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碳纤维布加固施工的步骤:1、剔除构件需加固部位的装饰层,并清理干净;2、涂刷底胶;3、用胶泥将加固构件表面的孔洞修补平整;4、涂刷面胶;5、粘贴碳纤维布;6、涂刷面胶,如需粘贴多层碳布重复 4-6 步骤;7、表面装修或防火处理。碳纤维布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是采用配套粘结树脂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 土表面,起到结构补强和抗震加固的作用。广泛适用于建筑梁、板、柱、墙等的 加固,以及桥梁、隧道、烟囱、筒仓等其它土木工程的加固补强。碳纤维布加固梁试验报告:受上海同砼碳纤维布有限公司的委托, 对用其生产的“同砼”牌碳纤维布加 固的四根钢筋混凝土梁, 进行静载试验, 试验梁的加固工作在试验室内进行, 为
2、了与实际加固施工现场加固操作相一致,操作人员上仰操作,加固操作程序为: 打底胶、批胶泥、上胶、贴碳纤维布、 罩面胶。四根试验梁(L-1,L-2a,L-2b,L-3 ) 的截面特性见表 1,试验梁浇筑日期: 99年10月 2122日,水泥:砂:石子 26:48:97;贴碳纤维布日期: 99年 11月 16日;静载破坏试验日期: 99年 11月18日11月 21日。一、加荷装置示意二、材料性能 混凝土、钢筋的材料性能见表 1。碳纤维布的规格: 0.1mm 45mm极, 限抗拉 强度: 3600Mpa。三、试验结果、破坏特性: 三根(L2a,L2b ,L 3)贴碳纤维布梁的破坏为:碳纤维布的拉断;
3、一根( L1)没有采用加固措施试验梁的破坏为:受拉钢筋屈服破坏。、加固效果对比计算结果见表 1四、结论、加固后的试验梁,皆由于碳纤维布的拉断而破坏,说明粘结性能良好,加固 方法可靠,能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加固后试验梁的截面破坏弯矩,比加固前试验梁的截面破坏计算弯矩提高 42-61 ,说明加固效果明显。表 1. 试验梁截面特性及试验结果试验梁编号截面bh(mm mm)立方体强度MPaA s(A s =0)mm mma s钢筋屈 服强度 f y (Mpa)钢筋极限 强度 f y (Mpa)梁截面极限弯矩M u(KN-m)未加固截 面计算极 限弯矩M j(KN-m)粘贴层数条数加固后截 面计算极
4、限弯矩M j(KN-m)截面 极限 强度 提高 率%破坏特性L-115025033.72262128541014.714.26无0钢筋屈服L-2a15025033.22262128541022.0514.25单层21.7354.7碳纤维2拉断L-2b15025035.02262128541020.314.28单层21.7842.2碳纤维2拉断L-315025027.62262128541022.7514.15双层28.5460.8碳纤维2拉断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一、试验研究目的和内容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等构件进 行试验研究, 试验实
5、证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对防止斜裂缝开展、 提高受 剪承载力、 改善构件延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对在现有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短 柱进行碳纤维布加固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尚未见诸报道。本课题针对现有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短柱进行碳纤维布加固的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为推广碳纤维加固修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制定有关规程提供试验依 据。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对其延性影响的变化规律。2、研究在不同轴压比作用下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的影响。3、箍筋加密短柱与外包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相比,以研究碳纤维织物 的包裹层数。4、通过沿柱粘贴应变片,测定不同高度的碳纤维布
6、的应变,根据非弹性应变的 出现范围,确定塑性铰区出现的高度,以便提出柱的加固高度。5、对比加载顺序不同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延性性能的影响。6、通过测得荷载位移曲线分析各种情况下构件延性的变化规律及其斜截面 受剪承载力的提高状况。二、试件设计表 1 试件参数试件编号纵筋箍筋加固量碳纤维配箍特征值CFS配箍特征值V试验轴压比 nt轴力(KN)加载顺序VH14 208800.1650.41766竖载水平载(对比柱)CVH14 20880整 柱连续 粘贴三 层 CFS2.1310.1650.41766加固竖载水平载CVH24 208802.1180.1610.48908加固竖载水平载CVH34
7、 228802.0960.1580.52998加固竖载水平载SVH14 228602.1310.2130.41766加密竖载水平载VCH14 208802.1310.1650.41766竖载加固水平载图 1、试件详图、加固方案本次实验共设计了六个悬臂柱试件, 除了 VH1试件作为对比柱、 不粘贴任何 碳纤维以外, 其它五个试件均在柱高全范围内粘贴三层碳纤维布, 碳纤维布采用 上海同砼碳纤维布有限公司的 T700碳纤维单向碳纤维布。 采用封闭式连续粘贴, 纤维方向与柱轴线方向垂直。 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 纤维布与纤维布之间都涂有 环氧树脂胶,纤维布缠裹三层后搭接 10mm,缠裹布过程如下图所示。
8、图 2 、纤维布四、试验装置 图 3 、试验装置五、试验结果( a)试件 VH1 图 4 、破坏形态b)试件 VCH1图 5 、滞回曲线表2 主要试验结果试件编号加载 方 向开裂荷载Pcr(KN)屈服荷载及位移最大荷载及位移极限荷载及位移延性率y破坏 形 态PY(KN)Y(mm)Pmax(KN)max(mm)Pu(KN)u(KN)正2422.52904.72576.4剪切VH1负1602472.03123.52605.52.64粘结破坏正3114.53358.221312.6剪CVH1负32533895.93.36压破坏正36344267.5剪CVH2负3464.34088.428012.83
9、.08压破无法观察坏正3696.244011.936117.5剪CVH3负3845.546310.12.99压破坏正3805.04561536524.3弯SVH1负4005.0479154.86曲破坏正3093.83327.02419.8剪负3203.23546.4切VCH12.80粘结 破 坏六、结 论通过对 6 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可防止斜裂缝出现或限制斜裂缝开展, 显著提高柱的受剪承载力。( 2)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的破坏具有一定的突然性,但破坏前有声音预兆, 使破坏具有可预测性。(3)先包碳纤维再加轴力,碳纤
10、维对柱的约束更为有效,对柱的抗剪强度的提 高幅度较大。(4)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是稳 定的,与普通混凝土柱相比,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及更小的强度退化。七、主要参考文献1 岳清瑞,陈小兵,牟宏远.碳纤维材料( CFRP)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新技术 .工 业建筑 .1998,s28 (11)。2 叶列平等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的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建筑结构学报 .2000,21(2) 。3 蔡卫东.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天津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2001 。碳纤维布加固修补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主编单位:同济大学总则第 1.0.1
11、条 碳纤维布加固修补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主要用于混凝 土结构的加固与修补工程。为确保该项技术应用的工程质量,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规范。第 1.0.2 条 本规范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当、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功能 改变、遭受灾害以及耐久性原因而需对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及素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补的 施工及验收。第 1.0.3 条 加固修补所使用的碳纤维布和胶粘剂,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应符 合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对材料质量发生怀疑时,应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第 1.0.4 条 碳纤维布加固修补施工的环境温度,应按胶粘剂产品说明要求。第 1.0.5 条 碳纤维布加固修补
12、施工安全技术、 劳动保护、 防火、 防毒等的要求, 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执行。其材料堆放应注意安全防火。胶粘剂的配置第 2.0.1 条 将原材料按不同配合比称量准确,分别配置底涂胶料、整平胶料及 粘结胶料。先将稀释剂加入聚合物主料内搅拌均匀, 再将填料加入继续搅拌至均匀, 最后加入固化 剂,充分搅拌后即可使用。第 2.0.2 条 配置胶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底涂胶料每次配置量以 12 公斤为宜; 整平胶料每次配置量以0.5 1 公斤为宜;粘结胶料每次配置量以 12 公斤为宜。第 2.0.3 条 所有胶料要求于 1 小时内施工完毕。施工要求第一节 施工操作顺序 基底处理 、混凝土表面如出现剥落
13、、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剔除,对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剔除后应用 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复。、裂缝部位,如有必要应先进行封闭处理。 、用混凝土角磨机、砂轮(砂纸)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 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出部位要磨平, 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 成圆弧状( R3 10mm)。、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涂底胶、按一定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 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根据现场 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用滚桶刷或毛刷将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厚度不超过0.4mm,并不得漏刷或有流淌、气泡,等胶固化后(固化
14、时间视现场气温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小于 2 小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用整平胶料找平1、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刮刀嵌刮整平胶料修补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 差的部位应用整平胶料填补,尽量减少高差。2、转角的处理,应用整平胶料将其修补为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3、整平胶料须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 不小于 2 小时),方可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粘贴碳纤维布、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除非特殊要求,碳纤维布长度应在3m以 内。、配置、搅拌粘贴胶料,然后用滚筒刷均匀涂抹于所粘贴部位,在搭接、拐角 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用特制光滑滚子在碳纤维布表面沿同
15、一方向反复滚压至胶料渗出碳纤维布外 表面,以去除气泡,使碳纤维布充分浸润胶料。多层粘贴应重复以上步骤, 待纤维表面指触感干燥为宜, 方可进行下一层碳纤维布的粘贴。、在最外一层碳纤维布的外表面均匀涂抹一层粘贴胶料。第二节 施工构造要求第 3.2.1 条 基层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15。第 3.2.2 条 碳纤维布沿纤维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0mm。第 3.2.3 条 碳纤维布的端部在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附加措施,如采取钢板固定 等。第 3.2.4 条 粘贴碳纤维布应尽量避开障碍物,如遇无法清除的障碍物而需截断 时,在截断部位要予以适当处理,具体措施应视不同情况而定。第四章 施工安全措施第 4.
16、0.1 条 裁剪及使用碳纤维布时应尽量远离电源,尤其是高压电线及输电线 路。第 4.0.2 条 碳纤维布的配套用胶要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第 4.0.3 条 现场施工人员应穿工作服,同时还须佩戴口罩和手套,施工人员严 禁在现场吸烟。第 4.0.4 条 配置及使用胶的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第五章 施工温度要求施工现场的气温是影响施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工艺要求, 现场气温应大 于等于 5 ,如果气温低于 5,应使用适于低温的特殊胶种或采取其它加温处 理措施,如气温长时间低于 5,应暂停施工。第六章 工程验收第 6.0.1 条 工程验收时必须有碳纤维及其配套胶料厂家所提供的材料检验证 明
17、。第 6.0.2 条 每一道工序结束后均应按工艺要求进行检验, 作好相关的验收记录, 如出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返工。第 6.0.3 条 施工结束后的现场验收以评定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为 主,用小锤等工具轻轻敲击碳纤维布表面,以回声来判断粘结效果, 如出现空鼓等粘贴不密实现象, 应采取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若粘结面积小于 90,则判定为粘结无效,需重新施工。第 6.0.4 条 对于碳纤维布粘贴面积在 1000m2以上的工程,为检验其加固效果应 与甲方协商进行荷载试验,其结构的变形等各项指标均应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设计及使用要求。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抗弯强度计算及施工规程建议同济大学土木
18、工程学院屈文俊 张誉 上海同砼碳纤维布有限公司 曹玉明 张鹏飞摘要: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计算理论和施工操作规范, 是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 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本文依据三根粘贴碳纤维布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 建议了碳纤维加固混 凝土梁的抗弯强度计算方法,依实际施工经验,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施工规程建议。关键词:碳纤维布加固梁,抗弯强度,施工规程前 言: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混凝土结构工程新千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 和修复。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技术, 是近十年在日本首先应用和发展的, 已有一千多 个工程实例。该方法的主要优点表现在: 1 、 性能稳定,一般无腐蚀问题。 2 、 重量轻,不增
19、加结构静载。 3 、强度高。 4、容易手工操作,不需专门机械设备。 5、施工无灰尘和噪声污染,并可不间断生产运营。目前,在我国已有不少单位 在研究碳纤维粘贴布的计算方法, 已有不少工程实例。 同济大学在接收生产任务 的同时,针对性地做了一系列试验, 如环向粘贴碳纤维布间接提高柱的抗压承载 能力试验, 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和抗剪试验, 为工程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本 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粘贴碳纤维布混凝土梁的抗弯计算方法以及总结粘贴碳纤 维布的施工操作方法。试验研究:在同济大学建工系结构试验室进行了三根梁的试验, 其中二根梁贴碳纤维 布加固,为对比试验, 一根梁没有粘贴碳纤维布。 三根试验梁( L
20、-1 ,L-2a ,L-2b ) 的截面特性见表 1,试验梁浇筑日期: 99年 10月21-22 日,水泥:砂:石子=26: 48:97;贴碳纤维布日期: 99年11月 16日;碳纤维布为上海同砼碳纤维布有限公司生产的“同砼”牌无纺单向碳纤 维布,试验梁的加固工作在试验室内进行, 为了与实际加固施工现场操作相一致, 操作人员上仰操作,加固操作程序为:打底胶、批胶泥、上胶、贴碳纤维布、罩 面胶。静载试验日期: 99年 11月 18-11 月21日(一)、加荷装置示意(二)、材料性能混凝土、钢筋的材料性能见表 1。碳纤维布的规格: 0.1 45mm极, 限抗 拉强度: 3600Mpa,弹性模量23
21、5Gpa。(三)、试验结果 、破坏特性:二根(L-2a,L-2b)贴碳纤维布梁的破坏为:受拉钢筋首先屈服,而后加固 梁表现出较大的塑性,最后碳纤维布拉断;一根( L- 1)没有采用加固措施试验 梁的破坏为:受拉钢筋屈服破坏。、加固效果对比计算结果见表 1、P- 曲线图 2. 荷载- 跨中挠度曲线表 1. 试验梁截面特性及试验结果试截面立A sa钢筋钢筋梁截面未加固粘加固后截Mu/Mj破验bh(mm方(A s=s屈服极限极限弯截面计贴截面计面2坏梁mm)体0)强度强度矩算极限层算极限极特编强mmmmf yf yMu(KN-弯矩数弯矩限性号度(Mpa(Mpam)Mj1 (KN-Mj2 (KN-强M
22、Pa)m)条m)度数提高 率%L-115025033.226228541014.714.26无0钢71筋屈服L-215025033.226228541022.0514.25单21.9254.1.01碳a21层75纤维拉断L-215025035.226228541020.314.28单21.9842.0.93碳b01层22纤维拉断(四)结论、加固后的试验梁,皆由于碳纤维布的拉断而破坏,说明粘结性能良好,加固 方法可靠,能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加固后试验梁的截面破坏弯矩,比加固前试验梁的截面破坏计算弯矩提高 42-54.7%,说明加固效果明显。、碳纤维的弹性模量与钢筋相近, 但由于其强度高, 充分
23、发挥碳纤维的强度需 要较大的应变。、碳纤维布加固梁抗弯强度计算依据加固试验梁的破坏特性, 在极限状态下, 受拉钢筋屈服, 破坏由碳纤维 拉断诱发,参照现行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抗弯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假定 : 、混凝土梁受弯后,变形规律符合平截面; 、钢筋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混凝土的应力 - 应变关系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建议的关系式;在 极限状态下,受压区混凝土应力等效为矩形应力块,应力强度为混凝土的弯曲抗压强度 ; 、忽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 、在极限状态下,碳纤维的应力达抗拉设计强度。在极限状态下 ,加固梁的截面应力图由图 3 所示。图 3. 极限状态下截面应力图图中, Mu截面极限弯
24、矩 ;As,As 受拉受压钢筋面积, fY,fY 钢筋抗拉、 抗压设计强度: ACF碳纤维截面面积; fCF碳纤维的抗拉设计强度, 建议取极 限抗拉强度的 0.8 倍。图 3 所示截面的平衡方程为:Fx=0Asfy+AcFfcf- Asf y-bxfcm=0 (1)MAS(F)=0M=bxfcm(ho-x/2)+A sf y(ho - as)+AcFfcFas (2) 将试验梁材料的实际强度代入( 1)和( 2),可计算出梁的极限破坏弯矩,见表1。实际梁截面破坏弯矩 Mu与加固后截面计算极限弯矩比值的平均数为 0.9735 ,说 明计算方法可靠。四、碳纤维布加固修补结构施工及验收建议总则第 1
25、.0.1 条 碳纤维布加固修补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主要用于混凝 土结构的加固与修补工程。为 确保该项技术应用的工程质量,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规范。第 1.0.2 条 本规范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当、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功能 改变、遭受灾害以及耐久性原因而需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素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补的施工及验 收。第 1.0.3 条 加固修补所使用的碳纤维布和胶粘剂,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应符 合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对材 料质量发生怀疑时,应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第 1.0.4 条 碳纤维布加固修补施工的环境温度,应按胶粘剂产品说明要求。第 1.0.5 条 碳纤
26、维布加固修补施工安全技术、 劳动保护、 防火、 防毒等的要求, 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执行。其材料堆放应注意安全防火。胶粘剂的配置第 2.0.1 条 将原材料按不同配合比称量准确,分别配置底涂胶料、整平胶料及 粘结胶料。 先将稀释剂加入聚合物主料内搅拌均匀, 再将填料加入继续搅拌至均 匀,最后加入固化剂,充分搅拌后即可使用。第 2.0.2 条 配置胶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底涂胶料每次配置量以 12 公斤为宜; 整平胶料每次配置量以 0.5 1公斤为宜;粘结胶料每次配置量以 12公斤为宜。 第 2.0.3 条 所有胶料要求于 1 小时内施工完毕。施工要求第一节 施工操作顺序基底处理1、混凝土表面
27、如出现剥落、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剔除,对较大面 积的劣质层,在剔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复。 2、裂缝部位,如有必要应先进 行封闭处理。3、用混凝土角磨机、砂轮(砂纸)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 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 尤其是表面的凸出部位要磨平, 转角粘贴处 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 R3 20mm)。4、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涂底胶1、按一定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根据现场 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2、用滚桶刷或毛刷将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厚度不超过0.4mm,并不得漏刷或有流淌、气
28、泡,等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手指触感干 燥为宜,一般不小于 2 小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用整平胶料找平 1、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刮刀嵌刮整平胶料修补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 差的部位应用整平胶料填补,尽量减少高差。2、转角的处理,应用整平胶料将其修补为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3、整平胶料须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 不小于 2 小时),方可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粘贴碳纤维布1、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 除非特殊要求, 碳纤维布长度应在 3m以内2、配置、搅拌粘贴胶料,然后用滚筒刷均匀涂抹于所粘贴部位,在搭接、拐角 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3
29、、用特制光滑滚子在碳纤维布表面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至胶料渗出碳纤维布外 表面,以去除气泡,使碳纤维布充分浸润胶料。多层粘贴应重复以上步骤,待纤 维表面指触感干燥为宜,方可进行下一层碳纤维布的粘贴。4、在最外一层碳纤维布的外表面均匀涂抹一层粘贴胶料。第二节 施工构造要求第 3.2.1 条 基层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15。第 3.2.2 条 碳纤维布沿纤维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0mm。第 3.2.3 条 碳纤维布的端部在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附加措施,如采取钢板固定 等。第 3.2.4 条 粘贴碳纤维布应尽量避开障碍物,如遇无法清除的障碍物而需截断 时,在截断部位要予以适当处理,具体措施应视不同情况
30、而定 施工安全措施第 4.0.1 条 裁剪及使用碳纤维布时应尽量远离电源,尤其是高压电线及输电线 路。第 4.0.2 条 碳纤维布的配套用胶要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第 4.0.3条 现场施工人员应穿工作服,同时还须佩戴口罩和手套,施工人员严禁在现场 吸烟。第 4.0.4 条 配置及使用胶的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施工温度要求 施工现场的气温是影响施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工艺要求,现场气温应 350C,如果气温低于 50C,应使用适于低温的特殊胶种或采取其它加温处理措施, 如气温长时间低于 50C,应暂停施工。工程验收第 6.0.1 条 工程验收时必须有碳纤维及其配套胶料厂家所提供的材料
31、检验证 明。第 6.0.2 条 每一道工序结束后均应按工艺要求进行检验, 作好相关的验收记录, 如出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返工。第 6.0.3 条 施工结束后的现场验收以评定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为 主,用小锤等工具轻轻敲击碳纤维布表面, 以回声来判断粘结效果, 如出现空鼓 等粘贴不密实现象,应采取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若粘结面积小于90,则判定为粘结无效,需重新施工。第 6.0.4 条 对于碳纤维布粘贴面积在 1000m2以上的工程,为检验其加固效果应 与甲方协商进行荷载试验, 其结构的变形等各项指标均应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设 计及使用要求。五、结 语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 正在逐
32、渐走向普及, 目前单向无纺碳纤维布 已在上海同砼碳纤维布有限公司试制成功,完全可以与粘钢技术的经济性相媲 美,可以预言,由于其显著的优点,很快可以替代粘钢技术。粘钢加固施工工艺 :粘贴面处理 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准备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 此步骤有时 省去 ) 配制 JGN-G 结构胶 涂胶和粘贴 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 检验 维护1. 粘贴面处理1.1. 混凝土面应凿除粉饰层, 油垢、污物,较大凹陷处用 JGN-G 胶修补平整, 然后用角磨机打磨除去混凝土面 1-2mm 厚表层,打磨完毕用压缩空气吹净 浮尘,最后用棉布沾丙酮或甲苯拭净表面,待完全干燥后备用。1.2. 钢板粘贴面应用角磨机进
33、行粗糙处理,直至打磨出现金属光泽,然后用 棉布沾丙酮或甲苯拭净表面,待完全干燥后备用。1.3. 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 :护目镜、防尘口罩、冲击电锤及扁铲、手锤、角磨 机、金刚石磨片、砂轮片、空压机、脱脂棉布、丙酮。2. 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准备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此步骤有时省去 )2.1. 构件所承受的活荷载如人员、办公机具宜暂时移去,并尽量减小施工临 时荷载。2.2. 加压固定宜采用千斤顶、垫板、顶杆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不仅能产生 较大压力,而且加压固定的同时卸去了构件承担的部分恒荷载,能更好的使后粘钢板与原构件协同受力,加固效果最好,施工效率较高2.3. 加压固定也可采用螺栓、角钢、垫
34、板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需要在加固构件上合适位置钻孔固定膨胀螺栓。若在钢板上钻孔,并将螺杆用胶锚固, 则将对钢板产生复合锚固力,效果极好,最适合侧面钢板的粘贴。2.4. 实际施工中两种系统常结合采用。3. 配制 JGN-G 结构胶3.1. JGN-G 结构胶为 A、B 两组份,取洁净容器(塑料或金属盆,不得有油 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约 5 分钟左右至 色泽均匀(金属灰色)为止。搅拌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 ,尽量避免混入空气 形成气泡, JGN-G 型结构胶具有优异的 触变性 ,夏季施工不流淌,冬季低温 施工可操作性好,性能卓越 。3.2. 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 :搅拌
35、器、容器、衡器、腻刀、手套。4. 涂胶和粘贴4.1. 胶粘剂配制好后,用腻刀涂抹在已处理好钢板面上 (或混凝土表面 ),胶断 面宜成三角形,中间厚 3 毫米左右,边缘厚 1 毫米左右,然后将钢板粘贴在 的混凝土表面,用准备好的固定加压系统固定,适当加压,以胶液从钢板边 缝挤出为度。4.2. 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 :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腻刀、手套。5. 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5.1. JGN-G 型结构胶在常温、低温下均可良好固化,若固化温度 25 左右,24 小时可撤除加压固定系统, 72 小时即可正常使用。若固化温度 5左右,48 小时可撤除加压固定系统, 96 小时即可正常使用。5.2. 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 :扳手、手套、时钟、温度计6. 检验6.1. JGN-G 型结构胶操作性能极好,正常操作可达到 100% 的饱满度。检验 时可用小锤轻击粘贴钢板,从音响判断粘贴效果,也可采用超生仪检测。若 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 90% ,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 70%,应剥离钢 板,重新粘贴。6.2. 对重要构件也可采用载荷检测,一般采用分级加载至正常荷载的标准值, 检测结果较直观、可靠,但费用较高,耗时也较长。需要千斤顶或配重(常 用沙袋、砖块)、百分表、裂缝显微镜、衡器。7. 维护加固后钢板宜采用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演出经纪人考试题库及答案(黄金题型)
- 财务会计分岗实训总结
- 2025年飞行员执照考试《仪表等级(直升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 2025年教师职称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能力提高训练题及答案
- 2025年飞行员执照考试《仪表等级(直升机)》全真冲刺试题及答案
- 2026年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版权交易盛会:电影电视制版权转让合同汇编
- 高端家居用品生产线目投标书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2025-2026学年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08)
- 建筑垃圾现场分拣作业流程方案
- 2022利达消防LD6901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Linux)使用说明书
- 8.2 守护正义(课件)-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储能电池产品售后服务与维保方案
- 胃肠镜检查课件
- (2025年标准)金矿出售转让协议书
- 8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 新疆电网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药品及制药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