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 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2.能力目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二、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三、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四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课程导入提供“生物圈号”实验室材料,让学生思考回答讨论题,导入课题。材料: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的“生物圈号”实验室,1993年1月建成后8位
2、科学家入住里面欲通过自己生产各种生存所需在里面生活两年,结果才过了一年多一点就因里面氧气减少、粮食减产不得不撒出.该实验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在生物圈之外建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系统的稳定性很难做到。讨论题:1。生物圈号实验室给我们哪些启示?2.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什么仍能保持相对稳定?阅读、讨论、回答.情景导入。环节二:讲授新课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1.通过生物圈号实验室例子导入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稳态)。2.讲述: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二、生态
3、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例子图文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思考问题,导入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例1:水乡人家在河流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还会进行适当捕鱼等。可是水仍然很清澈。例2:适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例3: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问题:以上这三个生态系统如何提供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讲述: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1)让学生用文字和箭头,构建一个草与食草动物之间负反馈调节概念模型。(2)教师结合模型讲解生态系统反馈调节要点:作用:使生态系统
4、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发生变化,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教师结合概念模型讲解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的作用和结果。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方法点拨】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结果: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态4。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图文比较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和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指出:生态系统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5.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图文举例我国西北的原有森林生态系统演变为黄土高
5、原 ,被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的河流,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典型例题】(2015课标ii卷。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思考与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苏州-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到了江苏苏州。看到水乡人家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可是即便如此,水仍然
6、很清澈。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材料2:可是,:乾隆也发现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于是他立即下令严禁商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州远郊,从此以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问题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为何仍能保持清澈?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轻度干扰时,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问题2.虎丘外围河流在染坊废水污染下,还能保持稳定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这说明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
7、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问题3.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外围的河流出现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恢复了原状。说明外界因素的干扰消除后,生态系统具有重建稳态的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结合思考与讨论例子,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核心是抵抗干扰,维持原状.(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课堂练习】判断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生态系统的哪种稳定性?
8、(1)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抵抗力稳定性(2)一场火过后,森林中的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恢复力稳定性(3)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抵抗力稳定性(4)草原大火过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恢复力稳定性2.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较 举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从生物种类、营养结构、自我调节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到结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9、低,恢复力稳定性高。【方法点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典型例题】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 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答案】d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图文讲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人为因素:过度采伐、放牧
10、、捕猎、环境污染等.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图文讲解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阅读、倾听.思考、讨论、回答。模型建构。倾听、思考。分析、比较,思考、回答。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分析、判断。演练、作答。观察、思考、回答。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讨论生态系统如何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理解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拓展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外延.理解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含义。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环节三:课堂小结共同回顾本节要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医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vda6.3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华园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云南出售平房合同范例
- 北京市朝阳区2025届高三二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业务承接合同范例
-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 wuhan物业服务合同范例
- 主播带货兼职合同范例
- 养牛寄养合同范例
- 名家班主任培训:AI赋能与德育创新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珠宝并购策略优化-全面剖析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末题型归纳总结(基础篇)(10大题型)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4 单元练习卷
- 运动营养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 AI时代职业院校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金氏五行升降中医方集
- 煤矿防洪专项应急预案
- 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云南大学
- 回收设施布局与优化-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