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_第1页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_第2页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_第3页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_第4页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类号 单位代码 11395密 级 学 号()706210154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作 者院(系)专 业指导教师答辩日期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2011年5月21日榆林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设计(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 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毕业设计(论文)与资料若有不

2、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论文作者签名:换热设备是化工、炼油、动力、能源、冶金、食品、机械、建筑工业中普遍应用的 典型设备。一般换热设备在化工、炼油装置中的建设费用比例可达20%-50%o因此,无 论从能源的利用,还是从工厂的投资来看,合理地选择和设讣换热器,都具有重要的意 义。在各种换热器中,III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单位体积内能够提供较大的传热面积、传 热效果好、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易制造、成本低、易于检修和清洗等优点,因此应 用最为广泛。本次设计的H的是通过对设备的设计初步掌握其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本次设计的设备是U型管式换热器,它属于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和

3、分析包括热力设讣、流动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强度设计,以热力设计最为重要。通过 本次设汁知道了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换热任务和有关要求确定设讣 方案,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核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阻力,确定换热器 的工艺结构。关键词:U型管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论文类型:工程设计ABSTRACTHeat transmission equipment is a typical equipment ,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industry, oil refining, power, energy, metallurgy, food, mac

4、hinery and building industry . The construction cost ratio of general heat 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oil refining installations can reach 20% to 50%.Therefore, no matter from energy use, or from the factory investment perspective, a reasonable choice and design of heat exch

5、anger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all kinds of heat exchanger, as tubular heat exchanger can provide large heat exchanger area per unit volume, heat transfer effect is good, adaptability is strong, elasticity of operation is big, easy to manufacture, its cost is low, easy to maintenance and clea

6、n etc, so it is most widely used The aim of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design of equipment to master its equipment basic design method and procedure The design of the equipment is u-shaped tubular heat exchanger. It belongs to the tubular heat exchanger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ubular heat excha

7、nger consists of thermal design, flow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and strength design. Thermal desig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rough this design we know design content of tube exchanger mainly consists of determining design program according to heat task and relevant requirements, determining the stru

8、cture and size of heat exchanger, accounting heat transfer area and fluid resistan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determining process structure of heat exchangerKey words: U-tube Heat Exchanger, Process DesignThesis: Engineering design目录目录1绪论12工艺条件的选择22.1管壳式换热器类型的选择22.2流体流径管程和壳程的选择32.3流体流速的选择32.4加热剂和冷却剂的选

9、择32.5适宜出口温度的选择42.6设备材质与规格的选择43管壳式换热器的化工计算53.1确定物性数据53.2佔算传热面积5321热流量5322平均传热温差5323冷却介质的用量6324初算传热面积63.3工艺结构计算及其他主要附件说明63.3.1管径和管内流速633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733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73.3.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83.3.5管壳内径83.3.6折流板93.3.7 接管9338其他主要附件104管壳式换热器的核算124.1热量核算124.1.1热量核算124.1.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1341.3传热系数K144.1.4传热面积S144.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

10、5421管程流动阻力15422壳程阻力164.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汁算结果及设备图185管壳式换热器设备的设计说明书206总结21参考资料2223目录23II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1绪论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制冷、食品、动力等其他许多工业部门中广泛使用的热量交 换设备。它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加热器、冷却器等使用,而且是一些化工单元操作的重要 附属设备,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占重要的地位。并伴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及能源价 格的提高,换热器的投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因此,对换热器的研究倍受重视,从换热器 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到传热机理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问世。 换热设备种类很多,一般根据

11、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 器、间壁式换热器。本次设计的管壳式换热器属于间壁式换热器的一种,这类换热器是 口前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因此,设讣和选择得到使用、高效的换热器对 降低设备的造价和操作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哪种换热设备,高传热效率、 低流动阻力、合理紧凑的结构、可靠的强度、低制作成本、安修方便仍然是衡量换热器 性能的基本标准【2】。H前,在换热器中,应用最多的是管壳式换热器,它是工业过程热量传递中应用最 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虽然管壳式换热器在结构紧凑性、传热强度和单位传热面的金属 消耗量方面无法与板式换热器相比,但其适用的操作温度与压力范圉

12、较大、制造成本低、 清洗方便、处理量大、工作可靠,长期以来,人们已在其设计和加工方面积累了许多经 验,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板和封头等组成。在管壳式换热器中, 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 别。若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就可能III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 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根据热补偿方法的不同,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固定管 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式等类型。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 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

13、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LI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 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研发适应各类腐蚀性介质的新材料以及在结构上 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管壳式换热器作为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它虽然在换热效率、设备的体积,金属 材料的消耗量等力而小如其他新型换热设备,但它具有结构坚固、操作弹性大、可靠程 度高、使用范围广等优点,所以在化工、石油化工、炼油、动力、核能和其他行业装置 中得到普遍采用,特别是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的应用占据绝对优势。23榆林学院毕业论文2工艺条件的选择2管壳式换热器类型的选择常见的管壳式换热器类型很多,口前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四种:(1)固定

14、管板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结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 直径内,排管最多,而且紧凑排列,因此壳程检修和清洗困难,所以壳程中走的必须是 易清洗,不易产生垢层和腐蚀的介质。当管束和壳体之间温差较大时会产生热膨胀,导 致管子和管板之间脱开,从而发生介质泄露。为此常在外壳上焊膨胀节,但它仅能减小 而不能完全消除山于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且在多程换热器中,这种方法不能照顾到管子 的相对移动。所以这种换热器比较适合用于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 讥(2)浮头式换热器该类换热器的管束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所以壳体与管束间 不会由于膨胀量而产生热应力,而且清洗容易,所以它通常适用于管壳壁间温差较

15、大, 或易于腐蚀或结垢的场合。该类换热器结构复杂且笨重,造价比固定管板式高20%左右, 材料消耗量大,而且浮头的端盖在操作在无法检查。所以在制造和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其 密封,以免发生泄漏,管束和壳体的间隙较大,在设汁是要避免短路。至于壳程的压力 也受滑动接触面的密封限制。(3)U型管式换热器 该类换热器的管束可以自曲伸缩,不会因管壳之间的温差 而产生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为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高,传热性能好,且结 构简单便于检修,但管内清洗不便。乂因其管束中间部分存在空隙,使壳程流体易于短 路而影响换热。此外,为了弥补弯管后管壁的减薄,直管部分必须用管壁较厚的管子。 所以该类换热器仅适用于

16、管壳壁温相差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不易结垢、高 温、高压的场合。(4)填料函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浮头与管壳间被填料函密封的同 时,允许管束自山伸长,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介质腐蚀性较严重,温差较大且要经常更 换管束的冷却器。因为它有浮头式的优点,乂克服了固定管板式的不足,结构比浮头式 的简单,制作比浮头式方便,清洗检修比浮头式容易,泄漏时能及时发现。但这种换热 器的填料密封性能较差,故在操作温度压力较高的工况及大直径壳体下很少使用。壳程 内介质具有易挥发、易燃、易爆及剧毒性质时也不宜使用。本次设计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205,出口温度175;冷流体(屮 醇)进口温度4

17、0,出口温度60。该换热器使用屮醇冷却,换热器操作时压力4.0MP, 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换热器的操作压力,因此初步选定U型管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2.2流体流径管程和壳程的选择在非相变流体传热的列管式换热器中,流体流径管程和壳程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儿方 面考虑【叫(1)不易结垢的或不洁净的物料应当流经易于清洗的一侧。(2)温度很高(或很低)的物料宜走管内宜减少热量(或冷量)的损失,也可减少 对特种金属的需求,降低换热器成本;但要求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便于散热。(3)有腐蚀的流体应在管内流过,以避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到腐蚀。(4)压力高的流体流经管内,因为管直径小,承受高压能力好,同时避免高

18、压外 壳和高压密封,也降低了成本【9】。(5)饱和蒸汽一般通入壳程,因饱和蒸汽比较清洁,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较小且乂 便排除洁净冷凝液。(6)被冷却物料一般走壳程便于散热。上述原则可能相互对立,在实际的使用中要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来选择流体 的流径。例如,首先从流体的压力,腐蚀性以及清洗等方面考虑,然后再对压力降和传 热系数等方面要求进行校核,以便作出恰当的选择。2.3流体流速的选择当流体不发生相变时,介质的流速高,换热强度大,从而可使换热面积减少,结构 紧凑成本较低,一般也可抑制污垢的产生。但流速过大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流 速过大会使通过换热器的压力将增大,输送流体的动力消耗增加。从

19、而提高了操作费用。 因此,要选取比较适宜的流速,需经过全面分析比较才能确定。换热器常用流速的范围 见表2-1和表2-2山。表2.1换热器常用流速的范围介质流速循环水新鲜水一般液体易结垢液体低粘度油髙粘度油气体管程流速m/s1.0-2.00.8-1.50.5-31.00.8-1.80.5 1.5530壳程流速m/s0.5 1.50.5-1.50.2 1.50.50.4-1.00.3 0.8215表2.2管壳式换热器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允许的安全流速液体名称乙庭、二氧化硫、苯甲醇、乙醸、汽油丙酮空气安全流速m/s12310823榆林学院毕业论文2.4加热剂和冷却剂的选择可以用作加热剂和冷却剂的物料

20、很多,列管式换热器常用的加热剂有饱和水蒸气、 烟道气和热水等,常用的冷却剂有水、空气和氨等。在选择加热剂和冷却剂时主要考虑 来源方便,有足够温差,价格低廉,使用安全等因素。本次设计是热量的一种回收利用,加热介质碳酸丙烯酯,冷却剂中醇。2.5适宜出口温度的选择换热器的设讣中,工艺流体的进出口温度是山工艺条件决定,加热剂或冷却剂的进 口温度也是确定的,但其出口温度山设汁者选定。该温度直接影响加热剂或冷却剂的耗 量和换热器的大小,所以此温度有一个优化问题。2.6设备材质与规格的选择换热管的材料要根据操作压力,温度强化传热也可采用异型管,翅片管,螺纹管等。 一般换热器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和不锈钢两种。(1

21、)碳钢价格低,强度较高,对碱性介质的化学腐蚀比较稳定,很容易被酸腐 蚀,在无耐腐蚀性要求的环境中应用是合理的。(2)不锈钢这类材料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冷加工性能。本次设计中物料碳酸丙烯酯为产品,中醇为原料,故该U型管式换热器的管程与壳 程均选用不锈钢材料。换热器的管子构成换热器的传热面,管子的大小和形状对传热有较大影响冈。针对 管子中所流物体情况采用大或小直径管子,若用小直径管子时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 积大,设备较紧凑,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消耗量少,传热系数也稍高,但制造麻烦,且 易积污,不易清洗,应用于清洁的流体。大管子则用于粘性大或污浊的流体。常用换热 管规格有(pl9

22、x2mm. + 2()? = 190 C2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甲醇在50C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 A =791 kg/m?定压比热容 % =2.495kJ/(kg.C )导热系数 A)=0.212W/(m.C)粘度 “ =0.0006Pa.s碳酸丙烯酯在190C下的物性数据:密度q=1206.9 kg/m定压比热容Cpi =1. 904kJ/(kg/C)导热系数 入=0.151 W/(m.C)粘度 /=0.03Pa.s3.2估算传热面积3.2.1热流量(3.1)Q, = ,nicpifi=12069x 1.904x(205-175)= 689000Z:J/?

23、 = 191.4KW23榆林学院毕业论文3.2.2平均传热温差IH111(205-40)-(175-60)(205 40In175-60(3.2)3.2.3冷却介质甲醇的用量689000(33)2.495x(60-40)= 13808(/?)3.2.4初算传热面积结合壳程流体的压力,先取较小的K值。首先假设K=230 W/(mVC)o则估算的传热面 积为c -&(3.4)估5=丽000“gn?)230x138.5表3.1管壳式换热器中传热系数K值范围推介值髙温流体低温流体传热系数范围/W/(nBC)水水14002840有机质蒸气水230930水蒸气水610汽油蒸气水520煤油蒸气水29024管

24、壳式换热器的设计3.3工艺结构计算及其他主要附件说明3.3.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p25 x2.5mm(不锈钢)作为壳程内的传热管(36)3.3.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舁-5S 1 ,2評 U(3.5)_ 12069/(1206.9 x 3600)0.785x0.022x0.4_ 按单管程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皿2,= 12.5(米)3.14x0.025x22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换热器管子的长度与换热器的长径比 有关。相同的传热面积,管子越长,壳体封头的直径和壁厚越小,结构就越经济合理。 但长到一定程度,这种经济效果就不会再显著,会因

25、管子过长给热器的清洗、运输、安 装带来麻烦。因此我国传热管长度规格定义为1500mm、2000mm、2500mm、3000mm、4500mm、6000mm、7500mm、9000mm、12000mm 等,其中 6000mm 以上的管长适用于大传热面积的换热器叫先取传热管长为/ = 6m12.5=2(3.7)传热管总根数2 = 22x2 = 44 (根)3.3.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23榆林学院毕业论文60-40一 205 40(3.8)= 0.12(3.9)Rgt2-t=205-175 =1 560-40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有关图表【儿W SSS ss

26、sst iwIS:000.20.30.40.50.60.70.80.91.0耳c1卜壳側1程,管侧2程或程,“=整数图3.1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得池,=0.98平均传热温差/”, =(pa“ = 0-98 X138.5 = 136 C3.3.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釆用组合排列法,及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三角形排列方式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及 不需要进行机械清晰地场合。正三角形排列法在一定的管板面积上可配置较多的管子数 191 o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这种排列方式最不紧凑,但便于机械清洗的换热管中。 这两种排列方法结合其目的是便于安排隔板位置。取管心距/ = 1.25JO,则 r = 1.25

27、x25 = 31.5 32()24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1.19 阿=19x44 =8(ffi)(30)3.3.5管壳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 =07,则壳体内径为(3.H)= 1.05r= 1.05x 327 = 266.4( nun)圆整后可取D=325 (mm)表32板管利用率的取值范围正二角形排列正方形排列二管程四管程二管程四管程=07 0.85=060.87=0.550.7=045065表3.3换热管的管程数DN/mm325-500600-12001300-1800N2, 42, 4, 64, 63.3.6折流板釆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

28、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 = 0.25 x 325 = 81,故可取h=lOO(mni)。由于换热器的功用不同,以及壳程介质 的流量黏度等不同,折流板间距亦不同,其系列为:100mm、150mm、200mm、300mm、 450mm、600mm、800mm、1000mm取折流板间距B = 0.3D,则B = 0.3x325 = 97.5(mm)则可取B为100mm,则可得出23榆林学院毕业论文N 一传热管长1(32)折流板间距= -1 = 59(块)100在该设计中将折流板圆缺面上下方向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可造成液体的剧烈扰动,增大 传热膜系数,这种排列方式最为常用。3.3.7接管壳程

29、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流速为W = l.Om/s,则接管内直径为 叟 (3.13)14x12069/(3600x1206.9)、=J = 0.063(mm)V3.14x1.0取标准管径为60mmo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流速为M = 1.0m/s。则接管内径为(4x13808/(3600x791)Y 3.14x1.0=0.077(mm)(3.14)取标准直径为80mmo3.3.8其他主要附件列管式换热器结构主要有壳程结构和管程结构,分别对它们各自的主要附件及它 们在设备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简单说明。壳程结构的主要附件:(1)旁通挡板如果壳体与管束之间间隙过大,则流体不通过管束而通过这个间隙

30、旁通,为了防止这种情形,往往采用旁通挡板。(2)假管 为了减少管程分程所引起的中间穿流的影响,可设置假管。(3)拉杆和定距管为了使折流板能牢靠的保持在一定位置上,通常釆用拉杆和定 距管。(4)缓冲板 它可防止进口流体直接冲击管束而造成管子的额侵蚀和管束振动, 还可使流体沿管束均匀分布的作用。24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5)折流板在壳程管束中,折流板用以引导流体横向流过管束,增加流速,以 增强传热,增大管程流体的传热系数;同时其支撑管束、防止管束振动和管子弯曲的作 用。管程结构的主要附件:(1)管板它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与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客体的连接有可拆和不可拆两种,固

31、定管板常釆用不可拆连接。(2)封头当壳体直径较小时采用封头。(3)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釆用管箱结构。管箱卫宇换热器的两端,其作用是 把从关东输送来的流体均匀地分布到各换热管和把管内流体汇集在一起输送出换热器 191 O(4)分程隔板当需要换热面很大时,可釆多管程换热器,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 管箱内应设置分程隔板。管箱大致有三种基本类型:(1)封头型封头型适用于较清洁的介质,虽然成本较低,但很不方便。(2)筒型可与壳体焊接或与螺栓固定,方便检査及清洗,但用材较多。(3)耐高压管箱管箱与管板通常锻压而成,专门用来承受高压,但检修清洗不便,实际很少 采用。23榆林学院毕业论文4管壳式换热器的核算4热

32、量核算4.1.1热量劇壳程对流传热系数当圆缺形折流板(25%),且2xlO3RelxlO6时可采用克恩公式(0.14(4.1)a=036鱼Re齐纠化1儿丿特征尺寸心为当量直径,山正三角形排列得壳程流通截面积fx0.032F785x0.02523.14x0.025=0.020(/n)(4.2)皿心卜牆卜0。6如)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4.3)普兰特准数13808 /(3600 x791)”,/ .=0.735 (m/s)0.0066& _ dyPo u0.020 x 0.735 x 791=19380.006(4.4)(4.5)24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C poPopr =A)2495x0.

33、006 =/0.010.212(4.6)粘度校正0 71?1/= 036xxl938-x70.6M013VVW0c)4.1.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久=0.023去严d.管程流通截而积S斗心4244=0.785 x 0.022 x = 0.007(m2)(4.7)(4.8)12069 /( 3600 x 1206 9)0667=0.397 (m/s)(4.9)管程流体流速(4.10)1904x0.030.151= 37823(4.11)0.020 x 0.397x12069 “心=31940.03普兰特常数榆林学院毕业论文分。g器x3切57唤血94.1.3传热系数心】(4.0.0251182x0.0

34、2+ 0.000340.0250.0025x0.0250.0245 x 0.02+ 0.000172 +116?3= 369lV/(nr.C)式中 心,心,一传热管内、外侧表而上的污垢热阻,W/(m2-C);参考表4.1得 心=0.344x10W/(.C),心=0.172x1 OTV/(上C):心、血、血一传热管内径、外径及平均直径,m; dm =0.0225; 久一传热管壁导热系数,,不锈钢条件下取2 = 45iv/(/n2.C); 方一传热管壁厚,m.表4.1壁面污垢热阻的数值范围加热流体温度/c115以下25以下115以上25以上水的温度/c水的流速/(ni/s)1以下1以上1以下1以上

35、污垢热阻(mC/W)海水0.8598x10-41.7197X10-4自来水、井水1.7197x23.4394x10-4蒸饰水0.8598x10-40.8598x1 O4硬水5.1590X1048.5980x104河水5.1590xl(H6.8788x10-424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4.1.4传热面积S7=689000=13.5(m-)369x138.5(4.13)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Sp=刼。1叽=34 x 0.025 x6x44 = 20.73(m2)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44)Sp _ 20.73 s bT(4.15)山于面积裕度在12.5范围内,所以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

36、能完成生产任务4.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4.2.1管程流动阻力工 =(纠+型)巧他竹(4 式中 N, = 叫=2分别表示换热器的壳程数与管程数;Ft = 15表示管程压力降结构校正系数;又“ = Aj , A/?, = 1 ld 22. 2111 2-Re双对数坐标图得Re =3194传热管相对粗糙度 = 0.0008,查图得到摩擦系数2 = 0.0723榆林学院毕业论文图41人-儿双对数坐标图流速=0.379/?/5 t pk = 1206.9fcg/m 査表41 得歹=3所以(4.17)(4.18)*叫吟= 0.07 亠空津997)0.02 = 3x1206.9x0.397-=285(p

37、d)所以 工 =(期 + 职)斤他g =(1997 + 285)xl.5x2xl = 6846(Po) 1OKP 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内【5表4.1阻力系数了值局部阻力名称阻力系数:值局部阻力名称阻力系数了值管程入口1.0管程入口2.5壳程入口1.5壳程入口3.024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4.2.2壳程阻力(4 工人=(纠+型)厅他式中他=1/=1;又厶人=伽(心+ 1)导,述=心(3.5-誥牛式中F=0.5,表示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力降得校正系数;A = 0.5xRe228 =0.7752 ,表示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ne = 8 ,表示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B = 100切,表示折流板间距;Pq

38、 = 791 kg/m3 ; Nr = 59/(按壳体流通截面积50 = h(D-ncd) il算得流速;所以叶 Ff八(NbZ 791 x0 7352=0.5 x 0.089 x 8x(59 +1)=4563(Pa)Z=Nb0.5-込空-2 D 2“2x0.1 791 x0.7352=59 x (3.5)= 35716 (Pa)0.3252为仇=(乂 +AP2)F,Ns =(4563+35716) =38759( Ptz)山结果可知壳体流动阻力也适合表42换热器的合理压降换热器操作压力负压低压中压较高压操作压力P/Mpa070070.171133.1 &1合理压降AP/MpaP/10P/50.0350.03-0.180.07 0.2523榆林学院毕业论文4.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及设备图表4. 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换热器类型:U型管式换热器换热而枳 5P) :20.73工艺参数划称管程壳程物料名称丙碳甲醇操作压力MPa0.40.3流量,kg/h68900013808流体密度,kg/m、1206.9791流速0.3970.735传热量,kW191.4总传热系数.W/m2.K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