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口诀详解_第1页
八段锦口诀详解_第2页
八段锦口诀详解_第3页
八段锦口诀详解_第4页
八段锦口诀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仅供个人参考八段锦口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 开弓似射鵰。调理脾胃单臂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 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八段锦源流:八段锦之名始见于北宋。据宋洪迈夷坚志载,政和七年,李似 矩为起居郎, 似矩素于 声色简簿,多独止于丹舍,仿方土熊 经鸟伸 之术,得之甚喜。 尝以半夜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文中所述,当是一种八段锦坐功。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 传。八段锦在流传过程中,有坐功和站功之分。站功 从清朝开始又分南北两 派,北派托名岳飞所传,以刚为主,南派附会梁世昌所传,以柔为主。综上所述,自宋朝至清朝所流 传的八段锦套路歌诀有多种。但八段

2、锦立 功都与宋道枢众妙篇一脉相承。八段锦坐功都与修真十书或明仙活人心法一脉相传。然而从现存文献来看,八段锦的形成发展是继 承了先秦养生导引方法。它是由散式功法逐 渐形成了套路。但目前 还仍 有以某种散式功法用来治疗某些疾病。“八段锦”是I民间广为流传的导引功法,它是由八个动作组成的一套既 能健身又有防治疾病作用的 导引功。八段锦的锦”解!为由八个不同的动 作编辑而成的一套功法,另外,此功法自古深受民 众喜爱,又用锦”来形 容成精美的丝织品。八段锦功法从针对性而言某一动作可益于某一脏腑 或防治某一疾病,如“双手托天”可以调理三焦”;两手攀足”可以“肾腰” 等。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肌肉与关节与

3、内脏 之间,内脏与内脏之 间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当然针对人体某个部位起着 一定作用,但 总的来看它的作用是 综合性的、全面性的。对人体内外部 起着整体性的调节作用。把八个动作综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起到理三焦、 固腰肾、去心火等作用。八段锦各式动作要点:第一段 两手托天理三焦(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分 别自左右身 侧向上高举过 头,十指交叉,翻 转掌心 极力向上托,使 两臂充分伸展,不可 紧张 ,恰 似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 态,此时缓缓 吸气。( 2 )翻 转 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 时,随落随翻转掌心再朝上, 微低头,眼随手运。同进配以

4、缓缓呼气。如此两掌上托下落, 练习四至八次。另一 种练习法,不同之 处是每次上 托时两臂徐徐自体侧上举,且同时抬起足跟,眼 须平视,头极力上顶, 亦不可紧张。然后两手分开,在身前俯掌下按,足跟 随之下落, 气随手 按而缓缓下沉于丹田。如此托按 48次。这一式由 动作上看,主要是四肢和 躯干的伸展运动,但实际上是四肢、 躯干和诸内脏器官的同 时性全身运动。此式以 调理三焦 为主。目前有 关 三焦的部位尚 无定论 ,但大多 数人认为 上焦 为胸腔主 纳,中焦 为腹腔主化,下焦 为 盆腔主泄。即上焦主呼吸, 中焦主消化,下焦主排泄。它概括了人 体内脏的全部。难经六十T难 载:“脐下肾间动气 者,人之

5、生命也,十二 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原之 别使也,主通行三 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 号也”。原气即是 人生之命。十二 经之根,通 过三焦激 发于五脏六腑, 无处不至,它是人 体活动的原动力。因而 对三焦的 调理,能起到防治各 内脏有关诸病的作 用。特 别是对肠胃虚弱的人效果尤佳。上 举吸气时。胸腔位置提高,增 大膈肌运动。我们通过 X 光透视观察证明,它较一般深呼吸可增大一至 三厘米, 从而加大呼吸深度, 减小内脏对心肺的 挤压,有利于 静脉血回 流心脏,使肺的 机能充分 发挥,大脑清醒,解除疲 劳。另外,上 举吸气, 使横膈下降,由于抬 脚跟站立,自然使小腹 内收, 从而形成逆呼

6、吸,使 腹腔内脏得到充分自我按摩;呼 气时上肢下落,膈肌向上松 驰,腹肌亦 同时松驰,此时腹压较一般深呼吸要低得多, 这就改善了腹腔和盆腔 内 脏的血液循 环。平时,人两手总是处于半握拳或握拳 状态,由于 双手交叉上托,使手的 肌肉、骨骼、 韧带等亦能得以 调理。此式除充分伸展肢 体和调理三焦外, 对 腰背痛、背肌僵硬、 颈椎病、眼 疾、便秘、痔 疮、腿部 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式 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 补肾 ,强壮 筋骨,解除疲 劳等极佳方法。用以治 疗预防脉管炎 时,要取高抬 脚跟的作法,每次要反复 练习 。第二段 左右开弓似射 鵰( 1 )两脚平行开立,略 宽于肩,成

7、 马步站式。上 体正直, 两臂平屈于 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2 )手握拳,食指 与拇指呈八字形 撑开,左手缓缓 向左平推,左臂展 直,同 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 状 。 眼看左手。( 3 )、( 4 )动作与( 1 )、( 2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开弓48次。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 颈部的血液循 环。临床上 对脑震荡引起的后 遗症有一定的治 疗作用。同 时对上、中焦 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 性的按摩,因而增 强了心肺功能。通 过扩 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 骨骼肌肉得到 锻炼和增 强,有助于保持正 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 不良姿势。

8、第三段 调理脾胃臂 单举( 1 )左手自身前成 竖掌向上高 举,继而翻掌上 撑 ,指尖向右,同 时 右 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2 )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 时引气血下行,全身 随之放 松,恢复自 然站立。( 3 )、( 4 )动作与( 1 )、( 2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 手交替上 举 各 4 8 次。这一动 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 体 伸展宜柔宜 缓。由于 两手交替一手上 举 一手下按,上下 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 和肌肉受到 协调性的牵引,特 别 是使肝 胆脾胃等 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 长期坚持练习 ,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熟 练后亦可配合呼吸,

9、上 举 吸气 ,下落呼 气 。第四段 五劳七伤往后瞧(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 头颈带动 脊柱 缓缓向左拧转 ,眼看后方,同 时配合吸 气。( 2 )头颈带动 脊柱徐徐向右 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 松。( 3 )、( 4 )动作与( 1 )、( 2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后瞧各4 8次。五劳是指心、肝、脾、肺、 肾,因劳逸不当,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脏受 损。七伤指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绪对内脏的伤害。由于精神活 动持久地过度强烈紧张,造成神经机能紊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脏腑 功能受损。该式动作实际上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腰、头颈、眼球

10、等的运动。 由于头颈的反复拧转运动加强了颈部肌肉的伸缩能力,改善了头颈部的 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 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增强和改善其功能。此式 对防治颈椎病、高血压、眼病和增强眼肌有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精神愉快,面 带笑容,乐自心田生,笑自心 内,只有这样配合 动作,才能起到对五劳七伤的防治。另外,此式不宜只做 头颈部的拧转, 要全脊柱甚至 两大腿也参与拧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五脏的健壮,对改 善静脉血的回流有更大的效果。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1 )马步站立, 两手叉腰, 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 将余气 缓缓呼出。动作不停, 头自左下方 经体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地引 颈前伸,自右 侧

11、慢慢将头抬起,同 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 体恢复马 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 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做节律性掐 腰动作数次。( 2 )动作 与( 1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1)、(2)动作交替进行各做48次。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 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 静以制躁。 “心火为”虚火上炎, 烦躁不安的 症状,此虚火宜在呼 气时以两 手拇指做掐腰 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 转动作,亦有降伏“心 火”的作用。动作要保持消 遥自在, 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 经的兴 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 、 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 并有助于任、督、 冲

12、三脉的运行。第六段 两手攀足固 肾腰(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 2 )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 3 )上体缓缓 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 时两掌沿尾骨、大腿后 侧向下 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 。( 4 )上体展直,同 时两 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如此反复俯 仰48次。腰是全身 运动的关键部位,这一势主要运动腰部,也加 强了腹部及各 个 内脏器官的活 动,如肾、肾上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中医认为:“肾 为先天之本”、“藏精之脏。”肾是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 脏器。肾上腺是 内分泌 器官。 与全身代谢机能有密切关系。腰又是腹腔神 经节“腹脑”所在地。由 于腰的节

13、律性运动(前后俯仰),也改善了 脑的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系统 的调节功能及各个组织脏 器的生理功能。 长期坚持锻炼,有疏通 带脉及 任督二脉的作用,能 强腰、壮肾、醒恼、明目,并使腰腹肌得到 锻炼和 加强。年老体弱者,俯身 动作应逐渐加大,有 较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患者,俯身 时头不宜 过低。第七段 攒拳怒目增 气力两脚开立,成马步桩,两手握拳分置腰 间,拳心朝上, 两眼睁大。( 1 )左拳向前方 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 击拳时宜微微 拧腰向 右,左肩 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 间。(2 )与(1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 击出48次。此式动作要求 两拳握

14、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 颈,聚精会神,瞪 眼怒目。此式主要 运动四肢、腰和眼肌。根 据个人体质,爱好、年龄与 目的不同, 决定练习时 用力的大小。其作用是舒 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 同时使大 脑皮层和植物神 经兴奋 ,有利于 气血运行。 并有增 强全身筋骨 和肌肉的作用。第八段 背后七 颠百病消两脚平行开立, 与肩同宽,或两脚相并。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 脚跟提 起,同 时配合吸 气。两臂自身前下落, 脚跟亦随之下落, 并配合呼 气。 全身放 松。 如此起落 48 次。此式通 过肢体导引,吸 气两臂自身 侧上举过头,呼气下落,同 时放松全 身,并将“浊气”自头向涌泉引之, 排出体外。“浊气”是指所有紧张、污浊病 气。古人 谓之“排浊留清”或“去浊留清”。 由于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 而使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 防治作用。同时有利于脊髓液的循 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 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