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顶板事故与预防》演示PPT_第1页
《上顶板事故与预防》演示PPT_第2页
《上顶板事故与预防》演示PPT_第3页
《上顶板事故与预防》演示PPT_第4页
《上顶板事故与预防》演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一部分顶板事故及其防治第一部分顶板事故及其防治 后大井沟工队培训课件后大井沟工队培训课件 一、问题的提出 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五大自然灾害(水、 火、瓦斯、矿尘、冒顶)之一,它是煤矿中最常 见的又是最易发生的事故。据事故统计资料表明, 顶板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则高达50%以上,一直位 居灾害事故死亡人数前列,是我省煤矿生产百万 吨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二、矿山压力与顶板事故 采掘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有效地控制 顶底板岩层的变形和破坏,达到减少和避免顶底 板事故的发生。因采掘影响自然平衡拱形成以 后,拱内的岩石不再承担拱上部的岩石压力,就 形成为压力降低区,而拱上部的压力有巷道两

2、侧 岩石来支撑,在巷道两侧形成的压力升高。引起 的岩层作用在井巷、硐室和工作面围岩以及支护 物上各种力的总称矿山压力的影响。 3 在岩体中开掘巷道时,如不进行支护就能看到 巷道以上顶板弯曲下沉,随后就出现一些逐渐扩大, 增多的纵横交错的裂缝,最后原来的整体顶板岩石 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形、破坏和冒落,直到巷道形成 类似拱的形状以后,顶板岩石才处于稳定状态,这 样形成的拱形叫做自然平衡拱,在一般的条件下形 成的自然平衡拱是稳定的。根据俄国学者M.M.普罗 托奇雅可诺夫于1907年提出的“自然平衡拱理论”中 作出巷道就是拱形岩石的重量。 4 要使巷道保持要求的规格、形状必须进行支 护,以防巷道的弯曲、

3、变形、破坏和冒落,从而 达到预防巷道顶板事故的发生。 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其根据原因在于工作 面周围矿山压力的活动。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 在不同的煤层赋存条件,不同的采煤方法和不同 的顶板管理下的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显现规律,从 根本上防治和避免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 5 1、煤层顶底板岩层构成 要充分认识和掌握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对顶板 事故的作用和规律,必须首先弄清煤层顶底板岩层 的构成及其移动规律。根据顶底板岩层离煤层的距 离及对开采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同,煤层的顶底板岩 层可分为: 1)伪顶。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跨落的薄岩层称 为伪顶。通常由炭质页岩等柔弱岩层组成,厚度一 般小于0.5m,随采岁冒

4、。 6 2)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由一层或若干层组成,厚度不 定,不很坚硬,回柱后能自行跨落的岩层称 为直接顶。通常由泥质页岩、页岩、砂质页 岩等组成,具有随回柱放顶而跨落的特征。 3)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坚硬而难 跨落的岩层称为老顶,也叫基本顶。通常有 砂岩、石灰岩、沙砾岩所组成。 7 4)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下面的岩层。如为 较坚硬的岩石时,可作为采煤工作面支柱的良 好支座;如为泥质页岩等松软岩层时,则常造 成底臌和支柱插入底板等现象。 有些煤层同时存在伪顶、直接顶和老顶; 也有些煤层上面,没有伪顶,只有直接顶和老 顶;有的缺少伪顶、直接顶,煤层上面就是老

5、顶。这样也就增加了顶板管理的难度,判断和 处理不对,就会造成顶板事故的隐患,严重影 响了采场支护质量,易造成顶板事故。 8 直接顶的完好程度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安全 及工作面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影响到支护方式的 选择。直接顶的完好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 岩层的力学性质;二是直接顶岩层内各种原因造 成的层理和裂隙的发育情况。直接顶岩层内各种 层理或裂隙等“弱面”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直接 顶在悬露时的稳定性。常常把这些“弱面”简称 “劈”。而其中有些“劈”的组合形式,对直接 顶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这类游离岩块的劈可能在 顶板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发生局部冒顶。 9 多数采煤工作面直接顶是呈不规则跨落的。 当工

6、作面自开切眼推进后,直接顶一般并不立即 跨落下来,而是待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以后,才 会大面积跨落,这称为直接顶初次跨落。直接顶 初次跨落时,工作面放顶线与开切眼之间的距离 称为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它是反映直接顶稳定 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对顶板事故有着直接影响。 直接顶初次跨落后,就要进行第一次放顶,称为 工作面的初次放顶。由于初次放顶是直接顶的大 面积跨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为此煤矿安全 规程规定了采煤工作面的初次放顶必须制定安 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并必须有区、队长 亲自在场指挥。 10 老顶的运动及来压程度不仅对直接顶的 稳定性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是否造成大面积 的切顶起着决定作用。采用

7、全部跨落法管理 顶板的采煤工作面,一般情况下,老顶对工 作面顶板压力影响主要决定与直接顶的厚度 及其稳定性。 11 2、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与顶板事故 采煤工作面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采用长 壁采煤法时,工作面的开切眼开始至回采结束 整个过程,可分顶板跨落及其矿压显现,即直 接顶初次跨落,老顶初次跨落和工作面顶板的 周期跨落。这三个阶段的采场顶板的移动是有 规律而且由此所带来的矿压显现程度也不一样。 12 当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采煤后,直接顶跨 度达到620M时,直接顶开始冒落,为减轻上 覆岩层的压力,工作面开始初次放顶,若有老 顶跨落的影响时,初次放顶期还包括老顶的初 次跨落,将对工作面造成较

8、大的威胁,容易发 生冒顶,必须加强支护等安全措施,直接顶初 次跨落后,随着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直接顶 不断冒落,老顶的悬露跨度增大,直到达到极 限跨度时,老顶将出现断裂,进而发生跨落。 这时,将对工作面产生较大影响,顶板下沉量 增加,支架载荷增大,煤壁片帮。 13 从开切眼开始老顶第一次跨落,称为老顶 初次跨落。这种老顶初次折断或跨落前后工作 面的矿压显现称为老顶初次来压。老顶初次跨 落后,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工作面上方老顶 在其自重及上覆岩载荷作用下,将沿煤壁内发 生折断和跨落,同时引起工作面压力突然增大, 这种现象,随工作面的推进将周而复始的出现。 因此称为老顶的周期跨落。把因老顶周期跨落

9、 而使工作面呈周期性地矿压显现,称为老顶周 期来压。 14 预防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和顶板来压造 成的工作面顶板事故,主要是准确地利用顶 板来压步距及预兆,提前和及时采取针对性 措施,尤其要保证支架的规格质量,保证一 定的支架密度及支架稳定性。 15 3、开采后采煤工作面围岩应力与顶板事故 从上述可知,随着采煤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 进,开采后采场围岩应力将重新分布,暴露出来 的上覆岩层和煤层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将产生 变形、移动和破坏。可将其分为应力降低区、应 力增加区和应力稳定区,其分布特点是: 1)采煤工作面前方煤壁一端支撑着工作面上方裂 隙带及其采煤工作上覆岩层的大部分重量,即工 作面前方支

10、承压力远比工作面后方支承压力大。 16 2)由于采煤工作面的推进, 煤壁及采空区跨落带 是向前移动的,因此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是 移动支承压力。 3)由于裂隙带内形成了以煤壁及采空区跨落带为 前后支承点的半拱式平衡,所以采煤工 作空间 是处于减压力范围内。 17 采煤工作空间虽然处于减压区,但是在悬 露的直接顶重量的作用和老顶的饶曲作用下, 工作面支架仍然承受着压力。工作面顶板的压 力大小,除了受直接顶厚度,破碎后体积膨胀 性能和老顶力学性能等因素影响外,还同控顶 距大小、支护方式、支架性能、架设质量、落 煤、放炮等因素有关。如控顶距大,造成支架 的支撑力不够,恶化顶板条件,导致顶板事故。 因

11、此,规程第5366条对顶板管理作了明 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18 三、顶板事故的分类及原因分析 顶板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原因 是采掘过程中矿山压力的活动,从主观上看, 是管理不当,支护质量低劣,违章作业严重、 监测预防手段落后等原因。也既有技术方面原 因,也有管理的原因。如果技术措施正确,管 理不善也会导致顶板事故发生,同样,如果技 术措施本身就不完善,管理即使非常严格,也 难免会发生顶板事故。常见的顶板事故分为两 大类型: 1、顶板事故分类 19 第一类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按一次冒顶范围大小 可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面积冒顶事故。大面 积切顶按直接顶和老顶运动形

12、式可分为压跨型、 推跨型和漏跨型三种。 第二类型:巷道顶板事故 20 、顶板事故原因分析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两 个方面:一是对采场顶板、底板情况及活动 规律(包括可能运动的范围、方向及时间) 不够清楚;二是缺乏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1 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中局部冒顶的特点是 冒落范围较小,涉及伤害人员也较少,采煤中较 常碰到,易被人忽视,以致这类事故不断重复发 生。每年冒顶就其触发的死亡人数占冒顶事故死 亡人数70%,重伤比达到80%以上。局部冒顶就 其触发的原因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已破碎的顶板 未及时支护或没有支护而造成局部冒顶;二是老 顶来压急剧下沉、破坏原有的支撑系统而造成局

13、 部冒落。 22 局部冒顶就起其发生的时候和地点而言, 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即大部分发生在临近断 层等构造带范围。在正常顶板条件下,则发生 在老顶来压前后,特别是发生在直接顶强度较 低的岩层组成的条件下。有下列情况时,较易 发生:次一级地质构造区;顶板裂隙张开、增 多、掉碴、敲帮问顶声音不正常;顶板上薄矸 石片脱落;有淋水的地方等。 23 掘进工作面冒顶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在 掘进破碎岩石时,顶部存在将与岩体失去联 系的岩块,如果支护不及时,该岩块可能与 岩体完全失去联系而冒落;二是掘进工作面 附近已支护部分的顶部存在与岩体完全失去 联系的岩体,一但支护失去,就会冒落造成 事故。 24 四、各类

14、案例 、技术措施不力造成的顶板事故 (一)事故概况 新罗区红坊镇某煤矿1997年8月4日19时 左右,由于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不力造成煤层大 量垮落而酿成顶板事故,死亡2人。 25 该矿井位于虎坑山井田甘美坑矿区,硐口标 高+414米,开采16#煤层(为立槽煤),该矿无 采矿许可证。7月28日红坊某煤管所就对该矿下 达了“制止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为通知书”。8 月4日下午,该井中班4人上班维修:陈、刘 维修小眼,方、刘拉板车送材料和 落煤。 26 19时左右,硐主杨下井走到迎头,发 现煤不停的往下溜,把放在装车处的一把洋铲 埋掉了,就大声叫:“上面(小眼)有没有 人”同时往上看,发现小眼被大石块堵死

15、, 急忙实施抢救,将垮下的煤加快装运,至次日 凌晨5时左右,终因小眼被大石块堵住,无法继 续施救,后在有关部门研究同意的情况下,早8 时至13时先后放了3炮,堵住小眼的石头仍然不 下来,煤和矸石却下了很多。由于上部煤包煤 质松软。容易跨落且煤包南端又是采空区,为 免事故扩大,经多部门商定,被迫于5月15时左 右停止施救,这起采面顶板事故造成了堵困在 小眼的陈、刘死亡事故。 27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对作 业地点的地质不了解,盲目在煤质松软立槽煤 煤包处作业,无作业规程,安全防范措施不力 造成煤层大量垮落。 2间接原因: 管理不善,硐主杨,未经培训,不

16、具备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擅自组织维修,进行无 证非法开采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队伍素质差,作业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知 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是事故的原因之一。 28 违章冒险作业造成的顶板事故 (一)事故概况 永定县坎市镇煤矿1997年11月9日15时30 分,由于工人在无任何支护的情况下,在+470 水平-39#煤层废巷残采工作面进行违章作业, 造成顶板事故,死亡1人。 29 该矿属清理整顿对象,供应所已对该矿采 取停电措施。11月9日上午班长洪,在未经 矿方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组织工人马、刘 等4人到采空区废巷残采39#煤柱,出了三 板车煤后下班吃午饭,13时许,洪等4人又入井 上班,出了一板车

17、煤后,刘到39#残采上山) 7米处采煤,洪在一旁观察。突然洪头上冒 落下一块长1米,宽0.4米、厚0.2米的石头,压 在洪身上,刘立即到井口叫人,抢救无效死亡。 30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这起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人在无任何 支护的情况下强行冒险作业造成的。 2间接原因: 工人在在残采作业区,抱有饶幸心理,思想 麻痹,没有加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31 资源纠纷巷道未修复引发的顶板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0年9月27日上午10时25分,永定坎 市镇某煤矿由于资源纠纷巷道被炸,未完成 修复而引发顶板事故,死亡3人。 32 该矿于1987年夏开采培丰煤矿边角煤,由郑 等6个股东集资开采

18、。由于资源纠纷,该硐 和邱峒沟通后,争抢资源,于6月24日,使 顶板大面积塌落。经过几次巷道维修,才将巷道 重新沟通,但未完全修复,后又因股东承包,巷 道维修未落实。9月27日,股东陈带着妻子 和雇用来的4人进峒维修,陈妻子和一名工人维 修巷道,陈等4人到迎头作业。10时25分在迎头 作业的陈听到峒中沉闷的冒顶声,陈立即跑步出 来,看到2个被埋,在清理时,顶板再次冒落埋 住了陈,经过8的抢救,3名遇难者才被抬出井口。 在迎头作业的另外3人,从邱峒边维修边走, 5个小时才爬出峒口。 33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是由于资源纠纷巷道被炸,造成巷道破坏, 在未落实巷道维修的情况下,冒险蛮干而

19、最 后导致事故发生。 . 架棚时顶帮无背实,支护质量差,支架损坏 严重,工程质量不合格,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工人安全技术素质差,冒险抢救,造成事 故的扩大。 34 违章空顶作业造成的顶板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6年8月19日23时左右,新罗区雁石镇 某矿514峒暗斜井、石门交叉点处因大面积空 顶作业导致顶板事故,死亡3人。 35 该峒原为省煤田地质局197的地质普查探峒。 1993年7月开工,1994年9月9日验收。探峒长 305.5米,见一层约0.7米厚的煤层。1995年4月 雁石镇张甲、张乙非法进峒开采,在距峒口 约100米处沿煤打下山约20米,再沿煤层走向掘 巷道10多

20、米后掘2条切眼上山,切眼长约8米,在 2条切眼间布置回采工作面。1996年8月19日17 时许,当班工人苏甲,苏丙等3人在切眼上 山煤巷空项作业。在出完上一班留下的30板车煤 后,开始打眼,约23时伪顶垮落(垮落的伪顶面 积约1米2米0.5米),3人均被冒落的伪顶板 埋压,当场死亡。详见雁石镇“8.19”冒顶事故 示图三。 36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工作面积空顶,支护不良的情况下空顶作业造成。 2间接原因: 以包代管,管理不善。 作业人员在进入工作面开始工作前,没有进行敲 帮问顶。 承包人在未对该井工人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技术培 训。 37 违章指挥造成的顶板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86

21、年11月14日14时,永定县高陂乡某煤矿 主平峒冒顶维修,由于矿领导违章指挥,错误决 定要工人冒险作业造成顶板事故,死亡3人。 38 11月8日上午,班长在入井上班时发现425米 处的叉巷大面积冒顶,损坏了五架支架,堵住了 通道,怕再次冒落,当天未进行维修。班长在9日 向矿长汇报,矿长在没有入井检查和制定检修方 案及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就冒然决定要班长维修。 在维修的过程中,矿长和技术员一直未到现场监 督指挥,工人冒险维修。14日上午,班长带领9人 入井维修支架,当场3人因来不及躲避,被冒落的 石块坑木压住。经过连续41小时的抢救才先后将3 人扒出,因长时间被压,3人均已死亡。 39 (二)事故

22、原因 1直接原因 这是一起领导违章指挥,错误决定造成的责任 事故。 矿领导强行要求工人冒险违章作业。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谈薄,在维修时,没有派 专人细致观察项板,没查明巷道就进行维修。 40 五、典型案例分析 事故概况 41 42 43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44 45 二、间接原因 (1)作业人员技术质量差,思想麻痹。 46 (3)承包人与采煤工人在工作面2次发生过断梁倒棚, 煤层冒顶之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待煤层较稳定时再 行生产,或在春节后恢复生产将工作面安全状况、支护 情况,压力变化详细向作业人员交底,采取防范措施, 这起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47 、正确处理方法 48 、事故责任分析和

23、责任人的处理 49 、经验教训及防范措施 1、事故教训 (1)、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又没有采 取任何安全措施,岂能不发生事故。 (2)、职工安全意识淡漠。 (3)、矿井领导作风漂浮,整改隐患不坚决。 50 2、防治措施 (1)、对那些确实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要坚决进行停产整顿,决不允许冒险盲干, 确实达不到要求时,要坚持予以封闭。 (2)、制止违章作业,严格支护质量。 (3)、在组织煤炭生产过程中,经营者应对煤矿的 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制,严禁以包代管。 (4)、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加强对矿井负责人 (承包人)及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 生产意识,依

24、法管理,提高职工有自主保安意 识和抗灾能力,搞好安全生产。 51 (5)、加强对顶板的观测,坚持敲帮问顶,提高对 顶板冒顶预兆识别能力。 (6)、认真执行规程规定,及时进行支护,并严格 保证支护质量,严禁空帮、空顶作业。 (7)、尽可能采用支撑力强,可伸缩性较大的支 架,适应矿山压力的变化。 52 六、顶板事故的防治 (一)掌握常见的冒顶事故预兆 1、局部冒顶的预兆 (1)工作面遇有小地质构造,由于构造破坏了 岩层的完整性,容易发生局部冒顶。 (2)顶板裂隙张开、裂隙增多,敲帮问顶时, 声音不正常。 53 (3)顶板裂隙卡有活石千,存在掉渣、掉石千现 象,掉大块前往往先落小块石千石。 (4)煤

25、层与顶板接触面上,极薄的石千石片不断 脱落。这说明劈理(即顶板节理、裂隙和摩 擦滑动面)张开,有冒顶的可能。 (5)淋水分离顶板劈理,常由于支护不及时而冒顶。 54 2、大型冒顶的预兆 2.1顶板的预兆 (1)顶板的连续发生断裂声。这是由于直接顶 与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生的声 响。有时采空区顶板发生像闷雷一样的声 音,这是老顶板和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 的声音。 (2)掉碴。顶板岩层破碎下落,一般有少变多, 有稀变密,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55 (3)顶板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顶板的裂隙,一 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顶板 下沉产生的采动裂隙。人们常常在裂缝中插上木 楔子

26、,看它是否松动或掉下来,观察裂缝是否扩 大,以便作出预报。 (4)脱层。顶板快要冒落的时候,往往出现脱层 现象。检查是否脱层可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 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如果顶板发生“空空”的 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56 2.2煤壁的预兆 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加,煤墙受压后,煤质变 软,片帮增多,使用电钻打眼时,钻眼省力,用 采煤机割煤时负荷减少。 2.3支架的预兆 使用木支架时,支架 折断、压劈并发生声音。 2.4工作面其他预兆 含有瓦斯的煤层,冒顶前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有淋水的顶板,淋水两增加。 57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1)选用合适的支柱,使工作面支护系统有

27、足够 的支撑力和可缩量。 (2)顶板必须背严背实 (3)严禁放炮、移溜等工序弄到支架,防止出现 局部冒顶。 58 (三)掘进工作面冒顶的防治 (1)掘进头冒顶事故的防治 、坚持敲帮问顶。上班进入掘进工作面后, 在打眼放炮前后均应敲帮问顶。 、检查工作地点支架架设质量。发现不合格 支架,必须先处理后施工。 、严格控制巷道掘进迎头的空顶面积。当迎 头掘进中空顶面积超过规定的要求,或顶 帮比较破碎时应及时设支架棚子支护裸露 的顶板。背顶封帮要严实,切忌虚设。 59 、加强对巷道迎头附近围岩稳定状况的观察。 如果顶板松软,或巷道接近断层时,应采用前探 梁支护顶板,并缩小棚距。 、掘进工作面放炮崩倒的棚

28、子应由外向内逐架 扶正背牢。 、厚煤层中下分层顺槽掘进时,事先要探明顶 板冒落矸石的压实情况,掘进中要及时对前方老 巷、构造等情况及时观察,并及时制定有效控制 措施。 60 、在大倾角煤层中掘进顺槽时,如果是破顶 掘进,则要随时随刻注意支架封顶情况,出现 空顶要及时打木垛封顶。如果发现上帮破顶处 支架受力、变形较大,应及时加大斜撑或抬棚, 提高支撑的测向承载能力。 61 七、顶板事故防治的综合措施 1、必须加强矿井生产地质工作,为编制采掘工 作面作业规程和采取防止顶板事故措施,提 供准确,全面的依据。 2、认真编制、贯彻和执行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严格作业规程的审批制度,提高作业规程编 制质量

29、,使其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 作业,坚决杜绝各种违章作业。 通过对上述顶板事故案例分析,可以知道, 做好顶板事故的防治工作必须坚持综合治理,采 取综合措施,从技术、管理、教育、培训等全方 位入手,层层重视,环环把关。 62 3、加强对顶板事故的薄弱环节和事故多发地点 的管理。坚持交接班制度,坚持敲帮问顶制 度,坚持干部入井跟班制度,做到放顶时要 有领导在场,有安检人员和质量验收员在场 监督。坚决贯彻有关顶板管理的规定。 4、加强对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的管理和验收工 作,要严格执行部颁采掘工程质量标准和评比 办法。 5、要开展好员工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教育,做好 安全培训和各种岗位技能培训,提高

30、全体员工 队伍素质。 63 第二部分顶板事故案例分析第二部分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的教学的教学 一、事故案例分析教学的意义 1、煤矿事故案例既是事故的写实 又不同于事故报告 它是课堂教学进行的一种案例分析。 64 2、编写事故案例 1)编写事故案例一般选择典型事故 2)事故案例是煤矿安全综合工作常用的应用 文之一 3)对预防事故、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都是重 要的技术资料 65 二、事故案例的组成 1、标题:醒目、精练 从标题上一下就能看出: 什么地区; 什么单位; 发生的什么性质; 什么类别的事故。 事故案例由标题、正文两部分组成。 66 2、正文:由六部分组成,它是案例的主体。 矿井自然情况; 事

31、故经过; 事故原因; 事故教训; 预防措施; 附事故现场图。 67 下面分述如下: (1)自然情况包括两部分内容: 概括交待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情 况、直接经济损失。 交待矿井概况: a、企业的经营方式 b、矿井井田面积、地质储量、开采煤层及 煤层赋存条件 c、矿井开拓方式、通风方式、生产能力、 瓦斯、煤层等级等等。 68 (2)事故经过: 事故前现场的情况 事故前中的生产活动 事故的发生、发展、经过 事故发生后的抢救过程 (3)事故原因是事故案例的核心: 要求: 因为:只有事故原因:准确、真实、客观 所以:1.才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2.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预见性、 科学性的措施 69

32、方法: 1.抓住主要矛盾:a、找主观上的原因 b、找主观原因指导下的管 理、技术上的具体原因 c、不能排除客观原因 2.找事故原因的原则: 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 找准、找实、具体、肯定做到有一是一,有 二是二,不能模棱两可; 切忌:或出现“可能”、“大概”、“估计”、 “好象”等字样。 70 (4)事故教训: 1.通过事故原因抓住主要、直接原因 2.总结归纳,整理出几条与事故有直接 关系、影响,带有规律性、预见性的 教训。 3. 事故教训注意点: a、不能同今后的预防措施雷同、重复 b、不可空洞无物,只是原则的话。 71 (5)预防措施: 1.特点:具有专一性,就是预防同类事 故的措施; 难点:这是措施与吸取教训的重要区 别点。 2.一般的预防措施要具备5个特性: a、针对性措施必须与事故相对应 难点:防止用“万能”的措施应付所 有 事物 b、科学性措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符合规程、规范、标准要求 72 c.可行性措施通过努力可以办得到,能够落 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