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试验指导书_第1页
电磁兼容试验指导书_第2页
电磁兼容试验指导书_第3页
电磁兼容试验指导书_第4页
电磁兼容试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磁兼容实验指导书华北电力大学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实验室2006 年 12 月目录实验一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3 实验二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5 实验三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9 实验四 浪涌抗扰度试验11 实验五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12实验六 屏蔽电缆耦合试验任务书14实验七 电磁场屏蔽试验任务书15实验一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概述引用标准: GB/T17626.2(IEC61000-4-2) 标准的依据:人体放电 试验等级:空气放电、接触放电四级。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静放电试验的步骤和要求。2. 掌握静电放电试验的试验室配置。3. 了解静电放电枪功能及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 静电放电枪、

2、接地系统、试验台、水平和垂直耦合板、绝缘 垫、耦合板放电线三、实验容:1. 介绍试验的标准配置要求。接地系统、设备要求(位置、接地、线缆) 、耦合板 ? 台式设备:? 落地式设备:2. 介绍静电放电枪的功能及使用。? 结构及附件:接地线、放电头、主机? 功能及使用联接3. 试验的实施? 试验应根据试验计划进行。试验计划容包括:受试设备的典型工作条件;受试设备是按台式还是按落地式设备进行试验; 确定施加放电点;在每个点上,是采用接触放电还是空气放电;所使用的试验等级符合性试验中在每个点施加放电的次数(至少施加十 次单次放电(以最敏感的极性) ,连续单次放电的时间间隔 至少秒。是否还进行安装后的试

3、验? 直接放电试验:空气放电、接触放电I. 选择放电试验点、面II. 选择放电方式及要求 :选择空气放电或接触放电。 空气放电和接触放电的放电要求。? 间接放电试验:水平耦合、垂直耦合。放电位置及要求。四、报告要求:根据以上试验及试验标准归纳、总结出试验程序及要求。实验二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概述引用标准: GB/T17626.2 (idt IEC61000-4-2 ) 标准依据:空间射频辐射电磁波实验等级:三级一、实验目的:1. 了解试验设备、设施的功能及作用。2. 掌握射频辐射抗扰度试验的方法步骤。3. 掌握抗扰度试验结果的判断准则判据。二、实验设备:电波暗室、信号源、功率计、功放、天

4、线、高频探头、试验 监视系统、微机三、实验容:1. 参观电波暗室:屏蔽、吸波材料及支架。2. 介绍相关设备用途及性能: 信号发生器: Hz .2Hz 功率计:测量功率放大器的输出。 转台控制装置: 监视系统:监视器及控制装置、摄像头 功率放大器:为天线提供所需要的功率源。 对数周期天线:将电能转换成电磁场。 转台:高频场探头:试验自动控制系统:3. 场强的校准方法及程序: 校准的目的:保证在试验频率围场强均达到标准规定 的数值。校准的方法及步骤 实时校准法:场探头在试验过程放在 EUT 边上,随时监 视场强变化。当场强偏离标准值时,自动调节信号发生器 的输出功率,使天线输入功率变化达到纠正偏差

5、的目的。 这样使场强始终保持在标准值附近。 预先校准法:先校准,后利用校准产生的数据文件控制场 强进行试验。在试验前将场探头放在 EUT 试验的位置, 然后开始校准。校准时,计算机通过场探头测量场的大小 并与设定值比较,出现偏差时就对信号发生器进行调节, 使强始终保持在设定值上。同时,通过功率计计录下不同 频率时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并形成数据文件,即校 准文件。试验时,只要调出校准文件,通过计算机对比功 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校准文件的数据,控制信号发生器 的输出功率,保证在相同的频率下产生相同的功放输出功 率就能保证场强稳定。4. 手动设定试验频率、场强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将设备放置在转台

6、上,让需要试验的面与均匀场强面重 合。分别采用水平和垂直极化方式进行试验。试验时,观 察设备状态,记下有问题的频率点,以备分析确认。对需 要试验的设备面分别重复上述试验。试验参数的设定试验频率: 80M 调制方式:调制深度:步长:场强: m5. 用高频探头测量试验场强并进行试验演示将高频探头放在 EUT 边上,运行自动测试软件,观察在 自动试验状态下场强是否附合设定的试验等级。了解试验 过程。6. 介绍试验结果的判据在技术规性能正常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 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需操作者干预或系 统复位; 由于设备(元器件)或软件损坏,或数据丢失而导 致不能自行恢复的功能

7、降低或丧失。以上分类只是对被试设备在试验中的状态进行分 类。它是判定被试设备是否合格的依据。合格与否 要看产品标准的要求,或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而定。四、报告要求:根据以上试验及试验标准归纳、总结出试验程序及要 求。实验三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概述引用标准: GB/T17626.4(IEC61000-4-4) 标准的依据:线路切换瞬态过程(如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 弹跳等)各种类型瞬变骚扰。试验等级:四级,分为电源端口和 I/O 端口两种分级类型。一、实验目的1. 了解信号源及耦合装置的结构及使用方法。2. 掌握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试验配置要求。3. 掌握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步骤和方法。二

8、、实验设备: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信号发生器、容性耦合夹、接地系统、 试验台、数字存储示波器三、实验容1. 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2. 容性耦合夹的结构及使用方法。3. 试验的标准配置及要求。4. 交/ 直流电源端口、 I/O 端口和通讯端口的试验方法。5. 试验容及步骤 试验应根据试验计划进行。试验前受试设备性能的检验、 并使受试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试验计划的容: 试验的类型。实验室试验、安装后试验;试验等级; 试验电压的极性(两种极性均为强制性的) 试验的持续时间,不少于分钟; 施加试验电压的次数;待试验的受试设备端口;受试设备的典型工作条件;依次对受试设备各端口或对同属于

9、两个以上电路的电 缆等施加试验电压的顺序;辅助设备。6. 观察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信号波形四、报告要求:根据以上试验及试验标准归纳、总结出试验程序及要求。实验四 浪涌抗扰度试验概述引用标准: GB/T17626. (IEC61000-4- )标准的依据: 线路开关和雷电瞬态过电压引起的单极性浪涌 (冲 击)。但不是直击雷。试验等级:四级。一、实验目的1. 了解 NSG2050 传导抗扰度试验系统的主要功能。2. 掌握浪涌抗扰度试验的试验配置要求。3. 掌握浪涌试验的步骤及要求。二、实验设备NSG2050 传导试验系统、接地系统、数字存储示波器三、实验容1. NSG 传导抗扰度试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0、。? 主机、浪涌、振荡波、电源质量插件、耦合去耦网络。2. 交 /直流电源 及 I/O 端口的试验方法。 通讯端口的试验 方法(了解)。3. 观察浪涌电压波形。四、报告要求根据以上试验及试验标准归纳、总结出试验程序及要求。实验五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概述引用标准: GB/T17626.12(IEC61000-4-12)标准的依据: 由于电源和控制线开关切换或雷击引起的单次过程 的振铃波, 以及电厂、 高中压变电站及重工业设备中由于开关操 作出现重燃面引起的阻尼振荡波试验等级:振铃波,四级,分为共模和差模两种;阻尼振荡波, 三级,也分为共模和差模两种。一、实验目的1. 掌握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的试验配置

11、要求。2. 掌握进行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的步骤及要求。二、实验设备: NSG2050 传导试验系统、 接地系统、数字存储 示波器三、实验容1. 试验的配置要求:? 接地:参考地平面、专用接地? 受试设备:台式设备、落地式设备? 耦合 /去耦网络:? 信号源:2. 振铃波和阻尼振荡波对交 /直流电源及 I/O 端口的试验方法。通讯端口的试验方法(了解)3. 观察振铃波和阻尼振荡波波形。四、报告要求根据以上试验及试验标准归纳、总结出试验程序及要求。实验六 屏蔽电缆耦合试验任务书一、实验目的:综合运用电磁兼容的知识和电子测量的知识, 设计屏蔽电缆 转移阻抗的测量方案,加深对电缆屏蔽概念的认识。二、实验任务:1、通过复习掌握屏蔽电缆耦合的概念,明确转移阻抗的定 义;2、设计完成屏蔽电缆转移阻抗的测量方案,要求给出实验 系统原理图及实验实施步骤;3、鼓励提出多个测量方案,并对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 比研究。鼓励提出新奇的测量方案。三、实验条件:实验室可以提供:屏蔽电缆、信号源、数字存储示波器、不 同阻值的电阻、 频谱分析仪以及其它常用电阻、 电感和电容等元 器件。实验七 电磁场屏蔽试验任务书一、实验目的: 综合运用电磁兼容的知识和电子测量的知识, 设计屏蔽材料 的屏蔽效能测量方案,加深对电磁场屏蔽概念的认识。二、实验任务:1、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