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贸易壁垒下载_第1页
多边贸易壁垒下载_第2页
多边贸易壁垒下载_第3页
多边贸易壁垒下载_第4页
多边贸易壁垒下载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边贸易壁垒下载论绿色贸易与多边贸易规则在近年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对南北贸易关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 wto 新一轮谈判的议程上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规范绿色贸易的规则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何谓“绿色贸易”?“绿色贸易”对多边贸易规则会产生何种影响?如何评价绿色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本文将试图围绕上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绿色贸易产生的背景及内容 绿色概念是随着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产生的。上世界 60 年代,绿色运动在西方兴起(注:john j.audley,green politics and global

2、 trade,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p.30.),1972 年由西方科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等知识界人士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公布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人类的困境提出警告:鉴于“世界环境在量方面的限度及超越限度的悲剧”,全球只能有几十年的增长,为此必须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甚至社会组织。(注:美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47 页。)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主张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环境资源要求的前提下,确保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地球峰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的正确方向。由于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一项迫切任务,绿色浪潮渐呈席卷之势。绿色消费观念对人类的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消费者的绿色内生需求直接影响到厂商对生产技术的革新,有些发达国家的新产品中绿色产品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的经济统计方式忽略了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不能反映出经济可持续性,应该设计包含环境影响的指标,如“绿色 gdp”等,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重新计算,(注:美威廉-;d.诺德豪斯:“国民经济统计的新方向”,新华文摘2001 年第 39 期。)将经济的环境

4、成本从经济的外生变量纳入到内生变量。绿色浪潮同时也影响到人类的政治生活,一些国家的环境组织演化为新兴政治力量-绿党,德国绿党甚至成为执政党之一。 由于对绿色产品的内生需求和各国环境水平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大趋势的催生下,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注:alan m.rugman,john j.kirton,julie a.soloway,trade and environment,edward elgarpublishing ltd,1998,introduction.)到 90 年代绿色贸易已成为广泛讨论

5、的议题。绿色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只关注市场上发生的费用不同,它将市场外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扩充了贸易的成本范围,增加了环境成本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成本两大内容。环境成本是指国际贸易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能源、生物源性产品的贸易对大气、生物多样性等的破坏;社会成本是伴随环境成本产生并由于包括税收政策、劳工标准、竞争政策以至人权等社会政策失误而造成的后果。由于这两类成本不能有效地内化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因而绿色贸易引发的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外部性问题。 从国际贸易的实践分析,上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对绿色贸易的盛行起了客观推动作

6、用。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世界贸易额的增长,也加剧了区域之间的贸易竞争,美欧贸易集团在促进其内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同时,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提高区域外竞争对手的市场准入门槛来保护自身利益。据统计,经过 gatt乌拉圭回合前七轮谈判,成员方非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已从 40%下降到 4.7%,然而,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却从上世纪 60 年代的 800 余种猛增到 80 年代的 2500 多种,其中尤其以推行“绿色贸易”(green trade)-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护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为名设置贸易壁垒措施的现象较为普遍。西方发达国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绿色标志”制度,又称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

7、按照严格的程序制定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只有得到“绿色环境标志”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因而绿色标志又有“绿色通行证”之称。绿色标志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十分迅速,1978 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随后,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出现了诸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洲联盟的“eu 制度”、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等。 从理论上分析,绿色贸易的提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的创立直接相关。1991年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提出了外部

8、性与产权理论,解释了经济的外部性-第三方承担成本问题,并因此获得了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的理论分析是从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的,认为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使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成本得不到内化,解决方法是通过法律手段界定环境的产权,重新分配权利,保障公众福利,“我们必须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不管它是市场机制还是政府管理机制),以及转成一种新制度的成本”,(注: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24页。)既要避免无人承担的污染成本,又不损害净产值的最大化。科斯理论为环境的经济分析提供了最具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在环境与经济之间建立起了有机的结合。科斯之后

9、的学者继承了以界定环境资源产权解决贸易的环境成本的新思路,但由谁界定这一难题引出理论界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从政治学现实主义的理论出发,主张利用经济实力和市场压力,迫使别国改变环境政策,达到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的目的;另一种则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国际贸易的内生变量之中应该包括环境,经济一体化会逐渐产生有益于促进环境的国际贸易规则, (注:delisle pasal,green trade,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fall 2000,vol.22,issue 3.)形成一系列防止过低或过高环境标准导致不公平竞争的制度安排,目前的贸易体制需要制定和补充有关国际贸易

10、的环境规则和标准等内容,从制度上保证贸易的外部性影响趋向于零。(注:daniel c.esty,greening the gatt:trade,environment,and the future,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4.chapter 4.) 作为国际贸易的全球管理及协调机构,gatt/wto 对环境保护的贸易影响最初持警惕态度。1971 年,gatt 秘书处一份题为工业污染控制与国际贸易的报告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角度提出,环在近年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对南北贸易关系

11、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wto新一轮谈判的议程上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规范绿色贸易的规则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何谓“绿色贸易”?“绿色贸易”对多边贸易规则会产生何种影响?如何评价绿色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本文将试图围绕上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绿色贸易产生的背景及内容 绿色概念是随着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产生的。上世界 60 年代,绿色运动在西方兴起(注:john j.audley,green politics and global trade,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p.30.),1972 年由西方科学家

12、、经济学家、教育家等知识界人士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公布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人类的困境提出警告:鉴于“世界环境在量方面的限度及超越限度的悲剧”,全球只能有几十年的增长,为此必须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甚至社会组织。(注:美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第 1版,第 147 页。)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主张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环境资源要求的前提下,确保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地球峰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的正确方向。由于

13、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一项迫切任务,绿色浪潮渐呈席卷之势。绿色消费观念对人类的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消费者的绿色内生需求直接影响到厂商对生产技术的革新,有些发达国家的新产品中绿色产品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的经济统计方式忽略了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不能反映出经济可持续性,应该设计包含环境影响的指标,如“绿色 gdp”等,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重新计算,(注:美威廉-;d.诺德豪斯:“国民经济统计的新方向”,新华文摘2001年第 39 期。)将经济的环境成本从经济的外生变量纳入到内生变量。绿色浪潮同时也影响到人类的政治生活,一些国家的环境组织演化为新兴政治力量-绿党,德国绿

14、党甚至成为执政党之一。 由于对绿色产品的内生需求和各国环境水平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大趋势的催生下,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注:alan m.rugman,john j.kirton,julie a.soloway,trade and environment,edward elgarpublishing ltd,1998,introduction.)到 90 年代绿色贸易已成为广泛讨论的议题。绿色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只关注市场上发生的费用不同,它将市场外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扩充了贸易的成本范围,增加了环境成

15、本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成本两大内容。环境成本是指国际贸易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能源、生物源性产品的贸易对大气、生物多样性等的破坏;社会成本是伴随环境成本产生并由于包括税收政策、劳工标准、竞争政策以至人权等社会政策失误而造成的后果。由于这两类成本不能有效地内化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因而绿色贸易引发的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外部性问题。 从国际贸易的实践分析,上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对绿色贸易的盛行起了客观推动作用。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世界贸易额的增长,也加剧了区域之间的贸易竞争,美欧贸易集团在促进其内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同时,采取非关税

16、壁垒措施,提高区域外竞争对手的市场准入门槛来保护自身利益。据统计,经过 gatt乌拉圭回合前七轮谈判,成员方非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已从 40%下降到 4.7%,然而,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却从上世纪60年代的800余种猛增到80年代的2500多种,其中尤其以推行“绿色贸易”(green trade)-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护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为名设置贸易壁垒措施的现象较为普遍。西方发达国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绿色标志”制度,又称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制定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

17、境保护要求。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只有得到“绿色环境标志”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因而绿色标志又有“绿色通行证”之称。绿色标志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十分迅速,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随后,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出现了诸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洲联盟的“eu 制度”、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等。 从理论上分析,绿色贸易的提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的创立直接相关。1991年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提出了外部性与产权理论,解释了经济的外部性-第三方承担成本问题,并因此获得了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的理论分析是从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的,认为环境资源的产

18、权不明使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成本得不到内化,解决方法是通过法律手段界定环境的产权,重新分配权利,保障公众福利,“我们必须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不管它是市场机制还是政府管理机制),以及转成一种新制度的成本”,(注: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24 页。)既要避免无人承担的污染成本,又不损害净产值的最大化。科斯理论为环境的经济分析提供了最具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在环境与经济之间建立起了有机的结合。科斯之后的学者继承了以界定环境资源产权解决贸易的环境成本的新思路,但由谁界定这一难题引出理论界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从政治学现实主义的理论出发,主张利用经济实力和市场压力,迫使别国改变环境政策,达到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的目的;另一种则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国际贸易的内生变量之中应该包括环境,经济一体化会逐渐产生有益于促进环境的国际贸易规则,(注:delisle pasal,green trade,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fall 2000,vol.22,issue 3.)形成一系列防止过低或过高环境标准导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