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备课资源——氧族元素复习0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备课资源——氧族元素复习0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备课资源——氧族元素复习0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备课资源——氧族元素复习0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备课资源——氧族元素复习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氧族元素知识归纳一、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二、本章主要内容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4Na+O2=2Na2O 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 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 2NO+O2=2NO2 4FeS2+11O22Fe2O2+8SO2与有机物作用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2S+O2=2S+2H2O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2SO3+O2=2H2SO4,2Na2SO4+O2=2Na2SO4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d.苯酚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2=2H2O+2I2吸氧腐蚀

2、(如:铁生锈)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2氧气和臭氧的比较物质名称臭氧氧气物理性质通常状态气态气态气味有刺激性臭味无味熔点/约251约218沸点/约112约183颜色气态呈浅蓝色,液态呈深蓝色,固态呈紫黑色气态无色,液态呈浅蓝色,固态仍呈浅蓝色2.1431.42949430.8主要化学性质氧化性极强,可氧化Ag、Hg等氧化性强,但难氧化Ag、Hg等主要用途漂白、消毒;地球上生物的天然保护伞;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

3、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自然存在90%存在于距地面15km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中O2占的体积分数约为20%相互转化3硫元素的化学反应(1)硫单质的反应 S+Hg=HgS S+2Ag=Ag2S 3S+6KOH=2K2S+K2SO3+3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2)H2S的反应H2SH2+SH2S+X2=2HX+S(X2是指卤素单质,即Cl2,Br2,I2)H2S+Pb(Ac)2=PbS+2HAcH2S+CuSO4=CuS+H2SO4FeS+2HCl=FeCl2+H2S(H2S的实验室制法)(3)SO2的反应SO2+2H2S=3S+2H2O

4、SO2+Na2O=Na2SO3SO2+Na2O2=Na2SO4SO2+2NaOH=Na2SO3+H2ONa2SO3+SO2+H2O=2NaHSO32NaHCO3+SO2=Na2SO3+2CO2+H2ONa2CO3+SO2=Na2SO3+CO2 SO2+X2+2H2O=H2SO4+2HXNa2SO3+X2+H2O=Na2SO4+2HX(X2=Cl2,Br2,I2)2FeCl3+SO2+2H2O=2FeCl2+2HCl+H2SO4SO2+NH3H2O=NH4HSO3 Na2SO3+H2SO4=Na2SO4+SO2+H2O2Na2SO3+O2=2Na2SO4(亚硫酸易被氧化而变质)(4)浓H2SO4

5、有关反应(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 4硫化物的溶解性硫化物溶解性反应举例Na2S、K2S、(NH4)2S溶于水,又溶于酸(NH4)2S+2HCl=2NH4Cl+H2SBaS、CaS、MgS、Al2S3遇水分解Al2S3+6H2O=2Al(OH)3+3H2SZnS(白)、FeS(黑)不溶于水,但溶于酸ZnSO4+Na2S=ZnS+Na2SO4ZnS+H2SO4=ZnSO4+H2SAg2S、HgS、CuS、PbS(HgS为红色,其他均为黑色)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CuSO4+H2S=CuS+H2SO42AgNO3+Na2S=Ag2S+2NaNO35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稀硫酸的氧化性的区别浓硫酸具有强氧

6、化性,其氧化性是由硫酸分子中处于最高价态的+6价的硫产生的,加热能氧化许多金属、非金属及某些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二氧化硫。稀硫酸溶液中不存在硫酸分子,因而无强氧化性,但电离产生H+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氧化比较活泼的金属(如Zn等)而发生置换反应,稀硫酸的还原产物为氢气。由此可见,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氧化性,但产生氧化性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其氧化能力也有强与弱的差别,被还原产物也不相同。6硫化氢、二氧化硫有关反应计算技巧. H2S、O2混合气体燃烧计算技巧不完全燃烧:2H2S+O2(不足) 2S+2H2O完全燃烧:2H2S+3O3(充足) 2SO2+2H2O讨论:(1)当

7、时,发生反应,产物为S,H2O(2)当 时,发生反应,产物为SO2,H2O(3)当 时,发生、反应,产物S,SO2,H2O可将(1)、(2)两式合并,并用待定系数法配平 注意:计算时应根据n(H2S):n(O2)的比值分别选择、式进行计算,如果作为选择题,可以用如下讨论:若 ,则只发生反应;若 ,只发生反应;若 ,、反应均发生,生成SO2的量为 (体积或摩尔)。. H2S,SO2混和计算的进一步推广:即它们的盐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硫的计算、讨论依据的化学原理有:Na2S+H2SO4=Na2SO4+H2S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H2S+SO23S+2H2O若设Na

8、2SO3为amol,Na2S为bmol,足量H2SO4条件下反应,则有以下情况: 时,正好完全反应,生成S 时,Na2SO3过量,产物为SO2和S 时,Na2S过量,产物为H2S和S7物质的漂白性规律(1)由于发生物理变化能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2)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有: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形成无色的化合物而具有漂白作用,SO2的漂白作用是可逆的HClO、O3、H2O2、Na2O2,浓HNO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染料和有机色质氧化而使之褪色,HClO等的漂白作用不可逆。HClO、浓HNO3和Na2O2能使指示剂变色后褪色说明:由于浓硝酸有强腐蚀性,所以

9、一般不用它做漂白剂8硫酸与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1)浓H2SO4与金属反应的规律常温时,Fe、Co、Ni、Cr、Al等金属与浓H2SO4作用,发生“钝化”加热时,除Au、Pt外,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但都没有氢气生成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与浓H2SO4作用时,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硫酸盐,一般情况下,H2SO4被还原为SO2,但还原性较强的金属,如锌等与浓H2SO4作用时,还原产物主要是SO2,往往同时有单质硫和硫化氢出现 金属的还原性越强,生成S和H2S的倾向就越大。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后的金属,在加热情况下跟浓硫酸作用,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硫酸盐,还原产物均是SO2,而不生成S

10、和H2S;但随着浓H2SO4消耗,浓度变小成稀H2SO4,氢以后的金属便不反应了,而氢以前的金属还可以反应置换H2,这在计算题中要特别注意(2)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硫酸盐(若金属为变价金属,则生成低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例如:Fe+H2SO4(稀)=FeSO4+H2Cu、Hg、Ag等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与稀H2SO4不反应9工业制硫酸的十个“三”(1)三原料(黄铁矿或硫、空气、水)(2)三阶段硫铁矿煅烧SO2的制备和SO2的净化和氧化SO3的吸收和H2SO4的生成(3)三方程 SO3+H2OH2SO4(4)三条件(SO2转化为SO3需1个大气压、400500、V2O5作催化剂)(5)三设备沸

11、腾炉、接触室、吸收塔(6)三杂质(矿尘、砷、硒的化合物、水蒸气)(7)三净化(除尘、洗涤、干燥)(8)三原理(热交换、逆流、增大接触面)(9)三注意(粉碎硫铁矿、用98.3的浓H2SO4吸收SO3、SO2的回收与利用)(10)三关系(FeS22H2SO4,SH2SO4,SO2H2SO4)10浓H2SO4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何不同(1)浓硫酸能够强烈地吸水而形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化物,如H2SO4H2O、H2SO42H2O和H2SO44H2O等。例如,浓H2SO4可以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因而,浓H2SO4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吸水性是指浓硫酸吸收直接的H2O,这H2O可以是游离水或晶体中的结晶水或某反应生成的水(2)浓硫酸也能夺取纸张、木材、衣服、皮肤等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水的组成比),使它们炭化。但并不是都游离出碳,例如浓硫酸使甲酸(HCOOH)脱水以后生成的是一氧化碳。脱水性指浓硫酸吸收非现成的H2O,而在指把有机物中H、O原子按个数21脱走11浓H2SO4能干燥的气体(1)选择干燥剂时应掌握的原则:一是干燥剂本身应具有吸水性,二是干燥剂与被干燥气体(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