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中的临床对比分析_第1页
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中的临床对比分析_第2页
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中的临床对比分析_第3页
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中的临床对比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中的临床对比分析【摘 要】 目的 研究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 缩性胃炎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并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选 取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中收治的 70 例经证实的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 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 准确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患有慢性萎缩性 胃炎,同时有 50 例经病理诊断证实, 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71.4%, 并发现患者中有 21 例伴肠上皮化生, 11 例伴有异性增生, 两种检查结果符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vO.05)。同时

2、,在胃黏膜粗糙、变薄、白相为主的患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其 他类型。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和内镜检查胃 黏膜粗糙、变薄和白相为主具有很大的关系,在诊断中两种 方法联合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具有治疗进度缓慢、恶化程度高的特点。因此及时有效的治 疗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避免病情发展为胃癌的几率 1 。必 须加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性,以便于治疗 的有效进行,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缓解患者的痛苦,降低 病变恶化的风险。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内镜检查和病理诊 断确诊病

3、情 2 。为进一步探究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 缩性胃炎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现选取我院收治的 80 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试验资料,就不同检查诊断方式 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5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7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常规检查后,确定 无其他特殊疾病的影响。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化妆呢上腹疼痛, 并有饱胀等不适现象,尤其在进食后症状加重,其他消化不 良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病情均维持在4 天-21个月不等。排查胃十二指肠并、肿瘤以及消化性溃疡患者。 所有患者中男性 47 例,女性 33 例,年龄

4、在 21 岁至 79 岁之 间,平均年龄 61.7 4.6 岁,均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 所有患者在一般数据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可比性。1.2 方法 选择电子内窥镜实行对患者胃部的直视检查,观察其主 要临床表现,包括胃黏膜变薄,黏膜皱襞变薄且平;白相为 主,患者的胃部血管充分暴露、镜下较清晰。黏膜有红白两种颜色,且主要以白相为主;黏膜粗糙,黏膜表面不平整, 膜壁较为粗糙,有细小颗粒或结节状突起。取病变部位的样 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诊断,主要步骤为先使用10%福尔马林溶液将标本进行固定处理,并用石蜡包埋,采用HE 染色法染色,由病理科医生在镜下观察做出诊断。病理诊断结束

5、后, 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病变及病变部位的诊断价值。1.3 观察指标 通过两种方法检查诊断后,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 合率,并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和内镜下表现评价不同类型慢性 萎缩性胃炎对诊断结果的影响。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x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P0.05 为有统计 学意义。2 结果2.1 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的比较 经两种方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检查诊断中, 所有 70 例患者均经内镜诊断证实,同时有 50 例患者得到病理诊断 证实, 诊断准确率为 71.4%,发现患者中有 21 例伴肠上皮化 生, 11 例伴有异

6、性增生,两种检查结果符合率,具有统计学 差异( P0.05)。2.2 诊断方法中内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内镜检查下发现有 30 例患者发生胃黏膜粗糙、变薄和 白相为主,其中有 29 例经病理诊断确诊患有慢性萎缩性胃 炎,结果相似度达到 96.7%。内镜检查中有 8 例发生黏膜变 薄、白相为主,其中有 6 例得到病理诊断确诊, 符合率为 75.0% 31 例内镜检查下显示胃黏膜粗糙,其中有 23 例得到病理诊 断证实, 17 例发生异性增生, 20 例发生肠上皮化生。内镜 下表现与病理检查诊断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 意义( P0.05)。3 讨论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因素较多

7、,年龄、幽门螺杆 菌感染、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性都有可能造成患者胃黏膜的损 伤,进而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资料显示,大约存 在 10%-15%的患者病情会进一步发展为胃癌,不仅给患者造 成了极大的痛苦,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患 者患病早期及时做出诊断,能有效降低患者该病发展为胃癌 的风险,也有利于临床治疗的有效进行 3 。目前临床上对慢 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主要以内镜检查为主,并通过与病理 诊断的配合,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应用效果较 好。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的符合率 具有一定的差异,考虑为病理医生的阅片经验不足,未能很 好的熟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期以

8、及病变类型,同时在标本 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切片数量不足以及病变部位 未切取到的可能 4 。同时病理诊断结果与患者胃黏膜粗糙、 变薄以及白相为主关系密切,在诊断过程中,结合两种检查 方法,可有效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能有效确定病变类 型,以利于医生尽快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有效的控制患 者病情的发展。综上所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诊断中,应对患者 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联合应用,可实现两种诊断方式的 鉴别意义,有效的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在胃黏膜 粗糙、变薄、白相为主的患者诊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 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周思宁 .慢性姜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 , 49 (25): 155-156.2 孙芳红,曲爱华 .慢性姜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