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及影响因素_第1页
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及影响因素_第2页
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及影响因素_第3页
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及影响因素_第4页
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及影响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 及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 梅毒概述梅毒概述 u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 性传播疾病。人体受感染后,几乎可侵犯全身 各组织与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时显时 隐,病程较长。 u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管理 的主要性病之一。 u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及粘膜,晚期除侵犯皮肤、 粘膜外,还可侵犯心脏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 统;另一方面,梅毒又可多年无症状呈潜伏状 态。 u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血液和母 婴垂直传播。 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梅毒 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 白亚种(Treponema p

2、allidum subspecies pallidum) 极细亚种 雅司病 地方亚种 地方性梅毒 苍白亚种 梅毒 苍白螺旋体 品他螺旋体品他病 密螺旋体属 我国基本消灭基本消灭(1950-1964年) 现在呈逐年增加逐年增加的趋势 我国政府针对梅毒控制的相关政策相关政策 中国预防与梅毒规划(2010-2020年) 性病管理办法(2013年)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梅毒分期梅毒分期 时间 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隐形梅毒 胎传梅毒 梅毒是一个可以临床治愈的传染病 病例诊断依据(病例诊断依据(ws273-2007ws273-2007) u病史 u症状 u实验室检查 实验

3、室检查结果对梅毒诊断及判愈有决定性意义 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p病原学检测 p梅毒血清学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 p组织病理学检测 p白细胞检测 p蛋白检测 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镀银染色法 核酸检测 (血液标本?)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1)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2)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原理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原理 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宿主可对螺旋 体表面的脂质做出免疫应答,产生抗类脂 抗原的抗体(即非特异性抗体)。 未经治疗的患者,其血清内的非特异性抗 体可

4、长期存在。经过正规治疗后,非特异 性抗体可以逐渐减少滴度或直至转为阴性。 反应原理反应原理 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凝集成网状沉淀颗粒被肉眼 所见 抗原基本成分抗原基本成分 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 方法包括:方法包括: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USR)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91-2016WS/T 491-2016 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 常见的测定影响因素常见的测定影响因素 水平旋转仪(100+2r/min) 反应时间 专用抗原滴针的加样

5、量要求,抗原量每滴为17ul 左右 反应板的要求:无污染、试剂打开后不可冷藏保 存 局限性 假阴性反应假阴性反应 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机体免疫应答需要一 定过程,抗类脂质的抗体浓度尚处于实验 方法的检测限之下,称为窗口期,可发生 假阴性反应。 少数早期梅毒和神经梅毒以及部分晚期梅 毒,可发生定性试验假阴性反应。 前带现象前带现象 部分早期梅毒(1%-2%的二期梅毒,0.5%- 1%的一期梅毒)的样品可出现前带现象 样品类型 血浆中抗体浓度显著高于血清,同一患者 的血清和血浆检测结果不可直接比较。 虽然VDRL、RPR、TRUST的检测原理基本相 同,但因采用的抗原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 同,各种方法

6、和试剂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范 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系统性差异。任何任何2 2 中方法的定性和半定量结果,相互之间不中方法的定性和半定量结果,相互之间不 可直接比较。可直接比较。当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作 梅毒筛查用途时,应选择敏感性高的方法 或试剂。 假阳性问题假阳性问题 假阳性:非梅毒患者的血清反应呈阳性 技术性假阳性技术性假阳性 由于标本的保存不当(如细胞污染或溶血)、 试剂质量差或过期、或实验室操作错误所造成。 生物学假阳性生物学假阳性 是由于患者有其他疾病或生理状态发生变化, 使梅毒血清试验出现阳性。 急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急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 疾病疾病 风疹 水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7、传染性肝炎 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球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牛痘疹 慢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疾病慢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盘状红斑狼疮 结节性多动脉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 风湿性心脏病 干燥综合征 毒品瘾者 慢性肾炎 肝硬化 老年 麻风 (是唯一产生慢性 生物学假阳性的感染性疾病)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抗原为梅毒螺旋体特异蛋白(包括螺旋体 重组特异性抗原),检测梅毒患者血中特 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抗体。 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一旦梅毒螺旋体抗体 试验呈阳性,则该患者基本终生阳性终生阳性。 梅毒螺旋体的抗原结果梅毒螺旋体的抗原结果 l外

8、膜脂蛋白抗原外膜脂蛋白抗原 47、44.5、43、36、34、17、15KDa成分, 其中47含量高,免疫原性强,为主要抗原, 但与其他两种致病性螺旋体有交叉反应) l轴丝抗原轴丝抗原 轴丝为运动器官,37、35.5、33KDa l4D4D抗原抗原 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表面抗原,均匀分布 在梅毒螺旋体表面。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 梅毒螺旋体血球颗粒凝集试验(TPHA) 酶联免疫试验(ELISA)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免疫层析法梅毒快速检测(RT)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蛋白印迹试验(WB) TPPA/

9、TPHATPPA/TPHA原理原理 TPPA试验原理与TPHA试验基本相同 TPPA试验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 TPHA试验中梅毒螺旋体致敏羊红细胞 特点 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全抗原 Serodia TPPA的操作步骤的操作步骤 6、结果判读 1、加入样品稀释液 100l25l25l 25l 孔号14321 2、加入测试样品 25l 孔号 143 2 1 致敏颗粒 4、加入明胶颗粒 最终稀释倍数 孔号14321 1:401:80 25l25l 未致敏颗粒 5、混匀,加盖,孵育2个小时 3、样品的倍比稀释 孔号14321 最终稀释倍数 1:201:40 25l25l25l25l 弃去

10、 判断标准判断标准 粒子光滑覆盖整个孔底,有时边缘有折叠 粒子光滑覆盖大部分孔底 粒子光滑覆盖孔底,周围有一细胞环 粒子光滑覆盖孔底,周围有一明显细胞环 粒子沉积孔底,中央形成一小点 粒子紧密沉积孔底中央 ELISA/CLIAELISA/CLIA 原理原理 用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固相板条,加上梅毒 血清和单克隆抗体酶标记物,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与酶标记物结合,用酶标仪判定试验阳性反应。 特点特点 本法可用于大规模血清检测。 化学发光法的临床应用意义基本同ELISA。 化学发光的敏感性? 免疫层析免疫层析 梅毒梅毒IgMIgM抗体抗体 uIgM抗体的产生是感染后的早期体液免疫应 答反应。IgM

11、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 屏障,而母体的IgG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屏障 传给胎儿,血液中的IgG抗体也可以通过血 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因此若在新生儿血 中检测到IgG抗体不能作为先天梅毒的诊断 依据,而IgM抗体可作为先天梅毒的诊断依 据。 u同时,梅毒IgM抗体检测还可以用于神经梅 毒、早期梅毒的诊断依据。 梅毒各类抗体出现时间梅毒各类抗体出现时间 先天梅毒的诊断先天梅毒的诊断 先天梅毒的诊断标准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暗视野显微镜镜检梅毒螺旋体阳性; 2.梅毒螺旋体IgM抗体阳性; 3.RPR/TRUST检测阳性,滴度比母亲分娩前最近 一次滴度高4倍以及上; 4.R

12、PR/TRUST检测随访中,任何一次滴度不下降 或反而上升; 5.满18月龄后,TPPA检测仍为阳性。 梅毒的血清固定梅毒的血清固定 梅毒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策略梅毒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策略 梅毒血清学检测目的与策略的关 系 传统策略传统策略 逆向策略逆向策略 双检策略双检策略 试验结果试验结果 参考结果解释参考结果解释梅毒特异性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 检测检测 梅毒非特异性抗梅毒非特异性抗 体检测体检测 阳性阳性可能为现症梅毒 阴性阳性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 试验假阳性 阳性阴性临床治愈的早期梅毒 (既往感染者) 或极早期梅毒 阴性阴性排除梅毒感染 或极早期梅毒 总结总结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类抗体检测均可作为 梅毒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