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_第1页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_第2页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摘 要】 本文评价并认同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 刍议一文提出彝族传统祭祖大典“耐姆”宗教仪式是彝族 自称形成和众多支系的重要原因的观点:首先, 刍议认 为彝族自称有 35 种,他称有 44 种;其次,刍议认为彝 族自称虽然繁杂,但归结起来就是“尼泼” 、“倮(罗)泼” “俚泼”的“一统三大”的自称体系;再次, 刍议认为 彝族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曾有三次大的祭祖大典“耐姆” 分支;最后, 刍议认为三次大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 形成了彝族支系或彝语支民族的祖先 .【关键词】 彝族;自称;支系;问题;述评 回顾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2、,众 说纷纭,均有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最近鄙人有幸拜读了杨翠英、普驰达岭发表于毕节学院学 报(现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的论文彝 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 (以下简称“ 刍议”),1颇有 感想。其主要观点和见地就是:彝族传统祭祖大典“耐姆” 宗教仪式是彝族分支和形成众多支系的重要原因,并认为每 一次祭祖分支都出现新的氏族名称、或部落图腾、或者宗支 徽号、家族姓氏,成为所居地的支系、或民族集团、或宗支 标志称谓符号或徽号,或家族的图腾姓氏。这观点能否学界 特别是彝学界认可,鄙人不敢臆断,但觉得很鲜活,且很有 独到,对鄙人受益匪浅。首先,刍议作者从彝族简史 2 转引了

3、彝族自称 有 35 种,他称有 44 种,并对彝族历史上纷纭众多的自称或 支系作了简要的阐述。 刍议研究认为,这些众多的自称 或支系是四千多年前彝族共祖笃慕亲自主持下“六祖” 分支,不仅分别迁往滇、川、黔各地开疆扩土繁衍、生息,而且各 自在长期的发展中,为了区别其他部落或宗支,逐渐形成各 自图腾姓氏。又各自图腾姓氏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演绎成各 种各样的自称或支系。 刍议 作者的这个独到观点和见解, 不能不说颇新颖,且很有道理和说服力。其次,刍议作者大量考察且实证很多彝学研究成果, 也提出别于他人且鲜为人知的见地。 刍议研究认为,彝 族自称虽然繁杂,但归结起来就是“尼泼” 、“倮(罗)泼” 、 “

4、俚泼”的“一统三大”的自称体系。一统,即“尼”是彝 族最早的统一自称; 三大自称体系, 即尼泼自称体系、 倮(罗) 泼自称体系、俚泼自称体系。这三大自称体系是通过彝族最 早的统一自称“尼”函变并衍生为繁杂的彝族自称体系的。 而且刍议 研究认为, 自称“倮颇”、“罗罗”、“纳罗”、“腊 罗”、“鲁泼”的彝族,不论居住何方何地,均与龙、虎图腾 崇拜的观点。彝族自命龙虎民族,以龙虎图腾的观点,继承 了“彝族文化研究学派”创始人刘尧汉的学说,但彝族“一 统三大”自称体系见地是首次向彝学界亮相的,真可谓真知 灼见。并与滇南彝族历史文献吾查 们查苏颇苏 嫫中记载的“远古彝族自称或支系有“尼” 、“濮”、“

5、罗” 三大支,同工异曲,如出一辙。再次,刍议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彝族历史文献古籍, 并综合前辈若干研究成果,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认为彝 族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曾有三次大的祭祖大典“耐姆”分 支,即:第一、二次分支发生在“洪荒”前时期,第三次分 支是在“洪荒”后。也就是说,第一次大分支是彝族始祖希 慕遮 14 世孙道孟尼时代,第二次大分支是彝族始祖希慕遮 29 世孙武洛撮时代,第三次大分支是“洪荒”后彝族始祖希 慕遮 36 世孙笃慕时代(史称“六祖分支” )。最后,刍议 还进一步研究认为, 第一次祭祖大典 “耐 姆”分支时,“道孟尼”的 9 个兄弟中 8 位兄长分别到各地 开疆扩土, 图其发展,变

6、成了彝族支系或彝语支民族的祖先, 即哈尼、傈僳、拉祜、纳西、阿昌、基诺等族的祖先。第二 次祭祖大典“耐姆”分支, “武洛撮”有 12 个兄弟, 11 位兄 长渡河分别变成崇拜虎、 狮、 熊、猴、蛇、蟒、 马、树、蜂、 鸡等图腾的部族, 只有“武洛撮” 不变。 不言而喻, 只有“武 洛撮”仍留居原地继续生息、繁衍、发展,仍保留着原生图 腾或姓氏,其余 11 位兄长分别迁居到各地发展,并发展成 为各自不同的亚图腾或姓氏的支系。又第三次祭祖大典“耐姆”大分支,也就是彝族“六祖 分支”,长房“武、乍”两部向南部发展,次房“糯、恒” 两部向四川雷波以北方向发展,幺房“布、默”两部向金沙 江两岸发展。言下

7、之意,“武、乍”两祖先成了滇南、滇西、 滇西南(即哀牢山、无量山及红河、藤条江、李仙江流域) 的各彝族支系的祖先。“糯、恒”两祖先成了川滇大小凉山 及金沙江部分流域各彝族支系祖先,“布、默”两祖先成了金沙江两岸及滇东北、黔西北、黔西南各彝族支系的祖先。 据曾有人考证,彝族三大土司之一的滇南建水县彝族“纳楼 普氏土司”为笃慕长子“武、乍”两部的子裔。并前辈学者 研究并笔者从事彝学研究认为,当下彝语六大方言的促成和 发展与笃慕时代的“六祖分支”有很大的关系,且密不可分。 不如与其这样说,如果没有笃慕时代的“六祖分支”,就没有当今西南彝语北部、南部、东部、西部、东南部、中部等 六大方言的多样性。除此

8、,刍议作者研究还认为,彝族祭祖大典“耐姆” 仪式还存活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在“耐姆”仪式上除了缅怀 祖先业绩和祭奠历代祖先以求得子孙兴旺发达外,最主要的 重要的还是氏族分支、 叙谱续谱。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祭 祖”就不可分支,不分支就不可能形成众多的氏族、宗支、 家支、家族乃至亚图腾姓氏。可以这样说,举行每一次“祭 祖”仪式,都有分支的可能,其目的是在认同原生图腾姓氏 的前提下,为了人口的增殖,各自不得不重新选择别于原生 图腾姓氏和他族图腾姓氏的事物为自己的图腾姓氏,同图腾 姓氏通婚联姻。因为彝族从古到今有“同姓不婚”的古训。 这里的“姓”不是当今百家姓中的某一姓氏,而是“图 腾”。这就不难解释彝族为什么要盛行“祭祖”仪式,怎么 会有这么多自称和支系的原因。这些方面,虽刍议作者 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但其研究初衷肯定是这样。总而言之,虽刍议寥寥 4000 字,但至始至终都没有偏离“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 要原因”这一主题,而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字字扣紧, 句句有据有理, 观点新颖凸显, 颇有“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感,是研究关于形成彝族众多自称 和支系主要原因方面不可多得的一篇好文章。但述评对与错, 对则我们共勉,错则请作者见谅。【参考文献】1 杨翠英,普驰达岭.彝族自称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