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高考冲刺模拟测试语 文 试 题学校_ 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一组是“学习”作为一个词语,人们 ;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们 。自古以来,学习就是思想家们 的主题。”学者,觉也”(礼记王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就是古代先贤对于学习的真义、学习的原则的经典性表述。a. 耳熟能详 司空见惯 关注b. 耳闻目睹 习以为常 关心c. 耳闻目睹 司空见惯 关心d. 耳熟能详 习以为常 关注2.下列各项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不为五斗米折腰b. 春蚕到死丝方尽c.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d. 冰炭不言,冷

2、热自明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啊,来,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十月的微风像孩子的小手,在清晨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卧床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会是愉悦的。c. 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d.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的接近死亡,这是一个永远改变不了的诅咒。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

3、恰当的一项是( )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彼时,_,_。_。_。_,隐没在西天尽头的朝云里。鹅在河岸上吃草,伸头一啄,露水簌簌而下露水濡湿了瓦檐和瓦檐下的蛛网它自己,微淡微淡的影子月亮那一点黄,那一点红,都化为露水洒给了大地万物也濡湿了篱笆上朝颜花的叶和花蕾a. b. c. d. 5.下列对联所写人物与选项对应恰当的一项是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菊下诗,岂甘了此一生。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

4、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a. 岳飞陶渊明屈原杜牧b. 范仲淹黄巢屈原杜牧c. 岳飞黄巢杜甫白居易d. 范仲淹陶渊明杜甫白居易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清献公神道碑苏 轼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佑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

5、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

6、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 扰:安抚b. 卒免死 卒:最终c. 遇吏民简易 遇:遇见d. 杭人德公 德:感恩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抃去世三年之后,苏轼受皇帝之命

7、,为他撰写了这篇碑文。b. 为了使一个伪造印章的人免于被处死,赵抃巧妙地修改了赦令。c. 赵抃入蜀为官,随身仅带一琴一龟,皇上听说后称赞他的清简。d. 赵抃从杭州退休,当地百姓苦苦挽留,赵抃答应六年后一定回来。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2)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9.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竹林寺别友人许 浑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10. 请简要赏析颈联

8、的写景艺术。11. 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2)结庐在人境,_。(陶渊明饮酒)(3)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4)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_,如琢如磨。(诗经卫风)(8)历览前贤国与家,_。(李商隐咏史)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田间话絮和 谷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一场透彻的

9、大雪,洋洋洒洒,让人尝到了乍暖还寒的味道。归时雪满故园路,两道曲曲弯弯的车辙在引我回到老家。这么盈尺厚的雪,别说在春初,也就是在数九寒冬也是罕见的。尽管是姗姗来迟了的春雪,也足以使庄稼人开心,丰年有了指望。雪霁之后,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在坡路的拐弯处,我碰见了碎爷。他扛了一把锃亮的锄头,说是去地里转悠。我和碎爷一起走过守护着老宅的古槐旁,远远就看见五叔弓着腰

10、在油菜地里忙活。油菜是去年秋后种的,不畏严寒,从越冬到入春一直是绿油油的,稍遇暖风即绽芯抽薹子。待到山原上的水桃花、杏花、杜梨花露出粉白的眉眼,油菜地便金黄璀璨,招蜂引蝶,点亮寂寥了一个冬天的穷乡僻壤。碎爷在油菜地边荷锄而立,与五叔搭讪着,探节数时,量晴校雨,其舒坦的话语是雪霁晴朗的自然氛围所赋予的。五叔拿一把小铲,在茁壮的油菜丛中剜荠荠菜和茵陈芽子,说是咬春尝鲜,也可用来喂鸡的。在老家,牛马骡驴业已绝迹,猪狗羊鸡也很少有人养。知道五叔抽烟,恐怕也是村上最后一位抽旱烟的老汉了。我敬上一支烟给五叔,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五叔就地畔坐下,与碎爷拉话,我成了一

11、个插不上言的旁听者。他们说,大油菜籽比小油菜籽产量高,但不香,味儿不正。买的混合油在热油锅里不见增量,好的纯菜籽油会膨胀变多。我发现油菜地里栽了不起眼的一排排小花椒苗,青色的,刺儿尖锐。五叔说,种的油菜是自己吃的,不算经济账,人家一亩花椒能收入几千元,干椒湿椒有人上门来收购,种麦也就三五百元,不值钱。花椒中的大红袍收益好,但没有难伺候的老品种狗椒吃起来香。记得几十年前,全村仅有沟畔上的一树狗椒,别说椒籽,就连椒叶子也被捋光了。谁家油锅里放入几粒花椒,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是谁给老花椒起的名字,为啥叫了个”狗椒”?我问,这些年麦子普遍增产,啥原因?碎

12、爷说,机械化耕种,土壤深翻了,底肥化肥跟得上,合理密植,种子也改良了。早先牲畜犁地浅,粪土效力低,籽种近亲繁殖,当然产量少,吃不饱肚子。碎爷用脚蹭着路边密匝匝的野燕麦苗,说这东西自生自灭,却从来没有断种。若算计经济账,种麦子的收益一年也顶不了一个月进城打工的收入,庄稼人是念及对土地和粮食的与生俱来的情感,才不忍心撂荒生存的根本。而流转规模化经营、生态观光、美丽乡村的前景,近在咫尺,亦艰难繁复。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3. 文章第二段描写了雪霁后的乡野景

13、象,请分析其表达特色。14.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1)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2)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15.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6. 请探究文章结尾一段的意蕴。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文能穷人”辨甘正气钱锺书在围城里写了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才子董斜川,他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但”不去讲武,倒批评上司和同事们文理不通,因此内调”,对他的命运,作者有一句”判词”:”文能穷人,所以他官运不好。”默存先生一锤定音:董斜川官场不得志的原因就是喜欢文学、爱

14、好写作。”文能穷人”一语惊醒读书人。大师的戏谑被奉为真理,很多人常常将其挂在嘴边,作为不读书的金灿灿借口和敲打文学爱好者的沉甸甸”大棒”。事实却正好相反。读书写作并非命途多舛的原因,而恰恰是其结果。是”穷人能文”,而不是”文能穷人”。读书写作是”穷人”所能选择的最廉价的消遣。简而言之,就是穷得只能读书写作了,而不是读书写作使人变穷。出生钟鼎之家,锦衣玉食的人,他的爱好也是烧钱的,花几亿买个鸡缸杯泡茶喝,也是小事一桩,根本不用到读书写作中找寻乐趣。生活在底层的呢?房贷要还,车子要慢慢存钱买,孩子上学的钱要预备。在这样的境况下,爱好也因陋就简,一本经典常谈会让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一套古文观止他能

15、消磨一个炎热的夏天。其实,读点书,还能有转机。博雅能文,妙笔生花,是一般人转穷为贵、化穷为达的终南捷径,读书改变命运,知识铸就人生,自古而然。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相如一赋值千金,文也能富人,因写作而致富的人也不计其数,大仲马、杰克伦敦、郑渊洁、郭敬明等,都是富豪。可是,为什么单单文人给人”穷困”的印象就那么深呢?靠读书而”有学有术”后来位极人臣、既富且贵的也不少,但与古今圣贤相往来的读书人多了一点风骨与气节,少了一点圆滑与世故,不喜欢揣摩上意,不屑于溜须拍马,更不会损公肥私、巧取豪夺,死守俸禄,难得大富,这是给人”穷”印象的原因之一。谁都有不顺,人都有牢骚,但一般人诉苦哭穷往往都

16、停留在口头上,说完烟消云散,不留把柄。文人能写,心情不佳不仅要说出来,还要写下来,不仅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还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这样一来,白纸黑字,有了”穷”的铁证,于是再也摘不掉”文能穷人”这顶铁帽子了,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要说的是,”文”与”穷”没有必然联系,”文能穷人”在逻辑上是不严的,既不是事实,也不是真理,还是少提为妙,不要吓退了一些未来的爱书人。(选自2015年第9期书屋)17.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18. 请概括”文能穷人”观点被普遍认可的原因。 19. 请分析本文论证方法。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17、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个人请教一位智者:”是什么让你成为智者?”“看见的能力。”智者说。这个人听了不解地问:”看见什么呢?”智者平静地说:”从毛毛虫里看见蝴蝶,从蛋中看见雄鹰,从自私的人身上看见圣徒,从死亡中看见生命,从分裂里看见统一,从人性中看见神性,从神性中看见人性。”附加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

18、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节选自袁宏道雪涛阁集序)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22. 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与_、_(姓名)合称”公安三袁”。23. 作者认为当时的”诗文之弊”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三国演义关羽在攻打樊城时中了毒箭,关平派人去请华佗来医治,关羽与马良下棋,伸臂让他刮骨疗伤,自己却饮酒吃肉,全无痛苦之色。b. 边城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湘西民俗,爷爷向翠翠所说的”走车路”的求婚方式,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提亲。c. 茶馆全剧紧针密线

19、、形散神凝: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d. 桑地亚哥是老人与海中的一个”硬汉”形象。从表面上来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掉了大马林鱼;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e. 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过23岁生日时,公证人的侄儿查理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阿道夫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25.简答题(1)红楼梦中,贾宝玉不愿读四书五经,不求仕进,许多人都劝过他。请指出以下文段各是谁的”劝词”?有何不同?”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还是这个情

20、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2)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一是,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二是,在统治发生危机、无计可施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分子的”治国平天下”的意见,而知识分子也觉得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高兴”出山”,

21、这时的知识分子成了”帮忙”。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的衙门,隐入山林。但是中国隐士与西方隐士不同。西方隐士是宗教性的,因信仰而隐,因此西方隐士常常同时又是苦行僧,不断对自己施以苦刑,做精神追求。中国隐士是政治性的,是”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一有机会,便由隐士自然转为帮忙帮闲,算是”候补的帮忙帮闲”。由此,隐士成为一种进一步做帮忙帮闲的资本。在中国做隐士还有一个好处:易出名。出名之后成为高士,名声若传到皇帝耳中,也许有机会得到重用。鲁迅曾尖锐指出隐士心理:”泰山崩,黄河溢,隐士目无见,耳不闻,他心平如水”,但是”苟有议及自己或他们一伙的”,则”虽在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也是”耳聪

22、目明,奋袂而起”。可谓入木三分。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针对上述状况,鲁迅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理想状态他说:”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知识者的任务。”在与大众的关系上,”他也用权,但不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喽啰”。(节选自钱理群鲁迅笔下的九类知识分子有删改)26. “帮闲”“帮忙”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7. 文中“中国隐士”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28. 结合文段,说说作为”觉悟的知识者”应该怎么做?答案与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

23、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学习”作为一个词语,人们 ;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们 。自古以来,学习就是思想家们 的主题。”学者,觉也”(礼记王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就是古代先贤对于学习的真义、学习的原则的经典性表述。a. 耳熟能详 司空见惯 关注b. 耳闻目睹 习以为常 关心c. 耳闻目睹 司空见惯 关心d. 耳熟能详 习以为常 关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其用法;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要求

24、选择”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宜采用排除法。第一组,”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耳闻目睹”,意为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语境是说”学习”作为一个词语,人们都听得很多,很清楚了,故选”耳熟能详”,从而排除bc.第二组,”司空见惯”,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语境是说,”学习”作为一种存在方式,人们已经看惯了,平淡了,故选”司空见惯”。第三组,”关注,用实际行动去或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关心”,留意,注意;关怀、挂念的意思。语境是

25、说,自古以来,学习就是思想家们用实际行动或内心去对待的事情,所以选”关注”。综合以上分析:故选a。【点睛】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情色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2.下列各项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不为五斗米折腰b. 春蚕到死丝方尽c.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d.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2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五斗米”代”俸禄”。b项为谐音,c项为夸张(或比喻),d项为拟人。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一项是a. 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啊,来,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十月的微风像孩子的小手,在清晨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卧床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会是愉悦的。c. 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d.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

27、命运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的接近死亡,这是一个永远改变不了的诅咒。【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用典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a项,”回家乡”与所引用的诗句”无故人”的表述不符,故排除。b项,季节不恰当,所引用的诗句是”春眠不觉晓”,是春季,而后面说的是十月的微风,是秋季,故排除。d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指犯罪分子最终

28、逃脱不了国法的惩罚,不能用于说”命运”,也应排除。故选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彼时,_,_。_。_。_,隐没在西天尽头的朝云里。鹅在河岸上吃草,伸头一啄,露水簌簌而下露水濡湿了瓦檐和瓦檐下的蛛网它自己,微淡微淡的影子月亮的那一点黄,那一点红,都化为露水洒给了大地万物也濡湿了篱笆上朝颜花的叶和花蕾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做这类题目要注意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

29、(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具体解答的方法是,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从结尾一句可确定与之衔接的是,从前面几句的逻辑顺序看,应该先说露水,引出后面的句子,两句由”也”字连接,两句由指代词”它”连接。5.下列对联所写人物与选项对应恰当的一项是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菊下诗,岂甘了此一生。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

30、,清辉香雾替诗魂。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a. 岳飞陶渊明屈原杜牧b. 范仲淹黄巢屈原杜牧c. 岳飞黄巢杜甫白居易d. 范仲淹陶渊明杜甫白居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结合”功名高宋室”“冰甲”“忧乐关乎天下”可知是范仲淹,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以判断。”樽中酒,菊下诗”可知是陶渊明。”诗魂”“忠贞”可知是杜甫。”浔阳”“枫叶”等,结合琵琶行分析是白居易。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清献公神道碑苏 轼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

31、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佑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

32、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

33、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 扰:安抚b. 卒免死 卒:最终c. 遇吏民简易 遇:遇见d. 杭人德公 德:感恩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抃去世三年之后,苏轼受皇帝之命,为他撰写了这篇碑文。b. 为了使一个伪造印章的人免于被处死,赵抃巧妙地修改了赦令。c. 赵抃入蜀为官,随身仅带一琴一龟,皇上听说后称赞他的清简。d. 赵抃从杭州退休,当地百姓苦苦挽留,赵抃答应六年后一定回来。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2

34、)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9.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答案】6. c 7. b 8. (1)有一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在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2)根据先例,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成都回到京城,将要被重用,一定要(先)调任到省府就职,不能直接任命为谏官。 9. 仁爱宽厚;简政放权;敢于直谏。【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实词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35、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题干要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遇吏民简易”的”遇”,译为”对待”,而不是”遇见”。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曲解文意,错在”赵抃巧妙地修改了赦令”这个地方,原文是”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也就是他并没有修改赦免令,而是灵活地

36、利用了赦免令。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词句通顺。第(1)句采分点:”卒有杀人当死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有杀人当死之卒”;”方”,正当;”系狱”,关押在监狱;”溃”,溃烂。第(2)句采分点:”故事”,旧例;”近臣”,皇帝亲近之臣,身边的大臣;”用”,被重用; “为”,担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筛选概括和比较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熟悉文本,先通读几遍语段,然后筛选提炼关键语句

37、,为比较分析做准备;紧接着找出比较的角度,从不同点和相同处等层面去思考。题干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从文中: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等语句可归纳出他宽厚爱民;从文中: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等看出他作风硬朗、宽严适度、办事干练,不尚繁冗公务,务求简约。从文中”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等语句可看出他直言敢谏、忠耿赤忱。【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

38、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

39、献公,死后三年,他的儿子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 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皇上说:”啊,这位我前辈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 仁爱的方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赵公名抃,字阅道。(他)幼年丧父,并且家境贫困,他就约束自己努力学习,考取景祐元年的进士乙科。任武安军节度推官。百姓中有个伪造印章的人,官员 们都认为他应当被处死。只有赵公说:”(他的印章)伪造在大赦之前,使用在大赦之后。大赦之前没有使用,大赦之后没有伪造,依法都不应该处死。”最终

40、(那个人)免于死罪,全府的人都很佩服。过了一年,改任宜州通判。有一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在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赵公派医官为他治疗,使他不至于死在狱中。后来遇上朝廷大赦天下,这个士兵获得了赦免。赵公关爱百姓的周至,大致都像这样。赵公调任虔州,(虔州)地处偏远,并且百姓喜欢在争辩诉讼,人们都议论赵公会不高兴(赴任)。(可是)赵公愉快地回到家里祭祀祖墓后就离家上任了。到了虔州,(赵公)对待官吏、百姓行事简易,要求严格而不苛刻。他把各县县令全都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做县令应当自己承担责任,不要把可以自行决定的事情推诿给州府。假如各位把县里的事情处理好了,老百姓高兴,我就一点

41、也不干涉县里的行政事务。”县令都很高兴,争相尽心尽力做事,虔州的案件因此减少,监狱里面屡屡空了下来。他又修改盐法,百姓依靠这获得了好处。神宗即位,召赵公任知谏院。根据先例,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成都回到京城,将要被重用,一定要(先)调任到省府就职,不能直接任命为谏官。大臣为此向皇帝进言。皇上说:”任用赵爱卿作为谏官,是要依靠他敢直言啊。暂且要这样任用他,有什么妨碍!”到了赵公谢恩时,皇上对他说:”听说你只骑一匹马就入了蜀地,随身仅携带一张琴和一只龟,你为政的简易也与其相称吧?”赵公知道皇上将会采纳他的建议,就向皇上呈上奏章说吕诲、范纯仁都正直敢谏,被贬谪很久了还不起用,这没法用来慰抚(正直)官员的心

42、。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熙宁三年四月,(皇上)授予赵公资政殿学士的官衔,让他主管杭州政务。 赵公还没到七十岁,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没有允许。他就不停地请求。元丰二年二月,加封太子少保的官职后退休。当时七十二岁了。赵公回到衢州老家居住,这里有溪水山石松树竹林等美景,吴越一带品行高尚的人都跟从他一起游赏。赵公当初从杭州退休时,杭州人挽留他不让他走。赵公说:”六年以后我会再回来。”到这时刚好六年了。杭州人感恩赵公,迎接他就像见到了父母一样。赵公因为生病回到衢州,当时天上有一颗大星星坠落下来了。两天后赵公去世。这一天是元丰七年八月癸巳日。皇上接到了讣告,追封他为太子少师,谥号叫”清献”。三、古诗词鉴赏(

43、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竹林寺别友人许 浑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10.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11. 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0. 选取山月、松杉等景物,写出了夜宿竹林寺的典型环境;视觉、触觉相结合,运用白描,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写景富有层次; 描绘了一幅月落松杉,夜风寒凉的景象,表现了与友人临别之际的伤感担忧之情。 11. 思念故乡的愁苦;年华老去的慨叹;携友同游的喜悦;分别在即的伤感。(注意要写出感情的具体内容,仅写愁苦、喜悦

44、等词语不给分)【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景艺术。立足文本颈联,”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多角度描写,”月落”“杉松晚”是视觉,”风清”“枕簟秋”是触觉;借景抒情(烘托)。点睛:视角:远景静景,仰视俯视,点面结合,特写。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色彩的鲜明对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写与实写,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景物与情感的关系:借景抒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渲染某种氛围,表达某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炼字,某字具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写出某种境界,表达怎么样的情感。修辞手法。【11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

45、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起乡愁”,思念故乡的愁苦;”年华似水流”,年华老去的慨叹;”喜同游”,携友同游的喜悦;”别友人”,分别在即的伤感。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2)结庐在人境,_。(陶渊明饮酒)(3)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4)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_,如琢如磨。(诗经卫风)(8)历览前贤国与家,_。(李商隐咏史)【

46、答案】 (1).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 而无车马喧 (3). 以手抚膺坐长叹 (4). 草色遥看近却无 (5). 舞幽壑之潜蛟 (6). 赢得仓皇北顾 (7). 如切如磋 (8). 成由勤俭败由奢【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隅”“喧”“膺”“壑”“仓”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田间话絮和 谷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一场透彻的大雪,洋洋洒洒,让人尝到了乍暖还寒的味道。归时雪满故园路,两道曲曲弯弯的车辙在引我回到老家。

47、这么盈尺厚的雪,别说在春初,也就是在数九寒冬也是罕见的。尽管是姗姗来迟了的春雪,也足以使庄稼人开心,丰年有了指望。雪霁之后,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在坡路的拐弯处,我碰见了碎爷。他扛了一把锃亮的锄头,说是去地里转悠。我和碎爷一起走过守护着老宅的古槐旁,远远就看见五叔弓着腰在油菜地里忙活。油菜是去年秋后种的,不畏严寒,从越冬到入春一直是绿油油的,稍遇暖风即绽芯抽薹

48、子。待到山原上的水桃花、杏花、杜梨花露出粉白的眉眼,油菜地便金黄璀璨,招蜂引蝶,点亮寂寥了一个冬天的穷乡僻壤。碎爷在油菜地边荷锄而立,与五叔搭讪着,探节数时,量晴校雨,其舒坦的话语是雪霁晴朗的自然氛围所赋予的。五叔拿一把小铲,在茁壮的油菜丛中剜荠荠菜和茵陈芽子,说是咬春尝鲜,也可用来喂鸡的。在老家,牛马骡驴业已绝迹,猪狗羊鸡也很少有人养。知道五叔抽烟,恐怕也是村上最后一位抽旱烟的老汉了。我敬上一支烟给五叔,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五叔就地畔坐下,与碎爷拉话,我成了一个插不上言的旁听者。他们说,大油菜籽比小油菜籽产量高,但不香,味儿不正。买的混合油在热油锅里

49、不见增量,好的纯菜籽油会膨胀变多。我发现油菜地里栽了不起眼的一排排小花椒苗,青色的,刺儿尖锐。五叔说,种的油菜是自己吃的,不算经济账,人家一亩花椒能收入几千元,干椒湿椒有人上门来收购,种麦也就三五百元,不值钱。花椒中的大红袍收益好,但没有难伺候的老品种狗椒吃起来香。记得几十年前,全村仅有沟畔上的一树狗椒,别说椒籽,就连椒叶子也被捋光了。谁家油锅里放入几粒花椒,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是谁给老花椒起的名字,为啥叫了个”狗椒”?我问,这些年麦子普遍增产,啥原因?碎爷说,机械化耕种,土壤深翻了,底肥化肥跟得上,合理密植,种子也改良了。早先牲畜犁地浅,粪土效

50、力低,籽种近亲繁殖,当然产量少,吃不饱肚子。碎爷用脚蹭着路边密匝匝的野燕麦苗,说这东西自生自灭,却从来没有断种。若算计经济账,种麦子的收益一年也顶不了一个月进城打工的收入,庄稼人是念及对土地和粮食的与生俱来的情感,才不忍心撂荒生存的根本。而流转规模化经营、生态观光、美丽乡村的前景,近在咫尺,亦艰难繁复。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3. 文章第二段描写了雪霁后的乡野景象,请分析其表达特色。14.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1)他却板

51、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2)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15.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6. 请探究文章结尾一段的意蕴。【答案】13. 选取雪霁后乡野的代表性事物;远近结合;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使用叠词、拟声词,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14. (1)五叔的严肃表情和话语表现了他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2)通过对人的味觉和花椒退化的疑问,表达了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和批判。 15. (1)线索: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2)作用:串联全文;便于呈现农村的生活状态;便于表达农民

52、对于农村生活的真实见解;便于作者抒发情感,表达观点。 16. 残雪消融:时节变化的必然性;碎爷和五叔的感慨:暗含农村变化的必然趋势;对发展趋势的无奈和对过往生活的留恋。【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表达特色。立足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主要从写景的特点,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句式特点等方面分析。如本题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情感心理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分析,(1)”板着脸”“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等可知,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2)”是还是”的选择关系,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

53、和批判。【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等。本题线索: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作用分析,线索主要作用是贯穿全文。点睛: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难点。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线索,才会疏理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既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要拓展延伸。探究文章结尾一段的意蕴,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具

54、体分析。内容方面包括标题、主旨、思想感情、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层面和角度。残雪消融:时节变化的必然性;碎爷和五叔的感慨:暗含农村变化的必然趋势;对发展趋势的无奈和对过往生活的留恋等。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文能穷人”辨甘正气钱锺书在围城里写了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才子董斜川,他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但”不去讲武,倒批评上司和同事们文理不通,因此内调”,对他的命运,作者有一句”判词”:”文能穷人,所以他官运不好。”默存先生一锤定音:董斜川官场不得志的原因就是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文能穷人”一语惊醒读书人。大师的戏谑被奉为真理,很多人常常将其挂在嘴边,作为不读

55、书的金灿灿借口和敲打文学爱好者的沉甸甸”大棒”。事实却正好相反。读书写作并非命途多舛的原因,而恰恰是其结果。是”穷人能文”,而不是”文能穷人”。读书写作是”穷人”所能选择的最廉价的消遣。简而言之,就是穷得只能读书写作了,而不是读书写作使人变穷。出生钟鼎之家,锦衣玉食的人,他的爱好也是烧钱的,花几亿买个鸡缸杯泡茶喝,也是小事一桩,根本不用到读书写作中找寻乐趣。生活在底层的呢?房贷要还,车子要慢慢存钱买,孩子上学的钱要预备。在这样的境况下,爱好也因陋就简,一本经典常谈会让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一套古文观止他能消磨一个炎热的夏天。其实,读点书,还能有转机。博雅能文,妙笔生花,是一般人转穷为贵、化穷为达的终南捷径,读书改变命运,知识铸就人生,自古而然。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相如一赋值千金,文也能富人,因写作而致富的人也不计其数,大仲马、杰克伦敦、郑渊洁、郭敬明等,都是富豪。可是,为什么单单文人给人”穷困”的印象就那么深呢?靠读书而”有学有术”后来位极人臣、既富且贵的也不少,但与古今圣贤相往来的读书人多了一点风骨与气节,少了一点圆滑与世故,不喜欢揣摩上意,不屑于溜须拍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