动,下列哪条曲线准确描述了总势能随x的变化(A)t(/f(/? 件y* 0X(t/17劲度系数为100N nf 1 1(C) x (5cm) cos(50 tis t) 0.5 n tg (D) x的轻弹簧和质量为10

19、g的小球组成弹簧振子,第一次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4cm,由静止释放任其振动;第二次将球拉离平衡位置2cm并给以2m-s1的初速度任其振动。两次振动的能量之比为(C)(A) 1 : 1( B) 4 : 1( C) 2: 1( D) 2.2:318 一弹簧振子原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 v射入振子中并随之一起运动,此后弹簧的最大势能为(B)2 2 m v(A) mv22(B)2(M m)1m(C) 2(mm)(-v)(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14cm cos(50 s t) 0.75 n119两分振动的方程分别为3cm cos(50 n t) 0.25 n 和 x2则它们的

20、合振动的表达式为( C )1(A) x (2cm) cos(50 s t)17 cm0.25 n ( B) x (5cm) cos(50 tts t)波动1 一列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A )波长不变(B )频率不变(C)波速不变(D)以上三量均发生变化2平面简谐波方程yAcos( t X)中 ux表示(D)u(A )波源的振动相位(B )波源的振动初相(C) x处质点振动相位(D) x 处质点振动初相3 一质点沿y方向振动,振幅为 A,周期为T,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已知t 0时该质点位于y o处,向y轴正向运动,由该质点引起的波动的波长为,则沿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21、(D )(A) y Acos(2n*2 n)(B) yA cos(2 n*2 TTX)t(C) y Acos(2 n2 Ttx)(D) ytAcos(2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机械振动一定能产生机械波(B)波动方程中的坐标原点一定要设在波源上(C)波动传播的是运动状态和能量(D)振动的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5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某介质无位移达到负最大值时,它的能量为(A)Wk最大,Wp最大(B)W0Wp最大(B)W Ek2,那么(D )定等于 2 ( D) 1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W),则此单色光的波(A)3已知某单色光照射到一金属表面产生了光电效应,若此金属的逸岀功为长必须满足(A

22、 )Wohc4用频率为1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时,测得饱和电流为I1,以频率为2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测得饱和电流为丨2,若11 丨2,则(D )(A)12 ( B)12 ( C)12 ( D)1与2的关系还不能确定5在康普顿散射中,如果设反冲电子的速度为光速的60%,则因散射使电子获得能量是其静止能量为(D )(A) 2 倍( B) 1.5 倍( C) 0.5 倍( D) 0.25 倍6由氢原子理论知,当大量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时,原子跃迁将发岀( C )(A) 一种波长的光(B)两种波长的光(C)三种波长的光(D )连续光谱7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后可辐射岀可见光谱线,最少应供给氢原子的

23、能量为(A)(A)12. 0eV ( B)10. 20 eV ( C)1.89 eV ( D)1.51 eV8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在n 4的轨道上运动的动能与在基态的轨道上运动的动能之比为(C)(A)1/4( B)1/8( C)1/16( D)1/329按照玻尔理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时,电子的角动量L的可能值为(D)(A)任意值(B) nh,n 1,2,3(C) 2 nh,n 1,2,3( D) ,n 1,2,32 n10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在n 5轨道上的角动量与第一激发态的轨道角动量之比为(A)(A) 5/2 ( B) 5/3 ( C) 5/4 ( D) 511具有下列哪一个能量

24、的光子,能被处在n 2的能级的氢原子吸收?(B)(A) 1.51eV ( B) 1.89 eV (C) 2.15eV ( D) 2.40eV12不确定关系式x px h表示在x方向上(D)(A)粒子位置不能确定(B)粒子动量不能确定(C)粒子位置和动量都不能确定(D )粒子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确定13波长 500nm的光沿x轴正向传播,若光的波长不确定量1.0 10 4nm,则利用不确定关系式 x px h可得光子的坐标不确定量至少为( C )(A) 25cm (B ) 50cm ( C) 259cm ( D) 500cm14低速运动的质子和粒子,若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同,则它们的动量之比Pp:

25、 P和动能之比Ekp : Ek分别为(A )(A) 1 : 1 4: 1 (B) 1 : 1 1: 4 (C) 1 : 4 4: 1 (D) 1 : 4 1 : 415若 粒子(电量为 2e)在磁感应强度为B均匀磁场中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运动则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是(A)(A) h/(2eRB ( B) h/(eRB (C) 1/(2eRBh) ( D) 1/(eRBh16将波函数在空间各点的振幅同时增大D倍,则粒子在空间的分布概率将(D)(A)增大D2倍(B)增大2D倍(C)增大D倍(D)不变17粒子在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运动,下图为粒子处于某一能态上 的波函数的曲线,粒子岀现概率最大的位置为(

26、C)(A) a/2 ( B) al 6, 5a/ 6 ( C) al 6, a / 2, 5a/6 ( D) 0, a/3, 2a/ 3, a18在氢原子的K壳层中,电子可能具有量子数(n,l,mi,ms)是(A)(A) 1,0,0,1/2 (B) 1,0,1,1/2 (C) 1,0,1,1/2 ( D) 2,1,0,1/219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哪一组可以描述原子中电子的状态? (B )11(A) n 2, l 2, ml0, ms(B) n 3, I 1, ml 0, ms221(C) n 1, l 2, ml1, ms (D)n 1, l 0, ml 1, ms220直接证实了电子自旋存在

27、的最早实验之一是(D)D)施特恩格拉赫实验(A)康普顿实验(B)卢瑟福实验(C)戴维孙一一革未实验(第十五章量子物理基础1 一列火车固有长度l0,以速率v匀速行驶,地面上观察者发现有两个闪电同时击中火车的前 后两端,则火车上的观察者测得两闪电击中火车前后两端的时间间隔的绝对值为()(A) 0(C)2有一固有长度为l0的棒在惯性系 S系中沿X轴放置,并以速度 u沿xx轴运动,若有一惯性系S系以速率v相对S系沿xx轴运动,则从S系测得此棒的长度为()lo ,22222 jc u )(c V ) (B) c1 0 2 2 1 0VCu彳(Cu )(c V )(C) c(D) c uv 3若从一惯性系

28、中测得宇宙飞船的长度为其固有长度的一半,则宇宙飞船相对该惯性系的速度为()(C)(B)A和B,则按图示方向高速运动的飞船4以速度v沿x方向运动的粒子,在y方向上发射一光子,在地面上观测者测得光子的速率及与x轴夹角为()c,2 2JcVarctg2.c2x cv , arctg(A)V(B)V2c,c arctg.c2v2,丄cVarctg(C)V(D)V5如右图所示,两根静止长度均为10的细棒平行于x轴方向作匀速运动,观察者 A、B分别固定在两棒上,当两棒接近时,A棒上观察者认为相遇时()(A) A棒与B棒的两端点同时对齐(B )左端先对齐,然后右端对齐(C)右端先对齐,然后左端对齐(D )两

29、棒端点永远无法对齐6如右图所示,地面观察者发现在两地同时发生的事件 上的观察者认为()(A) A比B晚发生(B) A比B早发生(C) A与B同时发生(D )上述三种说法都有可能7在惯性系S中测得某地两事件时间间隔为5s,在相对S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惯性系S中测得两事件时间间隔为6s,则S系相对S系的速率为()(A)5/6 c(C) 2/3 c(B)11 /6 c(D)1/6 c8在惯性系S中,有两个事件同时发生于xx轴上相距为1的两处,从惯性系S观测到这两个事件相距为21,由S系测得此两事件的时间间隔的绝对值为()(A)0(B) 31 / 2c(c) 、3l/c( d)31 / 3c9惯性系

30、S系中有一正方形薄片,边长为1,另一惯性系S沿薄片一边以8c相对S系匀速运动,在S系中测得此薄片面积为()3|2(A)(B)(C)(D)10电量为e、静能为E。的粒子通过一加速器后获得的磁场中,要使这粒子运动轨迹是半径为R的圆,Ek的能量,再让其垂直射入磁感强度为Ek应为()(A) eBRC(B)eBRCE0(C)222e B R2m,E0 e2B2R2c2 E0(D)(已改)11静质量为m0的粒子以4 c5运动,则其动能和动量分别为()824mc ,mc(A)255524m c ,m c(B) 33224mc ,mc(C)33223mc ,mc(D) 3412有两个静质量为m0的粒子,以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速率v相撞,反应合成一个粒子,这个复合粒子的静质量和运动速率为()(A) 2 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