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医疗经验]_第1页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医疗经验]_第2页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医疗经验]_第3页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医疗经验]_第4页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医疗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抗凝剂皮下注射 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20192019年年8 8月月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静脉介入联盟、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 1医疗运用 目录 01.背景 02.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 03.注射工具选择 04.适应证和禁忌证 知情同意05. 06. 操作流程和步骤 整合实践07. 08.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 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2医疗运用 01 背 景 3医疗运用 国内外抗凝剂相关研究报国内外抗凝剂相关研究报 道显示皮下注射后不良反道显示皮下注射后不良反 应发生大多与技术操作有应发生大多与技术操作有 关,但在操作流程和注射关,但

2、在操作流程和注射 技术等细节上至今仍存在技术等细节上至今仍存在 很多争议。很多争议。 旨在为实现抗凝剂安全旨在为实现抗凝剂安全 注射注射规范化、标准化规范化、标准化提提 供参考依据。供参考依据。 根据我国根据我国国情国情和近年临床和近年临床 实践实践,结合检索现有,结合检索现有文献文献 及相关及相关 meta meta 分析,组织分析,组织 本领域护理专家通过多次本领域护理专家通过多次 会议研讨,反复修改,制会议研讨,反复修改,制 订出抗凝剂皮下注射护订出抗凝剂皮下注射护 理规范专家共识理规范专家共识 (以下(以下 简称共识)简称共识) 临床护理实践中,抗凝剂临床护理实践中,抗凝剂 皮下注射易

3、导致注射部位皮下注射易导致注射部位 皮下出血,同时伴有局部皮下出血,同时伴有局部 疼痛,降低了患者用药依疼痛,降低了患者用药依 从性,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从性,影响患者对护理工 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背背 景景 4医疗运用 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高达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高达30%30%, 局部皮下出血面积可达局部皮下出血面积可达8cmX10cm8cmX10cm。 5医疗运用 02 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 6医疗运用 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 7医疗运用 03 注射工具选择 8医疗运用 u抗凝剂注射针头越长,注射抗凝剂注射针头越长,注射 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 u除

4、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除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 射工具需根据个体射工具需根据个体体型体型、生生 理特点理特点和和抗凝剂剂型抗凝剂剂型。 u对于对于儿童儿童和和消瘦患者消瘦患者,尽,尽 可能选择可能选择短型短型针头,捏皮针头,捏皮 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 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 风险。风险。 03注射工具选择注射工具选择 9医疗运用 03注射工具选择注射工具选择 10医疗运用 针帽 (橡胶) 玻璃针管 (中性玻璃) 活塞 (橡胶) 推杆 预灌式注射器预灌式注射器 注射针 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 高精度微量灌高精度微量灌 装,剂量准确,

5、应用方便装,剂量准确,应用方便 均为带注射针产品,均为带注射针产品, 针头长度和外径较普通针头长度和外径较普通 1 mL 1 mL 注射器短小,注射器短小, 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不同预灌式抗凝剂之间针头规格参数差别不不同预灌式抗凝剂之间针头规格参数差别不 大。大。 推荐推荐 11医疗运用 04 适应证和禁忌证 12医疗运用 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和肺血栓栓塞症()和肺血栓栓塞症(PTEPTE)。)。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临床上一致公认的是临床上一致公认的 VTE VTE 防治基础。防治基础。 1

6、3医疗运用 DVT DVT 伴有伴有 PTE PTE; 急性周围型急性周围型DVT DVT 伴有血栓延伸;伴有血栓延伸; 中央型和混合型中央型和混合型 DVT DVT; 癌症相关血栓形成;癌症相关血栓形成; 口服抗凝效果欠佳的复发性口服抗凝效果欠佳的复发性VTEVTE; 肝硬化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肝硬化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内脏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内脏静脉急性血栓形成。 VTE 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由抗磷脂综合征、自身免疫病等因素

7、引由抗磷脂综合征、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 起反复自然流产等疾病的抗凝治疗。起反复自然流产等疾病的抗凝治疗。 其它治疗领域: 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 存在存在VTE VTE 中、高危风险的卧床患者;中、高危风险的卧床患者; 高凝状态且物理预防措施无效患者。高凝状态且物理预防措施无效患者。 VTE 预防: 适应证:适应证:4.1 14医疗运用 禁忌证: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急性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活动性出血(如脑出血、消化道溃活动性出血(如脑出血、消化道溃 疡出血、术后活动性出血等),或有疡出血、术后活动性出血等)

8、,或有 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出血倾向的器官损伤;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相对禁忌证: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与肝素治疗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与肝素治疗 无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除外);无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除外); 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 伴或不伴意识障碍;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肝素或其衍生物过敏;肝素或其衍生物过敏; 同时应用乙酰水杨酸、非甾体类消同时应用乙酰水杨酸、非甾体类消 炎镇痛药、右旋糖酐、噻氯匹啶、皮炎镇痛药、右旋糖酐、噻氯匹啶、皮 质类固醇治疗时,有增加出血危险。质类固醇治疗时,有增加出血危险。 4.2 15医疗运用 05 知情同意 16医疗运用 知情同

9、意知情同意05 向患方介绍抗凝向患方介绍抗凝 治疗,治疗,告知告知抗凝抗凝 剂皮下注射适应剂皮下注射适应 证、禁忌证。证、禁忌证。 告知患者及家属抗告知患者及家属抗 凝治疗的潜在风险、凝治疗的潜在风险、 对策和注意事项,对策和注意事项, 耐心耐心解答解答患者及家患者及家 属的疑问,缓解其属的疑问,缓解其 紧张、焦虑情绪。紧张、焦虑情绪。 充分理解和尊重充分理解和尊重 患方知情选择,患方知情选择, 知情同意后知情同意后签署签署 抗凝治疗知情抗凝治疗知情 同意书。同意书。 17医疗运用 注射部位皮肤血管炎、皮肤注射部位皮肤血管炎、皮肤 坏死、炎性结节、紫癜或红坏死、炎性结节、紫癜或红 斑、水肿或荨

10、麻疹、疼痛等斑、水肿或荨麻疹、疼痛等 抗凝治疗潜在风险: 风险风险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肌肉骨骼系统异常 骨质疏松(见于骨质疏松(见于3 3 个月长个月长 期治疗)。期治疗)。 其它罕见不良反其它罕见不良反 应: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可应: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可 逆性高钾血症等逆性高钾血症等 血液系统异常 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出血、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 免疫系统异常 过敏过敏/ /类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 消化系统异常 一过性转氨酶升高、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不同部位出血、注射部位荨麻疹、水肿及疼痛较为常见。 18医疗运用 06 操作流程和步骤 19医

11、疗运用 6.16.1注射部位注射部位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1 1: 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 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优选腹壁腹壁。 腹壁注射部位:腹壁注射部位: a.a. 上起自左右肋缘下上起自左右肋缘下 l cm l cm, b.b. 下至耻骨联合上下至耻骨联合上 1 cm 1 cm, c.c. 左右至脐周左右至脐周 10 cm 10 cm, d.d. 避开脐周避开脐周 2 cm 2 cm 以内。以内。 20医疗运用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2 2: 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 对对儿童儿童患者,适宜选择患者

12、,适宜选择臀部臀部或或大腿大腿; 对妊娠晚期(妊娠对妊娠晚期(妊娠 28 28 周至临产前周至临产前 48 h 48 h) 患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患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 B B 超测定腹部超测定腹部 8 8个区域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皮下个区域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皮下 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长度后,予以左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长度后,予以左 右腹部轮换注射。右腹部轮换注射。 6.16.1注射部位注射部位 前上侧腹部前上侧腹部 前下侧腹部前下侧腹部 中上侧腹部中上侧腹部 中下侧腹部中下侧腹部 21医疗运用 腹部区域皮下组织层较厚,腹部区域皮下组织层较厚, 可降低药液外渗风险;可降低药液外渗风险

13、; 所含神经纤维较少,痛感所含神经纤维较少,痛感 相对较轻;相对较轻; 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 不受运动影响;不受运动影响; 易被患者接受,便于操作。易被患者接受,便于操作。 腹壁 皮下组织较厚,与皮下组织较厚,与 上臂其它部位相比,上臂其它部位相比, 发生肌内注射风险发生肌内注射风险 较低较低 上臂外 侧中 1/3 皮下组织较厚,痛觉敏皮下组织较厚,痛觉敏 感度较低,远离大血管感度较低,远离大血管 和神经,和神经, 相对大腿其它相对大腿其它 部位较为安全部位较为安全 大腿前 外侧上 1/3 过臀裂顶点水平线与过臀裂顶点水平线与 过髂嵴最高点垂直平过髂嵴最高点垂直平

14、分线相交而成的外上分线相交而成的外上 方方 1/4 1/4 区域,捏皮区域,捏皮 较为困难,且不便于较为困难,且不便于 自我注射患者操作自我注射患者操作 臀部外 上侧 6.16.1注射部位注射部位 不同注射部位药液吸收速度不同,依次为不同注射部位药液吸收速度不同,依次为腹部腹部 上臂上臂 大腿大腿 臀部臀部。 22医疗运用 6.2 6.2 注射体位注射体位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3 3: 腹壁注射时,腹壁注射时, 患者宜取屈膝仰卧位,嘱患者放松腹部。患者宜取屈膝仰卧位,嘱患者放松腹部。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4 4: 上臂外侧注射患者宜取平卧位或坐位。上臂外侧注射患者宜取平卧位或坐位。 坐位注射时上臂

15、外展坐位注射时上臂外展 90 90(置于椅背),患者肩部放松。(置于椅背),患者肩部放松。 23医疗运用 不同注射部位间轮换不同注射部位间轮换 将腹部分为将腹部分为 4 4 个区域,个区域, 每侧上臂、大腿、臀部各每侧上臂、大腿、臀部各 为为 1 1 个区域,每次注射个区域,每次注射 一个区域,并按顺时针方一个区域,并按顺时针方 向轮换注射区域向轮换注射区域 同一注射部位区域内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区域内轮换 表盘式轮换:以肚脐为中心按表表盘式轮换:以肚脐为中心按表 盘式将腹部分为盘式将腹部分为 12 12 个象限,个象限, 周一至周日每日规律轮换注射部周一至周日每日规律轮换注射部 位位 十字分时分

16、区:以肚脐为中点作十字分时分区:以肚脐为中点作 十字线,将腹部分成十字线,将腹部分成 4 4 个象限,个象限, 逐日交替选择左腹部或右腹部,逐日交替选择左腹部或右腹部, 再根据注射时间上午或下午选择再根据注射时间上午或下午选择 上腹部或下腹部上腹部或下腹部 6.3 6.3 注射部位轮换注射部位轮换 24医疗运用 6.3 6.3 注射部位轮换注射部位轮换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5 5: 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推荐注射前使用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推荐注射前使用腹壁定位卡定位腹壁定位卡定位。 有有规律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地轮换注射部位,

17、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2 2 次注射点间距次注射点间距 2 cm 2 cm 以上以上, 可以明显降低注射局部药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出血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适症状可以明显降低注射局部药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出血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适症状 25医疗运用 6.4 6.4 注射前是否排气注射前是否排气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6 6: 推荐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推荐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 排气易致针尖药液残留,有诱发并加重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可能。排气易致针尖药液残留,有诱发并加重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可能。 26医疗

18、运用 6.5 6.5 注射角度注射角度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7 7: 左手拇指、示指相距左手拇指、示指相距 5 56 cm6 cm,提捏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执笔姿势,姿势, 于皱褶最高点于皱褶最高点垂直垂直穿刺进针。穿刺进针。 27医疗运用 6.5 6.5 注射角度注射角度 垂直皱褶注射法:垂直皱褶注射法:优点优点 皮下细小血管松弛弯曲,不易受到破坏;皮下细小血管松弛弯曲,不易受到破坏; 局部皮下间隙增大,有利于与肌肉层分开,使药物完全进入深层皮下组织,有利局部皮下间隙增大,有利于与肌肉层分开,使药物完全进入深层皮下组织,有利 于药物吸收,同时可防止针

19、头刺入肌层引起疼痛和出血;于药物吸收,同时可防止针头刺入肌层引起疼痛和出血; 易于把握进针深度,缩短进针行程,减少对腹壁皮下组织损伤;易于把握进针深度,缩短进针行程,减少对腹壁皮下组织损伤; 易于固定针头位置,防止针头移位;易于固定针头位置,防止针头移位; 组织内外穿刺点在同一垂直线上,按压皮肤表面穿刺点的同时能够对深部组织穿组织内外穿刺点在同一垂直线上,按压皮肤表面穿刺点的同时能够对深部组织穿 刺路径起到压迫作用刺路径起到压迫作用 28医疗运用 6.6 6.6 注射前是否抽回血注射前是否抽回血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8 8:注射前不抽回血。:注射前不抽回血。 皮下组织由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结

20、构疏松,少有毛细血管。皮下组织由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结构疏松,少有毛细血管。 临床操作时左手全程提捏皮肤,右手垂直进针,很难抽回血,如临床操作时左手全程提捏皮肤,右手垂直进针,很难抽回血,如 勉强换手操作,容易导致针尖移位,加重组织损伤勉强换手操作,容易导致针尖移位,加重组织损伤 29医疗运用 6.7 6.7 注射速度与拔针注射速度与拔针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9 9: 持续匀速注射持续匀速注射 10 s 10 s, 注射后停留注射后停留10 s10 s,再快速拔针。,再快速拔针。 延长皮下注射持续时间可促进药物吸收,减少皮下出血和皮下硬结的发生,延长皮下注射持续时间可促进药物吸收,减少皮下出

21、血和皮下硬结的发生, 但注射速度过慢则增加护理工作量,同时也增加患者的疼痛和焦虑。但注射速度过慢则增加护理工作量,同时也增加患者的疼痛和焦虑。 30医疗运用 6.8 6.8 注射后是否按压注射后是否按压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10 10: 拔针后拔针后无需无需按压。按压。 如有穿刺处出血或渗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垂直向下按压如有穿刺处出血或渗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垂直向下按压 3 35 min5 min,压迫力度以皮肤下压迫力度以皮肤下 陷陷 1 cm 1 cm 为宜为宜。 按压不当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按压不当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预灌式注射剂预留空气封堵注射器乳头,在防止针芯药液浪费的同时,

22、可避免组织内药液溢预灌式注射剂预留空气封堵注射器乳头,在防止针芯药液浪费的同时,可避免组织内药液溢 出和拔针时残余药液渗入皮下。出和拔针时残余药液渗入皮下。 有研究报道,按压有研究报道,按压 3 35 min 5 min 能明显降低穿刺部位出血风险。能明显降低穿刺部位出血风险。 另有文献报道,长时间(另有文献报道,长时间(10 min10 min)按压后出血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护士对过长时间按压)按压后出血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护士对过长时间按压 难以贯彻执行,临床上常指导患者或家属自己按压,然而由于按压力度、时间很难掌握,易难以贯彻执行,临床上常指导患者或家属自己按压,然而由于按压力度、时间很

23、难掌握,易 造成相反结果。造成相反结果。 31医疗运用 6.9 6.9 注射后是否热敷、理疗注射后是否热敷、理疗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11 11: 注射后注射处注射后注射处禁忌禁忌热敷、理疗。热敷、理疗。 32医疗运用 07 整合实践 33医疗运用 身份识别身份识别 携用物至患者床边,核对身份,解释操作流程并取得配合。携用物至患者床边,核对身份,解释操作流程并取得配合。 操作前评估操作前评估 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准备 注射流程注射流程 健康宣教健康宣教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局部情况,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局部情况,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护士、患者、环境、用

24、物准备护士、患者、环境、用物准备 使用预灌式抗凝剂、使用腹壁皮下注射定位卡,合理选择注射部使用预灌式抗凝剂、使用腹壁皮下注射定位卡,合理选择注射部 位;位; 消毒:有效碘含量为消毒:有效碘含量为 0.45% 0.45%0.55%0.55%的复合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的复合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 螺旋式消毒两遍,范围直径螺旋式消毒两遍,范围直径5 cm5 cm,自然待干;,自然待干; 保持左手拇、示指相距保持左手拇、示指相距 5 56 cm6 cm,提捏起腹壁皮肤使之形成一凸,提捏起腹壁皮肤使之形成一凸 起皱褶;起皱褶; 于皱褶最高点快速垂直进针,毋需抽回血;于皱褶最高点快速垂直进针,毋需抽回血

25、; 缓慢匀速推注药液缓慢匀速推注药液 10 s 10 s,药液推注完毕针头停留,药液推注完毕针头停留 10 s 10 s,快速拔,快速拔 针后不按压;针后不按压; 操作前、中、后认真核对身份和药物信息,妥善安置患者并做好操作前、中、后认真核对身份和药物信息,妥善安置患者并做好 皮下注射后健康宣教;皮下注射后健康宣教; 终末处理、洗手、记录、签名。终末处理、洗手、记录、签名。 34医疗运用 健康宣教健康宣教 注意事注意事 项项 注射前检查玻璃针管乳头有无裂纹,取出过注射前检查玻璃针管乳头有无裂纹,取出过 程中避免方法不当导致针头弯曲。程中避免方法不当导致针头弯曲。 若预灌式注若预灌式注 射剂为射

26、剂为 2 2 只装,分离时严禁用力掰扯。只装,分离时严禁用力掰扯。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体位,避开硬结和瘢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体位,避开硬结和瘢 痕。痕。 用拇指和示指提捏皮肤,注射全程用拇指和示指提捏皮肤,注射全程保持皮肤保持皮肤 皱褶高度不变皱褶高度不变。 皮下注射深度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皮下脂皮下注射深度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皮下脂 肪厚度决定,如发现针头弯曲,应立即拔针。肪厚度决定,如发现针头弯曲,应立即拔针。 患者腹部系皮带、裤带处不予注射。患者腹部系皮带、裤带处不予注射。 嘱患者注射过程中勿突然更换体位。嘱患者注射过程中勿突然更换体位。 注射部位禁忌热敷、理疗或用力在注射部位禁忌热敷

27、、理疗或用力在 注射处按揉,以免引起毛细血管破裂注射处按揉,以免引起毛细血管破裂 出血。出血。 皮带、裤带避免束缚过紧。皮带、裤带避免束缚过紧。 指导患者发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告知指导患者发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告知 医护人员:医护人员: 腹痛,牙龈、眼睑球结膜、呼吸腹痛,牙龈、眼睑球结膜、呼吸 道、消化道出现道、消化道出现出血出血症状;腹壁注射症状;腹壁注射 部位出现部位出现硬结、瘀斑、疼痛硬结、瘀斑、疼痛;局部或;局部或 全身有全身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35医疗运用 08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36医疗运用 8.1 8.1 皮下出血皮下出血 原因:原因: 因因抗凝剂本身抗凝剂本身具有抑

28、制凝血因子活性的作用;具有抑制凝血因子活性的作用; 注射时针头未垂直于皮肤而是注射时针头未垂直于皮肤而是成角度刺入成角度刺入; 腹壁皮下组织薄的成人或儿童,进针过深腹壁皮下组织薄的成人或儿童,进针过深刺入肌层刺入肌层。 临床表现为:临床表现为: a.a. 瘀点(瘀点(2 mm2 mm) b.b. 紫癜(紫癜(3 35 mm5 mm) c.c. 瘀斑(瘀斑(5mm5mm) d.d. 血肿(深部出血伴或不伴有皮肤隆起)血肿(深部出血伴或不伴有皮肤隆起) 处理对策:处理对策:记号笔标记皮下出血范围,严密观察并记录。记号笔标记皮下出血范围,严密观察并记录。 运用治疗皮下瘀斑的药物。运用治疗皮下瘀斑的药

29、物。 37医疗运用 8.2 8.2 疼痛疼痛 原因:原因: 如本身基础疾病、如本身基础疾病、 注射周围环境、注射部位、针头型号、针头注射周围环境、注射部位、针头型号、针头/ /药液与皮肤间温度差、消毒药液与皮肤间温度差、消毒 液刺激、进针角度、进针时呼吸时相、注射剂量以及注射时间等,均可引起疼痛或影响疼痛液刺激、进针角度、进针时呼吸时相、注射剂量以及注射时间等,均可引起疼痛或影响疼痛 程度。程度。 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有过注射经历的患儿,注射疼痛感和针头尖锐部分带来的视觉感均会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有过注射经历的患儿,注射疼痛感和针头尖锐部分带来的视觉感均会 使其产生抵触情绪,陪同家长人数多也会

30、增加患儿的恐惧感。使其产生抵触情绪,陪同家长人数多也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 处理对策:处理对策: 非预灌式注射剂注射时,宜选择长度非预灌式注射剂注射时,宜选择长度最短最短、外径、外径最小最小的针头;的针头; 注射时注射时避开避开毛囊根部;毛囊根部; 复合碘棉签消毒并复合碘棉签消毒并完全待干完全待干后再注射;后再注射; 针头距离皮肤针头距离皮肤高度适中高度适中, 以腕部力量穿刺,以腕部力量穿刺, 进针轻、进针轻、 稳、准;稳、准; 注射全程患者感觉注射部位锐痛剧烈或持续疼痛时,注射全程患者感觉注射部位锐痛剧烈或持续疼痛时, 应检查和评价注射方法是否得当;应检查和评价注射方法是否得当; 儿童患者应限

31、制儿童患者应限制 1 12 2 名家长陪同,名家长陪同, 指导家长注射过程中配合引导患儿注意力转移。指导家长注射过程中配合引导患儿注意力转移。 38医疗运用 8.3 8.3 渗(漏)液渗(漏)液 原因:原因: 针尖漏液:预灌式注射剂针尖漏液:预灌式注射剂不排气不排气较少会发生针尖滴液,排气易导致注射前针尖药液较少会发生针尖滴液,排气易导致注射前针尖药液 残留和滴漏;残留和滴漏; 皮肤渗液:药液自穿刺处针眼溢出于皮肤表面,与针尖刺入注射部位过浅、注射后皮肤渗液:药液自穿刺处针眼溢出于皮肤表面,与针尖刺入注射部位过浅、注射后 针头停留时间过短、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疏松、局部按摩有关,其中针头停留时间过短、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疏松、局部按摩有关,其中针头停留时间过短针头停留时间过短 是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 处理对策:处理对策: 预灌式注射剂注射前预灌式注射剂注射前不排气不排气,推注前确保空气完全在药液上方,药液推注完毕将,推注前确保空气完全在药液上方,药液推注完毕将 0.1 mL 0.1 mL 空气推入注射器乳头以排出残余药液,针头停留空气推入注射器乳头以排出残余药液,针头停留 10 s 10 s 后快速拔出;后快速拔出; 拔针后如发现皮肤渗液,则需适当压迫,压迫力度以皮肤下陷拔针后如发现皮肤渗液,则需适当压迫,压迫力度以皮肤下陷 1 cm 1 cm 为宜。为宜。 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