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气升陷剂_第1页
四益气升陷剂_第2页
四益气升陷剂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 益气升陷剂 - 补中益气汤四 益气升陷剂 补中益气汤元李杲脾胃论黄芪病甚,劳倦热甚者一钱 甘草炙 人参去芦,有嗽 去之,三分 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二分 橘皮不去白,三 分 升麻三分 柴 胡三分 白术三分上药 fu 咀,都作一服, 水二盏,煎至一盏, 量气弱气盛, 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 过二服而愈。若 病日久者,从权立加减法治之。【主治】治脾胃气虚, 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 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气 虚下陷,久泻脱 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以及遗尿,淋溲,妇人崩漏,带 下等症。【方论选萃】清柯韵伯:仲景有建中、理中二法。风木

2、内干中气,用 甘草、饴、枣培土以御风,姜、桂、芍药驱风而泻木,故名 曰建中。寒水内凌于中气,用参、术、甘草补土以制水,佐干姜而生土以御 寒,故名曰理中。至若劳倦,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 表症颇同外感,惟东垣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 补中益气之法。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 足,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选用甘温之品,升 其阳以行春生之令。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茂护皮 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 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昧,除烦热之圣药也。佐 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

3、,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 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 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 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 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 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惟 不宜于肾,阳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凡东垣治脾胃方,俱 是益气。去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便是调中;加麦冬、 五味辈,便是清暑。此正是医不执方,亦正是医必有方(古今名医方论) 明张景岳:补中益气一汤,允为东垣独得之心法。本方 以升、柴助升气,以参、术、归

4、、芪助阳气,此意诚尽善矣。 然补阳之义,亦有宜否。如治劳倦内伤发热,为助阳也,非发汗也。然有 不散而散之意,故于劳倦感寒,或阳虚痎疟及脾气下陷等症 最宜。若全无表邪寒热,而中气亏甚者,则升、柴大非所宜。盖升、柴之味兼 苦寒,升、柴之性兼疏散,惟有邪者可因升而散之,若无邪 大虚者,即纯用培补,犹恐不及,再兼疏散,安望成功。凡补阳之剂,无不能升,正以阳主升也。寇宗奭极言五劳七伤大忌柴胡,而李时 珍以为不然。耍之能散者,断不能聚;能泄者,断不能补;性味苦寒者,断非 扶阳之物。故表不固而汗不敛者,不可用;外无表邪,而阴 虚发热者,不可用;阳气无根,而格阳戴阳者,不可用;脾肺虚甚,而气促似 喘者,不可用

5、;命门火衰,而虚寒泄泻者,不可用;水亏火 旺,而衄血吐血者,不可用;四肢厥,而阳虚欲脱者,不可用。总之,元气虚 极者,不可泄;阴阳下竭者,不可升。人但知补中益气可以 补虚,不知几微关 系,判于举指之间,纤微不可紊,误者正此类也( 古今名 医方论)。清王晋三:气者,专言后天之气,出于胃,即所谓清气、 卫气、谷气、营气、运气、生气、阳气、春升之气、后天三 焦之气也。分 而言之则异,其实一也。东垣以后天立论,从内经劳者 温之,损者益之。故以辛甘温之剂,温足太阴、厥阴,升足 少阳、阳明。黄芪 、当归和营气以畅阳,佐柴胡引少阳清气从左出阴之阳,人 参、白术实卫气以填中, 佐升麻引春升之气从下而上达阳明,

6、 陈皮运卫气,甘 草和营气。原其方不特重参、芪、归、术温补肝脾,义在升 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转运中州,故不仅名补中,而复申 之曰益气(绛雪 园古方选注 )。【近代验证】例一 米伯让治上睑下垂(上眼睑下垂)案(选自米 伯让先生医案 )。徐某某,男, 50 岁。1986 年 9 月 26 日初诊。患者因注射预防针(不详)后出现视力模糊,曾在外院诊为“上眼睑下垂”,经服中西药未 见好转,病期已十四年。现症:视力模糊, 流泪,手心发热, 易出汗,眼球直视, 活动受限。舌淡白略厚,脉缓细。诊断:上睑下垂。辨证: 脾肾阴精不足,气血亏损。 治则: 健脾益气。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沙菀蒺藜 14 克。处方:炙

7、黄芪 35 克 当归 10.5 克 党参 17.5 克 白术 10.5 克 陈皮 10.5 克 升麻 7 克 柴胡 7 克 茯苓 14 克 炙甘 草 10.5 克 生姜 10.5 克 大 枣二枚 沙菀蒺藜 14 克每日一剂,连服三十剂。10 月 27 日二诊:服药后出汗、手心发热、流泪消失, 视力由 0.6 增至 0.9 ,眼球活动较前灵活, 舌淡色白, 脉缓, 继用上方三十剂。11 月 28 日三诊:眼球活动较前好转,余症消失。患者 工作、劳动、学习、生活一切正常,舌淡色白,脉缓。继用 原方三十剂。例二 叶熙春治子宫脱垂案(选自叶熙春医案 )。崔女, 25 岁。九月。常熟。中气素虚, 产后过

8、劳, 气虚下陷。 收摄无力, 下腹重坠, 阴中有物外挺, 腰酸无力, 带下如注, 小便频急。 脉象虚缓, 舌淡苔白。治 拟补中益气汤加味。清炙黄芪五钱 炒潞党参三钱 炒晒白术三钱 炙当 归三钱 清炙甘草一钱 柴胡钱半 炙升麻钱半 陈皮钱 半 炒杜仲四钱 米炒 怀山药四钱 盐水炒桑螵蛸三钱。二诊:前用升提补摄之剂,阴中之物外挺略见内收,带 减,腰酸亦差。仍以原法进之。清炙黄芪五钱 炒党参三钱 炒白术三钱 炙当归三 钱 清炙甘草一钱 柴胡钱半 炙升麻钱半 枳壳钱半 山萸肉三钱 米炒怀山 药四钱 炒杜仲四钱。三诊:中虚之体,复因产后劳累,易成阴挺,方用补中 益气,以符“虚者补之”、“陷者举之”之意。

9、例三 米伯让治痿证(重症肌无力)案(选自米伯让 先生医案)。李X,女,14岁,学生。1986 年 9 月 26 日初诊。患重症肌无力一年余,经服中 西药未见好转。现症:四肢肌肉萎缩,右手无力举动,全身 活动不便,眼睑下垂, 头痛, 纳差, 腰背酸痛, 语言不利, 形体消瘦, 舌质淡体胖, 苔色白,脉虚细。诊断:痿证。辨证:肝脾气血双虚证。治法:健脾益气, 补血养肝。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牛膝。附子。处方:炙黄芪 35 克 当归 10.5 克 党参 17.5 克 白术 35 克 陈皮 10.5 克 柴胡 7 克 升麻 7 克 炙甘草 35 克 茯苓 14 克 牛膝 10.5 克 附子10.5 克 生姜

10、 10.5 克 大枣 2 枚每日一剂,加水煎二次,共量 400 毫升,一日服二次, 早晚各服 200 毫升,服六剂。健步虎潜丸。每服10克,一日2次,早晚饭前开水 送服。10 月 4 日二诊:头痛,纳差,四肢活动较前好转,舌淡 苔色白,脉沉细,继服上方十四剂。10 月 20 日三诊:诸症减轻,精神好转。舌淡色白,脉 沉细,继服上方一月。11 月 11 日四诊:右手举动有力,活动灵便,四肢肌肉 较前丰满,腰背痛消失,舌淡色白,脉细缓,改用补中益气 丸、健步虎潜丸连服半年。87 年 8 月 12 目五诊:四肢举动、活动基本正常,肌肉 未见痿缩,余症消失。舌淡色白,脉细,继服上方三个月, 以巩固疗效

11、。例五 时振声治胆道感染案(选自天津中医 1985年第 1 期)患者,女, 40 岁,科研人员,病历号 198435 。低烧半年,体温37.237.8 C,无畏寒,全身乏力,下肢发沉,腹 胀,嗳气,矢气频作,纳食尚佳,大便不干, 3 4天一次。近两月右上腹不适, 隐病连及右肩背,脉沉细,舌苔净。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肝脾不大。惟十二指肠引流 B 管有白细胞 20 45 mm3 , C 管有白细胞满视 野。西医诊为胆道感染,中医辨证属脾肺气虚,士虚木侮。 拟补益脾肺,兼疏肝理气 、甘温除热法治之,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 12 克 白术 10 克 当归 10 克 黄芪 30 克 陈皮10 克 升

12、麻 10 克 柴胡 10 克 灸草 10 克 郁金 10 克 香 附 10 克 木香 5 克 服药二十剂,体温降为36.637 C,精神好转,体力增加,右上腹疼 痛减轻,大便每日一次。仍守方服三十剂,体温正常,十二 指肠引流() ,痊愈出院。例六 时振声治偏头痛案(选自天津中医 1985 年 第1 期)患者,女, 26 岁,翻译人员,门诊病历。左侧偏头痛半年,每于劳累后发作,痛时服止痛片方能缓解,疼痛剧烈时可伴有呕吐及排便感,每月发作45次。脉象弦细,舌红无苔,属阴虚肝旺 之证,治以养血清肝法。桑叶 10 克 赤白芍各 10 克 川芎 11 克 白芷 10 克 菊花 12 克 僵蚕 1O 克

13、苦丁茶 10 克 当归 10 克 薄荷 3 克(后下)服药一月, 头痛未除, 过劳则发。内经 有“伏其所主, 先其所因”之说,过劳则伤脾,发作时恶心、呕吐,亦属脾胃 不健,遂改用益气健脾之剂,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 15 克 白术 10 克 黄芪 30 克 当归 10 克 陈皮 10 克 升麻 10 克 柴胡 10 克 炙草 10 克 川芎 10 克 蔓 荆子 12 克服药一月,头痛未见发作,仍以上方为丸常服,以巩固 疗效。诊治半年,随访 6 年,始终未再发作。例七 时振声治习惯性便秘案(选自天津中医 1985 年第 1 期)患者,女, 60 岁,退休干部,门诊病历。患者大便秘结 三个月,每

14、周排便一次,虽每日饮用蜂蜜亦不能通便。证见 胸闷气短,疲乏少 力,纳食无味,排便无力,舌质暗有齿痕,脉象沉细。既往 有冠心病史。证属年迈小虚,肠失濡润,拟补益脾肺,佐以 活血润肠为法。方 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 30 克 黄芪 30 克 白术 10 克 当归 10 克 陈皮 10 克 升麻 10 克 柴胡 10 克 炙草 10 克 瓜蒌 30 克 丹 参 30 克 桃仁 10 克服上方七剂,排便较前有力,但仍三天一行,较干结。 乃于上方合增液汤以增水行舟,加生地 30 克、麦冬 15 克、 玄参 15 克。又服七剂,大便通畅, 每日一行, 有时呈软便, 纳食亦增, 病情稳定。 例八 米伯让治眩

15、晕(链霉素中毒)案(选自米伯让 先生医案)。王某某,女, 40 岁。 1975 年 3 月初诊。 患者因患淋巴结炎注射链霉素 18 克后始现头晕, 耳鸣, 手麻七日。现觉头晕,耳鸣,手麻,纳呆,多梦,唇麻,舌 淡苔薄白,脉虚细。诊断:眩晕。辨证:气虚证。治则:益气健脾。方用:补 中益气汤加天麻、菊花。处方:黄芪 35 克 当归 10.5 克 党参 17.5 克 白术 10.5 克 茯苓 10.5 克 升麻 7 克 柴胡 7 克 炙甘草 10.5 克 陈皮 10.5 克 天麻 14 克 菊花14 克每日一剂,服十四剂。二诊:手、唇发麻消失,耳聋耳鸣减轻,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继用上方十四剂,配服

16、六味地黄丸。每服 10 克, 一日二次。三诊:诸 症消失,仍耳聋,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改用麦味地黄汤加 灵磁石。处方:熟地 28 克 山药 14 克 麦冬 10 克 五味子 10.5 克 山芋肉 14 克 丹皮 10.5 克 茯苓 10.5 克 泽泻 10.5 克 灵 磁石 35 克 服 4 剂。服上药症状明显好转。舌淡苔薄白,脉象细,继用上方 四剂,研细末加蜜为丸,每服 10 克,一日二次,早晚盐开 水送服,服三月。三 月后随访。四诊:服药两个月后,听觉恢复正常。【按语】 近代程门雪曰:昔人每赞补中益气汤升散之妙,以为阴 虚阳搏,是阳邪下陷阴中,当以补中升阳出阴为治,不知此 大误也。根本既虚,再行升散拨动根株, 则脱离之险至矣, 此似是而非之学说, 不可从者也。纵是脾气虚者,亦只以参芪术草补气为主,无 须升柴升散也。昔贤论东垣升柴之法,谓利于脾胃阳虚,不宜于肝肾阴虚二 语,最是精切,须当识此,勿为偏说所误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