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提优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提优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提优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提优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提优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4唐诗二首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挂罥(jun) 翩翩(pin ) 一丈绫(lng)b.塘坳(o) c.两鬓(bn) d.布衾(jn)伐薪(xn) 突兀(w) 庇护(b)口称敕(ch) 辗冰辙(nin ) 风怒号(ho)2.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b. 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d. 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系向牛头充炭直b.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2、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 ,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 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 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 在一起,意境深远。5.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他与唐朝的李白、 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b.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 ,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 “苦宫市也 ”, 可以看出诗的 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

3、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 ,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 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则运用 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6.诗文默写。(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2) 卖 炭 翁 中 对 老 翁 的 肖 像 进 行 描 写 的 诗 句是: ,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

4、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解释诗中下列词语。俄顷:何由彻:(2) 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3) 填空。第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并 渲 染 了 特 定 的; 二 是 烘 托 出 诗 人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的伟大胸襟蓄势。(4)

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 ,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 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请谈谈你的理解。(5) 就主题思想而言 ,读了这首诗歌后 , 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 经典名言? 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b. 翩翩两骑来是谁(骑马)c.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d. 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指价钱)9.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 “ 把 ”“ 称 ”“ 叱 ”“

6、牵 ”,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 ,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 横掠夺。c. “手把文书口称敕 ” 中的 “文书” 是“ 公文 ,诏书”, 而小太监手里却有 “文书 ”和 “敕 ”, 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 “ 牛困人饥日已高 ” 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 , 形 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 ,“韩柳” 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 即苏轼与辛弃疾。b. “ 古文运动 ” 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

7、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 动。 “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 ,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 ,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 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师说、劝学、杂说之四(马说)、祭十 二郎文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散文。c. “新乐府运动”是指唐代中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主张用新题材创作乐曲和诗, 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 ,反映社会现实 , 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 (包括卖炭翁 ) 和元稹的悯农(二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d.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 人、湖海散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

8、石、苏轼、姜夔、施 耐庵。11.古诗文默写。他 借 用 唐 代 诗 人 杜 甫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中 的 两 句 诗“,”,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金城北楼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 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 , 在现今的兰州。磻 (pn)溪老: 姜太公吕尚。体道:体悟道理。更:经历。(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 、湍上急流、的金城美景。(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

9、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b. “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1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一剪梅蒋舟过吴江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 蕉。注 该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帘招 :酒旗。银字笙 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1) 上片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

10、的?请简要分析。(2) “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3) 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14.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听音台】(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5 月 6 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 3 个月,12 期,12 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 68 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 余个故 事,60 余段朗读。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 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 ,朗读者节 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标题:【说话吧】(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

11、,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1 。2 。【读书角】(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句出自 。材料二“ 一跑 , 便喘不过气来 ,而且嘴唇发焦 ,明知心里不渴 , 也见水就想喝 ,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 ,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 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 。【写作间】(4)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 ;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 ; 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告别不是遗忘

12、,而是答案解析1. d 解析 “布衾”的“ 衾”应读“qn”。2. d 解析 a 项,“见”译为“出现”;b 项,“安”译为“如何”;c 项,“为”译为“介词,被”。3.c解析 a 项,“直”同“值”,价钱。b 项,“见” 同“现”,表现。d 项,“与”同“举”,推举。4. a 解析 这首诗应是古体诗。5. b 解析 a 项,白居易是唐代诗人;c 项,错在“敢于反抗”;d 项,“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的是描写。6.(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7.(1)一会儿 如何挨到天亮(2)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

13、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4) 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 “ 寒士 ” 的遭遇 ,诗中 “ 安得广厦千万 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 更是推己及人 ,表达了“ 天下寒士 ”都居 “广厦”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5) 例如: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 “民本” 思想密切相关)8.b 解析 “骑”音“j”,译为“骑马的人”。9.d解析 “ 牛困人饥日已高 ” 七个字作

14、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10.a 解析 b 项中劝学的作者是荀子;c 项中悯农二首的作者是李绅;d 项中“四明狂客”指贺知章。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2.(1)积水连山城头残月(2)c13.(1) 直接写愁多 :“ 一片春愁待酒浇 ”,“ 一片 ” 言愁闷之多 ; “ 待酒浇 ”, 以酒排解愁 绪,表现愁绪之浓。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 萧萧”描绘了 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2) 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3) 这是时序的暗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