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规范要求附图、梁筏式:构件类型有基础主梁( JZL )、基础次梁( JCL)、梁板筏基础平板( LPB )1 、 基础梁的标注方式及构造要求基本同框 架梁,但注意基础梁的受力机理与框架 梁相反,即顶部纵筋受拉,底部纵筋受 压。2、 主梁顶部贯通钢筋在距柱根 1/4l0 范围 内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底部贯通钢 筋在跨中 1/3l0 范围内搭接(机械连接或 焊接)。次梁在支座内延伸长度为 12d 且 至少伸至主梁中线。3、 支座底部非贯通筋按下列原则布置:当 配置不多于两排时,统一取值为自支座 中线向跨内延 伸 l0/3,且不小于 1.2la+hb+0.5hc ( JZL ) 和 1.2la
2、+hb+0.5bb(JCL) ;当配置多于两排 时,第三排采用设计注写;悬挑端底部 钢筋第一排延伸至梁端上弯封边,第二 排延伸至梁端截断。二、平板式:构件主要有柱下板带( ZXB ) 和跨中板带( KZB )。1、板带搭接范围见 04G101-3 P42; 2、端头封头构造有交错封边、 U 形封边等构 造,详见 04G101-3 P43。d21d21基础主梁纵筋构造柱梁d21梁外伸端构造0511不封边构造 交错封边构造 三、其他基础类型,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承台、地梁等详见设计说明,若无设计说明,则可依据其他 101 图集的板、梁的构造,锚固、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可参考。注: 1)筏形基础梁是反
3、梁,即顶部纵筋为受拉钢筋,顶部纵筋在支座处为负筋,这与其受力机理有关,诸多地方和KL 相反负筋延伸长度与 KL 有所不同,跨度取值为 l0(中线之间),起算点位支座中线。小结: 1)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筏形基础和平板式筏形基础,前者主要构件为JZL,JCL,LPB,后者主要构件为 KZB ,ZXB(或用 BPB表示);2)筏形基础受力和钢筋配置均与地上构件相反;3)筏形基础平法制图规则和钢筋构造与地上结构(框架梁,现浇楼板等)基本类似,但也要注意其特有的锚固构造;4)本节内容笔者接触较少,有待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深认识一、 一般要求:1、当柱(包括芯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且为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
4、接长度范围内(应避 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均应按 =5d( d 为柱搭接纵筋较小直径)及 00=/3n n=H =3)弯锚时构造见具体详图,不受 la 限制,因为弯锚的受力机理与直锚不同;4)受拉钢筋 d=28、受压钢筋 d=32 时不宜搭接连接;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 50%;工程中确需增大百分率时,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 ,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纵向受压钢筋不宜大于 50%。钢筋机械连接区段长度不小于 3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较大05=ch=ch=005=6/nH=0=nH3/nH=搭接、机械连接、对焊连
5、接)直径),焊接连接区段长度 =max35d,500 。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其接头面积百分率,对受拉区不宜大于50% ,受压区不受限制,且连接区段箍筋无需加密。参考建筑施工手册4、箍筋、拉筋的弯钩 (135 度)平直段长度 =max10d , 75 ,HPB235 钢筋(或光圆钢筋 )受拉时,末 端应做成 180 度弯钩,平直段不应小于 3d。柱位置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对焊连接底层柱自基础顶面 Hn/3 长度、柱顶以下 maxHn/6,hc,500 长度范围为非连接区;(Hn 为柱净高)1、在柱 中搭接,搭 接长度为 llE ,相邻搭 接区相 距=0.3llE1、在柱 中相邻纵筋 交错机械
6、连 接,相邻连 接点相 距=35d1、在柱中相邻纵筋交错对焊连接,相邻焊接点 =max35d,500中 间层及 顶层柱自楼面顶面 maxHn/6,hc,500 长度、柱顶以下 maxHn/6,hc,500 长度范围为 非连接区;( Hn 为柱净高)1、在柱 中搭接,搭 接长度为 llE ,相邻搭 接区相 距=0.3llE1、在柱 中相邻纵筋 交错机械连 接,相邻连 接点相 距=35d1、在柱中相邻纵筋交错对焊连接,相邻焊接点 =max35d,500注: 1)搭接区注意箍筋的加密;二、抗震 KZ :1、纵筋连接一般要求:Eal5.0=12d12d直锚长度满足要求可不弯锚中柱柱顶构造6)2)连接接
7、头面积百分率 =1.5laE ;构造(一)A2、 其余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 弯锚至柱内边, 若位于柱顶部第一层 则弯下 8d 后截断,若位于柱顶部第二层,则直接截断;3、 柱内侧纵筋伸至柱顶向柱内弯锚 12d,若直锚长度 =laE,则伸至 柱顶后截断。构造(一)BWKL 梁上部纵筋伸至柱对边并向下弯锚至梁底。1、 柱外侧纵筋伸至柱 顶后全部伸入梁或板内,自梁顶层为现浇板,砼强度等级 =C20 , 底锚固总长 =1.5laE ;板厚 =80mm2、 柱内侧纵筋、梁上 部纵筋同 A 。构造(一)C1、 柱外侧纵筋分两批 锚入梁或板内,第一批同 B ,第二批在第一批截断处再入梁柱外侧纵筋配筋率 1.
8、2%)区密加筋箍(区接连非005=6/nH=05=6/nH=ch=ch=抗震 KZ 箍筋加密区2、 其余构造同 B。构造(二)D1、 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后弯锚 12d后截断;2、 内侧纵筋同 A;3、 梁上部纵筋伸至柱对边后锚入柱内 =1.7laE。构造(二)E1、 柱外侧纵筋、内侧 纵筋同 D;2、 梁上部纵筋伸至柱 对边分两批锚柱内,第一批锚 入柱内 =1.7laE 截断,第二批 在第一批截断点再锚入 =20d 后截断。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 1.2%注: 1)两种构造除非设计说明,否则施工可自行选定;或板内 =20d 截断;2)纵向钢筋弯折要求: d25,r=6d(8d) 。(r 为弯折半
9、径,括号内为顶层边节点要求)构造类型构造特征适用条件A自梁底伸至柱顶, 且=0.5laE ,再向柱内弯 锚 12d直锚长度 =laEB自梁底伸至柱顶,直锚长度 =C20,且=0.5laE ,再向梁或板 板厚=80mm 内弯锚 12dC自梁底伸至柱顶=laE直锚长度 =laE注:无论如何,柱纵筋必须伸至柱顶。3、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03G101-1 P38)4、变截面处柱纵筋连接 (03G101-1 P38 )非抗震 KZ 纵筋构造变截面类型绑扎机械或焊接c/hb1/6大截面外侧纵筋伸至梁顶 =0.5laE,弯锚入柱内,自小截面边(c 为截面尺寸差, 向内 200后截断;hb 为楼板处梁高
10、)另外设置小截面外侧纵筋自梁顶并伸入下柱内 1.5laE注:机械连接点相距 =max35d,500,与焊接同,此处不同于一般纵筋机械连接点相距 =35d的构造。5、QZ、LZ 构造(03G101-1 P39)1)当 QZ 与墙重叠时,钢筋在墙顶非连接区外连接,构造与一般纵筋同。注:机械连接点相距 =max35d,500,与焊接同,此处不同于一般纵筋机械连接点相距=35d的构造。2)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时,柱内纵筋伸入墙内 1.6laE,且两对边纵筋弯锚,交叉焊接长度 =5d。3)LZ 伸至梁底 =0.5laE ,弯锚 12d。其上部连接构造同 QZ。4)QZ 自墙顶标高以下锚固范围内柱箍筋按非加
11、密设置,LZ 在梁内设两道箍筋。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对焊连接1、自基础1、自基础顶1、自基础顶面或楼面 =500 开始,在柱底相邻顶面或楼面开面或楼面 =500纵筋交错对焊连接,相邻焊接点 =max35d,500始,在柱底搭开始,在柱底相接,搭接长度为邻纵筋交错机械ll ,相邻搭接区连接,相邻连接相距=0.3ll点相距 =35d三、非抗震 KZ:注: 1)、非抗震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为la,ll。2 )、搭接区域为箍筋加密区范围,其余部位非加密密加筋箍域区接搭筋密加筋箍域区接搭筋纵ElEl3 )、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同抗震KZ , laE改为 la,4 )、边节点、柱顶节点
12、、变截面构造均与抗震 KZ 同5)、QZ 、LZ 做法同抗震 KZ一、 墙身水平筋( 03G101-1 P47):1)无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 可在墙端设置 U 型筋与墙内水平筋锚固 (搭接),长度为 llE(ll ); 也可伸至墙端弯锚 15d。2)转角墙处外侧水平筋不截断,连续通过转角,内侧水平筋伸至暗柱对边后弯锚15d,外侧水平在暗柱外交错搭接,长度为 =1.2laE,相邻搭接区段间距 =500 ;3)翼墙水平筋伸至暗柱对边后向翼缘外弯锚15d;4)有端柱时墙水平筋伸至端柱对边 =0.4laE ,再弯锚 15d;5)有端部暗柱水平筋伸至暗柱纵筋内侧弯锚15d;6)斜角墙内侧水平筋伸至斜角
13、对边后沿斜边弯锚,总锚固长度laE.注: 1)端部或特殊部位的水平筋搭接(可认为是一种锚固)长度可取1.2laE,而中间墙身处墙体水平筋搭接构造因钢筋长度工艺约束,搭接长度仍为 =llE( 根据搭接面积百分率确定 ),相邻搭接区段距 =500;2)当剪力墙设置多排水平筋时(墙厚400) ,中间排水平筋构造同内侧钢筋。、墙身竖向筋( 03G101-1 P48):1)顶部墙柱或墙身竖向钢筋伸至屋面板或楼板顶弯锚入板内,自板底锚固长度 =laE;2)竖向筋在楼面处连接构造:一、二级抗震三、四级抗震或非抗震d28 时楼板或基础顶面上, 搭接长度在楼板或基础顶面上,楼板或基础顶面为 1.2laE ,相邻
14、搭接区段距 500;一次搭接,长度为 1.2laE ,上 =500, 交错连接,相邻连HPB235 钢筋端头加 180 度弯HPB235 钢筋端头加 5d接点距 35d 。钩直钩绑扎搭接机械连接3)变截面处竖筋可伸入较厚墙体内 1.5laE ,较厚墙体竖筋在楼板顶弯锚至墙对边截断,或从 楼板下 6c 处开始弯折 (c 为一边墙体厚度差 )。4)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尺寸可参考03G101-1 P49-50,配筋构造与墙身竖筋基本相同;5)端柱的竖向钢筋与箍筋的构造与框架柱相同。暗柱水平筋锚固构造三、墙梁:1)LL :底部和顶部纵筋在端部伸至外侧 =0.4laE ,弯锚 15d(直锚 =la
15、E,可不弯锚),在跨 中直锚 laE且=600,箍筋在连梁内边 50开始布置,顶部 LL 还需在端部直锚段 100开始布置箍筋, 直径同跨中,间距 150;2)LL ,AL 侧面构造筋即墙身水平分布筋 (设计未说明时 );3)侧面构造筋要设置拉筋,间距为2 倍箍筋间距,对构造筋至少隔一拉一。端柱水平筋锚固构造墙体竖向筋锚固构造抗震 KL 纵向钢筋( 03G101-1 P54):1)底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直锚长度=maxlaE,0.5hc+5d,hc 为支座宽度。在端部伸至柱外边纵筋内侧,且 =0.4laE ,再弯锚 15d;若采用直锚,则直锚长度需满足 =maxlaE,0.5hc+5d2)上部纵筋
16、在端支座伸至柱对边 =0.4laE,再弯锚 15d;若直锚,则满足 = maxlaE,0.5hc+5d 支座负筋自支座边缘伸入跨内的长度为 ln/3( 第二排及其他排为 ln/4) ,通长筋搭接可在支座负筋截 断处,长度为 llE(架立筋为 150),ln 为相邻两跨的较大净跨(当为端部时,为端跨净跨) 。注:当支座上部纵向钢筋与通常筋直径相同时,也可在跨中 lni/3 范围内采用一次连接。二、抗震 WKL 纵向钢筋构造( 03G101-1 P55-56 ):1)端部纵筋不可直锚, 下部纵筋弯锚方式同 KL ,中间支座直锚方式同 KL ,支座负筋跨内延 伸长度同 KL 。2)上部纵筋在端跨伸至
17、梁底即可(构造一),柱外侧纵筋需自梁底伸至梁内 =1.5laE (柱配筋率1.2%时,分两批锚入,相隔 20d);构造二梁上部纵筋在端部伸入柱内 1.7laE(梁配筋率 1.2%, 分两批锚入,相隔 20d)。注: 1)WKL 端部构造配合 KZ 在顶部边节点构造;2)柱纵筋直径 =25 时,在柱宽范围的柱箍筋内侧设置间距 =la(抗震时 =maxlaE,0.5hc+5d ),端支座弯锚同抗震 KL ,WKL , 中间支座可弯锚 (直锚 =0.4laE 弯锚 15d)(抗震 KL 不可弯锚)。注:下部纵筋在端支座、中间支座均可直锚或弯锚2)下部纵筋可在支座外 ln/3 范围内搭接。3)上部纵筋
18、、支座负筋锚固方式同抗震KL四、非抗震 WKL (03G101-1 P58-59 ) 锚固方式同抗震 WKL.注:下部纵筋在端支座可直锚 (抗震 WKL 下部纵筋在端支座不可直锚 )五、箍筋墙体竖向分布筋搭接构造抗震 KL 纵筋构造抗震 WKL 纵筋构造一级抗震二至四级抗震非抗震箍加密区支座边加密区支座边无加密区筋(纵外 =max2*hb,500外=max1.5*hb,500筋搭接,从支座外 50 开始,从支座外 50 开始设范围需设置置另外加密)一级抗震 KL 箍筋加密区二 -四及 KL 箍筋加密区L 配筋构造(括号内数值用于弧形梁)拉 根据侧面构造钢筋设置,必须保证每个构造筋拉筋固定,间距
19、为箍筋非加密筋区 2 倍,梁宽 350,拉筋直径 8附范围 s=3*b+2*h1 ,(b 为次梁宽度, h1 为主次梁高差 );间距 8d( d 箍筋直径),加箍筋 加密区间距 =100;次梁宽度主梁箍筋照设。附b+2*50+倾斜段 (梁高800,倾角 60)+2*20d ,吊筋直径加吊筋 详设计。六、 L下部纵筋支座直锚长度 12d(弧形梁为 la),端部支座直锚不足可弯锚 (伸至柱对边直锚 =0.4la, 弯锚 15d),上部纵筋端支座伸至柱对边 =0.4laE 弯锚 15d。端支座负筋自支座边延伸 ln/5 (弧形: 端支座 ln/3 ) ,其余构造同非抗震 KL 。注:凡框架梁的所有支
20、座和非框架梁 (不包括井字梁 )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 梁)边起延伸 ln/3 ,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 ln/4位置。对于非框架梁,端支座构造有所不同。八、 XL1)XL :上部纵筋在支座伸至对边 =0.4laE ,弯锚 15d(直锚长度 =maxla,0.5hc+5d 可直锚)。 悬挑端 (至少两根角筋,不少于第一排的 1/2)弯锚 =12d;第一排其余弯下至梁底且平直段 =10d ; 第二排在 0.75l 处截断。下部纵筋直锚入支座 12d。2)延伸悬挑端上部纵筋在支座处可直锚 =la。九、其他:1、当梁侧面配置 G 钢筋时,搭
21、接和锚固长度可取为 15d;当为 N 钢筋时,搭接长度为 ll ,锚 固长度及方式同 KL 下部纵筋。小结:水平钢筋弯锚:直锚 =0.4laE ,弯锚 15d;认识悬挑梁构造=0.5laE ,弯锚 12d;钢筋弯锚的受力机理已不同于直锚,故不受 laE 的限制,不可有 0.4laE+15d=laE 的错误一、 无梁楼盖,略二、有梁楼盖:1)底部纵筋在支座内直锚 =max5d,0.5bb ;2)上部贯通筋可在跨中 l0/3 范围搭接,相邻搭接区间距 0.3ll ,注意搭接面积百分率;3)支座负筋在跨中自中线向板内延伸长度设计注写,板内向下弯锚h-15(h 为板厚 )。4)上部纵筋在端支座(梁、墙
22、)外侧纵筋内侧弯锚,总锚固长度 la。5)悬挑板纵筋在挑檐内弯锚长度为ll 。6)YXB 上部纵筋在板端封边并在板底向内弯锚 5d,在支座内可直锚 la,下部纵筋在支座内直 锚 =max12d,0.5bb 。XB 构造与 YXB 基本相同,上部纵筋在支座内需伸至梁外侧纵筋弯锚,总 锚固长度 =la 。7)板翻边构造注意钢筋走向需符合受理机理,最后弯锚5d。=5d且至少过梁中线la板端部构造第一组楼梯是以梯梁、层间梁为支座,第二组梯板则自支承,无需梁为支座。一、第一组:下部纵筋在梯梁内直锚 =max5d,h ;平板内上部纵筋在梯梁内先直锚 =0.4laE ,再弯锚 15d,踏步段内上部纵筋在梯梁
23、内锚固 la;上部纵筋在梯板转角处锚固 la,有平板梯板,踏步板上部纵筋 在踏步段内水平延伸长度 lsn/5,上部纵筋总水平延伸长度 ln/4。ET :低端上部纵筋在踏步板内不能满足 ln/4 的要求时,直接弯折至中位平板段,高端上部纵筋在踏步板内的未能满足 ln/4 要求时,需 在转角处断开,交叉弯折,两端均需满足锚固要求。有中位平板时,下部纵筋总在低端踏步与中位平板转角处断开并交叉弯折。注: 1)关于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在梯板折角处的构造为,当纵筋在折角处可以直锚(即不会伸至梯板外 )则可直锚,否则跟随折角形状钢筋弯折,在折角处连通设置。虽说钢筋可以直锚亦可以弯锚,但弯锚前必须要有一段直锚段
24、,此时需判断能否直锚。2)平台板端跨方向钢筋在支座内直锚100,构造钢筋(层间平板)在踏步端梁支座内锚固为直锚0.4laE(无需伸至梁对边且 =0.4laE)+弯锚 15d 或直锚 laE,构造钢筋(楼层平板)在踏步端梁支座内锚固同层间平板,楼层端直锚 0.4laE+弯锚 15d 或与板筋连通。3 )构造钢筋注写伸入板内长度自梁或墙边缘起算( 此处注意不同于 LB 的自支座中线起算 )。二、第二组:下部纵筋贯穿踏步段,平板段,在梁内直锚 =max5d,b/2(b 为梁宽 );支座上部纵筋 ( 不同于第一组,该钢筋须在设计注写在平板上)在梁内锚固构造同第一组;支座上部横向钢筋( 设计注写,可通长
25、也可注写在板内自梁边延伸长度 );平板下部横向钢筋 (设计注写 )。注: 1)平板内是否布置下部横向钢筋,视支承情况而定,三边支承时需要布置,单边支承仅需布置分布钢筋即可;2)第二组支座上部钢筋在踏步内的水平投影长度及总的水平投影长度视具体梁类型而定。3)平板下部横向钢筋、支座上部横向钢筋锚固构造见03G101-2 P47通常楼梯钢筋构造设计有详图,未说明时可查阅相关图集。1、梁的纵筋净距要求:上部纵筋水平净距 =max30,1.5d ,下部纵筋水平净距、多排纵筋竖向净距 =max25,d ,多于两排纵筋水平净距为两排以下纵筋净距的 2 倍。2、柱纵筋净距 =50 。3、钢筋下料:钢筋配料计算 (注意弯曲调整值与弯钩增加长度 )完毕,填写配料单,列入加工计划的配料单,将每一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与钢筋安装的标志,钢筋配料单和料 牌,应严格校核,必须准确无误,以免返工浪费。4、钢筋的切断:将同种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较少损耗,切断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 上标出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5、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35 ;弯折后平直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5G网络的普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
- 微生物协同发酵预处理对污泥干燥能耗影响评估
- 微孔精加工中13件套结构刚性不足导致的振动控制难题突破
- 循环经济视角下刚玉废料再生利用对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抵消效应
- 异种金属焊接冶金反应动力学与界面结合强度优化路径
- 干式喷砂粉尘回收系统在环保合规性上的技术瓶颈
- 初中体育篮球说课稿
- 美容仪器市场2025年新兴市场拓展与国际化战略报告
- 2025年小学试卷十大排名及答案
- 2025年环境生物修复题库及答案
- 拆除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游乐场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新房验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违建处置工作报告
- 白介素2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疗效与机制的深度剖析
- 2025年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口腔护理论文-口腔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 部队油库承包合同协议
- 江苏语文单招试题及答案
- 2024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