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_第1页
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_第2页
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_第3页
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_第4页
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 根型颈椎病根型颈椎病84例例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义 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 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骨刺向侧方突出,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骨刺向侧方突出, 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 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 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 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 主,被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被称为神经根型

2、颈椎病。 临床症状 神经根型神经根型 病变在颈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 颈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本文神经根型颈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本文神经根型 颈椎病主要指颈颈椎病主要指颈5以下者,症状主要包括以下者,症状主要包括根根 性疼痛、肌力减退、腱反射改变性疼痛、肌力减退、腱反射改变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 1.根性疼痛 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分布区域相一致。 与根性痛相伴随的是该神经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 其中以麻木、过敏、感觉减退等为多见。 2.肌力减退 肌力减弱并出现肌肉萎缩,受累范围也仅局限于该神 经所支配的范围 在手部以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为明显。 需与干性及丛性肌萎

3、缩相区别,并应与脊髓病变所引 起的肌力改变相区别。 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 3.腱反射改变 即该脊神经根所参与的反射弧出现异常。 早期呈现活跃,而中、后期则减退或消失。 检查时应与对侧相比较。 单纯根性受累不应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 反射,则表示脊髓本身亦同时受累。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 1.突出部位 C4-5 2.受压部位 C5 3.感觉 上臂外侧(腋神经) 4.运动 三角肌 肱二头肌 5.反射 肱二头肌腱反射 6.疼痛放射途径 肩胛骨内侧缘-肩上臂外侧-可至 前臂 7.压痛部位 C4-5棘突 冈上肌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 1. 突出部位 C5-6 2. 受压部位 C6 3. 感觉 前臂外侧及拇指、

4、示指(肌皮神经) 及中指的一半感觉障碍。 4. 运动 桡侧伸腕肌 肱二头肌 5. 反射 肱桡肌腱反射 6. 疼痛放射途径 颈部-肩胛骨内侧缘 肩部-前胸壁 肩部-上臂外侧-前臂背侧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 1. 突出部位 C6-7 2. 受压部位 C7 3. 感觉 中指 4. 运动 肱三头肌 腕伸肌 指伸肌 5. 反射 肱三头肌腱反射 6. 疼痛放射途径 颈部-肩胛骨内侧缘 肩部-前胸壁 肩部-上臂外侧-前臂背侧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 1. 突出部位 C7-T1 2. 受压部位 C8 3. 感觉 小指及无名指和前臂内侧 皮肤(前臂内侧皮神经) 4. 运动 掌内固有小肌 指深屈肌 5. 疼痛放射途径

5、颈部-肩胛骨内侧缘 肩部-前胸壁 肩部-上臂内侧-前臂内侧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麻木,疼痛范围与 颈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 臂丛N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 验阳性; 排除器质性病变者; 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排除标准排除标准 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 状者; 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 网球肘、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 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不能坚持针刀、针刺或牵引治疗者,无法 判断疗效者资料不全者; 器质性病变者。 一般资料一般资料 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系我科 半年门诊收治病人,其中男39例,女45例, 年龄17岁79岁,病程1周22年。诊

6、断均 符合以上标准。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1.穴位注射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液配方:2利多卡因10ml,曲安奈德10mg,维生素 B120.5mg,维生素B60.1g,加注射用水至20 mL。患者取俯卧位, 头自然垂于床面,充分暴露术区,术区按西医外科手术要求常规消 毒、铺巾、医者载一次性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取风池、大椎、 肩外俞、颈夹脊穴、阿是穴,再行刺入,行手法至酸胀感,回抽无 血,将药液缓慢推入。 2.小针刀松解剥离术小针刀松解剥离术 定点根据神经定位诊断确定病变颈椎节段,选取该节段的棘间及其 双侧关节突关节以及颈肩部阿是穴35个作为针刀进针点,穴位注 射后,用汉章牌4号针刀,在针刀口与人体

7、后正中线平行、针身与皮 肤呈90垂直进针后,刀口横向探寻病变部位的范围,以避开神经 血管,顺神经血管方向对这些病变部位行纵向切开松解,对较大的 硬化点行小幅度的横向切开松解,粘滞感消失后快速出针。拔针后 予无菌棉球按压片刻,创可贴固定。一周治疗1次。 针刀操作注意事项 1.棘间点操作:刀锋绝对不可离开棘突上缘的骨 面,也不宜切开到骨面尽头或有落空感的程度。 若有落空感,则表明刀锋已经超过棘间韧带的 限度。在此操作都应留有余地。一般沿棘突上 缘针切10mm即足矣。 2.关节突关节点操作:寻找关节突关节间隙要谨 慎,一定要咬住骨面逐渐移动刀锋,且要严格 控制移动刀锋的力度。以免切到神经根和椎动 脉

8、,甚至蛛网膜或脊髓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治疗结果治疗结果 本组84例治疗最少1次,最多3次,平均1.7 次,结果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功能恢复正常,能坚持正常工作)52例,显 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缓解,体征大部分消 失,功能恢复正常,劳累后肩部仍有轻度 不适)25例,好转(临床症状、体征轻)7例, 总有效率达100。 体会 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特点,结合临床症 状体征,笔者对本组84例患者均采用了小针刀结合穴位注 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穴位注射要求针感酸胀,以刺 激穴位而起到调节气血,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穴 位注射液中含有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2等具有 营养神经组织、改善微循环系统功能,增加组织供血、供 氧、利于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和肌体的功能 恢复,减少疤痕组织形成,同时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 状态,改善颈肌痉挛,相对松弛或增宽椎间隙,扩大椎间 孔。再加小针刀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