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科学技术奖推荐书_第1页
云南科学技术奖推荐书_第2页
云南科学技术奖推荐书_第3页
云南科学技术奖推荐书_第4页
云南科学技术奖推荐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年度团队名称 团队所在单位 推荐单位 填表日期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创新团队)2016 年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研究创新团队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厅2016年4月15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制、基本情况团队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研究创新团队研究方向基础研究团队带头人张雄、彭朝阳、梁红飞主要支持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团队成立时间2000年1月推荐单位(盖章)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推荐材料密级无可否公示可可否公开宣传可学科分类名称1理论天体物理代码16020102计算物理学代码140753高能天体物理代码1602040所属国民经济行业M.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行业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基础研究1、人员构

2、成(一)成员结构总人数14男13年龄结 构65周岁以上00 %50-65周岁428.6%女135-50周岁750%35周岁以下321.4%专业技术职务正咼级副高级中级428.6 %428.6 %642.8 %学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964.3 %335.7%00%(二)主要成员带 头 人序 号姓名性 别年 龄专业技术职 务所在单位研究领域团队工作 时间(年)1张雄男60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172彭朝阳男45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高能天体物143梁红飞男40教授云南师范大学计算物理10其他主 要成员4马力男53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175张皓晶男34副教授云南师范

3、大学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76易庭丰男40讲师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77毛李胜男35讲师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与理 论天体物理118毛慰明男36讲师云南师范大学高能天体物理69黄邦蓉女42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1310伍林男55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1711王兴华男31助理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712徐云冰男36讲师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513金争男54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高能天体物理1014刘文广男31助教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3三、团队简介(限3000字限以内)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研究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引

4、力理论及高能天体物理领域 的观测、统计及其理论研究,并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团队从1998年开始积极进行筹备工作,2000年正式成立,同年成立了云南师范大学天体物理中 心,2001年新增了天体物理硕士点,2002年开始招收天体物理硕士研究生。团队主 要从事展活动星系核的光变观测和辐射理论研究、计算物理方向下的太阳矢量磁场 的Stokes光谱反演技术的观测和理论研究以及伽玛射线暴光变曲线和能谱的统计与 理论研究。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团队 2010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2013年被 认定为云南省高校高能天体物理科技创新团队。 随后该团队于2012年被云南省科技 厅批准2015

5、年被认定为云南省引力理论研究创新团队。 2014年11月该团队被云南 省教育厅批准为云南省高校高能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本研究团队包括14名主要成员,9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有正高级职称,4人有 副高级职称,有1人获得国务院津贴。团队成员均活跃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团队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引力理论天体物理为主线,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 断凝练研究方向,形成了现在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1. 在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方面主要开展活动星系核的光变观测和辐射理论研究:利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和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的CCDS统,参与多波段同时性对Blazar样品的观测。 依据多波段的样品观测数据,获取复合谱

6、指数,研究谱指数的多波段相关性,用解 析方法和经验公式拟合方法寻找和验证 Blazar中能谱分布的理论模型,研究Blazar 多波段能谱分布中的双峰结构。国内与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组合作建立多波段 同时性连网观测和理论研究,为理论研究做观测资料上的准备。2、在计算物理方面矢量磁场的Stokes光谱反演技术是中国未来十年太阳物理发展战略规划中的一 个重要子课题,它利用磁敏谱线的Stokes参数l,Q,U和V轮廓来研究太阳黑子的精 细磁场结构,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耀斑爆发中的磁能转化和释放,从而可能准确预测 太阳高能爆发。主要研发内容完成情况:1 )基于偏振辐射转移方程的形式解,建立 一套快速高

7、效的Stokes光谱数据反演算法,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矢量磁场测量技 术;2 )运用该技术针对一米红外太阳塔、Solar-B、太阳Stokes光谱望远镜观测的偏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论证该反演技术及这些光谱望远镜所获数据在矢量磁场测 量中的有效性。3、在伽玛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理论研究方面该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伽玛暴瞬时辐射中未解决的三个主要热点问题:伽玛暴中 心发动机抛射物的成分、伽玛暴能量耗散地点和伽玛暴辐射机制而展开研究工作。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团队围绕着大学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教学研究及 改革,坚持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项目、论文和奖励方面:在ApJ等国

8、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检索论文133篇;出版专著5部;团队建设期内共主持 国家级项目17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其中NSFC天文联合基金 重点项目1项;团队核心成员张雄教授以排名第一的身份获得 2004年、2010年云南 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梁红飞老师以排名第一的身份于 2012年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 奖二等奖1项。在团队的社会贡献方面:2000年获得了天体物理和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研 究方向包括:引力理论及理论天体物理、星系物理、相对论物理和太阳物理 4个研究方向,均为本团队成员负责;2012年获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团队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超过 40人。本团队选送

9、2人做博士后研究,以云南天文 台现有天体物理专业博士点为基础, 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3年来招收的博士 生4名,毕业2人,2名在读;毕业硕士 12人,在读9人。团队成员中1名获得云 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1名入选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成 员中2名老师的职称由副教授晋升为教授,1名老师的职称由讲师晋升为副教授,2 名成员获得博士学位,2名成员在云南天文台攻读博士。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引力理论研究和实验平台建设。在理论研究方面,继续坚持“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计算物理”以及“伽玛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在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方面:(1)该团队将以

10、2014年获得云南省高校高能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为依托,继续加强团队的总体建 设;(2)紧密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天文学科的发展,购置 1m口径的光学望远镜及其它 设备,建立云南师范大学天文台,把云南师范大学天文台建设成为集天文学教学、 科研和科普工作为一体的高水平基地。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团队年青教师 的科研实力,使团队成员在学科、专业、年龄等方面更加合理,提升在学科领域的 影响力和竞争力。四、主要科技成就及发展情况(限 8000 字以内)(一)团队建设情况被李政道教授列为现代物理的四朵乌云之一的活动星系核(AGN的观测研究一直是云南天文台谢光中研究员及其团队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这方面,

11、谢光 中研究员提出了一个新模型。这个模型的创新点是:AGN中心除了有一个大质量黑洞外,黑洞吸积盘外层还有一尘埃环。理论预言与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 十分吻合。论文被美国天文学会主席 Trimble 的年评中大段介绍并得到国际同 行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并被国家科技部评为 1998 中国基础研究的十大重要进 展。团队的带头人张雄教授师从谢光中研究员,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多年后,于 1998 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开始筹建云南师范大学引力理论天体物理创新团队。由 于云南地处低纬度地带,一年四季得到的太阳光热较多,特别是位于北回归线 的南部地区,热量资源更为丰富。它的气候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在海拔 2000 米左右

12、,省会城市昆明地区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纬度低,海拔高。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400小时,无霜期约 230 天,是天文观测的理想地区。而中 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成立于 1938 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郊凤凰山, 是云南省 天文研究的主要基地。上世纪 80年代由德国引进的 1 米光学望远镜一台, 1.2 米国产地平式光学望远镜一台。利用这些资源,团队在张雄教授的带领下,开 始主要从事展活动星系核的光变观测以及辐射理论的研究。利用云南天文台 1 米望远镜和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的CCDS统,参与多波段同时性对Blazar 样品的观测。同时,团队开始筹备云南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和天体物理

13、硕士学位 点, 2000 年,通过联合云南天文台的资源成功成立了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 信息学院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借助这个平台, 2001 年成功获得了西部地区唯一 的一个天体物理硕士点。 2001 年团队带头人张雄教授获得了云南省人民政府的 云南省科技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2001 年度,张雄教授排名第四) 。 2002 年开始招收天体物理硕士研究生, 在这期间, 继续从事展活动星系核的光变观测 和辐射理论的研究, 同时, 在云南天文台硕士生导师覃一平的带领下, 团队主要 成员彭朝阳开始从事伽玛射线暴光变曲线和能谱的统计与理论研究。 2004 年团 队又获得了云南省人民政府的云南省科技奖

14、 (自然科学类) 二等奖 (张雄教授排 名第一)。由于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日益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云南天文台于 1999 年在抚 仙湖建立了太阳观测站,并在 2010年6月安装了国产一米红外太阳望远镜一台。 一米红外太阳塔专家组认为,澄江抚仙湖站址的天文条件在目前太阳观测站点 中是首屈一指的,对于高分辨光谱观测是一个难得的台址,与国际上同类台址 的比较上,视宁度等部分指标也堪比国际上优秀的太阳观测台址相媲美。基于 这个背景, 2006年 7月,团队成功引进了云南天文台的梁红飞博士,同年开始 从事太阳矢量磁场的 Stokes 光谱反演技术的观测和理论研究。 2010 年,该团 队在张雄教授的带领下,

15、 获得了云南省人民政府的云南省科技奖 (自然科学类) 二等奖(张雄教授排名第一)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团队带头人利用云南师范大学的教学平台带领团 队成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2004 年获云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张 雄教授排名第一)。在科学研究项目实施期间, 以项目资助为启动经费申请获准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2009 年团队获得国家级和云 南省级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 1 项。团队带头人张雄教授凭借在教学 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在 2009 年获得了首届云南省教育功勋奖(云南省教育厅) 。 2007年获云南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奖。这表明我们团队的教学研究

16、很有特 色, 并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该团队 2010 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成立了云南省 高校高能天体物理科技创新团队 ,2013 年被正式认定为云南省高校高能天体物 理科技创新团队。随后该团队于 2012年被云南省科技厅批准 2015 年被认定为 云南省引力理论研究创新团队。 2014 年 11 月该团队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云 南省高校高能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本研究团队包括 12名主要成员, 9人具有博士学位, 4人有正高级职称, 4 人有副高级职称,有 1 人获得国务院津贴。团队成员均活跃在科研和教学第一 线,主要围绕引力理论这条主线,形成了如下的研究方向: “活动星系

17、核的光变 观测和辐射理论”、“计算物理下的太阳矢量磁场的 Stokes 光谱反演技术的观测 和理论研究”、“伽玛射线暴能谱和光变曲线统计和理论” 。同时,团队积极从事大学及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将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切实有效地履行团队有关的科研、 教学各项工作任务, 充分调动团队人员 在工作岗位上敬业爱岗、 勤奋工作, 同时将创新团队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工作职责 紧密结合。 本团队建立了管理组织结构, 团队主要由张雄教授全面负责团队的工 作;根据本团队的 3 个研究发展方法确定了团队带头人 3 名,并设立相应的研 究室,每个方向的带头人有权确定研究项目。团队实施“开放、竞争、合作”的 运行

18、机制。 由团队带头人主持团队全面工作, 定期召开项目负责人会议, 确定研 究方向,审定研究项目。 团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制订了研究生管理规 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日常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团队日常运行制度, 极大地提 高了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经过多年的建设,团队逐渐形成了“协同合作、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 团队精神、“团结、热情、信任”的团队作风。在团队成员中牢牢树立起立业先 立德、做事先做人的价值观,树立学习乃成功之基石、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 树立多为社会、 为人类发展有益工作的人生观。 在团队精神、 作风和文化的潜移 默化下,形成了坦诚、开放、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团队在文化氛围上既

19、强调团队 精神,又鼓励个人自我完善与发展,团队上下一心,团结奋进,勇于创新,为建 设成一流的引力理论创新团队而努力。(二)创新能力与水平 团队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凝练成了现 在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1. 在引力理论与理论天体物理方面 我们主要开展活动星系核的光变观测和辐射理论研究:利用云南天文台 1 米望远镜和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的CCD系统,参与多波段同时性对Blazar 样品的观测(选择 Gamma-Ray-Loud Blazar 为样本,同时也选取有高偏振和高 红移而极限星等为 15mag并且选择了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有短时标光变的 Blazar(140

20、多个)为样本)。依据多波段的样品观测数据,获取复合谱指数,研 究谱指数的多波段相关性,用解析方法和经验公式拟合方法寻找和验证 Blazar 中能谱分布的理论模型( 2013,张雄 Ap&SS;346, 19-30),研究 Blazar 多波段 能谱分布中的双峰结构(2014,张雄MNRAS441, 3375-3395)。国内与上海天 文台 1.56 米望远镜组合作建立多波段同时性连网观测和理论研究。为理论研究 做观测资料上的准备。上述结果深入研究, 2012 年张雄申报获准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重点 1 项目,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二等奖 2 项。2 、在计算物理方面矢量磁场的 Stokes

21、 光谱反演技术是中国未来十年太阳物理发展战略规划中 的一个重要子课题,它利用磁敏谱线的 Stokes 参数 I,Q,U 和 V 轮廓来研究太阳 黑子的精细磁场结构, 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耀斑爆发中的磁能转化和释放, 从而可 能准确预测太阳高能爆发。主要研发内容完成情况(1)基于偏振辐射转移方程的形式解,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 Stokes 光谱数据反演算法,形成一套比较系统 的矢量磁场测量技术(梁红飞,2012。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 12, 322-330)。(2)运用该技术针对一米红外太阳塔、 Solar-B 、太阳 Stokes 光谱望远

22、镜观测的偏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论证该反演技术及这些光谱望远镜所 获数据在矢量磁场测量中的有效性。(3)基于该反演技术,探索 Stokes 轮廓同太阳大气参数的关系。( 4)探索黑子的结构特征同耀斑动力学过程及其能量转化 和释放之间的可能关系。为了利用偏振光谱资料反演出活动区内的矢量磁场结 构,虽然偏振辐射转移方程具有非常简洁的表达式, 然而方程中的各项, Stokes 矢量、发射矢量、吸收矩阵,都具有非常复杂的形式,而且各项之间均有很强的 耦合。因此如果直接求解该耦合方程, 将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为了求解 偏振辐射转移方程, 给出反演太阳黑子区矢量磁场的理论方法, 众多的太阳物理 学

23、家根据实际的太阳大气状况给出了包括分析解、 数值解、形式解在内的多种形 式的解。这些研究工作为精确测定太阳活动区内的矢量磁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然而这些理论基础对处理目前不断涌现的新型 Stokes 光谱望远镜释放的海量数 据还远远不够。 为了有效运用这些海量的、 高质量偏振光谱资料探索太阳高能活 动的本质特征及其活动规律, 很有必要建立一些高效的反演偏振光谱资料的新方 法。我们将基于偏振辐射转移方程寻求这样一套高效的反演新方法, 并且应用该 新方法从事一些与相关的基础性分析研究工作,探索 Stokes 轮廓同太阳黑子区 内物理参数的变化关系, 太阳黑子结构特征同太阳耀斑爆发动力学过程及能

24、量转 化和释放的关系。上述结果,梁红飞于 2012 年获得“ Stokes 光谱反演太阳矢量磁场的技术研 究及应用”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 3、在伽玛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理论研究方向: 主要针对伽玛暴瞬时辐射中未解决的三个主要热点问题: 伽玛暴中心发动机 抛射物的成分、伽玛暴能量耗散地点和伽玛暴辐射机制而展开以下研究工作: (1) 系统分析GBM和GBM-LAT观测的伽玛暴瞬时辐射能谱数据,力图建立一个较完备 的高能伽玛暴能谱样本, 利用这些能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证认出这些宽波段能 谱的能谱成分,分析这些成分包括经验的Band函数的物理起源。(2)利用GBM-LAT 联测能谱数据,

25、 寻找高能谱行为的一般性质, 并研究其跟低能段的谱相关性, 进 而研究高、 低能成分的物理起源。(3)根据高能谱行为检验到底哪种辐射机制是 主导的。我们从观测数据入手,鉴别哪种机制在高能辐射里可能是占主导性的。(4) 利用 Fermi 观测数据估计和限制辐射区域和火球的整体洛仑兹因子。 GeV 高能辐射可以用以限制辐射区域和火球的整体洛仑兹因子。 一般而言, 这两个火 球模型的基本参量是耦合在一起的。 基于一些观测值, 我们能够估计洛伦兹因子(r)和火球半径(r)o我们将根据高低能段谱的行为区分对待, 限制这两个量, 进而限制伽玛暴的辐射区域。(5)利用证认出来的热辐射成分来估计洛伦兹因子、

26、光球半径和耗散半径。 我们观测到一些暴中存在热辐射成分表明伽玛暴辐射可能 发生在喷流的光球半径上, 这些可以更好地限制洛伦兹因子和光球半径。(6) 研究MeV和GeV能段光子的谱延迟特征,并跟 keV能段得到的各种经验关系比较, 并探索用高低能光子延时来研究洛伦兹破缺问题。 洛伦兹破缺模型一个观测效应 是光子速度对光子能量有依赖关系, 因而导致高低能光子到达有时延效应。 伽玛 暴是检验这个效应的最佳候选体之一。 利用 Fermi 观测数据系统比较研究伽玛暴 不同能段高能光子先到的现象,探索不同起源时延效应对应不同的能量依赖关 系,以期鉴别不同起源的时延效应及其理论机制。通过这些研究, 带头人获

27、得了“伽玛暴光变曲线和能谱的理论探讨及统计分 析”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团队除了在这三个方向进行研究之外, 团队在带头人张雄教授的带领下, 积 极从事教学及其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成果包括:( 1)主持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基础物理实验”建设项目(2009.01-2012.12 )(2)主持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建设项目 (2009.01-2012.01 ),(3). 主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中央财 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2011.10-2012.12 ),(4). 主持教育部国 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基础物理实验

28、”建设项目; (5)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物 理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3.01-2015.01 );(6) 2012 年,教材分光 仪上的综合与设计性物理实验获省高校优秀教材奖(张雄排名第1)。通过这些方向的研究,团队在项目、论文和奖励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ApJ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33篇;出版专著5部;团队建设区内共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17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6项,其中 NSFC- 天文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团队成员共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项,二 等奖 3 项和三等奖 1 项。(三)社会贡献与学术影响 从团队成立开始,团队始终将科

29、学研究与学科教学一体化建设,经过近 17年的发展,发表SCI论文超过了 133篇,被SCI论文他引近500篇次,出版教材 5 部,获省部级奖 6 项,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基金十余项,总经费 达 542 万元。在人才培养方面, 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省级优秀教 学成果一、 二等奖各一项, 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主要成员主持国家级 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目前已经有 7 届天体物理专业 29名硕士毕 业生,考取博士达到 70%。团队主要成员主持物理学专业入选国家一类特色专业 建设。团队是一支结构合理, 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群体, 大部分成员具备 良好的国际

30、国内合作关系, 2009 年全国硕士学位点评估中云南省排名进入前十 名的三个学位点之一(详见春城晚报和相关媒体报道) 。(四)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 在未来几年中,本研究团队将充分发挥年轻、团结、创新的优势,以引力理论天体物理为主体, 在太阳高能活动、 活动星系核, 伽玛射线暴三个方向上展 开研究工作。 各成员之间既有合作, 又有分工, 争取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的若干 重点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本团队成为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 队。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团队将为建立全国一流、 国内领先的创新团队而努力。 团队将继续从人才培 养入手,争取培养云南省中

31、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3 人,国家级中青年专家两人或 者国家杰青 1 名。在天体物理博士学位点授权申请等方面获得突破;邀请专家 (院士或博士生导师) 指导科学研究和讲学, 派出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外天文 台访问学习, 攻读博士学位, 做博士后, 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合作申请国内 2.16 米、 1.56 米 1.0 米等大型望远镜的使用时间。加强科研规划,积极围绕引力理 论和天体物理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争取在 Science 或 Nature 国际顶尖级刊物上 实现论文发表零的突破,力求建设成为一流的创新团队。在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方面: (1)该团队将以 2014 年获得云南省高校高能 天体物理重

32、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为依托, 继续加强团队的总体建设; (2)紧密结合 云南师范大学天文学科的发展,购置 1m 口径的光学望远镜及其它设备,建立云 南师范大学天文台, 把云南师范大学天文台建设成为集天文学教学、 科研和科普 工作为一体的高水平基地。附表一:团队标志性成果序号成果名称团队主要成员 中的完成人/排 名研发起止日期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日期依托计划名称和 编号(不超过3项)证明材料编号1Stokes光谱反演太阳矢量磁场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梁红飞(1),张皓晶(2)2004 年-2012 年2013 年 1月Stokes光谱反演太阳矢量磁场的技术研究 及应用(批准号:10878014);太阳振荡

33、与太 阳大气行波的 观测研究与理论机制探索(批 准号:11063005)附件6.12有丫辐射的类 星体CCD观测和高能辐射机制 研究张雄(1),郑永刚(2),马力(3)2006 年-2010 年2011 年 7月6日活动星系核光 变与超大质量 黑洞研究(批准 号:10663002);BL Lac天体的 结构与演化研 究;(批准号:10763002)附件6.23有丫射线的Blazar高能天体的多波段观测和理论研究张雄(1)马力(3)2001 年-2004 年2005 年 2月有丫辐射的类星体CCDM光及高能辐射机制 研究(批准号:10363002)附件6.34丫线暴及致密 天体中的高能 辐射机制

34、的研 究张雄(4)1996 年-2001 年2002 年 3月具有丫辐射的Blazer天体的多波段观测合 理论研究(批准号:19963001)附件6.45太阳活动整体行为的演化研究与预报梁红飞(5)2004-2007年2007 年 3月高纬太阳活动 的整体行为研 究(批准号:10573034)附件6.5附表二:发表论文专著情况序号1论文专著名称影响因子年卷页码(xx 年 xx卷xx页)发表 时间(XX 年xx 月xx 日)通讯作者第作者国内作 者(排 序)SCI他引次数他 引 总 次 数是 否 国 内 宀完成证 明 材 料 编 号OpticalMon itori ng ofThreeGamma

35、-Ray-loudBL LacertaeObjects in1999-20024.024 (TheAstr ono micalJournal )2004 年,128卷,1929-1941页2004年11月张雄张雄张雄(1),谢照华(4),伍林(5), 郑永刚(6)1111是附 件2.12CCD Photometry and OpticalVariability of the BL LacertaeObjectH0323+02211.215 ( TheAstrophysicalJour nalSuppleme ntSeries )2008 年,174卷,111-116页2008年1月张雄张雄张雄

36、(1), 郑永刚(2), 张皓晶(3)11是附 件2.23CCD PhotometricMon itori ng of the BL LacertaeObject s50716+714 from2001 TO 20064.024 (TheAstr ono micalJournal )2008 年136 卷,1846-1851页2008年11月张雄张雄张雄(1), 郑永刚(2),张皓晶(3)1313是附 件2.34Electric curre nt den sity calculati on and error an alysis of solar active regi ons1.866 (N

37、ewAst onomy)2009 年,14卷,294-301页2009年4月梁红飞梁红飞梁红飞(1),马力(2)11是附 件2.4A test of the power-law relatio nship betwee n gamma-ray burst pulse-width ratio and en ergy expected in fireballs and uniform jets5.193(Monthly2006 年,2006彭彭Notices of the368 卷,年6朝朝彭朝阳Royal1351-1358月阳阳(1),Astr ono mical页Society )6附件6 是 2.5补充说明:附表四: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序号知 识 产 权 类 别授权项目名称国(区)别授权号授权日期证 书 编 号权利人发 明 人所 对 应 标 志 性 成 果证明材料编号1234567附表五:团队承担项目情况序号项目名称研发经费(万 元)项目来源项目编号研发起止时间状态(在研/已验收)负责人本团队主 要成员中 参与人/排序证 明 材 料 编 号1Blazar天体的光变观测 和理论研究220万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天 文联合 基金(重点)U1231203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