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 目:“鲶鱼”动,课堂“活”高年级美术课堂教学鲶鱼效应的尝试工作单位: 万江实验小学作者姓名: 张培强联系 : 期: 2011年5月“鲶鱼”动,课堂“活”高年级美术课堂教学鲶鱼效应的尝试【摘 要】 在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很多老师均有同感:单调、乏味、沉闷。除了教学过程单调乏味,缺少变化,教学气氛过度松弛外,学生参与度的降低也是课堂沉闷的重要原因,缺少新异和变化的刺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听觉和视觉的倦怠,降低学习效率。改变这一窘境迫在眉睫,笔者在多年的高年级美术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巧用“鲶鱼效应”,设法“制造”出一定的紧张气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有效地扭转沉
2、闷、懒散的态势,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使课堂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鲶鱼效应” 活跃性 实效性晨曦初照,安安静静,确实给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但由于部分美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本身对美术课堂气氛的误解,因此,安安静静背后,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一二。其实认真观察,不难发现以下的镜头:镜头1:有的学生貌似挺乖,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但思想开小差,打瞌睡,当请他回答问题时,却是答非所问,甚至不知所措。镜头2:在调皮好动的小学生手里,又多又杂的美术材料成了玩具,甚至成了攻击其他同学的“武器”。镜头3:常常有学生看其他书籍,或做其他作业,对真正的美术活动却不投入,美术老师要走下来巡堂了,立刻
3、动笔画起来,老师一走便做其他作业。为此,笔者曾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一次不记名的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 96.3 %),其中,一组数据反映了高年级学生对美术的喜欢程度(如下图)。美术的喜欢程度没感觉8%一直喜欢11.2%开始不喜欢后来喜欢18.7%开始喜欢,后来不喜欢40.3%一直不喜欢21.8%诚然,面对以上的数据和镜头,相信大多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感到可笑之余,内心无不隐隐作痛。高年级美术课堂何以演变成如此境地?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教师讲课的声音单调,缺少变化,颇像催眠大师的表演,自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催眠效果。其二,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教学气氛过度松弛,也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固
4、定不变的单调刺激,缺少新异和变化的刺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听觉和视觉的倦怠,降低了学习效率。其三,随学生年龄增长、年级增高,在小学教育课程中,三门主科的学习压力大,导致学生对美术学科忽视,学生参与度的降低,会产生主动思维的抑制,造成心理的疲劳和倦怠。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巧用“鲶鱼效应”,通过“鲶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沙丁鱼”们,从而在课堂内部形成一个人人向上的“比、学、赶、超”的良好的氛围。何为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但还没等到靠岸,许多沙丁鱼就缺氧死掉了,渔夫为了保证它们的鲜活,就放了一些鲶鱼进去,鲶鱼好动,所以沙丁鱼就和鲶鱼一起四处游窜,激起水花无数,
5、这样就丰富了水里的氧气,刺激了沙丁鱼的运动活力,延长了它们的生命。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新异的刺激是使个体保持生命活力的重要条件,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鲶鱼效应”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设法“制造”出一定的紧张气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有效地扭转沉闷、懒散的态势,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使课堂更具实效性。一、巧用“鲶鱼”导新课,气氛活跃好开端。两三分钟的精彩导入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注入些许躁动的教室,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精神状态。这时候除了教学导入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外,还需要有“鲶鱼”
6、们的配合,再好的设计,如果学生闷声不响,死气沉沉,那也徒劳,虽然他们中间也许不乏聪明睿智的“沙丁鱼”,可是他们可能缺乏动力,也可能缺乏兴趣。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你所需要的“鲶鱼”,再配以适当的奖赏鼓励制度,让这群“鲶鱼”来激起层层浪。比如,我们经常用故事、谜语、图片导入,如果光是老师讲述,显得单调无聊。通常这个时候我就会找一条表现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的“鲶鱼”来讲述,“鲶鱼”一般动作夸张,表情丰富,那么在座的“沙丁鱼”们的兴趣就会被激发,一个个跃跃欲试,然后我会看准时机,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奖励“”,(如下图)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潜在的竞争意识被激发,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你所期望的学习
7、状态。“鲶鱼”课堂表现奖励表“鲶鱼”行为表现奖励鹏飞同学积极发言,把自己的见解和老师、同学交流。乐陵同学动脑筋,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彦灵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贤同学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小红同学主动地帮助小组成员。二、发挥“鲶鱼”授新课,推波助澜活水来。新授课中新授内容的学习是整堂课的核心,许多“沙丁鱼”都有种潜在的知难而退、安于现状的情绪,所以他们的情绪调动更需要动力,尤其是让他们接受新知识的时候。而“鲶鱼”们天生有种冲劲,他们一般绘画想象力比较优秀,有较强的感召力,可以依靠个人魅力去带动和激励其他成员。那么我们在教授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特性来把“沙丁鱼”们
8、带入新知识的学习中。首先,可以利用“鲶鱼”给沙丁鱼们带来自信、带来竞争。举一个本人在变幻的色彩教学中的实例,我指着白塑料瓶提问:“我这个瓶虽然造型不错但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这也难怪,这个问题比较难。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我必须在平静的水中放条“鲶鱼”,我让王贤来回答,王贤是班里的一个思维敏捷,聪明伶俐的的学生,可是他有个缺点就是普通话不太准确,甚至有一点点儿口吃,但他是个自信的小孩,敢迎难而上,不过他的半生熟普通话引来同学们的一阵偷笑。哈哈,有了这条“鲶鱼”的自我牺牲,其他同学的自信心就上来了,也帮他们克服了怕举手回答
9、、怕出洋相的心理。这时候“沙丁鱼”们都纷纷举手尝试,这个时候我在课堂上穿插了一个竞争性的游戏,他们和鲶鱼们一起在美术课堂上游动起来了,“氧气”就不缺了,也为我设计的下一个环节如何协调色彩打下了基础。 其次,可以利用鲶鱼在课堂质疑中抛砖引玉。我也经常会在新授环节中设疑,虽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当学生处于“愤”、“悱”的学习状态时,是思维最活跃、兴趣最浓厚之时,但是毕竟很多学生的思维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不容易被激发,或者你设的“疑”门槛过高,他们需要别人拉一把,这时候就可以让活跃的“鲶鱼”来抛砖引玉。我在一次学校汇报课上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一课时,在欣赏与思考罗丹雕塑群加莱义民(如左图)
10、时我问:感受到人物的什么情感? 让学生对人物造型、动态、表情展开讨论,这个“疑”对很多学生来说有点难,我观察了一下全班学生的反应,“水面”比较平静,为了让“水面”泛起涟漪,我找了条“鲶鱼”,这条“鲶鱼”的特点是:知道的敢说,不知道的也敢说。“中间的长者,低着头,好象很坚强的样子”,他的回答引来一群 “沙丁鱼”的参与,“右边中年男子,挺胸而立,有不怕死的精神”, “左边举手的义民,愤愤不平,仿佛在谴责上天不公”,这些“沙丁鱼”顺着第一条鲶鱼的回答形式踊跃举手,课堂气氛就活起来了,也达到了“欣赏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及情感表现”的目的。接下来我的任务是继续寻找“鲶鱼”来深入了解加莱义民组雕的
11、历史背景,因为鲶鱼们一般思维敏捷,他们善于从更深的层次去寻找答案。“本来加莱市政当局只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之中一个叫欧斯达治德圣彼尔的烈士像,罗丹研究了历史,他决定塑造一组六个义民在交出城门钥匙走向断头台时的情景”, 第二条鲶鱼回答又把“沙丁鱼”们的思维引到了历史背景的理解上。“但罗丹答应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而塑造六个雕像”,“沙丁鱼”们纷纷举手参与回答,由此自然过渡到了新授内容,完成了“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历史知识及艺术美”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显得自然、热烈,新内容的学习更是水到渠成。 三、活用“鲶鱼”练创作,兴趣盎然出契机。美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创作练习,以往本人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练习时,为
12、了体现教学的自主与民主,我让他们自由搭配。但是实践不久后发现这种方法劣大于优,结果是“鲶鱼”找“鲶鱼”搭档,“沙丁鱼”找“沙丁鱼”搭档,活跃的群体依旧活跃,不活跃的群体依然是事不关己,无法达到创作练习的预定效果,因为创作练习面对的应该大众群体。于是我就改变了战略,发挥每一条“鲶鱼“的作用,以两人小组为例,让“鲶鱼”与“沙丁鱼”配合成一组,让“鲶鱼”的积极性来带动“沙丁鱼”们,那么效果就不同了,“沙丁鱼”会受“鲶鱼”的感染变的积极起来,兴趣也被调动起来,再加之操练创作活动的多样化、趣味浓,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大多数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养成积极参与课上的各种活动的习惯,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
13、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善用“鲶鱼”“摆擂台”,竞争激烈争优秀。“摆擂台”其实是评价的一种好形式。推荐优秀绘画作品交流和刊登的措施也是激励学生认真创作的鲶鱼效应,在鼓励绘画尖子的同时,又刺激了其他同学,使他们产生羡慕感和危机感。这些绘画尖子,就如生机蓬勃的“鲶鱼”,要充分发挥其“刺激”的作用。大张旗鼓的宣传、张贴、表彰绘画尖子的闪光之处,以震动其他学生,使他们产生羡慕感和危机感,激发他们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由于榜样就在身边,学生们自然觉得亲近,从而增强自信心。请优秀作者“现身说法”, 自己评价作业和课堂表现,让他们给自己打分,以锻炼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介绍自己的学习绘画的成长
14、经历、创作经验及心得体会,以激起情感共鸣。由于同龄人社会阅历、思想感情、创作水平的接近、学生很容易接受。五、效果与体会为了量化成果,笔者再对上次的300名调查对象进行一次不记名的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 美术的喜欢程度没感觉6%一直不喜欢13.74%开始喜欢,后来不喜欢11.67%开始不喜欢后来喜欢58.66%一直喜欢11.2%从数据中,我们看到了可喜的进步。运用鲶鱼效应开展高年级美术教学可以很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激活课堂,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其实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鲶鱼”代表的内容是不同的,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如果教师们是“鲶鱼”,那么要提高自己的学识与睿智,首先让自己成为“鲶鱼”去激活课堂,从而使集体的生命力更加强大。再者,“鲶鱼”也可以代表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科学的教学手段去带动全班学生“游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插画人物头像绘制技法
- 2026届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九上化学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文职类的月度工作总结
- 公司晋升工作总结
- 2026届山东省禹城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西防城港市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福建福州延安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护理文书考试题(附答案)
- 《2.1.3 活化能》参考课件
- 【物业分享】神秘顾客(交付项目物业服务体验)调查评分表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宠物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3年高中语文课内古文精读20:滕王阁序(王勃)
-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 高萍 第1-5讲 媒介素养范畴-受众认知结构与个体差异
- 《预防脊柱侧弯》课件
-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基础应用化学(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低压配电柜技术规范书
- 《隐身技术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