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出龈 :牙冠破龈而出的现象。4 萌出 : 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牙萌出的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5 中线 : 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垂直线 ,该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 ,正常情 况下中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上颌及下颌的两中切牙之间。6 牙体长轴 : 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纵轴。7 接触区 : 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部位。8 线角 : 牙冠上两面相交于一线的角。9 轴面角 : 两轴面相交于一线的角。10 点角 : 三面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角。11外形高点 : 牙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12 轴嵴 : 在牙体的个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到牙颈部的纵行隆起13 边缘嵴 :位于前牙的舌面近中、远中
2、边缘处和后牙的颌面与轴面相交处的嵴14 三角嵴 :从后牙牙尖顶端斜向颌面中央的嵴 ,每个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个斜面组 成15 髓室顶 :髓室朝向牙冠颌面或切嵴的髓壁16 髓室底 :髓室朝向 xx 的髓壁17 髓室壁 :髓室朝向牙冠轴面的四个壁 ,有近中髓壁 ,远中髓壁 ,唇颊侧髓壁和舌侧髓壁18 髓角 :指髓室向牙尖方向突起呈角状部分19 根管口 :为髓室与根管交界的部分 ,由髓室观察呈漏斗状20根尖分歧 :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 ,此时若根管仍存在则称根尖分歧(若根管不 复存在,则称根尖分叉) 21副根管 :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的通道 ,多见于磨牙(副根管通向牙周膜的孔称副孔)22 鼻
3、xx:两侧鼻前XX之间的XX嵴23 腮腺床: 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 和第 912对脑神经) 24牙体全长 :从切缘或牙尖顶至根尖的距离25 冠长 : 从切缘或牙尖顶至颈缘最低点之间的距离26 根长 : 从颈缘的最低点至根尖距离27 冠宽 : 牙冠近远中面上最突出点之间的距离28 颈宽 : 牙冠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29 冠厚: 牙冠唇面与舌面外形高点间的距离30 颈厚 : 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高点的距离31 近远中面颈曲度 : 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的垂 直距离 32 牙间交错牙合 :指上下颌牙牙
4、尖交错 ,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33牙合关键 :第一磨牙的牙合关系34 颌位 :指下颌相对于上颌乃至整个颅骨的位置关系35 咀嚼效率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1、下颌磨牙的共同点: 磨牙体积由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依次减小 牙冠体积较前磨 牙大,牙合面宽大,其形态结构复杂 上颌磨牙的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合 面为斜方形,下颌磨牙的颊舌径小于近远中径,牙合面为长方形 牙尖多,一 般为四五个牙尖 颊面的外形高点在颈 1/3 处,舌面外形高点在中三分之一 处,近远中接触区均为牙合三分之一的牙合缘附近 牙合面发育沟副沟多,并 有通向颊舌面的沟,以利于食物在咀嚼时自
5、牙合面溢出,同时沟窝点隙多发生 龋病 牙根根干粗,根分叉,一般为两个或三个牙根2、上下第一磨牙咬合面特征上颌第一磨牙: 牙合面外形为斜方形,近中颊侧轴面角为锐角,远中颊侧轴面角为钝角 牙合面观:近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近中舌尖与远中颊尖三角嵴 在牙合面中央斜行相连构成斜嵴 牙合面见较大的中央窝和较小的远中窝,在 中央窝的近中见较浅的近中点隙中央窝的深度远中窝的深度近中点隙的 深度,中央窝在中轴上,远中窝偏向舌侧 近中边缘嵴较远中边缘嵴长且清晰 锐利下颌第一磨牙: 牙合面呈长方形或六角形,近中颊侧角为锐角,远中颊侧角为钝角 牙 合面观: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 近中边缘嵴
6、较直且 清晰,远中边缘嵴圆突,近中边缘嵴短,远中边缘嵴较长 牙合面见颊沟,远 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五条主沟 有较大的中央窝和较小的近中窝及远中窝,中央窝的深度远中窝的深度近中窝的深度,近中窝和中央窝动脉三角、肌三角、颏下三角)胸锁乳突肌区、颈后三角(枕三角、锁骨上三角)4、翼腭窝的位置及交通位置: 位于眶尖内上方的三角形间隙,内有上颌动脉,上颌神经及其分支和翼 腭神经节 位于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上颌骨后部之间交通:向前经眶下裂通眶,向内侧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外侧经翼上颌裂通颞下 窝,向后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下经翼腭管通腭大孔达口 腔1、简述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尖牙与下颌
7、尖牙的关系,上颌第一磨牙与下 颌第一磨牙的关系答:牙尖交错牙合正常时,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唇斜面及唇 侧远中缘,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上颌 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上 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牙合楔状隙。2、临床上覆牙合与覆盖如何分类覆牙合分为三种类型:上切牙盖在下切牙的切 1/3 之内,为浅覆牙合,切 1/3与 2/3之间为中覆牙 合,切 2/3 以上的为深覆牙合。覆盖分为三种类型:下切牙咬在上切牙的切 1/3之内,为浅覆盖, 1/3与 2/3之间者为中覆盖, 2/3 以上的为深覆盖。3、为什么上下颌
8、第一磨牙在建牙合初期形成的偏远中关系在替牙期间能够 得到调整答:上下颌第一磨牙在建牙合初期阶段为偏远中关系,但由于下颌乳切牙、乳 尖牙的近远中总宽度小于下颌恒切牙、尖牙的近远中总宽度,而差数较上颌乳 切牙、乳尖牙与恒切牙、尖牙的差数为小。下颌乳磨牙的近远中总宽度大于下 颌前磨牙的近远中总宽度,而其差数比上颌乳磨牙与上颌前磨牙的差为大。因 此,在替牙期间,下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较上颌第一磨牙者为多。这 样,便能使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偏远中关系调整为中性牙合关系。4、替牙期间 xxxx 牙冠会偏远中?替牙期间,因颌弓增长尚不足,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分别受到来自 未萌出的侧切牙、尖牙牙冠向近
9、中的挤压力,使得牙冠向远中偏斜。待侧切 牙、尖牙相继萌出,同时牙槽骨又有所增长之后,各切牙的牙长轴可以恢复正 常。5、为什么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被称为牙合关键其原因主要原因是,第一磨牙是恒牙列中最早萌出的牙齿,并且不替换任 何牙齿,而是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萌出,同时牙冠较大,牙根一般二到三个且 粗壮,尤其上颌第一磨牙的牙根位于骨质致密的颧牙牙槽嵴内,特别稳固,支 持力明显加强。因此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称为牙合关键。6、论述 xx 期间牙合的特征乳牙期间牙合的特征在 4 岁以前和 4 岁以后略有不同:4 岁以前乳牙牙合的特征是乳牙在颌骨上的位置较直,无明显近远中或 垂直向倾斜,使乳牙牙合的覆牙合较深,
10、覆盖较小。牙合曲线不明显。上下颌 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成为齐平末端。46岁期间,随着颌骨的长大,牙排列逐渐稀疏,切牙区及尖牙区出现间隙,其中上颌 乳尖牙近中和下颌乳尖牙远中的间隙成为灵长间隙。牙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不在同一个平面,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 二乳磨牙的近中,随着下颌骨的发育,暂时性深覆牙合可有所减小。7、替牙期间出现的暂时性拥挤能否被缓解?恒切牙初萌时,可能呈一定的拥挤状态。但由于乳磨牙的近远中径较恒前 磨牙大,故乳磨牙被相应恒前磨牙替换后,牙槽骨量相对较多,可以为远中的 磨牙提供一些向远中的空间,这样第一磨牙的关系便可以由原来的
11、远中关系变 为中性关系;同时尖牙也可以略向远中移动,以供前牙调整位置之用;替牙期 间正值颌骨增长旺盛期,颌骨前部的宽度有所增长,这样可使前牙的拥挤状态 完全消失而趋于正常;前磨牙萌出时,其位置较乳磨牙更向颊侧,恒切牙、尖 牙萌出的位置也较乳切牙、乳尖牙更向唇侧。以上诸因素作用结果,恒牙弓增 大,为恒牙调整位置、建立良好咬合对应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1 牙萌出的特点: 按先后顺序萌出 左右对称同期萌出 下颌牙的萌出略早于上合同名 牙 女性萌出的平均年龄略早于男性。2 乳牙萌出的顺序:I ,n , V XX牙萌出顺序:上颌:下颌:3 牙髓腔:位于牙体中部,周围除根尖孔外其余均被坚硬的牙本质包被。髓
12、腔内充满 牙髓(髓室、根管系统 ) 髓室:髓室顶、髓室壁、髓角、根管口、髓室底 根管系统:髓腔除髓室以外的部分,由根管、管间侧支、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 分叉和副根管组成。4 上颌骨的各孔及出入的神经: 眶下 xx:眶下神经xxxx :鼻腭神经终末支 牙槽孔:xx槽后神经腭大孔:腭 7 上颌骨三个支柱: xx 支柱:支持xx区咀嚼压力颧突支柱:支持第一磨牙区咀嚼压力 翼突支柱:支持磨牙区咀嚼压力8 在下颌隆凸处注射麻醉剂可同时麻醉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9 口腔颌面颈部的血液颈总(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10 下颌动脉的各段及各段分支: 下颌段:脑膜中动脉、下牙槽动脉 翼肌段 翼腭段:上牙槽后
13、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11 三叉神经的分支及各分支的出颅部位 眼神经:眶上裂出颅 上颌神经:圆孔出颅 下颌神经:卵圆孔出颅 12 面神经走行中经过:内耳门、内耳道、面神经管、茎乳孔、腮腺13 面神经颅外段分支与腮腺的关系: 颞支:从腮腺上缘穿出 颊支:出腮腺前缘 颧支:从腮腺上前缘穿出 下颌缘支:从腮腺前缘及下端穿出 颈支:从腮腺下端穿出14 腮腺浅叶 xx 神经血管的排列 :上缘从后向前依次为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颞支及颧 支,前缘从上向下依次为面横动脉,面神经颧支,面神经上颊支,腮腺导管, 面神经下颊支及下颌缘支,下段从前向后依次为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颈 支,面
14、后静脉及其至颈外静脉的交通支15 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有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节与下颌骨髁突构成)结构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侧较厚有外侧韧带加强、关节囊前部较薄弱,因此颞下颌 关节易向前脱位,是左右双侧联合关节,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动性。 功能:使下颌向上、下、前、后及两侧运动在肌肉作用下产生于咀嚼、吞咽、语 言及表情有关的活动。16 舌下区:位于舌和口底粘膜之下,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之上,前面及两侧为下颌 体的内侧面,后部止于舌根。从两侧向中线排列依次为: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舌下神经、舌动脉。(舌下阜:是下颌下腺导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开口。舌下襞: 是舌下腺小管的开口。)17
15、口腔、颌面部的蜂窝组织间隙: 眶下间隙: 位于眼眶前部的下方,底以尖牙窝为中心。有蜂窝组织及出入眶下孔的眶下神经、血管,还有眶下淋巴结。上颌前牙根尖的炎症可侵入此间隙。 颊间 隙:位于颊部及皮肤深面、颊、咬肌之间,是各间隙相互扩散的途径。磨牙根 尖的炎症可侵入此。 咬肌间隙:下颌第三磨牙疾患可蔓延至此间隙。 翼颌间隙 : 前界:颞肌及颊肌。后界:腮腺。上界:翼外肌下缘。下界: 翼内肌与下颌附着处。翼肌间隙内的蜂窝组织向上与颞下间隙及颞间隙、向前与颊间隙、向下与舌下间隙及下颌下间隙、向后与咽旁间隙相连通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及动静脉通过经颅底血管神经通颅内。下颌磨牙的炎症可侵入。下牙槽神经阻滞
16、麻醉时消毒不严造成该处感染。 其他间隙: 颞下间隙、颞间隙、腮腺间隙、咽旁间隙、翼腭间隙、舌下间隙。 颞间隙:颞浅间隙位于深筋膜与颞肌之间 ,颞深间隙位于颞肌与颞窝之间,颞间隙可 与颊、咬肌、翼颌及颞下等间隙相通18颈神经xx及阻滞xx点:胸锁乳突肌下缘的中点。19 咬合时上下牙关系: 尖窝相对,沟嵴相合,切嵴对刃20 邻面凸度的作用: 防止食物嵌塞,有利于保持邻牙的紧密接触,便于分散牙合力21 楔状隙的作用: 保护牙槽骨和邻面,不使食物残渣存留,避免食物滞留在牙合面或牙间,保持牙面清洁,防止龋齿及龈炎的发生,稳定牙弓及牙合关系22 .纵颌(Spee)曲线和横颌(WILSON曲线: 下颌:凹向上上颌:凸向下23 理想的牙尖交错颌: 牙列整齐 上下牙列中线对齐 一牙对二牙 尖牙关系正常 第一磨 牙关系正常 覆合覆盖关系正常24 三个下颌位置: 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端矿泉水品牌区域独家代理销售合作协议
- 民宿旅游区综合物业服务与管理合同样本
- 旅游企业离职员工客户信息保密及服务质量协议
- 大数据分析在皮鞋定制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社交媒体对消费者满意度影响-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复合金属电子材料在智能门锁中的防电磁干扰解决方案研究
- 2025-2030土壤修复技术产业化进程与环保政策导向分析
- 2025-2030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突破与量产工艺攻关进展
- 情感分析在新闻播报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固态电池界面稳定性问题与材料创新突破方向
-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
- 深基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件
-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
- 应急器材使用培训
- 预防未成年犯罪培训讲课
- 微型消防站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4篇)
- 各种饮料课件
- 建筑工程临水临电施工方案
- 设备操作员岗位培训
- 标识牌的制作与安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