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红壤中污泥n、p、k释放及淋溶研究关键词:污泥施用 红壤 铵态氮释放 淋溶摘要: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
2、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
3、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正文内容 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
4、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5、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
6、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
7、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
8、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
9、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
10、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
11、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
12、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
13、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
14、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
15、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
16、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
17、,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
18、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
19、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
20、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
21、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
22、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
23、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
24、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表明污泥施用后225 d有机磷仍具有明显的矿化潜力,具有长效供p能力。污泥撒施“突变点”olsen-p为37.8mg/kg,穴施“突变点”olsen-p为200mg/kg,表明污泥撒
25、施更易造成磷的淋失。 4、污泥施肥225d后,碱解氮、nh4+-n、no-3-n、olsen-p和kcl-p含量在剖面0-80cm各层均有一定的积累,kcl-p含量在剖面50cm以下含量很少,基本不存在流失风险。相对而言,no-3-n更易发生淋溶迁移而形成剖面深层积累,在0-80cm的红壤剖面上,撒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010cm处达到最高,而穴施处理no-3-n积累量在1030cm处达到最高。 5、撒施干污泥易造成剖面80cm附近nh4+-n的富集,而撒施堆肥污泥易形成olsen-p在剖面80cm附近的累积。通过野外和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施用量和污泥施用方式在红壤条件
26、下n、p的释放和垂直淋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施用污泥土壤电导率、n、p、k各元素形态的含量和在剖面各层的累积量随着污泥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释放量却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2、污泥各处理碱解氮和铵态氮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05d,尤其是前45d,而硝态氮主要集中在前3075d之间。污泥穴施氮的主要释放期相对推迟,集中在70d左右,没有明显的峰值。225d后各形态氮含量和释放量逐渐降低接近对照,表明污泥中有机氮的矿化接近结束。 3、污泥施用后15d时olsen-p含量略有降低,随后增加,直到70d左右olsen-p含量达到峰值,之后下降。而kcl-p含量随培养时间推移持续降低(室内培养除外)。研究期间内土壤的olsen-p含量和释放量均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林业站员年终总结
- 2025年特警大队大队长年终总结
- 2025年福州市鼓楼区国际广场酒店市场价值评估项目委托合同
- 2025年下半年吕梁市中阳县招聘驻矿安全监管人员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长春双阳区事业单位招考(7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考153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合肥等6市保险行业协会招考秘书长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台州市天台县公安局编外合同工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厦门市卫生事业单位招考编制内医学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招聘140人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绳索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四川九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招聘成本管理部副部长1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AIAgent现状与发展趋势
- 肉联厂消防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智能医疗自动售卖机合作租赁与药品配送服务合同
- 围墙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清理社区小广告课件
- 2025年搭建活动板房协议书
- 经济系毕业论文开题方向
- 沙包的来源课件
- 人工智能与核医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