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1页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2页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3页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4页
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水尺计重的基本要求,船舶吃水及船用物料的 测定方法和计算步骤。本规程适用于大批量(相对于受载船舶之载重量)的散装及其他衡重方法不易确 定重 量1)的海运货物的重量鉴定。注:1)凡涉及重量系指法定计量单位质量而言。2. 术语 水尺计重测定承运船舶的吃水及船用物料(包括压载水)。依据船舶设计部 门以完工图制 作的、或船舶检验部门审定的船舶的正规图表,计算载运货物重量的鉴 定工作。3. 计重准确度 水尺计重过程中,影响其计算准确度的因素很多。如果船舶制表准确 度在1%0 ,其水尺计重准确度可以在5%0之内。4. 水尺计重基本要求4.1

2、船舶的水尺、载重线标记字迹要清晰、正规、分度正确。4.2具备本船有效、正规的下列图表:a. 容积图或可供艄艇水尺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b. 排水量或载重量表;c. 静水力曲线图表或可供排水量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d. 水油舱计量表及水油舱液深纵倾校正表,或可供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4. 3不具备有关纵倾校正图表者,吃水差应调整或保持在此期间0.3 m或1 ft)以内。4.4备妥、检查下列器具a. 经检定准确度为万分之五的铅锤密度计;b. 容量大于500 mL的港水取样器和玻璃量筒;c. 电子计算器、钢直尺、钢卷尺、干舷尺、直角尺、量水尺、量油尺、以及分规 等测 皆曰4.5查明下列实际情况a. 各项图

3、表上的计算单位、比例倍数、公英制、海淡水、容量和重量等;b. 淡水、压载水、燃油等舱位的分布情况和储存量,以及压载水的密度;c燃油、淡水的每日消耗量和装卸期间的变化;d货舱污水沟(或井)、尾轴隧道和隔离柜等处的污水;e铺垫物料和其他货物重量,以及装卸货期间的变动。5. 测定5.1船舶吃水5.1.1用目力观测或测看或实测艄、醍、肿的左右吃水数。5.1.2船舶无肿水尺标记或不能直接观测肿水尺读数者,可从船舶左右舷甲板线或夏 季载重线上缘测至水面的距离,同时核对法定干舷高度。5.2 港水密度 测看水尺的同时,用港水取样器,从船中舷外吃水深度一半处,取得 港水样品,用密度计测定其密度。5.3淡水、压载

4、水用量水尺逐舱测量淡水和压载水的深度,测量管总深度,要注意左右两舱的测量 管总 深度应基本一致。5.4污水货舱污水沟、尾轴隧道和隔离柜等处存有较多污水且在装卸货期间有所变 动,可 按其实际形状进行测定。5.5燃油用量油尺逐舱测量燃油的油深,每日消耗量在3t以下,亦可由船方自行测定,并提 供贮油量。6 计算6.1水尺计算根据所测的艄、醍、肿的左右吃水数,以及水尺计重公式,得到拱陷校正后平均 吃水(D/M )o 6.1.1公式:FPS = 1/2 ( FP + FS ) (1 )APS 二 1/2 ( AP + AS ) (2 )T 二 APS -FPS ( 3 )MPS = 1/2 (MP +

5、MS) (4)FC 二 T dF /( LbP +dF-clA) (5)AC = T dA /( LbP +dF-dA) (6)MC 二 T CIM / ( LbP + dF -dA ) ( 7 )Fm 二 FPS + FC (8 )Am = APS + AC ( 9 )Mm 二 MPS + MC (10)TC = Am -Fm (11)MFA = 1/2 (- Fm + Am ) (12)D/M 二 1/8 (Fm + Am +6Mm) (13)式中:FP 舟首左吃水数,m (ft);FS 舟首右吃水数,m (ft);AP 離左吃水数,m (ft);AS -醍右吃水数,m (ft);MP 肿

6、左吃水数,m (ft);MS 一肿右吃水数,m (ft);FPS 艄平均吃水,m (ft);APS -醍平均吃水,m (ft);T 舟首醍吃水差,m (ft);MPS 一肿平均吃水,m (ft);FC 艙吃水校正值,m (ft);AC 一醍吃水校正值,m (ft);MC 一肿吃水校正值,m (ft);LbP 一两垂线间船长,m (ft);dF艄吃水点至艄垂线间距离,mdA醍吃水点至醍垂线间距离,mdM 肿吃水点至船肿间距离,m (ft);Fm纵倾校正后舟首平均吃水,m (ft) ; Am纵倾校正后醍平均吃水,m(ft);Mm纵倾校正后肿平均吃水,m (ft);Tc舟首醍纵倾校正后吃水差,m (

7、ft);MF纵倾校正后艄醍平均吃水,m (ft);D/M 拱陷校正后平均吃水,m (ft) o6.1.2吃水校正 a船舶具备艄、醍、肿水尺纵倾校正表,可据以校正,必要时予以核对;b. 艄吃水校正值:艄倾时(+)醍倾时(-;c. 醍吃水校正值:吃水点在垂线前,艙倾时(-靛倾时(+);吃水点在垂线后,艄倾 时(+)艇倾时(-。6.1.3船图上标明吃水点至垂线间距离,可查取数据,根据公式予以校正。6.1.4船图上未标明吃水点至垂线间距离,则应由以下方法确定:6. 1.4. 1艄吃水点至 艄垂线间距离 将艄吃水按船图上的比例缩小,用分规量出艄吃水点,并测量该点至艄 垂线间距离。再按比例放大即得艄吃水点

8、至艄垂线间实际距离dFo6. 1.4.2醍吃水点至醍垂线间距离船图上标明醍水尺标记,则可按求dF之方法量出艇吃水点至醍垂线间的距离。如图 上未标明艇水尺标记,则可在船舷侧以目测或实测确定为醍吃水点至舵杆中心之间的 实际距离。6.143吃水点至相应垂线间距离值:在垂线前为(+)在垂线后为(-06.1.5艄醍垂线的确定 船图上无两垂线时,可将夏季载重线高度,按船图比例缩小, 作一平行于基线的水线与船首相交,并以此相交点作一垂直于基线的垂线为艄垂线, 以舵杆中心线 为醍垂线。6.1.6肿吃水的确定肿吃水从甲板线测定时:肿左(右)吃水等于法定干舷加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肿吃水 从夏季

9、载重线测定时:肿左(右)吃水等于夏季载重线高度减左(右)舷实测干舷高度。6.2排水量或载重量计算6.2.1相应排水量或载重量根据拱陷校正后平均吃水D/M ,从排水量或载重量表中查算出最接近于平均吃水处的 吨数作为基数 1 ,将差额吃水数乘以相应的每厘米吨(或每英寸吨),得出差额吨 数,以基数加上或减去差额吨数,即得当时吃水的相应排水量或载重量的吨数厶2 同时具备排水量和载重量表,一般以排水量计算。6.2.2排水量纵倾校正 具备排水量纵倾校正表(二次校正),经校对后,可据以校 正。无排水量纵倾校正表,当船舶艄醍吃水差大于 0.3m (或1 ft),则应按下列公式进 行校正:Z = 100 Tc/

10、 LbP XF TPC + 50 LbP (Tc/ Lbp) 2 d m/dz (14)Z = 12 Tc/ LbP XF TP I +6 LbP (Tc/ Lbp) 2 dm/dz (15)2 + Z(16)式中:Z 排水量纵倾校正值,t (tn);XFD/M处漂心距肿距离,m (ft);TPC D/M相应处的每厘米吃水吨,t/cm;(TPI D/M相应处的每英寸吃水长吨,tn/in );dm/dz D/M处纵倾力矩变化率9 t/cm (tn/in); 2 相应排水量,t (tn);A3纵倾校正后排水量,t (tn)o漂心距肿的距离XF ,可以从静水力曲线图中测得,或从其他图表上查得。倾力矩

11、变化率dm/dz,可按D/M值上下变化50 Cm (或6 in),从有关图表中查得 两个相应的每厘米(或每英寸)纵倾力矩MTC (或MT I),求其差数即得。船舶图表无纵倾力矩资料时,可按以下公式计算:MTC 二 2 (KMLK一/(100 L) (17)MTI 二 2 (KMKB-(12 L) (18)式中:MTC 每厘米纵倾力矩,m-t/Cm ;(MTI 每英寸纵倾力矩,ft-tn/in );L 一一水线船长(可用LbP代替),m (ft) ; KML纵稳心距基线高度,m(ft);KB 一一 浮心距基线高度,m (ft)o6.2.3在具备其他纵倾排水量表(如菲尔索夫曲线图等),亦可据以校正

12、,但应先作艄 醍水尺纵倾校正后进行查算,然后再作拱陷校正,其公式如下: 3 二 T + 3/4 ( MnMIFA- TPC (19 3 二 T + 3/4 ( MmMFA- TPI (20)式中:AT 纵倾状态下拱陷校正前排水量,t (tn)o港水密度校正A 4 = A 3 p f/p.(21)式中:A4 港水密度校正后排水量,t (tn); p 1 实测港水密度,g/cm3;P制表密度,g/Cm3 o当排水量和载重量表上列明密度时,按所列密度计算;未列明密度时:海水可按1.025,淡水可按1.000计算。如系载重量,须加上空船重量后,再作港水密度校正。6.3 淡水、压载水计算根据所测水深,结

13、合纵、横倾状态,从计量表和纵、横倾校正表查算出海淡水的容量 或重量。压载水总量在500 t以下时,可按泵进压载水海域的密度计算,或按海淡水的标准密 度计算;500 t以上时,须取样测定密度,并予以校正。WC 二 W P 2/ P (22)WC 二 V p 2 (23)式中:WC密度校正后重量,t;制表密度下的重量,t ;V容量,m3;P2压载水密度,g/cm3 o其他容量单位如公式(23)计算时,先换算为立方 米。具有计量表而无纵、横倾校正表,且水舱近似矩形者,可用公式先校正水深,然 后查算贮水量。6. 3. 1纵倾时测量水深未超过舱高的容量计算纵倾状态下,测量水深S未超过舱高h (即sW H

14、时,可先按判别公式计算舱底浸 水 面长度IXI i 二 S Lbp/Tc + d (24)式中:h 舱底浸水面长度,m (ft);S 实测水深,m (ft);d 测量管距横舱壁间距离,m (ft)o当d0. 5m (或1.5ft)时,可作零计算。其距离可从泵浦图或管线分布图上查测或实 际测量取得。图1(25)(26)a当li鼻时(如图1),可按一般校正公式求出平均水深m: m 二 S cC 二 TCzLbP (1/2 d)式中:m 平均水深,m (ft);C 水深纵倾校正值,m (ft);I 舱长,m (ft);测量管在舱前,水深纵倾校正值,艄倾(-)艇倾(+);测量管在舱后,水深纵倾校正 值

15、,艄倾(+)醍倾(-)。当IX I时(如图2),可按呆存水公式求出平均水深m :m 二 s12Lbp Z (21 TC)(2刀式中:其他代号同前式图2s i 一呆存水舱壁处水深当艙倾时或测量管在舱前,应注意水舱出现的假满情况。其校正原理同6. 3.2中b 条。纵倾时测量水深超过舱高的容量计算:12 二 Lbp/Tc ( s-h) + d (28)式中:I2 舱顶浸水面长度,m (ft);舱高,m (ft) o当12鼻时,可满舱计算;当I2L时(如图3),可按假满公式求出平均水深m:m 二 h -(1 -2)2 Tc/ (2I LbP) (29)式中:其他代号同前式图3无横倾校正表的计算当水油舱

16、对称分布船的两边,或测量管在舱柜的横向中央位置,可不作校正;当水 油舱分布船的单边,测量管不在舱柜的横向中央位置,且当横倾角超过1。时,应 作横倾校正,其公式如下:m = S (30)cl 二 T1/BM (b1/2 -d1)(31)式中:c1 水深横倾校正值,m (ft);BM船舶型宽,m (ft);b1 舱宽,m (ft);T1 左右舷横倾值,m (ft);d1 测量管距船舷或纵向分舱壁距离,m (ft)o当dKO. 3m (或1 ft)时,可作零计算。其距离可从泵浦图或管线分布图上查测或实际 测量取得。测量管在左侧,水深横倾校正值,左倾(-)右倾(+);测量管在右侧,水深横倾 校正值,右

17、倾(+)左倾(-)。以平均水深查得计量表上的容量值。燃油贮存量计算以实测计算根据所测油深及油温,经纵、横倾校正后查出计量表上的容量,乘以实测温度下的 油液密度,即得油液贮存量;无纵、横倾校正表,则可按公式(24厂(31)中相应的公 式计昇。油液的密度可参考有关单证或由船方提供。以消耗量计算可将装卸货前的贮存量减去每日消耗量与装卸货天数的乘积,即得到装 卸货后的贮存量。污水量计算根据测定的污水深度进行查表计算。无计量表时,按实际形状计算体积求出重量。装 卸货期间少量污水保持不变者,可并入船舶常数内或估算处理。船舶常数计算船舶常数等于装前或卸后实际排水量减空船重量、船用物料和其他货物等重量。实际 计算常数与船方所提供的常数相差悬殊时,应进一步核查。货物重量计算WL 二(B-b) -(A-a).(32)WD 二(A a ) -( B -b )(33)式中:WL装货重量,t (t n);WD卸货重量,t (tn);A装或卸货前实际排水量,t (t n);a 一一装或卸货前船用物料和其他货物等重量,t (tn); B 装或卸货后实际排 水量,t (tn);b 一一装或卸货后船用物料和其他货物等重量,t (tn)o各项数据测算准确度项目单位准确度土测看水尺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