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自主检测与反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自主检测与反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自主检测与反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环绕b与禽兽奚择哉 择:选择c舜为法于天下 法:榜样d礼人不答 答:答应答案c解析a项围。b项区别.d项回应.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答案b解析b项“终身”指一辈子.古今意义相同。a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

2、下半句表示结果。d项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于”,引出宾语,不译,“是”,代词,这个道理;今义,是一个词语,表承接或因果。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案c解析a项“亡”同“无”。b项“由同“犹。d项“畔”通“叛”.c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均为介词,拿、用。a项假设连词,如果/第三人称代词,他。b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c项介词,给/介词,在。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3、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c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d其待我以横逆答案c解析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委而去之”的主语“守城之人”。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置.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夫子当路于齐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

4、:“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

5、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蹙然:不安的样子。艴然:发怒的样子。洽:遍及。微子

6、、微仲:纣王之兄.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b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c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d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答案b解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7、”是一个判断句,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c两项;“力不赡也”也是上句的一个分句,不能断到后面,排除d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后担任鲁国的国相,被誉为“华夏第一相。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如诸葛亮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武丁,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庙号为高宗。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武丁在位时期,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d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帝王太丁的次子。从政40多年,主张鼓

8、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管仲做的是齐国的国相。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部分反映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仁政的思想.b孟子认为文王灭殷当时存在困难,具体的语句是:“天下归殷久矣”,“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又有贤人“相与辅相之”,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c当公孙丑问孟子,如何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辅佐齐王的霸业是否可以再度兴起时,孟子对霸道持鄙视态度,认为管仲的功绩是渺小的.实行仁政古难今易。d孟子认为无论实行霸道还是施行仁政,都需要有“大国”作为条件,并且这二者的目的及结果都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二者的目的与结果不同。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9、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译文:_(2)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译文:_答案(1)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2)(在当时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 参考译文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得到复兴吗?”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父亲所敬畏的人。(我怎敢与他相比?)问者又说:那么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很不高兴,说: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

10、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一,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卑小。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以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以齐国来称霸诸侯,好像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一百岁,仍然未能统一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然后统一天下,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

11、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于改变。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像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传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

12、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实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而且,圣贤君王未出现,从来没有像这样长久过;百姓在暴虐政治下的折磨生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饥饿的人不苛求食物,口渴的人不会选择水源。孔子说过:“德政的流行,比通过驿站传达命令的速度还要快。”在当时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所以说,只用古人的一半力气,却得到一倍

13、的效果,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实现.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有大国的条件。商汤凭七十里见方的地方,文王凭百里见方的地方就称王了.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位弟子敬服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就是说的这种情况。”三、语言表达10有人认为孟子之于中国散文,犹如诗经之于中国诗歌,可见孟子文学地位之高。联系所学过的孟子的文章,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孟子的艺术特点.示例:德合乾坤,集群贤之大成;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答:_答案气势磅礴,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比喻贴切,结构工巧,富有说服力。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不是所有学者都有自己的治学路数。_。宋人说“少陵诗法如孙吴,李白诗法如李广”。_;孙吴著有兵书让人有法可依。_。那些功力深湛又兼具才情的学者,往往能取得过人的成就,又善于总结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或者能归纳出一套可供操作的学术范式,这一类学者特别值得我们研究。答案(示例)不妨以李白与杜甫为例李广用兵如神却不着痕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