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教育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_第1页
批判教育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_第2页
批判教育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_第3页
批判教育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_第4页
批判教育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批判教育学的流派 批判教育学流派可分为具有创新风格的英美流派 和具有保守性的德国流派,它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 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最具活力的竞争者。批判教育学 流派思想复杂,基于不同的思想基础与社会背景,不 同流派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不同流派追求对传统教 育的批判与“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 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与分析,是各流派批判教育学 的共同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批判教育学的批判性 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理性的追求,更是一种 方法论。 1、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姆,法 国的布厄迪尔,巴西的弗莱雷 2、时代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各国都不同程度 地出

2、现了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 的教育发展迅速从“黄金时代”坠入“冰川时代”,大量 的教育投入看不到效益,形形色色的教育改革也未能奏效, 教育改革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平等。 在这种背景下,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姆等人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阶级斗争等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形成了再生产理论和 抵制理论的基本流派。 批判教育学的流派-英美流派 3、基本观点: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并不是推进社会公平和实现 社会公正的有力手段和途径,而是造成社会差别、 歧视和对立的根源;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教育和社会是对立的,什么样的 社会就会有

3、什么样的教育,下层的被统治阶级的子 弟在这样的教育系统中很难取得成功; 人们对这样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已经习以为常;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 到意识的解放; 认为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 的,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揭示具体教育 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使他们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批判教育学的流派-德国流派 1、代表人物:哈马贝斯、布兰凯尔茨、克拉夫基 2、时代背景: 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出现了批判的浪潮,各 个学科和知识领域都在进行批判或号称进行批判,人文科 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也提高了对“批判”的要求。 特别是在教育、社会政治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批判性

4、研 究”。显然,在这种批判的浪潮中,拘于狭隘经验的经验 教育学与注重体验和理解的精神科学教育学显得不合时宜 了。于是一种新的、被称之为批判教育学的教育学应运而 生了。 3、基本观点: 解放的兴趣是教育科学的主要兴趣,无统治、无压抑的交往是教育科 学批判具有可能性的前提、标准和条件 ; 意识形态批判和社会批判是教育学的重要使命,也是精神科学教育学 思想卓有成效的继续发展,教育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对总体异化和功 能化的社会进行批判,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看作是永远相互限制、相 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 政治和教育同样对引导和实现以批判理性主义为指导的生活负有责任 ; 在教育和教育学中,一方面要探讨和确立批

5、判理性主义生活方式的社 会运作条件,另一方面激励人们争取这种生活的可能性 ; 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批判唯物主义教育学在今天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 已经不存在了,也不可能存在了,当代教育学中的批判解放思想不 仅存在着充分的合理性,而且应该使之继续发展为批判政治教育学。 保罗弗莱雷是20世纪批判教 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最重要和 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专 注于教育在被压迫人民的斗 争中所起的作用。他的政治 信仰和激进的观点与他谦逊 的人品相结合,这就是一种 充满活力的道德观和一种令 人感动的智慧的凝聚力。 教育即解放 教育即政治 批判性意识:教育走向解放的根本 出发点 提问式教育:教育走向解放的关键 点 对话

6、:教育走向解放的最终落脚点 1976年,鲍尔斯和金蒂斯合 著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 教育:教育改革与经济生活 的矛盾在教育经济学、教 育社会学和教育哲学领域均 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成了激 进派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选 修的教育经典著作。 直接再生产理论 1、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 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不可能 带来更大程度的平等和社会公正。 教育通过两种手段再生产资本主 义的社会制度:一是合法化;二是 社会化。 2、教育的再生产功能通过对应原 则实现 教育的社会再生产功能之所以得 以实现,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 系与学校上层建筑作用之间的对应。 3、经济结构是推动教育再生产的 主要动力 经济结构是教育结构

7、的主要决定 因素,是导致再生产的主要力量。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厄 迪尔,教育、社会和 文化的再生产。 文化资本理论与社会再生产 布迪厄尔关注两个问题:一 是社会结构为什么趋于再生产 自身?规律是什么?二是教育 是如何充分传播知识和思想的 体系的? 布迪厄尔将资本分为三种基 本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 和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的三种存在形式: (1)具体的状态(2)客观的 状态(3)体制的状态 教育行为客观上是一种“符 号暴力”。 迈克尔 w阿普尔是世界著名批判 教育研究专家, 教育与权力 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 “意识形态再生产 理论” 阿普尔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理 论阐明教育本质上是意识形态、

8、伦理道德和政治问题,认为学 校也有自主的文化动力,教师 和学生会形成学校内部的反抗 力量,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他 们通过创造性活动经常反抗占 支配地位的“合法化知识”。 阿普尔还追求将教育的乌托邦 变成主体解放、教育民主、社 会公正的现实 布兰凯尔茨 ( )德国闵斯特大学教育 学家、哲学教授,著有教 学论的理论和模式等。 人的理性即自我决定就是教育的目 标。 人的自我决定的兴趣、解放的兴趣 和成年状态的兴趣,是社会解放的必 要前提。 只有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中才, 要消除人的物化和自我异能。 只有通过启蒙和教育,进而消除了 阻碍主体行动的社会因素时。才有 可能达到真正的主体性 合理性是其教育学的

9、杜会批判和意 识形态批判的基石。 克拉夫基(wolfgang klafki) 前西德马尔堡大学教育学教授、 联邦德国教育学会主席团主席、 著名的范例教学论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 意识形态批判和社会批判是教育学 的重要使命,也是精神科学教育学 思想卓有成效的继续发展,也是他 的批判一一建构主义的教育科学任 务。 教育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对总体异 化和功能化的社会进行批判,或在 意识形态批判和杜会批判的问题提 出的过程中,把教育考虑进去。 教育的目标应该主要是个体的自我 决定和协作决定。教育学因此而承 担起原本属于政治的使命,又被称 为政治的教育学。 尤尔根哈贝马斯(jrgen habermas),德国当代最重要的 哲学家之一,教授,是西方马克 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 坚人物,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 响力的思想家”。 哈贝马斯认为知识的产生根源于 人类的三种旨趣(利益),相应也有 三类知识,否认历史一解释知识、 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