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正应力实验参考资料_第1页
弯曲正应力实验参考资料_第2页
弯曲正应力实验参考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弯曲正应力实验参考资料2-8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计的构造与类型电阻应变计的种类很多.一般主要由基底、电阻丝、引出线、覆盖层用胶水粘贴而成。基底和履盖层主要超隔离、保护电阻丝的作用,引出线则起连接电阻丝与测量导线之作用。常温应变片主要有丝绕式、箔式、半导体式等应变片。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电阻应变计。丝绕式应变片箔式应变片半导体式应变片图 2-8-11金属丝绕式电阻应变计(图2-8-1)这种应变片一般釆用直径0. 020. 05nm的康铜 丝或線絡丝绕成栅状,基底、覆盖层釆用绝缘薄纸或胶膜,两端用直径为0. 102耐 的镀 铜线引出。这种应变片的丝栅很难做得很小,横向效应较大,测量精度较差。2、金属箔

2、式电阻应变计(图2-8-1) 这种应变片的敏感栅是用厚度为0.003001mm 的康铜或傑骼金属箔片,涂上底胶,利用光刻技术腐蚀成栅状,两端焊上引出线后,涂胶、 盖上覆盖层。箔式应变片尺寸准确,敏感栅可以制成各种形状,散热面积大,疲劳寿命长, 横向效应小,测董特度高。这种应变片适宜于长期测量,并可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工程 上应用广泛。3、半导体电阻应变计(图2-8-1) 这种应变片的敏感栅是由铐或硅等半导体材料制 成,灵敏系数鬲,用数字欧姆表就能测出它的电阻变化,可作为高灵敏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二、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金属丝受到拉伸(或压缩)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金属丝的电阻R与其长度厶成正

3、 比,与其横截面积S成反比,并与材料的电阻率有关,它们的关系式为R=p为了求得电阻的变化,上式取对数后再微分,得dR _ dp dL dAR p L A金属丝长度的相对变化。显然:dL“、=8(2)L金属丝处于单向受力状态,它的截面面枳的相对变化和(2)式间的关系可根据泊松效应表示为将(2)、(3)式代入式。得竺=空 + & + 2“(仏么+ 1 + 2“)R ps令将(5)代入(4),则若用电阻增董表示则有或+1 + 2/)RR(4)(5)(6)式中,K称为电阻应变计的灵敏系数,K值的大小与敏感柵的材料及形状等因素有关,一般 由生产厂家抽样标定并在产品包装上标明。2-9 静态电阻应变仪电阻应

4、变仪首先是通过电桥把电阻应变计的电阻变化莹转变成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再把放大的电信号转变成应变显示出来的一种专门用于测试应变的仪器。电阻应变仪按照测试频率可分为:静态电阻应变仪、静动态电阻应变仪、动态电阻应变仪等。本节我们介绍YD-88 静态电阻应变仪。一. 测量电桥原理在使用电阻应变计进行应变测量时,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办法来检测其阻值的微小变化。通常的办法是把电阻应变计接入某种电桥,而这种电桥能把电阻应变计阻值的微小变化转换 成输出电压的变化,之后再对这个电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的应变了。目前应变仪大都釆用惠斯顿电桥电路来测量应变片的阻值变化O半桥BV 全桥图 2-9-1如图2-

5、9-1所示,若桥臂AB. BC、CD、D4均由因实验所需粘贴的电阻应变计 &、尺2、R、心联接而成,称之为全桥联接;若只有AB. BC桥臂联接的是构件上的工 作片、补偿片&、R2,而CD、D4桥臂联接的为仪器内部精密无感电阻Re,则称为半桥 联接。由电工学原理我们知道:U=UbUm=1占一1貝与补偿块放置在同一温度场中(此即桥路补偿法的理想条件),则T = o另外两桥臂CD、04为仪器内部电阻,6=6=0。所以根据电桥的加减特性,有由此可见,温度变化产生的虚假应变习,由于桥路中接入补偿片而被消除。PDUH作片补卷法图 2-9-22、工作片补偿法当应变计&与均粘贴在被测构件上时,&、忌所感受到的

6、应变分别为: = P + ST如果桥路补偿法的条件成立,则由于&、$分别接入电桥中相邻的两个桥臂,因此可以起 到温度补偿的作用。工作片补偿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情况:如图 2-9-2 (b)所示联接时.$2 = $2P + $27=+ *17根据电桥的加城特性,有仪= 一$2 + *3 一 *4 = P + ST 一 (“ + *7)=(1 + “)例如:在受拉的等截面直杆上,&沿杆的轴线方向粘贴.凡垂直于杆的轴向粘贴,就 属这种情况。另外,在受弯曲的梁上,&和/?2沿梁的轴向分别粘贴在梁的中性层两侧的对称位置处,也属此情况。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简单原理以YD-88型便携式应变仪为例。该仪器以集成

7、电路为主,由5V稳压电源、2V高稳定 悬浮桥源、1“U离稳定专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转换器、驱动器、4位半数字面板 表.通道切换单元等部分组成,其原理方框图如图2-9-3所示。!打印机BCD码输出LJ Lj图 2-9-3四-使用方法为了说明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操作使用,仍以YD-88为例。1、接通电源,检查仪器是否正常,然后关闭电源开关。2、按测试要求联接电阻应变计(见图2-9-4),若需半桥联接时,首先将前面板全、半 桥开关拨到半桥位置,然后将一个测试点应变片和温度补偿片的联接导线分别接入同一个惠 斯顿电桥的A3、BC桥臂,其余测点依此类推;需使用公共补偿片时,测点应变片与半桥 单点补偿时相同

8、,公共补偿片接入后面板公共补偿8C桥臂。若作全桥联接:则要舟前面板 全、半桥开关拨到全桥位置,将电阻应变计按测试方案要求分别接入每通道的AB. BC、 CD、04桥臂即可。3、仪器灵敏系数K值的设定:根据应变计的灵敏系数值将后面板的灵敏系数设定开关 中的对应按键拨到ON位置。4、测试前调整:获转面板上的测点开关,对应测点的指示灯亮。数据显示窗口中的数 据如出现闪动或极不稳定,说明桥路有问题,需查明原因直至问题解决为止。若数据稳定, 即用小螺丝刀调节指示灯下电位器,直至数显为零。5、测试完毕,应关闭电源并拆除测试导线,仪器恢复原状。五、注意事项1、使用前仪器需要预热30分钟。2、要保证接线质量,

9、裸线除去氧化层。3、切换通道吋,注意切换到位,不要使切换开关停在两档之间。4、灵敏系数开关只能将开关中的一个对应按键拨到0N位置。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并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的正确性;2、学习多点静态应变测量方法。二、仪器设备1、纯弯曲梁实验装置;2、YD-88型数字式电阻应变仪;3、游标卡尺。三、试件制备与实验装置1、试件制备本实验釆用金属材料矩形截面梁为实验对象。为了测量梁横裁面上正应力的大小和它沿 梁高度的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段某一截面处,中性轴和以其为对称轴的上下1/4点、梁顶. 梁底等5个测点沿高度方向均匀粘贴了五片轴向的应变计(如

10、图4-4-1),梁弯曲后.其纵 向应变可通过应变仪测定。Rr图 4-4-12、实验装置如图4-4-2和图4-4-3所示,将矩形裁面梁安装在纯弯曲梁实验装置上,逆时针转动实 验装置前端的加载手轮,梁即产生弯曲变形。从梁的内力图可以发现:梁的CD段承受的剪 力为0,弯矩为一常数,处于“纯弯曲”状态,且弯矩值M二丄Pa,弯曲正应力公式2可变换为。哙Py妥力图P1-2MP1-21-2-44四、实验原理实验时,通过转动手轮给梁施加载荷,各测点的应变值可由数字式电阻应变仪测董。根 扌松单向胡克定律即可求得6 卢E - e(i=1,2,3,6, 7)为了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o二罟丄或o =冷 P y的正确性,

11、首先要验证两个线性关 系,即oxy和a ocP是否成立:1、检查每级栽荷下实测的应力分布曲线,如果正应力沿梁截面鬲度的分布是呈直线的, 则说明a 8y成立;2、由于实验釆用增量法加载,且载荷按等董逐级增加。因此,每增加一级载荷,测量 各测点相应的应变一次,并计算其应变增董,如果各测点的应变增量也大致相等,则说明。 8P成立。最后,将实测值与理论值相比较,进一步可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五、实验步骤1、试件准备用游标卡尺测量梁的裁面尺寸(一般由实验室老师预先完成),记录其数值大小:將梁 正确地放置在实验架上,保证其受力仅发生平面弯曲,注意将传感器下部的加力压杆对准加 力点的缺口,然后打开实验架上测力仪

12、背面的电源开关;2、应变仪的准备a测量电桥连接:图 4-4-4如图4-4-4,为了简化测量电桥的连接,将梁上5个测点的应变计引出导线各取出其中 一根并联成一根总的引出导线,并以不同于其他引出导线的颜色区别,所以,测董导线由原 来的10根缩减为6根.连接测量电桥时,将颜色相同的具有编号J 2、3、6、7的五根线分别连接在仪器后面板上五个不同通道的A号接线孔内,并将具有特殊颜色的总引出导线连 接在仪器后面板上的“公共补偿片BC位置的B号接线孔内。实验釆用公共的温度补偿片, 且把它接入仪器后面板上的“公共补偿片BC”位置的B、C号接线孔内。注意应将应变仪前 面板的“全桥半桥”选择开关拨到半桥位置;b

13、.灵敏系数设定:连接好测量电桥后,依照实验架上给出的灵敏系数K的值,舟应变仪 后面板上的“灵敏系数K-on”选择开关对应值的档拨到on 一侧,设定好灵敏系数K的大小;c测量电桥的预调平衡:接通应变仪前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将“测点选择开关旋到连 接好测量电桥所对应通道编号位置,检查应变仪显示窗上的数抵是否正常,然后用专用螺丝 刀我转应变仪前面板右侧上部对应编号的调零螺丝孔,调节电位器,使读数为相对稳定的“士 0000,测量电桥达到电阻平衡。改变“测点选择”开关的位置,依次调节好其他通道的电 阻平衡。记录下各通道预调平衡的结果。3便携式趙如U J 4? A9WXOOCOOOOOOO o o o W)

14、is图4-4-5 YD-88型数字式电阻应变仪面板图3、进行实验逆时针我转实验架前端的加载手轮施加载荷。加载方案釆用等董加载法,每增加一级栽 荷,逐点测量各点的应变值。加到最大载荷Pg读数完毕后,实验完成了第一遍测试。将載荷全部卸掉,按“实验步骤”中“2、应变仪的准备”中的“c.测量电桥预调平衡” 的方法重新调好各通道的电阻平衡,重复实验一遍。4、结束实验实脸完毕后,整理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卸掉实验载荷;关闭仪器电源;拆掉仪器接线孔 内的连接导线,将实验仪器复原;清理实验现场;將实验数据交指导老师签字同意后离开实 验室。六、实验注意事项12、加载前应检查梁的放置位置是否偏斜,以及拉压力传感器下端

15、的压杆位置是否对正, 以保证梁的CD段是纯弯曲变形;3、实验前应将所连接的测量导线理淸,以免缠死:测试过程中,勿乱动已连接好的测 量导线和仪器开关;4、加载时切勿过载。七.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实测应力值冬点分别取两次实测的应变平均值代入胡克定律公式6 卢E Ex(i=1,2, 3, 6, 7)计算冬点的实测应力值,并将计算结果添入数据表格内;2、描绘应力分布曲线a. o - y曲线图在o -y坐标系中,以Oi尖的值为横坐标,y的值为纵坐标,将各点的实测应力值分别 绘出,然后进行曲线拟合这样就得到了纯弯梁横裁面上沿商度的5条正应力分布曲线。检查 0 y是否成立:b. a - P曲线图在O -P坐标系中,以ch实的值为横坐标,P的值为纵坐标,将各点的实测应力值分别 绘出,然后进行曲线拟合,这样就得到了纯弯梁横截面上各点在不同栽荷下的5条正应力分 布曲线。检查08P是否成立:C.实测应力分布曲线与理论应力分布曲线比较取最大载荷P啖=5kN时两次应变平均值分别来计算实测应力与理论应力的值,实测值计算 a .=E e(i=1,2,3,6,7)理论值计算 a.= -P-yi(i=1,2,3,6,7)21:并将计算结果在o -y坐标系中分别绘出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