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课件:第07章 脂类代谢_第1页
生化课件:第07章 脂类代谢_第2页
生化课件:第07章 脂类代谢_第3页
生化课件:第07章 脂类代谢_第4页
生化课件:第07章 脂类代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脂类代谢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 学时:学时:8 1.掌握:脂肪酸的合成及氧化分解掌握:脂肪酸的合成及氧化分解 2.掌握:酮体的生成概念、部位、原料、限速酶、掌握:酮体的生成概念、部位、原料、限速酶、 生理意义及利用生理意义及利用 3.掌握:胆固醇的合成及代谢转变掌握:胆固醇的合成及代谢转变 4.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结构及代谢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结构及代谢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 冠心病冠心病 脂肪肝脂肪肝 肥胖肥胖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减减 肥肥 茶、纤维膳茶、纤维膳 药药 健瘦鞋、紧身衣健瘦鞋、紧身衣 泻药、膏药、减肥药泻

2、药、膏药、减肥药 手术抽吸手术抽吸 吃吃 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 穿穿 “享瘦享瘦” 健健 康康 “轻松轻松” 生生 化化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空腹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以上 禁食禁食13天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脂肪氧化供能占85% 饱食、少动饱食、少动 脂肪堆积,发胖脂肪堆积,发胖 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The 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analysis of lipids 第一节第一节 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质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质(lipids 三脂酰甘油三脂酰甘油 (triacylgl

3、ycerol, TAG),也也 称为称为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胆固醇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磷脂 (phospholipid, PL) 糖脂糖脂 (glycolipid) 鞘脂鞘脂 (sphingolipid) n定义定义: n分类分类: 类脂类脂 (lipoid) 脂肪脂肪 (fat) CH2 CH CH2 O O O C O (CH2)mCH3 C O (CH2)nCH3 P O OX OH 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X=胆碱、水、乙醇胆碱、水、乙醇 胺、胺、 丝氨酸、甘

4、丝氨酸、甘 油、肌醇、磷脂油、肌醇、磷脂 酰甘油等。酰甘油等。 甘油磷脂甘油磷脂 CH2 CH CH2 O O O C O (CH2)m CH3 C O (CH2)k CH3 C O (CH2)nCH3 CH2 CH CH2 OH OH OH 甘油甘油 分类分类含量含量分布分布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95 95脂肪组织、脂肪组织、 血浆血浆 1. 储脂供能储脂供能 2. 提供必需脂酸提供必需脂酸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热垫作用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构成血浆脂蛋白 糖酯、糖酯、胆胆固固 醇及其酯、醇及其酯、 磷脂磷脂 5

5、 5生物膜、神生物膜、神 经、血浆经、血浆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素、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素、 维生素、胆汁酸等维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浆脂蛋白构成血浆脂蛋白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甘油三酯的代谢甘油三酯的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 第三节第三节 脂肪组织:脂肪组织:主要以主要以葡萄糖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 CM或或VLDL中的中的FA合成脂肪,储存。合成脂肪,储存。 肝脏:肝脏:肝内质网合成的肝内质网合成的TG,组成,组成V

6、LDL入血。入血。 小肠粘膜: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 以以CM的形式入血。的形式入血。 (一)合成部位(一)合成部位 一、不同来源脂肪酸在不同器官以不完一、不同来源脂肪酸在不同器官以不完 全相同的途径合成甘油三酯全相同的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 CM中的中的FFA(游离脂肪酸)(来自食物脂肪)(游离脂肪酸)(来自食物脂肪) 1.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 2. 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 (二)合成原料(二)合成原料 (三)合成基本过程

7、(三)合成基本过程 CH2OH ( 肝、肾、肠)甘油激酶肝、肾、肠)甘油激酶 CH2OH HOCH HO CH CH2OH ATP ADP CH2O P 甘油甘油 - -磷酸甘油磷酸甘油 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 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2COCoA R3COCoA CoA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HCH 2 2 OH OH CHCH 2 2 OH OH CHOCHO- -C C- -R R1 1 O = CHCH 2 2 OH OH CHCH 2 2 OH OH CHOCHO- -C C- -R R1 1 O = CHCH 2 2 OH O

8、H CHCH 2 2 OO- -C C- -R R 2 2 CHOCHO- -C C- -R R1 1 O = O = CHCH 2 2 OH OH CHCH 2 2 OO- -C C- -R R 2 2 CHOCHO- -C C- -R R1 1 O = O = CHCH 2 2 OO- -C C- -R R3 3 CHCH 2 2 OO- -C C- -R R2 2 CHOCHO- -C C- -R R1 1 O = O = O = 甘甘 油油 二二 酯酯 途途 径径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1COCoA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2COCoA 磷脂酸磷脂酸

9、磷酸酶磷酸酶 Pi 酯酰酯酰CoA 转移酶转移酶 CoA R3COCoA PiPiCHCH 2 2 OO- - CHCH 2 2 OH OH CHOH CHOH 3 - 磷磷酸酸甘甘油油 PiPiCHCH 2 2 OO- - CHCH 2 2 OH OH CHOH CHOH 3 - 磷磷酸酸甘甘油油 O = PiCHCH 2 2 OO- - CHCH 2 2 OO- -C C- -R R1 1 CHOH CHOH 1-酯酯酰酰-3 - 磷磷酸酸甘甘油油 O = PiCHCH 2 2 OO- - CHCH 2 2 OO- -C C- -R R1 1 CHOH CHOH 1-酯酯酰酰-3 - 磷磷

10、酸酸甘甘油油 PiCHCH 2 2 OO- - CHCH 2 2 OO- -C C- -R R1 1 CHOH CHOH PiCHCH 2 2 OO- - CHCH 2 2 OO- -C C- -R R1 1 CHOH CHOH 1-酯酯酰酰-3 - 磷磷酸酸甘甘油油 O = Pi CHCH 2 2 OO- - CHCH 2 2 OO- -C C- -R R1 1 CHOCHO- -C C- -R R2 2 O = 磷磷脂脂酸酸 O = Pi CHCH 2 2 OO- - CHCH 2 2 OO- -C C- -R R1 1 CHOCHO- -C C- -R R2 2 O = 磷磷脂脂酸酸 C

11、HCH 2 2 OH OH CHCH 2 2 OO- -C C- -R R1 1 CHOCHO- -C C- -R R2 2 O = O = 1 1,2 2- -甘甘油油二二酯酯 CHCH 2 2 OO- -C C- -R R3 3 CHCH 2 2 OO- -C C- -R R1 1 CHOCHO- -C C- -R R2 2 O = O = O = 甘甘油油三三酯酯 CHCH 2 2 OO- -C C- -R R3 3 CHCH 2 2 OO- -C C- -R R1 1 CHOCHO- -C C- -R R2 2 O = O = O = 甘甘油油三三酯酯 组组 织:织:肝(主要)肝(主要

12、)、肾、脑、肺、乳腺及、肾、脑、肺、乳腺及脂肪等脂肪等 组织组织 亚细胞:亚细胞: 胞液:胞液:主要合成主要合成1616碳的软脂酸(棕榈酸)碳的软脂酸(棕榈酸) 肝线粒体、内质网:肝线粒体、内质网:碳链延长碳链延长 1. 软脂酸在胞质中合成软脂酸在胞质中合成 (一)软脂酸由乙酰辅酶(一)软脂酸由乙酰辅酶A A在在脂肪酸合酶催化下合成在在脂肪酸合酶催化下合成 二、内源性脂肪酸的合成需先合成软脂二、内源性脂肪酸的合成需先合成软脂 酸再加工延长酸再加工延长 nNADPHNADPH的来源的来源: :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来源)磷酸戊糖途径(主要来源) 胞液中胞液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及及苹果酸酶

13、苹果酸酶催化的反应催化的反应 乙酰乙酰CoA、ATP、HCO3-、NADPH、Mn2+ 2. 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是软脂酸合成的基本原料是软脂酸合成的基本原料 n乙酰乙酰CoACoA的主要来源的主要来源: : 乙酰乙酰CoA全部在线粒体内产生,通过全部在线粒体内产生,通过 柠檬酸柠檬酸- 丙酮酸循环丙酮酸循环(citrate pyruvate cycle)出线粒体。出线粒体。 乙酰乙酰CoA 氨基酸氨基酸 Glc(主要)(主要) 线线 粒粒 体体 膜膜 胞液胞液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丙酮酸 丙酮酸丙酮酸 苹果酸苹果酸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柠檬酸柠檬酸 柠檬酸柠檬酸 乙酰乙酰CoA NADPH

14、+H+ NADP+ 苹果酸酶苹果酸酶 CoA ATP AMP PPi ATP柠檬酸裂解酶柠檬酸裂解酶 CoA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H2O 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 苹果酸苹果酸 CO2 CO2 1. 丙二酰丙二酰CoA的合成的合成 酶酶-生物素生物素-CO2 + 乙酰乙酰CoA 酶酶-生物素生物素 + 丙二酰丙二酰CoA 3.软软脂酸生物合成过程脂酸生物合成过程 酶酶-生物素生物素 + HCO3 酶酶-生物素生物素-CO2 ADP+Pi ATP HCO3- +ATP ADP+Pi 酶酶-生物素生物素 酶酶-生物素生物素-CO2 丙二酰单酰丙二酰单酰CoA 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羧化酶羧化酶

15、乙酰乙酰CoA羧化酶羧化酶 (acetyl CoA carboxylase)是是 脂酸合成的脂酸合成的限速酶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生 物素物素,Mn2+是其激活剂。其活性受别构调节和化是其激活剂。其活性受别构调节和化 学修饰调节学修饰调节 。 H2O 活性活性 羧化酶羧化酶 柠檬酸柠檬酸 乙酰乙酰CoA羧化酶活性的调节羧化酶活性的调节 部分活性部分活性 羧化酶羧化酶 柠檬酸柠檬酸 P 无活性无活性 羧化酶羧化酶 P ATP ADP AMP活化的活化的 蛋白激酶蛋白激酶 Pi 蛋白磷酸酶蛋白磷酸酶2A 单体单体(无活性无活性) 多聚体多聚体(有活性有活性) 柠檬

16、酸柠檬酸 长链脂酰长链脂酰CoA (2)软脂酸合成)软脂酸合成 从乙酰从乙酰CoA及丙二酰及丙二酰CoA合成长链脂酸,合成长链脂酸, 是一个重复加成过程,每次延长是一个重复加成过程,每次延长2个碳原子。个碳原子。 各种生物合成脂酸的过程基本相似。各种生物合成脂酸的过程基本相似。 有有7种酶蛋白种酶蛋白(脂肪酰基转移酶、丙(脂肪酰基转移酶、丙 二酰二酰CoA酰基转移酶、酰基转移酶、-酮脂肪酰合成酶、酮脂肪酰合成酶、 -酮脂肪酰还原酶、酮脂肪酰还原酶、-羟脂酰基脱水酶、羟脂酰基脱水酶、 脂烯酰还原酶和硫酯酶)脂烯酰还原酶和硫酯酶),聚合在一起构,聚合在一起构 成成多酶体系多酶体系。 软脂酸合成酶软

17、脂酸合成酶 n大肠杆菌大肠杆菌 36 4 5 6 3ACP 7 7 5 2 1 AC P 4 2 1 SH SH SH SH 1.1.乙酰转移酶乙酰转移酶,2.,2.丙二酸单酰丙二酸单酰CoACoA转移酶转移酶,3.,3.酮脂酰合酶酮脂酰合酶, , 4.4.酮脂酰还原酶酮脂酰还原酶,5.,5.烯酰还原酶烯酰还原酶, , 6.6.水化酶水化酶,7.,7.硫酯酶硫酯酶, , 其辅基是其辅基是4 -磷酸泛酰磷酸泛酰 氨基乙硫醇氨基乙硫醇, 是脂酰基载体。是脂酰基载体。 酰基载体蛋白酰基载体蛋白(ACP) 丙二酸单酰丙二酸单酰CoA转变为软脂酸转变为软脂酸 转移转移 CESH ACPSH E CH3C

18、OSCoACoASH 乙酰转移酶乙酰转移酶( AT) CESH ACPSCOCH3 E CESCOCH3 ACPSH E CESCOCH3 ACPSCOCH2*COOH E *COOH CH2COSCoA CoASH 丙二酰转丙二酰转 移酶移酶(MT) 缩合脱羧缩合脱羧 CESCOCH3 ACPSCOCH2*COOH E *CO2 缩合酶缩合酶(CE) CESH ACPSCOCH2COCH3 E 还原、脱水、再还原还原、脱水、再还原 CESH ACPSCOCH2COCH3 E CESH ACPSCOCH2CHCH3 E OH NADPH+H+NADP+ -酮脂酰酮脂酰 还原酶还原酶(KR) 脱

19、水酶脱水酶 CESH ACPSCOC=C-CH3 E H H NADPH+H+ NADP+ 烯酰还原酶烯酰还原酶(ER) CESH ACPSCOCH2CH2CH3 E CESH ACPSCO(CH2)13CH2CH3 E CH3CH2(CH2)13COOH + CESH ACPSH E H2O 硫酯酶硫酯酶 (TE) 再经再经6次循环次循环 软脂酸软脂酸 CESCOCH2CH2CH3 ACPSH E 丁酰基转移丁酰基转移 n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 : CH3COSCoA + 7 HOOCH2COSCoA + 14NADPH+H+ CH3(CH2)14COOH + 7 CO2 +

20、 6H2O + 8HSCoA + 14NADP+ 1. 代谢物改变原料供应量和乙酰代谢物改变原料供应量和乙酰CoA羧化酶活羧化酶活 性调节脂肪酸合成性调节脂肪酸合成 乙酰乙酰CoA羧化酶的别构调节物羧化酶的别构调节物 抑制剂:软脂酰抑制剂:软脂酰CoA及其他长链脂酰及其他长链脂酰CoA 激活剂:柠檬酸、异柠檬酸激活剂:柠檬酸、异柠檬酸 (四)脂肪酸合成受代谢物和激素调节(四)脂肪酸合成受代谢物和激素调节 2. 胰岛素是调节脂肪酸合成的主要激素胰岛素是调节脂肪酸合成的主要激素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生长素生长素 脂肪酸合成 TG合成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激活激活AMPK,使

21、之,使之磷酸化而失活磷酸化而失活 胰岛素:胰岛素:通过磷蛋白磷酸酶,使之通过磷蛋白磷酸酶,使之去磷酸化而复活去磷酸化而复活 + 脂肪酸合成 胰岛素胰岛素 乙酰CoA羧化酶、 脂肪酸合酶、 ATP-柠檬酸裂解 酶、脂蛋白脂酶 + TG合成 n乙酰乙酰CoACoA羧化酶的共价调节:羧化酶的共价调节: 3. 脂肪酸合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靶点脂肪酸合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靶点 脂肪酸合酶(复合体组分)在很多肿瘤高表脂肪酸合酶(复合体组分)在很多肿瘤高表 达。动物研究证明,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可明显减达。动物研究证明,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可明显减 缓肿瘤生长,减轻体重,是极有潜力的抗肿瘤和缓肿瘤生长,减轻体重,是极有

22、潜力的抗肿瘤和 抗肥胖的候选药物。抗肥胖的候选药物。 三、甘油三酯氧化分解产生大量三、甘油三酯氧化分解产生大量 ATP供机体需要供机体需要 (一)甘油三酯分解代谢从脂肪动员开始(一)甘油三酯分解代谢从脂肪动员开始 定义定义 脂肪动员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是指是指储存在脂储存在脂 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 及及甘油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 的过程。的过程。 G protein 脂解激素脂解激素 抗脂解激素抗脂解激素 关键酶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ho

23、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 、 TSH等。等。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 烟酸等。烟酸等。 CH2OH ( 肝、肾、肠)甘油激酶肝、肾、肠)甘油激酶 CH2OH HOCH HO CH CH2OH ATP ADP CH2O P 甘油甘油 - -磷酸甘油磷酸甘油 NAD+ NADH+ + H+ CH2OH C O CH2O P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糖酵解糖酵解 糖异生糖异生 -磷

24、酸甘油脱氢酶磷酸甘油脱氢酶 (二)甘油经糖代谢途径代谢(二)甘油经糖代谢途径代谢 组组 织:织:除脑组织外除脑组织外, ,大多数组织均可进大多数组织均可进 行,行, 其中其中肝、肌肉肝、肌肉最活跃。最活跃。 亚细胞:亚细胞:胞液、线粒体胞液、线粒体 部位部位 (三)(三)-氧化是脂肪酸分解的核心过程氧化是脂肪酸分解的核心过程 1. 脂酸的活化形式为脂酸的活化形式为脂酰脂酰CoA(胞液胞液) 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 ATP AMP PPi 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在存在 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脂脂 肪肪 酸酸 RCHR

25、CH 2 2 CHCH 2 2 C C- -OH OH OO = OO = 脂脂 酰酰SCoA RCHRCH 2 2 CHCH 2 2 C CSCoA SCoA OO = OO = 主要过程主要过程 限速酶限速酶 饥饿、高脂低糖饥饿、高脂低糖 膳食或糖尿病时,膳食或糖尿病时, 该酶活性增强。该酶活性增强。 2.脂酰脂酰CoA经肉碱经肉碱转运进入线粒体转运进入线粒体, 是脂酸是脂酸-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 -氧化的部位:氧化的部位: -氧化的步骤:氧化的步骤: 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3. 脂酸的脂酸的氧化氧化 CH2CH2CH2CO

26、OH CH2COOH CH2CH2CH2CH2CH2COOHCH2CH2CH2CH2COOH CH2CH2COOH COOH CH2C O NHCH2COOHC O NHCH2COOH 偶碳苯脂酸奇碳苯脂酸 苯乙尿酸 (苯乙酸衍生物) 马尿酸 (苯甲酸衍生物) 脂酸的脂酸的氧化的实验证明氧化的实验证明 1904 Knoop OH 脱氢脱氢 FADH2 加水加水 H2O O 脱氢脱氢 NADHH 硫解硫解 烯烯脂脂酰酰CoACoA RCH CHCO-SCoA - -羟脂酰羟脂酰CoACoA RCH CH2CO-SCoA - -酮脂酰酮脂酰CoACoA RC- CH2CO-SCoA RCO-SCo

27、A CH3CO-SCoA 乙酰乙酰CoA 脂酰脂酰CoA (少(少2C) 脂酰脂酰CoACoA RCH2CH2CO-SCoA NADH + H+ FADH2 H2O 呼吸链呼吸链 1.5ATP H2O 呼吸链呼吸链 2.5ATP 乙酰乙酰CoA 彻底氧化彻底氧化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生成酮体生成酮体 肝外组织氧化利用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活化:活化:消耗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个高能磷酸键 -氧化:氧化: 每轮循环每轮循环 四个重复步骤:四个重复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产物:产物:1分子分子乙酰乙酰CoA 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分子分子

28、NADH+H+ 1分子分子FADH2 4. 脂酸氧化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脂酸氧化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 以以16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 7 轮循环产物:轮循环产物:8分子分子乙酰乙酰CoA 7分子分子NADH+H+ 7分子分子FADH2 能量计算:能量计算: 生成生成ATP 810 + 72.5 + 71.5 = 108 净生成净生成ATP 108 2 = 106 脂酸的脂酸的-氧化小结氧化小结 部位:部位:肝脏、肌肉肝脏、肌肉等组织等组织线粒体线粒体 限速酶: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肉碱脂酰转移酶I I 步骤:步骤: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特点:一次特点:

29、一次-氧化,氧化,两次脱氢两次脱氢(FADH(FADH2 2, NADH), NADH),产生,产生 1 1分子分子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和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和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 A。 能量计算:生成的能量计算:生成的ATP:ATP:7n-47n-4;净生成的;净生成的ATP:ATP:7n-67n-6 1. 不饱和脂酸不饱和脂酸-氧化需转变构型氧化需转变构型 不饱和脂酸不饱和脂酸 氧化氧化 顺顺3-烯酰烯酰CoA 顺顺2-烯酰烯酰CoA 反反2-烯酰烯酰CoA 3顺顺-2反烯酰反烯酰CoA 异构酶异构酶 氧化氧化 L(+)-羟脂酰羟脂酰CoAD(-)-羟脂酰羟脂酰CoA D(-)-羟

30、脂酰羟脂酰CoA 表构酶表构酶 H2O (四)不同的脂肪酸还有不同的氧化方式(四)不同的脂肪酸还有不同的氧化方式 亚油酰CoA (9顺,12顺) 3次氧化 十二碳二烯脂酰CoA (3顺,6顺) 十二碳二烯脂酰CoA (2反,6顺) 1 34 5 6 CH3 c O SCoA 2 7 CH3 c O SCoA 1 2 3 4 5 67 3顺,2反-烯脂酰 CoA异构酶 CH3 c O SCoA 18 129 1 2次氧化 CH3c O SCoA 1 2 3 八碳烯脂酰CoA (2顺) D(+)-羟八碳脂酰CoA L(-)-羟八碳脂酰CoA 4 乙酰CoA 4次氧化 -羟脂酰CoA 表构酶 烯脂酰

31、CoA 水化酶 1 2 CH3c OH O SCoA 3 CCH3 SCoA OH O 1 23 长链脂酸长链脂酸(C20、C22) (过氧化酶体)(过氧化酶体) 脂肪酸氧化酶脂肪酸氧化酶 (FAD为辅酶)为辅酶) 较短链较短链 脂酸脂酸 (线粒体)(线粒体) 氧化氧化 2. 超长碳链脂肪酸需先在过氧化酶体氧化超长碳链脂肪酸需先在过氧化酶体氧化 成较短碳链脂肪酸成较短碳链脂肪酸 3. 丙酰丙酰CoA转变为琥珀酰转变为琥珀酰CoA进行氧化进行氧化 Ile Met Thr Val 奇数碳脂酸奇数碳脂酸 胆固醇侧链胆固醇侧链 CH3CH2COCoA 羧化酶羧化酶 (ATP、生物素)、生物素) CO2

32、 D-甲基丙二酰甲基丙二酰CoA L-甲基丙二酰甲基丙二酰CoA 消旋酶消旋酶 变位酶变位酶 5 -脱氧腺苷钴胺素脱氧腺苷钴胺素 琥珀酰琥珀酰CoA TAC n血浆水平: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 n代谢定位:代谢定位: 生成:生成:肝细胞线粒体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 粒体粒体 定义:酮体是脂肪酸肝细胞线粒体中不完全氧化产生定义:酮体是脂肪酸肝细胞线粒体中不完全氧化产生 的特有产物,包括:的特有产物,包括: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羟丁酸、丙酮。 (五)脂肪酸在肝分解可产生酮体(五

33、)脂肪酸在肝分解可产生酮体 CO2 CoASH CoASH NAD+ NADH+H+ -羟丁酸羟丁酸 脱氢酶脱氢酶 HMGCoA 合酶合酶 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 硫解酶硫解酶 HMGCoA 裂解酶裂解酶 1.酮体在肝细胞中生成酮体在肝细胞中生成 CHCH 3 3 CSCoA CSCoA = = OO CHCH 3 3 CSCoA CSCoA = = OO = = OOCHCH 3 3 CSCoA CSCoA = = OO CHCH 3 3 CSCoA CSCoA = = OO = = OO CHCH 3 3 CCHCCH 2 2 CSCoA CSCoA ( ( 乙乙酰酰乙乙酰酰乙乙酰酰乙乙酰

34、酰CoACoA ) ) = = OO = = OO CHCH 3 3 CCHCCH 2 2 CSCoA CSCoA ( ( 乙乙酰酰乙乙酰酰乙乙酰酰乙乙酰酰CoACoA ) ) = = OO = = OO = = OO = = OO HOCCHHOCCH 2 2 CCHCCH 2 2 CSCoACSCoA ( (HMGCoAHMGCoA) ) CHCH 3 3 OHOH 羟羟甲甲基基戊戊二二酸酸单单酰酰羟羟甲甲基基戊戊二二酸酸单单酰酰CoACoA = = OO = = OO HOCCHHOCCH 2 2 CCHCCH 2 2 CSCoACSCoA ( (HMGCoAHMGCoA) ) CHCH

35、 3 3 OHOH 羟羟甲甲基基戊戊二二酸酸单单酰酰羟羟甲甲基基戊戊二二酸酸单单酰酰CoACoA = = OO = = OO = = OO = = OO CHCH 3 3 CHCHCHCH 2 2 COOH COOH D(D(- -) )- - - -羟羟丁丁酸酸羟羟丁丁酸酸 OHOH CHCH 3 3 CHCHCHCH 2 2 COOH COOH D(D(- -) )- - - -羟羟丁丁酸酸羟羟丁丁酸酸 CHCH 3 3 CHCHCHCH 2 2 COOH COOH D(D(- -) )- - - -羟羟丁丁酸酸羟羟丁丁酸酸 OHOH CHCH 3 3 CCHCCH3 3 丙丙酮酮丙丙酮酮

36、 = = OO CHCH 3 3 CCHCCH3 3 丙丙酮酮丙丙酮酮 CHCH 3 3 CCHCCH3 3 丙丙酮酮丙丙酮酮 = = OO = = OO CHCH 3 3 CCHCCH 2 2 COH COH 乙乙酰酰乙乙酸酸乙乙酰酰乙乙酸酸 = = OO = = OO CHCH 3 3 CCHCCH 2 2 COH COH 乙乙酰酰乙乙酸酸乙乙酰酰乙乙酸酸 = = OO CHCH 3 3 CCHCCH 2 2 COH COH 乙乙酰酰乙乙酸酸乙乙酰酰乙乙酸酸 CHCH 3 3 CCHCCH 2 2 COH COH 乙乙酰酰乙乙酸酸乙乙酰酰乙乙酸酸 = = OO = = OO = = OO

37、= = OO NAD+ NADH+H+ 琥珀酰琥珀酰CoA 琥珀酸琥珀酸 CoASH+ATP PPi+AMP CoASH 2.酮体在肝外酮体在肝外 组织利用组织利用 琥珀酰琥珀酰CoA转硫酶转硫酶 (心、肾、脑及骨(心、肾、脑及骨 骼肌的线粒体)骼肌的线粒体) 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 硫激酶硫激酶 (肾、心和脑(肾、心和脑 的线粒体)的线粒体) CHCH 3 3 CHCHCHCH 2 2 COOH COOH D(D(- -) )- - - -羟羟丁丁酸酸羟羟丁丁酸酸 OHOH CHCH 3 3 CHCHCHCH 2 2 COOH COOH D(D(- -) )- - - -羟羟丁丁酸酸羟羟丁丁

38、酸酸 CHCH 3 3 CHCHCHCH 2 2 COOH COOH D(D(- -) )- - - -羟羟丁丁酸酸羟羟丁丁酸酸 OHOH CHCH 3 3 CCHCCH 2 2 COH COH 乙乙酰酰乙乙酸酸乙乙酰酰乙乙酸酸 = = OO = = OO CHCH 3 3 CCHCCH 2 2 COH COH 乙乙酰酰乙乙酸酸乙乙酰酰乙乙酸酸 = = OO CHCH 3 3 CCHCCH 2 2 COH COH 乙乙酰酰乙乙酸酸乙乙酰酰乙乙酸酸 CHCH 3 3 CCHCCH 2 2 COH COH 乙乙酰酰乙乙酸酸乙乙酰酰乙乙酸酸 = = OO = = OO = = OO = = OO C

39、HCH 3 3 CCHCCH 2 2 CSCoA CSCoA ( ( 乙乙酰酰乙乙酰酰乙乙酰酰乙乙酰酰CoACoA ) ) = = OO = = OO CHCH 3 3 CCHCCH 2 2 CSCoA CSCoA ( ( 乙乙酰酰乙乙酰酰乙乙酰酰乙乙酰酰CoACoA ) ) = = OO = = OO = = OO = = OO CHCH 3 3 CSCoA CSCoA = = OO 2CH CH 3 3 CSCoA CSCoA = = OO CHCH 3 3 CSCoA CSCoA = = OO = = OO 2 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硫解硫解 酶酶(心、肾、脑及(心、肾、脑及 骨骼肌线粒

40、体)骨骼肌线粒体) 肝内生成,肝外利用肝内生成,肝外利用 3.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酮体是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并且酮体的一种形式。并且酮体 可通过血脑屏障,可通过血脑屏障,是是肌肉肌肉尤其是尤其是脑组织脑组织的重的重 要能源要能源。 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维 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4. 酮体生成的调节酮体生成的调节 (1)饱食及饥饿的影响(主要通过激素的作用)饱食及饥饿的影响(主要通过激素的作用) 抑制脂解,脂肪动员抑制脂解,脂肪动员 饱饱 食食 胰岛素胰

41、岛素 进入肝的脂酸进入肝的脂酸 脂酸脂酸氧化氧化 酮体生成酮体生成 饥饥 饿饿 脂肪动员脂肪动员 FFA 胰高血糖素等胰高血糖素等 脂解激素脂解激素 酮体生成酮体生成 脂酸脂酸氧化氧化 (2)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 糖代谢糖代谢 旺盛旺盛 FFA主要生成主要生成TG及磷脂及磷脂 乙酰乙酰CoA +乙酰 乙酰CoA羧化酶羧化酶 丙二酰丙二酰CoA 反之,反之,糖代谢减弱糖代谢减弱,脂酸,脂酸-氧化及酮体生成均氧化及酮体生成均加强。加强。 丙二酰丙二酰CoA竞争性抑制肉碱脂酰转移竞争性抑制肉碱脂酰转移 酶酶 ,抑制脂酰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脂酸脂酸氧

42、氧 化减弱,酮体生产减少化减弱,酮体生产减少。 (3)丙二酰)丙二酰CoA抑制脂酰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 酮体代谢紊乱酮体代谢紊乱 l 严重饥饿严重饥饿 l 酮体生成酮体生成酮体利用酮体利用 l 严重糖尿病严重糖尿病 l 血液中酮体浓度增高血液中酮体浓度增高 l 酮血症酮血症 酸中毒酸中毒 l 酮尿酮尿 未加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尿液及血液中酮体的含量未加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尿液及血液中酮体的含量 脂酸合成途径与脂酸的脂酸合成途径与脂酸的-氧化比较氧化比较 代谢途径代谢途径脂肪酸合成途径脂肪酸合成途径脂酸的脂酸的-氧化氧化 进行的部位进行的部位细胞浆细胞浆线粒体线粒体 酰基载体酰基载体ACP

43、CoASH 反应步骤反应步骤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原料来源原料来源 柠檬酸转运机制将乙酰辅柠檬酸转运机制将乙酰辅A从线粒从线粒 体运至细胞浆,体运至细胞浆,NADPH来自糖代来自糖代 谢谢 肉毒碱载体系统将脂酰辅酶肉毒碱载体系统将脂酰辅酶A从细从细 胞浆运至线粒体胞浆运至线粒体 碳链的变化碳链的变化 脂酸链获取脂酸链获取2个碳单元个碳单元 (来自乙酰辅酶(来自乙酰辅酶A,直接供体是丙,直接供体是丙 二酰辅酶二酰辅酶A ) 脂酸链脱去脂酸链脱去2个碳单元个碳单元 (生成乙酰辅酶(生成乙酰辅酶A) 方向方向从甲基端到羧基端

44、从甲基端到羧基端从羧基端到甲基端从羧基端到甲基端 能量的变化及参与的能量的变化及参与的 辅酶辅酶 消耗消耗ATP和和NADPHH+产生产生FADH2、NADH+H+ 关键酶关键酶乙酰乙酰CoA羧化酶(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Mn2 ) )肉碱脂酰转移酶肉碱脂酰转移酶I 第四节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磷脂的代谢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 1.合成部位合成部位 2.合成原料及辅因子合成原料及辅因子 一、磷脂酸是甘油磷脂合成的一、磷脂酸是甘油磷脂合成的 重要中间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一)甘油磷脂合成的原料来自糖、脂质(一)甘油磷脂合成的原料来自糖、脂质 和氨基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

45、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 脂肪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脂肪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ATP、 CTP (二)甘油磷脂合成有两条途径(二)甘油磷脂合成有两条途径 (1)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和和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通过通过 甘油二酯甘油二酯途径合成途径合成 甘油二酯甘油二酯是该途径的重要中间物,胆碱和乙醇胺被活化是该途径的重要中间物,胆碱和乙醇胺被活化 成成CDP-CDP-胆碱和胆碱和CDP-CDP-乙醇胺后,分别与甘油二酯缩合,生乙醇胺后,分别与甘油二酯缩合,生 成磷脂酰胆碱(成磷脂酰胆碱(PCPC)和磷脂

46、酰乙醇胺()和磷脂酰乙醇胺(PEPE)。)。 PCPC和和PEPE占组织及血液磷脂占组织及血液磷脂75%75%以上。以上。 CTP:CTP: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CCTCCT)是)是关键酶关键酶,它催化磷,它催化磷 酸胆碱与酸胆碱与CTPCTP缩合成缩合成CDP-CDP-胆碱。胆碱。 CTP:CTP: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CCTCCT)氨基酸)氨基酸 序列结构示意图序列结构示意图 (2)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 氨酸及心磷脂氨酸及心磷脂通过通过CDP-甘油甘油 二酯途径合成二酯途径合成 二软脂酰胆碱二软脂酰胆碱 R1、R2为软脂酸 X为胆碱

47、由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可降低肺泡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可降低肺泡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 CH2O-C-R1 R2C-O-CH CH2O-P-OX O O OH O O O O CH2O-C-R1 R2C-O-CH CH2O-P-OX OH O O O O O O PLA1 PLA2 PLC PLD PLB2 PLB1 CH2OH R2C-O-CH CH2O-P-OX OH O O O O CH2O-C-R1 HO-CH CH2O-P-OX O OH O 磷脂酶磷脂酶 (phospholipase , PLA) 二、甘油磷脂由磷脂酶催化降解二、甘油磷脂由磷脂酶催化降解 第五节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胆

48、固醇代谢 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 n 胆固醇胆固醇(cholesterol)结构:结构: 固醇共同结构: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环戊烷多氢菲 H H H H H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动物胆固醇动物胆固醇(27(27碳碳) ) 植物植物(29碳碳)酵母酵母(28碳碳) n 胆固醇在体内含量及分布:胆固醇在体内含量及分布: 含量含量: 约约140克克 分布:分布: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 , 大约大约 分布在分布在 脑、神经组织;脑、神经组织;肝、肾、肠等内脏、皮肤

49、、肝、肾、肠等内脏、皮肤、 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 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 量较高。量较高。 一、体内胆固醇来自食物和内源性合成一、体内胆固醇来自食物和内源性合成 存在形式: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 食物中胆固醇的消化吸收食物中胆固醇的消化吸收 淋巴管 血循环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胆固醇酯等脂类胆固醇酯等脂类 载脂蛋白载脂蛋白(apo) B48、 C、A、A 影响胆固醇消化吸收的因素影响胆固醇消化吸收的因素 胆汁酸盐:吸收增加胆汁酸盐:吸收增加

50、 食物脂肪:吸收增加食物脂肪:吸收增加 植物固醇:吸收降低植物固醇:吸收降低 纤维素、果胶:吸收降低纤维素、果胶:吸收降低 食物胆固醇:绝对量增加食物胆固醇:绝对量增加 一、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为乙酰一、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为乙酰CoA和和NADPH 组织定位组织定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 各组织均可合成,以各组织均可合成,以肝、小肠为主肝、小肠为主。 细胞定位细胞定位:胞液、光面内质网胞液、光面内质网 (一)合成部位(一)合成部位 组织定位组织定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 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以

51、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以肝、小肝、小 肠为主肠为主。 细胞定位细胞定位:胞质、光面内质网膜胞质、光面内质网膜 (一)体内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是肝(一)体内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是肝 1分子胆固醇分子胆固醇 18乙酰乙酰CoA + 36ATP + 16(NADPH+H+) 葡萄糖有氧氧化葡萄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二)乙酰(二)乙酰CoA和和NADPH是胆固醇合成基本原料是胆固醇合成基本原料 (三)胆固醇合成由以(三)胆固醇合成由以HMG-CoA还原酶为关键酶的一系列还原酶为关键酶的一系列 酶促反应完成酶促反应完成 合成胆固醇合成胆固醇 的关键酶的关键酶 1.由乙酰由乙酰CoA合成

52、甲羟戊合成甲羟戊 酸酸 甲羟戊酸经甲羟戊酸经15碳化合碳化合 物转变成物转变成30碳鲨烯碳鲨烯 鲨烯环化为羊毛固醇后转鲨烯环化为羊毛固醇后转 变为胆固醇变为胆固醇 限速酶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还原酶 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 (午夜最高,中午最低)午夜最高,中午最低) 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脱磷酸可恢复活性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脱磷酸可恢复活性 受胆固醇的反馈抑制作用受胆固醇的反馈抑制作用 胰岛素、甲状腺素能诱导肝胰岛素、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还原酶的 合成合成 (四)胆固醇合成受多种因素调节(四)胆固醇合成受多种因素调节 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饥饿与禁

53、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 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胆固醇的合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胆固醇的合 成增加。成增加。 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它主要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它主要 抑制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合成。还原酶的合成。 饥饿与饱食饥饿与饱食 胆固醇胆固醇 胰岛素及甲状腺素胰岛素及甲状腺素能诱导肝能诱导肝HMG-CoA还原还原 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 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则能抑制则能抑制HMG-CoA还还 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甲状腺素还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

54、酸。甲状腺素还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 激素激素 l新型降胆固醇药物新型降胆固醇药物 依据依据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在新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在新 的药物开发上发现了的药物开发上发现了HMG-CoA还原酶的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 剂剂-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降,可有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降 低血胆固醇。低血胆固醇。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 洛伐他汀(洛伐他汀(lovastatin) l 普伐他汀(普伐他汀(pravastatin) l 塞伐他汀(塞伐他汀(simvastatin) 二、转化成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是二、转化成胆汁酸及类

55、固醇激素是 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胆固醇的母核胆固醇的母核环戊烷多氢菲在体内不环戊烷多氢菲在体内不 能被降解,但能被降解,但侧链可被氧化侧链可被氧化、还原或降解还原或降解,实,实 现胆固醇的转化。现胆固醇的转化。 (一)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一)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 胆固醇在在胆固醇在在肝细胞肝细胞中转化成中转化成胆汁酸胆汁酸(bile acid),随胆汁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是体内随胆汁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是体内 代谢的主要去路。代谢的主要去路。 (二)胆固醇可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二)胆固醇可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器官器官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合成的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肾上腺 皮质球状带

56、皮质球状带醛固酮醛固酮 皮质束状带皮质束状带皮质醇皮质醇 皮质网状带皮质网状带雄激素雄激素 睾丸睾丸间质细胞间质细胞睾丸酮睾丸酮 卵巢卵巢 卵泡内膜细胞卵泡内膜细胞雌二醇、孕酮雌二醇、孕酮 黄体黄体 (三)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三)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3的前体的前体 7-脱氢胆固醇脱氢胆固醇 第六节第六节 Metabolism of Lipoprotein 血浆脂蛋白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血脂是血浆所含脂类的统称一、血脂是血浆所含脂类的统称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血脂,包括:甘油三,包括:甘油三 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 外源性

57、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 释放入血释放入血 n定义:定义: n来源:来源: 血脂含量受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及代谢代谢 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 组成组成 血浆含量血浆含量 空腹时主空腹时主 要来源要来源 mg/mLmmol/L 总脂总脂400700(500)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10150(100)0.111.69(1.13)肝肝 总胆固醇总胆固醇100250(200)2.596.47(5.17)肝肝 胆固醇酯胆固醇酯70250(200)1.815.17(3.75

58、) 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4070(55)1.031.81(1.42) 总磷脂总磷脂150250(200)48.4480.73(64.58)肝肝 卵磷脂卵磷脂50200(100)16.164.6(32.3)肝肝 神经磷脂神经磷脂50130(70)16.142.0(22.6)肝肝 脑磷脂脑磷脂1535(20)4.813.0(6.4)肝肝 游离脂酸游离脂酸520(15)脂肪组织脂肪组织 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电泳法电泳法 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脂蛋白 (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形式而运输。 CM 前前 二、血浆脂

59、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及代谢形式二、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及代谢形式 (一)血浆脂蛋白可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分类(一)血浆脂蛋白可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分类 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CM、VLDL、LDL、HDL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Four classes of lipoproteins, vi

60、sualized in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after negative staining. Clockwise from top left: chylomicrons, 50 to 200 nm in diameter; VLDL, 28 to 70 nm; HDL, 8 to 11 nm; and LDL, 20 to 25 nm. CM 前前 超速离心超速离心 CM VLDL LDL HDL 密度密度 电泳法电泳法 0.95 原点原点 0.951.006 前前 1.0061.063 1.0631.210 组组 成成 脂类脂类含含TG最多最多, 8090% 含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