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的边塞诗胡无人行全诗翻译赏析_第1页
吴均的边塞诗胡无人行全诗翻译赏析_第2页
吴均的边塞诗胡无人行全诗翻译赏析_第3页
吴均的边塞诗胡无人行全诗翻译赏析_第4页
吴均的边塞诗胡无人行全诗翻译赏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吴均的边塞诗胡无人行全诗翻译赏析胡无人行吴均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痒。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 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梁武帝天监初, 为郡主簿。 公元 507年(天监六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 ,未 及成书即去世。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 、与朱 元思书、与顾章书 3 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隋书经籍志录有吴均集 20 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吴

2、朝请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诗歌赏析】南朝诗人中, 对唐代边塞诗产生过较大影响的,除了鲍照,还有吴均。正如清人王 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一所说:盛唐“边塞之作,则出鲍照、吴均也”。 吴均的边塞之作, 是他的诗歌中写得最好、 也最有特色的一部分,胡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无人行这首乐府诗,就是其中之一。从史传记载看,吴均本人似不曾去过边塞。吴均为人志向高远,有建功立业之心,但出身寒微、仕 途上很不得意。所以,他爱写边塞诗,主要原因盖在于这种出身与志 向的心理矛盾,谈兵咏怀, 正是抒发内心勃郁之气的绝好媒介。明乎 此,此诗中跳动的脉搏也就容易把握了。这首诗的动人处,主要在于 贯通全诗的那种

3、慷慨激昂的感情和凌厉直前的气概。 诗的开篇写剑之 尖利如芒、明亮照眼,一上来就把这杀敌立功的武器推到读者的面前。 看来诗人非常喜爱这把宝剑, 在诗中常常要提到。 比如“我有一宝剑” (咏宝剑),“抱剑事边陲”(赠别新材),“剑光夜挥电”(古意 其一)等等。这宝剑似乎也象征着诗人那种锐意奋起、为国建功的雄 心壮志。三四句写铁骑奔驰,穷追敌寇。 “铁骑”,披着铠甲的战马; “金羁”,饰金的马络头。二者互文见义,再加上手中的利剑,足以 表现出勇士的英姿。“追骁虏”、“讨黠羌”,说明对手也非无能之辈, 这就更能见出战争的激烈。五六句写边塞的气候。八、九月间,一般 是秋高气爽之时,但边塞地区却早已是风霜

4、一片,气候严酷恶劣。一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个“早”字暗含某种对比,启人想象。这两句语意略移,但实际仍是从侧面来展示战争之严酷。 最后两句直言自己不惜身死, 不仅敢于披 肝沥胆,誓死为国效忠,而且要破开肝胆,让人尝味,以验自己的心 志确确实实是纯真不二! 这既是对战争之严酷作最大无畏的回答, 更 是对自己许身为国的决心和勇气作最彻底的表白, 出语真是石破天惊, 慷慨壮烈!至此,一个英姿勃勃、豪气逼人的血性男儿完全站到了读 者面前,威严而雄健。这样一种气概,在诗风靡弱的齐梁时代实不多 见,故而尤其可贵。一般认为,吴均的诗歌已有一些唐人律诗的体貌。 从这首诗看,全篇起承转合,章法整饬,辞意完密,一气贯通,确实 给人以唐律先声的感觉。 如果再与鲍照那些辞意疏宕的边塞之作比较 一下,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了。另外,这首诗节奏明快,音调铿锵,语 言畅达,笔力劲健,也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盛唐边塞诗的语言风格。其 中有些句子,像“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若与岑参“胡天八月 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样的句子相比,二者之间多少 也体现出某种源流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