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癌前病变多基因改变研究进展一_第1页
胃癌癌前病变多基因改变研究进展一_第2页
胃癌癌前病变多基因改变研究进展一_第3页
胃癌癌前病变多基因改变研究进展一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胃癌癌前病变多基因改变研究进展 (一 )摘要 :研究表明,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存在多基因的变化,随着病变进展基因的异常和积累也 进一步发展。 本文综述了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表型和基因变化的关系, 以有助于加深对胃癌发 病机制分子生物学变化的认识。正常胃粘膜细胞癌变时存在表型的逐步变化, 同时伴随基因的改变, 且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 膜细胞的胃粘膜细胞癌变时机制亦不同。 本文就近年来胃粘膜细胞癌过程中基因的变化作一 综述。1 原癌基因c-met 原癌基因位于染色体 7q31 ,编码分子量 190kD 的跨膜糖蛋白, 属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 受体家族成员。 c-met 蛋白作为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与细胞的增

2、殖能力有关。Tsuji 等 1用盐酸造成鼠胃粘膜炎症、 溃疡等损伤后, 发现伴随胃粘膜的修复过程有 c-met 蛋白表达升 高,结合体外培养时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形成腺管和分支结构, 提示 c-met 表达的增高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 移行、 聚集及腺管形成有关, 参与胃粘膜受损后的修 复过程,反映了细胞旺盛的增殖养大状态。Soman 等 2 利用 RT-PCR技术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各期胃粘膜细胞,发现浅表性胃炎( 2/4)、萎缩性胃炎( 5/7)、肠化生( 2/5 )、胃癌( 1/2) 各期均有 tpr-metmRNA 的高表达。 tpr-met 重排基因是 c-met 原癌基

3、因活化的一种形式。 c-met 常在慢性胃炎胃粘膜的腺颈部有强阳性表达,腺颈部干细胞的分裂,所以认为, c-met 的激 活及表达增高出现于胃粘膜病变的早期 在胃粘膜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时即有过表达。 在此 情况下, 胃粘膜处于旺盛的增殖状态, DNA 的合成和分裂活跃, 易受各种致癌因子的损伤, 发生染色体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细胞具备了向恶性转化的条件。人类的 ras 原癌基因家庭包括同源的 Hras、 ki-ras 和 N-ras,它们分别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片 断上,但均为编码分子量为 21kD 的十分相似的 P21 蛋白,与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增殖、分 化有关。 ras 原癌基因可因突变、

4、扩增等而激活,过多的向细胞内传增殖信号,促进细胞分 裂、增殖。 Czerniak 等 3发现,在胃粘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中均有P21 蛋白的明显增多,肠型胃癌 P21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弥慢型胃癌。同时,Teh等 14发现,正常十二指肠粘膜中存在 P21蛋白的过表达, 而肠化生、 异型增生、 肠型胃癌等胃粘膜组织学上或多或少具有肠 型上皮的特点。 由此认为 P21 蛋白的过表达反映了具有肠型上皮分化特征的细胞和组织的存 在,是胃粘膜柱状上皮向肠上皮分化的结果, 可以作为监测胃粘膜病变发生的一个早期标志。 原癌基因 c-myc 位于 3 号染色体,编码产生分子量为 60kD 的核内磷蛋白, c-my

5、c 基因可因 突变、扩增、重排而激活,表达增加。 c-myc 蛋白对肿瘤的生长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当有生 长因子参与时, c-myc 蛋白可促进癌细胞增殖,生长因子缺乏时, c-myc 蛋白可诱发细胞凋 亡。 Ciclitira 等 5 发现,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粘膜组织中也有c-myc 的过表达,在伴有炎症的胃粘膜组织中也有 c-myc 的异常表达、认为 c-myc 的过表达参与胃粘膜细胞的增殖,提示 c-myc 表达增高发生于胃癌癌前病变的早期,但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有待进一步 研究。2 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 p53 定位于染色体 17p13.1,基因全长 1620kb ,含 11 个外

6、显子, 211 外显子编 码分子量为 53kD的 P53蛋白。野生型 p53 基因对细胞生长和分裂起负调控作用,并能诱导 细胞调亡。 野生型 p53 基因可因突变、 缺失、 重排或与肿瘤病毒转化蛋白结合而丧失功能或 产生突变型 p53 基因,突变型 p53 基因丧失其正常功能,并且部分突变型 p53 基因获得促 增殖、转化致癌潜能,并能抑制细胞调亡。Shiao等 6检测了胃癌癌前病变中 p53 基因及表达的变化。 免疫组化 CM-1 单抗发现 60%的胃癌和 60%的异型增生胃粘膜中有 p53 基因的异 常表达, PCR-SSCP发现 50%的肠化生、 66.7%的异型增生、 77%的胃癌中有

7、 p53 基因的异常, DNA测序多为 C:GA:T的错义突变。认为 p53 基因点突变可能发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肠上皮化生过程中, 或是肠上皮化生阶段内。 突变的 p53 基因丧失正常功能, 当细胞受外界 环境致癌物作用时, DNA 损伤不能修复,突变积累,促进细胞向恶性转化。最近研究发现 7,Hp 感染伴随 P53 蛋白表达增高,但就部位而言, P53 蛋白的表达与其下游基 p21WAF1 的表达不相关。 因为野生型 P53 蛋白可通过活化 WAF1基因的转录, 继而产生 P21 蛋白而抑 制细胞周期进程。两者表达部位不同,表明 p53 基因在 Hp 感染时并不起抑制细胞分裂、促 进损伤修

8、复的作用,结合 Hp 感染可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和调讯加速,所以Hp 感染时P53蛋白表达增高, 可能是野生型 p53基因起到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也可能是突变型 p53 基 因加速细胞增生,其具体作用有待研究。抑癌基因 APC、 MCC 均定位于染色体 5q21,两者之间相隔 150kb ,MCC 基因编码产生 98kD 的蛋白质, 通过与 G 蛋白结合参与和调节细胞内正常的信息传递。 APC基因编码产生分子量 为 311。8kD的 APC蛋白,与钙调素连接,参与细胞之间的粘附和细胞内外信息传递,抑制 细胞的生长。 APC蛋白也可以通过与 G 蛋白结合,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 APC、MCC

9、可通过 缺失、突变等失活。 Nakatsuru8发现在 40%的胃腺癌中存在 APC 基因突变。 Sanz等 9检测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 发现 25%肠化生、 33%异型增生、 84%胃癌中存在 5q21 染色体的杂合 子缺失,而 Rhyn等 10的研究表明, MCC、APC基因缺失仅见于胃癌组织,在异型增生的上 皮中未检出。所以认为, APC、MCC 基因的异常是胃癌发生中相对较晚的事件,主要是对胃 癌的进展起作用。 在不同胃癌的发展过程中, 其失活机制也不同, 肠型胃癌以基因缺失为主, 弥漫型胃癌以突变为主。3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原癌基因 bcl-2 位于染色体 18q21 ,编码分子量为

10、 26kD 的膜蛋白。 bcl-2 基因激活,表达增 高可抑制细胞凋亡。 Koshida等 11发现, 胃癌组织中癌细胞的增生及凋亡均增加,且凋亡指数与 bcl-2 蛋白的表达成反比,提示胃癌中有癌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失衡。Saegusa 等 12研究发现,肠化生 bcl-2 蛋白的过表达(不完全型 91.3%,完全型 51.1%)明显高于胃癌(分化型 18%,未分化型 7.5%),同样另一日本学者 13检测了肠型胃癌、胃腺癌、 肠化生及非化生胃 粘膜,也发现在肠化生中 bcl-2 蛋白表达量最高 (77.1%),胃腺瘤( 37.5%)和肠型胃癌( 10.8%) 中均较低。因此认为, bcl-2

11、蛋白的过表达主要是在胃癌的启动和(或)促进阶段起作用, 而在已具恶性表型的细胞中不起关键作用。Lauwers 等 14采用单克隆抗体 124 监测正常、萎缩性胃胃炎及异型增生胃粘膜, 发现正常胃粘膜仅在胃小凹与腺体交接处增生的干细胞中 有 bcl-2 蛋白的微弱表达,而在肠化生粘膜的过增生区域及胃小凹表面分化不良的细胞中均 可检测到 bcl-2 ,这些分化不良的细胞正是胃癌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推测,胃粘 膜受损伤后增生加快,导致一些分化不良的细胞出现,这些分不良的细胞又因为bcl-2 蛋白的过表达而逃避细胞凋亡,呈现生长优势,细胞寿命延长,基因受损、 变异积累的机会均增 加,为进一步向

12、恶性细胞转化提供了条件。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 虽然肠化胃粘膜中有 bcl-2 表达增高,但两者并不相关 15。可能肠化胃粘膜仅仅是胃粘膜受损后的异常修复,而并不 一定是恶性程度增加的表现, 这与临床上对胃粘膜肠化患者的随访发现部分患者病变可以减 退或消失相符合。胃癌发生中 bcl-2 原癌基因激活的机制仍不明。4 生长因子受体类原癌基因 c-erbB-2 位于染色体 17q21,编码分子量为 185kD 的 p185 跨膜蛋白,后者是一种 类似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膜蛋白, 可与表皮生长因子样物质结合, 促进细胞分裂、 增生和 转化。该基因可通过扩增和蛋白产物的过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

13、预后有关。Wittekind 等 16发现,在胃癌组织周围的肠化、异型增生胃粘膜中即有c-erbB-2 表达的明显增加,且癌前病变细胞与胃癌细胞中 c-erbB-2 分布不同,前者分布于胞浆, 后者分布于胞膜, 在癌前病变的细胞膜上未检出 c-erbB-2 的表达。 c-erbB-2 表达增加可促进细胞增殖, p185 蛋白仅出现于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特点可作为监测胃粘膜细胞恶性变的一个分子病理学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是原癌基因 c-erbB-1(也称 HER-1)的表达产物。 c-erbB-1 基因 位于 7p,编码分子量为 170kD的 EGFR。EGFR具有酪氨酸蛋白酶活性,

14、与表皮生长因子 (EGF) 或转化生长因子( TGF-)结合后,可以激活核内一些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促进细胞分 裂、增生。 胃粘膜上皮的增生有利于粘膜受损后的修复,但过度的增生也可以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逐步向恶性转化。 Filipe 观察到肠化、异型增生的胃粘膜中均有EGF和 GEFR的过度表达, 两者存在相关性, 并随军病变进展而表达升高, 认为两者的过表达与胃粘膜的癌变有 一定关系 17 。5 其他真核生物细胞 DNA 甲基化多发生于胞嘧啶 -鸟嘌呤双核苷酸区域( CG)的胞嘧啶 5-C 位上, 形成 M5CG,约占此双核苷酸总数的 70%90%,另有少量的 6-甲基腺嘌呤。 DNA 甲基

15、化参 与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并与 DNA构象的稳定、基因突变或缺失有关。 Cravo 等 18检测了 胃粘膜病变的 DNA 甲基化状况, 将胃粘膜组织与甲基化酶及 3H-S 腺苷蛋氨酸孵育, 如 DNA 甲基化水平降低,甲基化酶可将蛋氨酸上的甲基转移至 DNA 上,结果发现,从正常胃粘膜 到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 3H-甲基的掺入率逐步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而萎缩性胃炎 与胃癌相比较, 3H-甲基掺入率无明显差异。提示 DNA 甲基化水平降低发生在胃癌发生的早 期阶段。 Fang 等 19也观察到胃癌组织及癌旁外观正常组织的胃粘膜中存在癌基因c-myc、c-Ha-ras的低甲基化,认为癌前病

16、变的早期即有癌基因的低甲基化出现,是胃粘膜恶性变的 一个早期标志, DNA 甲基化水平降低, 可以引起基因结构改变, 亦可引起基因表达异常 (如 癌基因的激活) ,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DNA 甲基化水平降低也可作为胃癌癌前病变干预治 疗的一个评价指标。但引起胃粘膜细胞DNA 甲基化水平降低的原因不明。由细胞分泌的粘蛋白参与细胞间的粘附和免疫识别, 亦与肿瘤的生长相关。 Ho 等 20检测正 常、肠化生及胃癌的胃粘膜细胞粘蛋白基因表达情况, 发现正常胃粘膜表达 MUC1、MUC5、 MUC6粘蛋白,肠化生胃粘膜表达 MUC2和 MUC3粘蛋白,而胃癌组织中则有 MUC3、MUC4 粘蛋白基因的

17、高表达和 MUC5、MUC6 的低表达。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粘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 可作为一项监测胃粘膜病变发展的指标。 Reis21从组织学上对肠化分型后, 发现型肠化表 达 MUC2 粘蛋白, MUC1、 MUC5、 MUC6 粘蛋白明显减少;、型肠化不仅表达MUC2粘蛋白,而且 MUC1、 MUC5 粘蛋白与正常相似,仅 MUC6 粘蛋白稍降低。型肠化粘膜 MUC2 粘蛋白表达高于型。据此推测,与、型肠化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型肠化胃 粘膜完全被小肠型粘膜上皮所取代, 、 型肠化粘膜中不仅存在肠化上皮, 也保留了部分 胃粘膜上皮。 可能型肠化是胃粘膜上皮肠化生的第一步, 如果残留的胃粘膜上皮进一

18、步被 肠化上皮所取代, 则转变为型肠化, 而如果型肠化上皮分泌的粘液成分发生变化, 由中 性和酸性粘液变为硫酸粘液, 则为型肠化, 恶性度随之增加。 这与传统的肠化粘膜发生由 的观点不同。人类白细胞抗原又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位于染色体 6q21.3, 分、三个区域, 区主要含 DR、DQ、 DP三个亚区,可提呈外源性抗原片断给辅助T 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对机体消除损伤因素等起重要作用。 Azuma 等 22 发现,外周血白细胞 HLA-DQA1*0102 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与幽门螺杆菌感IVS 染和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相关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白细胞中, HLA-DQA

19、1*0102 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较正常及浅表性胃炎为 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肠型胃癌 HLA-DQA1*0102 等位基因出现频率的较正常及浅表性胃炎 为低,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 HLA-DQA1*0102 等位基因的表达可能对幽门螺杆菌 感染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阻断性作用, 此基因的缺失可增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和 肠型胃癌的发病率。微卫星不稳定是 DNA复制错误引起的 DNA 简单序列改变。 复制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对 错误修复基因功能异常而产生一种缺陷性蛋白质,不能发挥正常调控作用,导致细胞增生、 分化异常,促进癌的形成。 Semba等 23发现,微卫星不稳定存在于 33%的

20、胃癌和 33%的肠 化生中,提示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另外,染色体的稳定性亦与 DNA 末端的端粒长度有关。正常细胞随着丝分裂的进行,端粒 长度逐渐缩短, 短至一定长度, 不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 细胞最终衰亡。肿瘤细胞可因端粒 酶的激活而稳定端粒长度,使细胞获得永生化。Kuniyasu 等 24 发现,肠化胃粘膜及胃癌中均有端粒酶的表达增高, 提示端粒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肿瘤 的早期诊断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胃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存在多基因的变化及积累。最近,Correa等 25认为,胃粘膜在有害因素作用下产生损伤,粘膜细胞分裂、增生以修复损伤,伴随炎症细胞的浸润, 表现为胃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