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语文高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1页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2页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3页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4页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学校_ 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高铁线路,不仅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也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璀璨的技术创新成果。京沪高铁穿越黄淮冲积平原和长江冲积平原的路段,沿线分布着大面积深厚软土层,相当于在“豆腐”上建高铁。因此京沪高铁的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100年的寿命期限内,一般地段沉降要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桥墩的沉降差异不得超过5毫米。为此,京沪高铁创造性地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用深入地下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一行行、一列列桥桩来规避沉降。京沪高

2、铁还采用了独辟蹊径的创新技术,在无砟轨道铺设前,建设者采取了机械碾压等“人工沉降”措施,加快轨道下土层趋于紧密的速度,将国外高铁铺轨前三到四年的自然沉降周期缩短到18个月。 在京沪高铁项目破解的众多技术难关中,crh380a那酷似“火箭”的别致车头,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车速越高,行驶阻力越大,空气动力在阻力中所占的比重也越高。经过大批技术精英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改进,“火箭”车头不仅拥有全球最快的速度,阻力更比上一代车头降低了15.4%,且尾部升力几近于零,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测试数据显示,阻力下降后的crh380a列车,以300公里时速运行时,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相当于飞机

3、的十分之一。接触网的送电能力是电气化高铁能够持续高速奔驰的关键因素。每段平均长度1.4至1.6公里的接触网导线,架设过程中水平精度误差允许在0.1毫米以下,而京沪高铁的实际精度达到了0.03至0.05毫米的世界领先水平,确保了列车时速300公里时受电的平顺性、连续性。接触网导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高的导电率,被业界视为高铁牵引供电核心技术的“皇冠上的明珠”。向日本寻求技术引进被拒绝后,铁道部与科技部联合自主研发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改进,第一批合格的铜铬锆合金高强高导接触线、超高强度铜镁合金接触线终于从中国人手中诞生,综合性能全面超越国际上锡铜和镁铜接触导线,达到甚至

4、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phc接触导线。京沪高铁是中国轨道交通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铁跨进新纪元。 (取材于涂露芳、孟为、王刘芳、刘宇鑫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国家。一条条蜿蜒舒展的巨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高铁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向内看,高铁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众多行业都因高铁机遇发展壮大;向外看,高铁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带来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相关技术研发等大量优质投资机会。高铁崛起成为“中国制造”转型

5、升级的一大亮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提质增效多有助力。高铁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大动脉”畅通快捷,全面激发了资源要素流通的活力。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南北要素加速流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借高铁向内陆腹地延伸,有助于打破地理阻隔和利益藩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联通国际国内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疆域、更高效的环境下自由流通。 。高铁不仅便捷舒适、运载量大、效率可观,节能降耗的“武功”也十分高强:每百人公里能耗仅为每小时不到6000瓦,是大客车的二分之一,是飞机的六分之一。因为其只用电,不用燃油和燃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量很低,堪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6、”。 更为重要的是,“贴地飞行”的高铁扩张了既有“经济圈”,重新定义着市场的“边界”。比如,京沪高铁建成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两大经济区联系更为紧密,两大经济区之间架起一座能源、资本和人员快速流动的通道,将两大经济圈连接起来,使这个巨型的“【甲】”经济带成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的“南北经济走廊”,很好地发挥了“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符合经济发展之道。一根根铁轨缩短了城与城、“圈”与“圈”之间的距离,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还是构建“一带一路”,高铁往来穿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有专家预测,中国的高铁建设将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构建更为广阔、更有潜

7、力、更具活力的“大”市场。 (取材于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材料三 “标准”一词对普通民众而言可能稍显“无感”,但提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c认证”,多数人就不陌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认证标准是人们确认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定心丸”,指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确立标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事实上,正是由于英特尔确立了中央处理器(cpu)标准、微软把持了操作系统的标准、苹果主导了手机应用标准,这些巨头就牢牢掌握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而作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准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

8、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标准”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 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不会坐而论道。曾有外国媒体这样报道,“包括高铁、核能等在内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由此带来的是中国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标准”。2015年2月,中国高铁技术的首个国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

9、施行,中国正致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取材于卢泽华的中国高铁标准正成为世界标准)1. 根据“材料一”,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缩短路基沉降周期说明中国高铁建设者具有创新能力b. 文章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阐释接触网的送电能力c. “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比喻,本体是指接触网导线d. 文中列举了许多具体详实的数据,提高了内容可信度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京沪高铁达到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b. 车头人均能

10、耗全面超越高铁最低的限度c. 接触网导线架设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 接触导线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3. 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在文中划线处填写一个合适的句子。4. 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下列词语填入原文【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哑铃b. 项链c. 棋盘d. 扁担5. 根据“材料三”下列各项对“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部首是“辶”,部首共三画b. 轨道:“道”,用的是本义,意思是道路c. 发展之道:“道”意思同“大逆不道”的“道”d. 坐而论道:“道”在文中指空话,大道理6. 根据“材料三”,关于认证标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认证标准是衡量产

11、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标尺b. 确立标准的企业就能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c. 中国企业把输出“中国标准”视为最高追求d. 中国高铁标准已经被众多欧美国家广泛采用7. 根据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中国高铁标准能成为世界标准的依据有哪些?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

12、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倪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数谢病去,弘、宽至三公。孝昭幼冲,霍光秉政,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百姓益富,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于是罢酒榷而议盐铁矣。及至孝宣,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

13、,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取材于汉书循吏传)注释:榷:专营,专卖。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反秦之敝 敝:陋俗b. 外攘四夷 攘:驱除c. 于

14、是罢酒榷而议盐铁矣 罢:废除d 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 质:验证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而天下晏然 必知其所以然b. 不至于严,而民从化 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c. 通于世务 兴于闾阎d. 以经术润饰吏事 辄以玺书勉厉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凡事简易,禁罔疏阔凡事都从简而行,禁例法规也大为放宽b. 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此时正值长年征战之后,四海之内消耗很大c. 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到了始元、元凤年间,匈奴回到故乡d. 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11.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

15、号,死见奉祀。12.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后为史书所沿用。请根据本文内容,解说“循吏”一词。13. 孝宣时,良吏多的原因是什么?促成良吏多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概括作答。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桃源行王安石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注】望夷宫:秦国宫名。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重华:指传说中上古

16、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b. 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c. “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d. 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15. 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a. 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b.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c.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d. 渔郎

17、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16. 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文字化解开来,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1)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2)_”是化用了北宋刘攽九日中的“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3)_”是化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古典之殇“

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比如古诗词中的盛大雪况,吾等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亲历过的。满嘴冰淇凌的现代孩子,谁堆过雪人?谁滚过雪球?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流逝者又何止雪?在新辈人眼里,不知所云的“古典”比比皆是立于黄河枯床上,除了唇干舌燥,除了满目的干涸与皴裂,你纵有天才想象,又如何模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谁还能托起李太白心中的汪洋与豪迈?今天的少年真够不幸的。父辈把祖先的文学遗产交其手上,却没法把诞生那些佳句的空间和现场一并予之。那样的户外,那样的四季若荷尔德林之“诗意栖息”成立的话,

19、至少这天地洁净乃必须罢。可是,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夜寂静,今安在?从审美资源上讲,古代要比当今富饶得多,朴素而优雅得多。地球自35亿年前诞生生命以来,约有5亿种生物栖居过,今多已绝迹。在地质时代,物种的自然消亡极缓鸟类平均300年一种,兽类平均8000年一种。如今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说,上世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种动物灭绝。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由于丧失“现场”,人

20、类正在丧失经典。不久,对原版大自然丧失想象力的孩子,将对古籍中那些伟大的美学华章和人文体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诀和追悼!语文课本中的诸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褒禅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自然意绪,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含义,更有着“黄鹤杳去”的祭奠意味。比如我们对“蒹葭”“雎鸠”阐释时,难道只会停留在“某植物”“某水鸟”的字面意思上,再也领略不出别的了?难道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油生敬畏和感激?难道除了匆匆草草的娱情悦性,就涤荡不出“挥别”的忧愤来?类似的每一词语本身,无不包藏着生态、民俗、历史、美学和社会学信息。那“蒹葭”“鹿鸣”“雎鸠”“猿啼”不仅代表

21、草木或动物,更指向一种生存文化和栖息美学,也是一部人间记忆。它让今人在阅读自然圣经的同时,更对眼下境遇和空间有一种检验、校对和反思。某种意义上,古典文学为后人矗起了一座纪念碑,是丰碑,更是殇碑。不知道老师们在领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之时,有没有升起一股隐痛?并把它悄悄传递给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埋进孩子心里,我要感谢这位老师今天,为孩子接种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明天,这粒小小的“痛”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我相信,接种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伐倒的森林、一条将被铲平的古街时,至少会有一丝心痛和迟疑吧?最终阻止粗鲁和野蛮的,或许正

22、是那迟疑。其实,何止语文,地理、音乐、美术、生物、历史、哲学哪个不包含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辞条、年代、人名、因果、正反等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风光?关键看有无感受到它们,能否深情地领略并分享它们。若连最初级的课堂都无法帮孩子立起“敬仰自然”“尊重生灵”“万物和平”的精神路标,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坚硬的环保口号又有何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知觉那些最早感动过其心灵的生命细节!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在最重要的“审美”和“信仰”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所以,当被“广州餐桌日均吃猫一万只”的新闻惊得目瞪口呆时,我突然想:这些食客也曾是孩子,也曾是学生,可谁告诉

23、过他,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看过两则报道,皆和树有关。一个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从1997年12月10日起,在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它。还有,在瑞典的语文课本和旅游手册中,皆可见这样一件事:1971年,斯德哥尔摩,当铲车朝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高喊“拯救斯德哥尔摩”的口号,用身体当盾牌,挡在那些美丽的大树前终于,地铁站绕道而行。多么幸运的树!而它们,也给新一代瑞典人撑起了盛大的精神荫凉。多么童话的心灵啊!其力量源于健康的生命知觉,源于天然的性灵和秉质,他们保卫的不仅仅是树,更是生活和生

24、活的美学理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树”出像树一样根深叶茂的人。(取材于王开岭的同名散文)18.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b.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明人将其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c. “蒹葭”“雎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意象,“风、雅、颂,赋、比、兴”为诗经的“六义”。d.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包括律诗、绝句,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等。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现代人

25、的想象力远不如古人,人们在诵读古典诗词时,无法重现、体验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b. 作者紧扣“古典”与现实生存状态的关联行文,视角新颖独特,语言沉郁凝重,充满深沉忧思。c. 现在的孩子成人后,环保宣传对构建他们的“敬仰自然”“尊重生灵”等意识已不起作用。d. 汉语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包藏着生态、民俗、历史、美学和社会学信息,都指向了生存文化。20. 文章第段的诗句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21. 赏析第段中的画线语句。22. 作者在第段写了两则报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23. 标题“古典之殇”中的“殇”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二)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24题。24.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语言文字运用2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位校长对全体学生的开学寄语如下:面对疫情,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