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轼下狱上书_第1页
为兄轼下狱上书_第2页
为兄轼下狱上书_第3页
为兄轼下狱上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为兄轼下狱上书原文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 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臣 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 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 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 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 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 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 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 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 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轼之 将就逮也,使谓

2、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 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齟齬于当年, 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 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 之亲,试求衷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 为冒死一言: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 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 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之官, 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 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 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 兄轼洗心改

3、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胜 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注释草芥:比喻卑微没 有价值。芥,小草。怙恃(hu sh户氏):意指父母。须: 依靠。 过恶: 过失与恶行。 前后上章论事: 乌台诗案前, 苏轼所上奏章。狂狷(ju a倦):狂妄自大,偏激放纵。抑畏:谦虚谨慎,克制敬畏。臣寮:同“臣僚”,同为朝 臣之意。 感荷恩贷: 感谢皇上的恩惠宽宥。 荷,承受。 贷, 宽大,宽宥。 迹涉不逊: 看上去像(对朝廷) 有不敬之嫌。 迹涉,近似于。刑辟:刑法,刑律。辟,法律,法度。分(f en 奋):应该的。龃齬(j u y举语):本意是

4、上下齿参差不齐, 此处指仕途坎坷。效尺寸:奉献微薄的才能。请命:请求保 全其生命或从轻发落。 陨越之至: 封建社会上书皇帝的套语, 意谓冒犯皇上,罪该万死。鉴赏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 )。这年八月,苏轼在湖州时写的湖州谢上表内 有这样几句话: “皇上陛下天覆群生, 海涵万族, 用人不求其 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 不生事, 或能牧养小民。 ”这段话被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指为讽 刺变法,侮谩朝廷, 苏轼因此被捕入狱, 承受着“欺君犯上”“藐 视朝廷”等严重的罪名,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当时神宗盛 怒,几乎要处死苏轼以泄愤。在兄长性命攸关之际,苏辙迅 速写下了

5、这篇惨痛真挚的文章,“乞纳在身之官”以“赎兄轼”, 希望皇上赦免苏轼的死罪。文章以情动人,诉之以理,动之 以情,委婉哀恳,极具感染力。神宗皇帝读后大受感动,加 上曹太后及朝中一批正直耿介的官员的帮助,他便从轻发落 苏轼,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而使其得免一死。文章开 头首先表明自己有呼天抢地的危迫之恳,“臣闻困急而呼天, 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 一方面说明此文是自己在急 迫之下的至情流露,即使有过激之处也应该是可以原谅的, 一方面搬出父母亲情来作盾牌,企图打动宋神宗。接下来, 才开始替苏轼申辩冤屈, 先自认罪状说,苏轼“赋性愚直,好 谈古今得失”,所以在上章论事以及作文赋诗时言语可能偶

6、有 冒犯。用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以减轻神宗的抵触情绪。接 着,尽管苏轼已经在狱中,还是要感激皇帝的屡次宽大处理,“置而不问”同时,进一步申辩此次问罪的都是苏轼的旧作, 此时已经“感荷恩贷”“不敢复有所为”也就是希望皇帝不要再 追究旧错。最后,“终欲效尺寸于晚节”,借苏轼下狱前的恳 词替他表白“深自悔咎”、想要“改过自新”的愿望,以及将来一 心报效明主的决心。一边赞颂神宗为“不世出之主”,一边表 明“欲效尺寸于晚节”,苏辙的意思是希望神宗看在苏轼已经 悔悟的份上,哀而怜之,对此事宽大处理。本文悲惨凄切, 却又吞吐不尽,其实是苏辙有意而为之。 须知苏轼此次获罪,除了其与当朝力主改革的大臣道不相合,

7、所以遭受攻击外,最直接的原因即是他在京城时连续上上神宗皇帝书和再上神宗皇帝书,集中对新法进行了大肆批评,在当时造成 了很大影响。所以,苏轼就成为了新旧党争的牺牲品。而这 种冤屈与神宗正在重用的革新派有关,所以苏辙无法言明, 更无法针对那一方进行责怪。为了恳求神宗师法明君仁圣之 举免去苏轼的死罪,作者引用了汉文帝的例子。以前汉朝淳 于意犯了罪,他的女儿缇萦请求朝廷将自己收为官婢,以此 来赎她父亲的罪。汉文帝因此免了淳于意的肉刑。如今自己 的真诚,虽然怎么也比不上当时的缇萦,但是当今陛下聪明 仁圣却远远超过汉文帝。可以说用典非常贴切,又紧紧扣住 了神宗的心理。其中有一句,“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 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其实是暗指苏轼所犯的其实是莫须 有的罪名,期待皇帝能明察真相。在构文上,因为是为兄长 辩白,所以通篇围绕一个“情”字。无论是兄弟手足亲情、对 君王的款款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