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1CZ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安装使用维护_第1页
JT1CZ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安装使用维护_第2页
JT1CZ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安装使用维护_第3页
JT1CZ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安装使用维护_第4页
JT1CZ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安装使用维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jt1-cz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安装、使用及维护北京交大思诺科技有限公司文档历史迄今为止发布的jt1-cz2000电气接口及安装文件序号时间发布文件版本12007-4-31jt1-cz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安装、使用及维护v 1.0本文档修改记录版本修改部分修改内容/理由日期v1.0全部首次发布2007-4-31目 录1 概述51.1 适用范围51.2 引用标准51.3 术语62 设备简介72.1 设备发展历史72.1.1 微机控制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历史72.1.2 jt1-cz2000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的发展72.2 设备功能92.3 技术指标112.3.1 环

2、境条件112.3.2 灵敏度112.3.3 应变时间123 设备构成及描述123.1 构成123.2 主机133.2.1 主机板153.2.2 电源板173.2.3 连接板183.2.4 记录板183.3 信号机及开关213.4 接收线圈223.5 电连接器及信号定义233.6 电缆概况274 安全说明304.1 安全术语304.2 安全须知304.3 静电敏感设备315 系统功能测试325.1 测试环境条件325.2 测试设备325.3 测试接线方式325.4 通电检查335.5 设备功能测试345.5.1 译码功能测试345.5.2 灵敏度测试345.5.3 应变时间测试345.6 记录器

3、板工作测试345.7 记录器数据转储测试355.8机车信号机测试365.9 接收线圈性能测试365.9.1 接收性能测试365.9.2 简易参数测试376 设备安装386.1 安装前检查386.1.1 主机检查386.1.2 机车信号机检查386.1.3 接收线圈检查386.1.4 电缆检查386.2 安装386.2.1 主机安装386.2.2 机车信号机安装396.2.3 接收线圈安装396.2.4 电缆铺设及连接407 设备安装检查及常规测试417.1 测试设备417.2 安装检查417.3 通电检查417.4 利用环线进行测试447.4.1 测试环线设置447.4.2 测试项目447.5

4、 利用便携式车载系统测试仪进行测试468 维护488.1 设备日常维护488.2 保险管描述488.3 备品488.4 出入库检查489 故障与处理499.1 故障处理及简要处理流程499.2 记录器辅助故障查找与分析509.3 简要故障维修509.4 常见故障及可能原因519.5 主机故障代码简要说明53表 目 录表1-1 引用标准5表1-2 术语6表2-1 适用轨道电路说明9表2-2 机车信号的显示及速度等级输出0表2-3 机车信号灵敏度(移频)11表2-4 机车信号灵敏度(um71/zpw2000)11表2-5 机车信号灵敏度(交流计数)11表2-6 zpw-2000系列应变时间表12表

5、3-1 主机板面板led说明15表3-2 主机程序跳线组l1和l3设置定义16表3-3 电源板1和2面板led说明17表3-4 通信板面板led及按钮说明18表3-5 记录板面板指示灯说明18表3-6 j701和j203设置线定义表20表3-7 常用记录板跳线设置20表3-8 机车信号各连接器信号定义0表3-9 电缆说明0表5-1 测试设备32表5-2 设备正常工作时记录板led状态34表5-3 记录板led异常表现及其含义35表5-4 接收线圈的频率响应37表7-1 测试设备41表7-2 安装检查记录表43表7-3 使用简易环线测试记录表45表7-4 利用便携式车载系统检测仪测试+环线测试记

6、录表47表9-1 部分常见故障及可能原因51表9-2 机车信号记录器记录的机车信号代码信息53图 目 录图3-1 系统构成(双端安装)13图3-2 主机前面板示意图14图3-3 机箱后面板示意图14图3-4 信号机灯位及开关布置示意图22图3-5 接收线圈双路连接示意图23图3-6 电气连接关系图27图5-1 主机和机车信号机工作性能检查接线图33图5-2 接收线圈工作性能检查接线图37图5-3 接收线圈安装位置示意图(单位mm)39图7-1 机车信号主机箱正面示意图41图7-2 简易环线设置示意图441 概述1.1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jt1-cz2000型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该设备

7、是按照铁道部2000年立项的“主体化机车信号设备的研制”项目,从提高机车信号车载设备系统可靠性、安全性,满足机车信号主体化的要求研制的新一代机车信号设备。该设备由北京交通大学研制,铁路信号专业工厂生产。设备采用了“2二取二”的冗余容错安全结构,满足铁路信号设备的“故障安全”要求。设备符合科技运函2006 82号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技术规范(暂行)和运基信号2006 243号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安装规范(暂行)。设备适用于运行速度160km/h及以下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本文档将主要描述设备的应用、测试及维护。1.2 引用标准表1-1 引用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科技

8、运函200682号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技术规范(暂行)运基信号2006243号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安装规范(暂行)科技运函2004114号文件主体机车信号系统技术条件(暂行)tb/t 3021-2001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tb/t 3034-2002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58-2002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tb/t 3060-2002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iec 62278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规范和说明iec 6150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tb/t 1484.1-2001

9、第1部分:额定电压3kv及以下电缆gjb 2889-1997xc系列高可靠小圆形线簧孔电连接器规范1.3 术语表1-2 术语术语简称含义机车信号在司机室内反映列车前方运行条件的信号显示机车信号系统完成机车信号作为行车凭证功能的系统,由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构成机车信号信息由地面向机车上传递反映线路空闲与进路状况的信息机车信号速度等级速度等级用以区分同一色灯显示下不同的机车信号信息含义机车信号制式信息制式高电平表示接收到zpw2000系列或um2000信号i端控制信号i端列车方向继电器前行方向ii端控制信号ii端列车方向继电器后行方向交流计数轨道电路交流计数一种使用不同数目的交流电码信息电流的轨道电

10、路极频轨道电路极频一种传输脉冲的极性和频率特征信息电流的轨道电路移频轨道电路移频一种向钢轨传送移频特征信息电流的轨道电路单轨条移频轨道电路单轨条一种使用两根铁轨中其中一根轨条来通过牵引电流的国产移频轨道电路um71轨道电路um71从法国csee公司引进的一种谐振式电气隔离无绝缘轨道电路zpw2000轨道电路zpw2000中国在um71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一种谐振式电气隔离无绝缘轨道电路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zpw2000系列zpw2000和um71轨道电路的统称机车信号钢轨最小短路电流值轨道电路发送信号信息时被列车轮对短路时的最小电流值机车信号灵敏度灵敏度使机车信号设备工作(稳定译码)的最小的

11、钢轨短路电流值机车信号应变时间应变时间车载信号设备从钢轨线路接收到机车信号新信息开始,到给出相应机车信号显示所需要的时间载频自动切换锁定机车信号设备根据地面传递的载频切换信息,实现接收载频的自动切换和锁定机车信号邻线干扰邻线干扰相邻线路上的机车信号信息对本线机车信号设备的干扰站内电码化站内轨道电路不含机车信号信息时,在站内轨道电路区段发送机车信号信息的技术方法闭环电码化具有闭环检测的站内电码化机车信号主机故障代码故障代码机车信号主机的主机板通过串口输出的主机工作状态指示信息jt1-a/b设备jt1-a/b由北京交通大学研制、铁路专业工厂生产并批量推广的通用式机车信号设备,jt1-a为单套设备,

12、jt1-b为双套设备。2 设备简介2.1 设备发展历史2.1.1 微机控制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历史微机控制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已有20余年的历史。安全、可靠、高效的目标要求推动着微机控制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走过了以下5个大的阶段。(1) 1980年提出微机控制通用式机车信号,80年代中开始研究;(2) 1991年第一代“非电化区段通用式机车信号”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3) 1992年第二代“电化区段通用式机车信号”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4) 1995年第三代“jt1-a/b数字化通用式机车信号”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5) 2003年第四代“jt1-cz2000机车信号车载系统”通过

13、铁道部技术鉴定。2.1.2 jt1-cz2000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的发展jt1-a/b型通用式机车信号较好地解决了全路多制式信号通用的问题,工作稳定、可靠,为前四次铁路大提速做出了必要的贡献。随着列车速度越来越高,机车交路越来越长,对机车信号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方对机车信号问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统一。我国铁路新技规第93条规定:“作为行车凭证的机车信号系统,是由车载信号和地面信号设备共同构成的系统,必需符合故障安全的原则,车载设备应具有运行数据记录的功能;地面信号设备应能正确发送信息。”根据2000年铁道部科技司设立的“主体化机车信号设备的研制”项目,为了满足提速区段列控设备的需要和从整

14、个车载系统设备的故障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角度出发,包括主机(含记录器)、接收线圈、机车信号机、电源系统在内的全新的jt1-cz2000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开始研制和开发。并于2003年10月,通过了铁道部技术鉴定,2004年4.18铁路提速中,首批分体式jt1-cz2000车载系统设备装备于全国六大干线提速客运机车上,正式开始批量应用。受铁道部科技司委托,由北京交通大学负责起草,2006年7月发布科技运函2006 82号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技术规范(暂行);受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委托,由北京交通大学负责起草,2006年7月发布运基信号2006 243号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

15、备安装规范(暂行)。2006年7月,符合上述2个规范的jt1-cz2000型一体化机车信号系统设备开始全路推广。设备增加了载频自动切换和接收线圈断线检查功能,简化了设备结构,规范了机械和电气接口,加强了连接器和电缆的工艺、材料要求,整体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得到较大提高。jt1-cz2000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主要特点如下:(1) 规范并统一了主机、机车信号机的机械接口、电气接口,更好地实现设备互通、互换; (2) 采用满足gjb2889-1997“xc系列高可靠小圆型线簧孔卡口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使用冷压接工艺;(3) 主机机箱、机车信号机配线采用wago端子配线工艺;(4) 全新双路接收

16、线圈;(5) 完善的系统测试功能;(6) 带u盘转储功能的记录器;(7) 可支持远程监测功能。2.2 设备功能设备能兼容国内现有的各种不同的地面轨道电路制式。设备适用的轨道电路制式见表2-1。表2-1 适用轨道电路说明序号适用地面制式说 明1交流计数25 hz50 hz2移 频四信息新标准(tb/t3060-2002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1.9模式 新标准3极 频4单轨条显示结果同移频新标准tb/t3060-20025zpw2000/um71广深线模式新标准(科技运函200682号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技术规范(暂行)6um2000秦沈线引进tvm430信号主机按照主机板不同设置模

17、式,接收地面轨道电路信息,按照表2-2输出译码结果。主机板的模式设置详见3.2.1中(2)的内容。 无码b001b001无码b001b001无码b001b001无码h001h001无码h001h001无码h001h0011826hu001hu00129h100h1001724.5hus101hu01027.9表2-2 机车信号的显示及速度等级输出1623.5h100hu11026.8hu001hu0011522.5uu01025.71421.5uus101uus10124.6hu101hus1011320uu001uu00123.5l1101218.5u00122.4bs1101117.5u2

18、s101u2s10121.3l1101016.5u2001u200120.2uus000u2s101915u010u01019.1uu101uus101813.5lu001lu00118u2001uu001712.5u101lu01016.9l001u010611l001l00115.8u001u1015红黄hu001hu0019.5l110l11014.7lu101u20014双黄uu101uu0019lu11013.6l010lu0013黄码u101u0108.5l101l10112.5l101l1012绿黄码l001l001811.4l110l0011绿码l001l001710.3lu0

19、01l110序号码型tb/t2859哈局特殊要求低频(hz)执行tb/t3060(含dgt)1.9模式低频(hz)广深模式jt-c规范模式交流计数和极频移频zpw2000/um712.3 技术指标2.3.1 环境条件设备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可靠工作:(1) 大气压力74.8kpa106kpa(海拔高度不超过2 500m);(2) 机车内部空气温度为-25+45,设备应考虑直接邻近电子元件处的空气温度可能在-25+70之间变化。车外温度为-40+70。设备允许在不低于-40的环境中存放;(3) 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0(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4) 设备应能承受使用时的振动和冲击

20、而无损坏或故障;(5) 设备应安装在能防止风、沙、雨、雪直接侵入的车体内;(6) 周围无腐蚀性和引起爆炸危险的有害气体。2.3.2 灵敏度设备遵循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技术规范(暂行)中规定的机车信号灵敏度要求,详见表2-3、2-4、2-5。表2-3 机车信号灵敏度(移频)载频hz550650750850电化区段钢轨最小短路电流ma1501209266机车信号灵敏度钢轨短路电流值ma11311909697505非电化区段钢轨最小短路电流ma50403327机车信号灵敏度钢轨短路电流值ma404324263223表2-4 机车信号灵敏度(um71/zpw2000)载频hz1700200

21、023002600钢轨最小短路电流值ma500500500450机车信号灵敏度钢轨短路电流值ma31031275282552623524表2-5 机车信号灵敏度(交流计数)信号频率(hz)255075机车信号灵敏度指标短路电流值(连续电流值a)1.050.10.750.15对于um2000制式信号,钢轨最小短路电流为800ma,机车信号接收灵敏度为钢轨短路电流400ma。2.3.3 应变时间(1) 设备接收zpw-2000系列信息时,应变时间应不大于表2-6所规定的时间;表2-6 zpw-2000系列应变时间表低频信息 hz10.311.412.513.614.715.816.91819.1应

22、变时间 s2.02.01.91.71.61.51.41.31.2低频信息 hz20.221.322.423.524.626.829有信息到无信息应变时间 s1.21.21.01.01.00.90.84(2) 设备接收移频信息时,其应变时间为:转换为l、lu时的应变时间不大于2s,其他不大于1.5s;从有信息到无信息的应变时间不大于4s;(3) 设备接收交流计数信息时,应变时间不大于7s,从l、u、uu信息到无信息的应变时间不大于9s,从hu信息到无信息的应变时间不大于7s;(4) 接收信息从其他制式转为移频或zpw-2000系列时,信号显示的应变时间不大于2s;接收信息从其他制式转为交流计数时

23、,信号显示的应变时间符合上面(3)条的应变时间。3 设备构成及描述3.1 构成jt1-cz2000型一体化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机车信号主机(以下简称“主机”)、机车信号记录器(位于机车信号主机箱中,以下简称“记录器”),机车信号机、双路接收线圈、机车信号远程监测装置(选配,以下简称“dtu”)等。图3-1为双端安装设备的系统构成,实线部分为本设备的部件。单端安装时,ii端接收线圈和机车信号机不用安装,i/ii端信号可直接将i端信号线接+110v,使设备保持为i端工作。图3-1 系统构成(双端安装)3.2 主机主机尺寸统一为(单位:mm):(长宽高)(335

24、1)(2831)(2211);重量约为10kg。主机箱内共有6块插板,主机箱插板由左至右依次是:记录板、主机板、主机板、连接板、电源板1、电源板2。面板宽度依次是:10r、6r、6r、10r、10r、8r。主机电路板采用标准4u高度设计。主机箱前面板示意见图3-2。主机箱背部共有8个连接器、1个开关和1处接地端子。其位置示意图见图3-3。下面将分别描述主机箱内的主机板、电源板、连接板和记录器板。图3-2 主机前面板示意图 图3-3 机箱后面板示意图3.2.1 主机板(1) 主机板led指示灯说明主机板是主机的核心部分,负责完成输入输出信号的处理和控制。两块主机板为双机热备冗余。工作机故障时自动

25、切换到备用机。上电时,a或b机成为工作主机是随机的。主机板面板上有2个led,主机板通电后,2个led同时闪烁1次以判断led是否正常。工作中它们用来指示本主机板允许接收的载频信息。其位置及含义如下:a. 只有1个led亮时,该led指示该主机板当前接收的上下行状态。上行led亮表明允许接收上行载频信息;下行led亮表示允许接收下行载频信息。b. 2个led为交替闪亮时,指示该主机板处于上下行载频切换信息搜索状态。c. 2个led为1s同步瞬间灭1次时,指示该主机板检测到接收线圈断线或接收线圈与主机箱之间的电缆断线。d. 2个led为1s同步瞬间亮1次时,指示该主机板检测到上下行输入同时为高或

26、者同时为低错误,该上下行输入来自连接板接收外部上下行输入的继电器接点。主机板面板led位置参见图3-2,含义参见表3-1。表3-1 主机板面板led说明位置及标注表示内容单亮其中1个2个led交替闪亮2个led为1s同步瞬间灭1次闪亮2个led为1s同步瞬间闪亮1次1a 上行指示主机板工作于上行状态主机板处于上下行搜索状态主机板检测到接收线圈断线或接收线圈与主机箱之间的电缆断线上下行输入同时为高或者同时为低错误2a 下行指示主机板工作于下行状态(2) 主机板设置线说明表3-2为主机板设置组l1和l3的定义,适用于 6901+6828及之后版本的程序。l1跳线组包含0,1,2,+,c,e,f 共

27、7个。l3跳线组包含j,z,g,d,jl 共5个。表3-2 主机程序跳线组l1和l3设置定义地面制式需要接收的模式设置要求移频yp四信息(程序版本km6901时为六信息)c短路,d、e断开tb3060移频e短路,c、d断开1.9模式移频d短路,c、e断开无移频c、d、e断开单轨条dgtjt-c规范zpw2000系列(25.7过渡模式dgt)c、e短路,d断开,j封连jt-c规范zpw2000系列(25.7过渡模式tb3060移频)c、e短路,d断开,f封连极频jp极频+1.9模式移频c、d短路,e断开极频+tb3060移频+jp/jl按哈局要求接收d、e短路,c断开移频电化/非电化电化2短路非

28、电化2断开um71zpw2000(c、e不能同时封连)郑武线um71z短路,j、g、f断开广深线um71g短路,j、z、f断开jt-c规范zpw2000系列(25.7过渡模式)f短路,j、z、g断开预留zpw2000系列(25.7过渡模式)j短路,z、g、f断开jt-c规范zpw2000系列(25.7标准模式)zgf同时短路,j断开预留zpw2000系列(25.7标准模式)jzg同时短路,f断开外面设置制式j、z、g、f断开,外面接50v无um71j、z、g、f断开交流计数25hz交流计数jl断开无25hz交流计数jl短路50hz交流计数0短路、1断开无50hz交流计数0断开、1短路tvm43

29、0(um2000)按速度转换为不同色灯及速度等级输出封连“”线按速度转换为不同速度等级的白灯输出断开“”线注:1) 设置线不符合上述规定,主机会不断复位,不能正常工作。2) 设置线定义的改变:a) 适应柳州局单轨条应用的修改。可以通过um71模式开关选择移频区段或单轨条区段的应用,即在同时封连ce的基础上,闭合j开关(或封连j),为新规范zpw2000+dgt;闭合f开关(或封连f),为新规范zpw2000+yp(tb3060);jzgf全部断开,为tb3060移频。b) 适应哈尔滨局极频应用的修改。增加封连de接收极频,移频按tb3060显示。哈局要求极频与交流计数的u和uu的速度等级分别为

30、010,001,与tb/t2859规定不同。3.2.2 电源板电源板1和2可将机车供电的dc110v转换为机车信号工作使用的50v电源。电源模块输入为dc110v,输出为双路50v。一路50v为接收主机提供工作电源,电源板供电时,该50v直接有输出。另一路为受动态控制的安全50v点灯电源。该电源由主机输出的动态信号来激励,动态信号消失时点灯电源关闭,其电路为安全性设计。电源板1上有一个“运行/测试”开关和2个按钮分别标注为i端、ii端。当开关打在测试位时,可以通过按压i端或ii端按钮,手动选择机车i端或ii端的接收线圈。当开关打在运行位时,机车i端或ii端的接收线圈切换是通过机车方向继电器的复

31、示接点控制的。“测试/运行”开关的设置是因为早期电务人员没有司机操纵钥匙无法控制切换i、ii端接收线圈时增加的,以方便工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开关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测试后开关忘了恢复到运行位置,导致机车运用中,某一运行方向接收不到信号,另外开关的增加也增加了一个故障点。电源板1上有一个32芯针型卡口航插lx30,可用于主机的自动测试。电源板1上有5个led。led指示灯位置参见图3-2,含义参见表3-3。电源板2上有一个50v转换为12v的电源模块,该12v电源模块用于集成式dtu的发射工作电源。12v电源输出受记录板控制。电源板2目前有3个led。计划增加一个led用来指

32、示12v电源的输出。led指示灯位置参见图3-2,含义参见表3-3。表3-3 电源板1和2面板led说明 电源板 1电源板 2led表示内容led表示内容50v亮:电源板1输出48v工作电源正常50v亮:电源板2输出48v工作电源正常50vd亮:电源板1输出48v动态点灯电源正常50vd亮:电源板2输出48v动态点灯电源正常110v亮:机车110v电源输入正常110v亮:机车110v电源输入正常i端亮:主机当前从i端的接收线圈获取信号12v计划增加,双路驱动双色显示:绿色和红色。绿色部分接12v电源模块输出红色部分接12v经过光电开关控制后输出ii端亮:主机当前从ii端的接收线圈获取信号按钮表

33、示内容i端配合开关在测试位时,选择i端接收线圈接收信号ii端配合开关在测试位时,选择ii端接收线圈接收信号注:正常状态下,电源板1上的i端led和ii端led只亮其中1个。3.2.3 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了8个led、2个按钮。8个led用于指示2块主机板各自的工作状态;2个按钮用于手动切换2块主机板的主备机关系,二者不可同时按压。其位置参见图3-2,含义参见表3-4。表3-4 通信板面板led及按钮说明 led表示内容led表示内容a正常亮:a主机板功能正常b正常亮:b主机板功能正常a工作亮:a主机板为工作主机b工作亮:b主机板为工作主机a电源亮:a主机板48v电源输入正常b电源亮:a主机板4

34、8v电源输入正常sx亮:主机当前允许接收上行方向的载频信息xx亮:主机当前允许接收下行方向的载频信息按钮功能按钮功能a切换a主机板为工作主机b切换b主机板为工作主机注:正常状态下,1a、1b、3a、3b都亮,2a、2b其中之一亮,4a、4b其中之一亮。3.2.4 记录板(1) 记录板led说明记录板用于记录设备的工作状态和通过不同的设置模式来有选择地记录接收到的地面原始信号。记录的工作状态信息量不低于150小时。对于使用512mb的cf卡的标准配置,记录的地面原始信号累计时间不低于8小时。记录板故障不影响主机的使用功能。记录板正面有8个led,1个usb接口和1个rs232网络接口。通电后,8

35、个led同时闪烁2次表示led正常,自检后进入正常运行。其位置参见图3-2,基本含义参见表3-5。记录板进入工作后正常状态下各led的表现及含义参见表5-3;设备出现异常时,记录板各led的表现及含义参见表5-4。表3-5 记录板面板指示灯说明led表示内容led表示内容st指示主机板是否出现过异常err指示记录板故障和usb转储错误com指示记录板与主机板rs485串口通信状态can指示记录板与主机板can总线通信状态cfc指示内置cf卡读写和转储状态bt预留usb指示usb转储状态dtu指示dtu工作状态(2) 记录数据转储方法记录数据转储方法有两种:u盘转储数据和取cf卡转储数据。通常情

36、况下,采用u盘转储数据。u盘可转出记录的全部状态信息和部分地面原始信号波形(记录程序设定为重要的记录波形)。如果要查看记录的全部地面原始信号波形,可采用取cf卡转储数据。u盘应初始化为fat16格式,选用u盘容量最好不小于256m。a. u盘转储记录数据步骤为:1) 转储前先切换工作主机,(a、b板切换一下)。2) 15s后,观察记录器板面上st、com、cfc三个灯状态是否正常(参见表3-3)。3) 若正常,将u盘插入usb口,此时usb灯应快闪。4) cfc和usb快闪,其它灯均灭,表示进入转储过程。5) cfc和usb两灯均2s一闪表示转储完成。此时可拔出u盘,之后记录板复位重启。注:转

37、储失败拔除u盘,需15秒后方可再次转储;建议一个u盘转储5次数据后应清空一次。b. 取cf卡转储数据步骤为:1) 按照a的步骤进行u盘转储操作,转储成功后,不得拔下u盘。2) 关断主机电源,将记录板拔出后从记录板背面将cf卡取出。注:取cf卡前一定要先完成u盘转储操作,该操作会将索引文件写入cf卡。c. u盘转储失败的可能及应对措施:1) u盘容量不够,更换大容量u盘(或清空u盘,腾出空间);2) 读/写文件序列号文件失败(文件序列号文件用于为转储文件自动编号),需重新读取;3) 在转储过程中,说明读cf卡失败,可能cf卡已损坏;或者说明创建/写文件失败,需重新创建。用户可将转储的数据通过网络

38、传输或邮寄等方式提供给供货商,获取技术支持。(3) 设置记录模式通过更改记录板上的j701、j203设置线,用户可根据需求设置记录板的串口传输模式。j701设置线用于选择记录器与主机板之间的串口传输模式。j203设置线用于选择记录器与tax2之间的串口传输模式。其定义见表3-6所示。表3-6 j701和j203设置线定义表j701j203跳在左侧(标有can)跳在右侧(标有486)跳在左侧(标有ad1201)跳在右侧(标有max1480)接收主机板can总线数据(预留)接收主机板rs485信息(出厂)通过ad1201连接tax2箱(出厂)通过max1480连接tax2箱(预留)通过更改记录板上

39、的jp701跳线设置,用户可根据需求设置记录板的记录模式。记录板设置线定一见表3-7。表3-7 常用记录板跳线设置序号跳线设置定义11、2、3、40000主机切换、掉码(有码到无码,包括红黄到红)1、2、3、40001主机切换、上码(无码到有码)1、2、3、40010主机切换、掉码及上码1、2、3、40011主机切换、灯光变灯1、2、3、40100主机切换、所有机信输出变化除jy1、2、3、40101主机切换、所有机信输出变化含jy1、2、3、40110灯位变化1、2、3、40111主机切换、jy变化及灯光变灯及*(出厂设置)1、2、3、41000同1100、加*(*含义及*含义见表后注释)1

40、、2、3、41001同1100、加*1、2、3、41010同1101、加*1、2、3、41011同1101、加*1、2、3、41100主机切换、所有机信输出变化除jy1、2、3、41101主机切换、所有机信输出变化含jy1、2、3、41110jy变化、跨分区每分区记一次1、2、3、41111全程记录2a1通过tax2箱获取机务信息,通信速率为28.8kbps0通过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的b 子架获取机务信息,通信速率为9.6kbps(预留)3b1室内测试,在非全程记录模式下,可以在巡检条件下记录关键波形(关键波形定义见表后注释)0现场使用,库内不记录关键波形4c备用501上电无码3分钟

41、或上电有码30秒后开始记录,jy未变且出现5种灯位,且无码不超过3分钟,有码不超过30秒停止记录0-注:*: *:3.3 信号机及开关机车信号机安装在机车司机室。信号机共有8个灯位,从上到下依次为:绿、半绿半黄、黄、黄2(黄色印“2”字)、半黄半红、双半黄、红、白。通过色灯方式向司机显示地面信号信息。信号机集成了载频切换(上下行)开关,对应开关有3个led在开关的下方,如图3-4所示。中间的led标识为“操作端”,在该led亮的情况下,指示该端为操作端,该端的上下行开关位置输入是有效的输入(开关上有电),否则输入无效(开关无电)。此时该端的接收线圈接通主机输入。正常情况下,2个司机室的信号机上

42、的“操作端”led只有1个亮。“操作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讲的司机所在的本务端,而是机车方向继电器指示的机车运行方向,如司机控制机车退行时,操作端在另外一侧。司机可以搬动上下行开关手动选择接收的载频信息。当将“操作端”上下行开关打在上行位时,“sx”led将稳定亮,主机将只接收上行方向信息;打在下行位时,“xx”led将稳定亮,主机将只接收下行方向信息。上下行开关上方有1个led,标识为“zs”,对应主机输出的zs信息。当主机识别地面发送信号为zpw2000系列或者um2000时,该led快速闪亮。其它情况下不亮。根据用户需要,信号机上可设置模式开关,模式开关可用于机车在跨不同um71模式长交路

43、运行时,选择不同模式适用相应的地面情况。图3-4 信号机灯位及开关布置示意图3.4 接收线圈新型接收线圈具有双线双出、隐蔽出线、钢包软管线缆防护设计方式,避免车外线缆易损坏的薄弱环节。提高可靠性。通过主机的断线检测功能,可及时发现接收线圈的断线或其连接电缆断线的故障。接收线圈与主机的连接通过车上连接端子或接收线圈接线盒转接,在接收线圈故障或是机车大修时,可方便接收线圈的拆装。接收线圈双路连接关系见图3-5。图3-5 接收线圈双路连接示意图双路接收线圈之间存在一定的互感,可以利用该互感特性,利用自动测试仪器通过测试插头lx30向其中一组线圈发送测试信号,同时强迫另外一个主机工作,以此来测试接收线

44、圈的好坏。这样不必增加第三组测试线圈,减少了设备接线。3.5 电连接器及信号定义设备的电缆连接器(或简称航插)采用符合“gjb2889-1997 xc系列高可靠小圆形线簧孔电连接器规范”标准的xc系列连接器。各连接器信号定义见表3-8。 机车信号机ii-ll919217365i-ll919217365x29/x3012345678910111316171819表3-8 机车信号各连接器信号定义机车信号主机lx30123456789101314111232252631lx225,10,14ii-sz919217365i-sz919217365x2310,16,19x221234567813912

45、1011241415x27/x2812345678910111316171819x2612,18,24对主机关系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入入入出出出出出信号说明绿灯绿黄黄灯黄2红黄双黄红灯白灯50v地线速度等级1um71制式绝缘节速度等级2速度等级3信号机故障机壳上行输入下行输入+50v电源i端开关盒电源ii端开关盒电源上行表示下行表示信号代码lluuu2huuuhb-50vsd1zsjysd2sd3jepesxxx+50vi 50vii 50vsxbsxxbs 机车信号机ii-ll13141516i-l29/x30表3-8 机车信号各连接器信号定义(续)机车信号主机lx3023242930272815lx221112ii-sz13141516i-sz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