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工程论文 班级:10交通3班学号:100740316姓名:李世钦 摘要:交通工程学简介及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关键词:交通工程学 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
2、、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一、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美国成立交通工程师协会,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初期主要探讨有关减少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等问题。40年代注意到交通规划问题。50年代注意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系,创立了交通流理论。60年代开始在交通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控制信号灯、处理资料和制订规划,并注意研究交通公害问题。70年代在交通工程领域引入系统工程的知识。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美籍华人交通工程专家张秋先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78年以来,以张秋先生为代表的美、日、英
3、、加等国的交通工程专家,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国内也派出了多个代表团出国参加由英、美、日、澳、德等国举办的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这些活动推动了国内交通学科的产生。 1980年上海市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交通工程学会或交通工程委员会,有些早先成立的国家级专业学会也设立了交通工程分会。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并着手招收、培养交通
4、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成立不像美国有明确的标志,但一般认为,我国交通工程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是该学科的奠基人。 二、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1、交通工程学科创立的早期:驾驶执照、交通标志信号灯路线;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布局、标准、线形几何设计、管理方案、经济论证等;高速公路修建后,交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道路通行能力、线形设计、立体交叉设计、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停车问题。2、交通工程学发展的中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进以前的方法、路网、枢纽、场站:1975年,美国提出tsm(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
5、);3、近期交通工程的发展: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 , ivhs三、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1、系统性: 交通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人、车、路、环境、能源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交通工程学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往往从五个方面展开:工程(engineering)、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因此交通工程学科通常被人们称为“五e”
6、学科;交通工程学科又与地理、历史、经济、政策、体制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门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硬”科学与“软”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很强的科学。3、交叉性: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方面的边际性或交叉之处,如汽车行驶理论与降低汽车的废气排放、噪声、震动、道路几何线形、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规划、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均同其他科学相互交叉或相连接,又如智能交通系统(its),它是交通工程学科与电子工程学科、信息工程学科、自动控制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汽车工程学科等在交通运营管理中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4、社会性:交通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
7、法规等,差不多同社会各个方面均有关,如政策、法规、技术、经济、工业、商业、生产、生活等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单位,从人员讲涉及全体市民,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娱乐。5、前瞻性:道路交通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活动服务的,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撑体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必须先行。6、动态性: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重特点。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将
8、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信息发布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发布,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四、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在美国,对its的研究虽然起
9、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较多,目前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1991年,美国开始对its研究进行投资,仅19941995年就确定了104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组织,着手制定its的研究开发计划,到1997年投资近7亿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of the 21th century)”。该法案的确定为美国公路系统的继续发展和重建带来了创纪录的投资。法案跨度为6个财政年度(19982003),拨款总金额为2178.9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欧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个欧洲
10、一体化的方针,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出资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著名的项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界规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计划,共有12个国家的700多个单位参加,经费达5亿欧元。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汽车交通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国性的its推进组织,是对its进行研究最早、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务等综合体系,并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的绘制工作,有400万台汽车导航仪在使用,其中120万台可接收信息。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
11、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
12、0多个城市。五、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意义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
13、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六、中国发展its的主导思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its的必要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特点,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制定我国发展its的战略及发展框架。中国交通运输正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也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走中国it
14、s发展之路,以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及培育自己的its产业。21世纪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管理体制集约化;管理设施现代化;管理手段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效率高效化;管理方式社会化。因此,中国its的发展将带来一场交通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将直接影响着its的发展。七、发展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对策1、打好its发展基础,特别是应加强its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目前,国际上its理论仍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应积极加强与its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在国际its现有发展水平上结合中国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迎接21世纪its发展的挑战。否则将成为别国的追随
15、者,成为他们不成熟技术的推广试验场。2、建立its协调组织机构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its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有关部门、学者、企业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中国”组织,类似于美国的its 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州的ertico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制定有关its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its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3、注重人才的培养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its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族服饰绘画课件
- 铸铁拉压曲线
- 2025年传染病学典型疫情处理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科学科免疫接种知识测验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呼吸内科实际操作能力测试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肝胆胰外科胰腺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操作技能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护理学的胸部创伤急救护理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麻醉科用药安全操作演练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小模范事迹课件
- 2025年医疗器械工程器械维护技术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公证员助理招聘考试题库及模拟题答案
-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湖北省监督数据分析应用中心专项招聘2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能试题(附答案)
- 文创市集限定摊位协议
- 2025版旅游景区导游及服务人员派遣合同模板
- 2025年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试行)
- 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
- 川教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名誉顾问聘任管理办法
- 《戏曲服饰欣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