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_第1页
传统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_第2页
传统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_第3页
传统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摘要:通过对传统建筑元素的深入分析及研究,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普遍流行的今天,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从斗拱、门窗、太湖石、色彩、台基和屋顶以及夯土墙六大方面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进行融入,借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更多思路与参考。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中国传统建筑,建筑元素0引言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为了防止千篇一律的情况出现,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所包含的美学元素,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无疑是具有重大参考与借鉴意义的,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更多的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能使现在建筑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美学形式1。中国传统建筑蕴含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当中美学元素的深

2、入挖掘、借鉴与传承对现代建筑设计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不少外乡建筑师正在不断吸收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营养,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并创作出了不少经典作品。笔者就中国外乡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为例开展分析。1斗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当中的经典元素,是中国古代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斗拱的制作十分精巧,结构独特,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斗拱的主要作用在于承上启下,起到一个传递荷载的作用。除此之外,斗拱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其通过向外层层出挑从而使中国传统建筑出檐深远,营造出诗经里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动态美学效果。何镜堂先生设计的2021年上海世博会

3、中国馆,将中国传统的斗拱抽象,成就了非传统的利用传统;的经典案例。张锦秋先生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其代表作品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上海世园会的长安塔,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2门窗门窗是建筑的眼睛,是建筑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窗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等功能外,更多的是以景窗的形式为大家所熟知。唐杜甫的经典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最好的例证。对景和借景作为中国古代造园最重要造园手法,其实现的手段就是景窗。明代计成?园冶?兴造论中俗那么屏之,嘉那么收之;,教会造园者如何选择开窗的位置,门窗篇中切忌雕镂门空,应当磨琢墙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

4、;告知造园者过分装饰门窗墙垣,将人们的视觉焦点停留在门窗墙垣自身上的做法是不对的,真正重要的窗外的景色而非门窗墙垣本身。贝聿铭先生从小生活在苏州狮子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很深的研究,其晚年代表作品苏州博物馆入口大堂的圆形景窗,对景为自己精心创作的给每一位参观者营造出一副精美的山水团扇画面。贝先生同样的设计手法也在日本的美秀博物馆中使用过,所不同的是景窗由圆形改为方形,内容由片石假山改为一棵迎客松。3太湖石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里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景观元素。白居易?太湖石记?提到撮要而言,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覶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中国古

5、代文人士大夫的城市山林臆想中的山主要依靠太湖石来实现。宋代米芾博雅好石,精于鉴赏,更有米癫拜石的典故流传于后世。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金华建筑艺术公园的艺术实践作品禅空间;,其意象就是来源于中国的太湖石。无独有偶,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建筑师王澍亦酷爱太湖石,在其代表作品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和上海世博会滕头馆的建筑外立面上随处可见到太湖石洞口。王澍在南宋御街的改造中甚至将一个茶室做成模拟太湖石的扭腰形态;的建筑。中国古典园林里的太湖石,在世界知名建筑师的建筑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新生。4色彩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色彩往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3。当人们提及

6、到中国的宫殿时,首先想到的是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红色的宫墙以及汉白玉铺砌的台阶。当人们提起江南水乡时,总让人联想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色彩的搭配对于建筑设计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色彩的运用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黄色是代表最高等级皇家所用的,平民百姓的家宅是严禁使用的。现代建筑设计虽然不像中国古代那样在使用色彩方面区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仍然把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来运用。何镜堂设计的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其采用中国皇家宫殿围墙所用的中国红作为根本色调,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在色彩搭配上那么以江南民居的灰白作为根本色调,外墙采用中国传统的白色抹

7、灰,线脚采用灰砖收口。不同建筑师根据自己设计的不同类型建筑,使用中国传统建筑不同的色彩语言体系。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在现代建筑中演绎出不同的华彩乐章。5台基和屋顶中国最重要宫殿建筑和皇家陵墓建筑都是建筑在三层须弥座台基之上的。现存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如此,现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享殿亦如此(其他现存明清皇陵享殿亦如此)。在中国古代建筑当中,屋顶形式也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庑殿顶等级最高,主要用于宫殿建筑或寺庙建筑,歇山顶次之,悬山顶载次之,硬山顶和卷棚顶最低,主要用于民居和园林建筑。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所认知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大的特色是台基和屋顶,并以草图形式勾勒了下来。伍重在澳大利亚设计出

8、的传世之作悉尼歌剧院,就是受到中国故宫太和殿的大台阶和大屋面的影响。王澍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连绵不断的坡屋面,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面的现代化演绎的成功范例。冯纪忠先生在上海松江方塔院设计的何漏轩,其建筑造型来源于上海市郊民居四坡顶弯屋脊的形式,大屋顶上覆盖茅草顶,朝向池塘面的屋顶根据借景需要压低檐口。主体下方的台基,三层台阶邻水跌落而下,而彼此转动30和60,为人们提供了亲水性的活动空间。冯纪中先生设计的何漏轩可谓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台基和屋顶组合运用最为巧妙的案例。6夯土墙据最新考古证实,我国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用夯土修筑城墙。北宋时期,中国的夯土版筑技术继续开展,北宋匠作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系统

9、介绍了夯土版筑技术的工程做法,中国的福建土楼把中国传统建筑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顶峰。版筑夯土墙以木板做模,内填黏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而成。中国当代建筑师张永和与王澍等一批知名建筑师一直致力于夯土建筑的研究,经过改良的现代夯土墙已经克服了传统夯土墙强度低和耐久性差,遇到大雨和洪水容易坍塌丧失功能的缺点。张永和作为中国实验建筑的领军人物,在水关长城下二分宅的营造过程中,就成功的引入了改良版的夯土墙技术。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里成立了夯土建筑实验室,专门研究夯土建筑,其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设计的水岸山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夯土建筑。夯土建筑绿色环保,亲近自然,冬暖夏凉,造价低廉,工艺简单,如今已经成为绿色建筑的开展趋势,中国传统的施工技术焕发出新的生机。7结语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应当根据不同建筑的不同特点来进行传统元素的融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应当起到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作用,需要在建筑设计行业得到推广4。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元素是大势所趋,也为中国外乡建筑的现代性思考指明了方向。参考文献:1王辉建筑美意约与丰:中国传统建筑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