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分析[精选]_第1页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分析[精选]_第2页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分析[精选]_第3页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分析[精选]_第4页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分析[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分析郑 重 声 明本人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设计(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设计(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宋体4号)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股权激励作为一种中长期激励机制,能够将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便于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公司业绩,很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都证实了这一点。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股权激励的探索

2、, 2006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实施完毕,都为股权激励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在对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方法和我国实施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以2006年至2008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市场效应和财务效应两方面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从公司外部环境考虑,分析的是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利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股权激励公告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率,考察了市场投资者对股权激励的反应。另一方面从公司自身的角

3、度考虑,考察的是股权激励的财务效应,即分析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一是选取了比较常用的替代公司业绩的会计指标,并和股权激励做相关性分析;二是为了更科学全面评价公司业绩,本文基于熵值法建立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再进行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由于不同的股权激励对公司的业绩提升程度不同,本文以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为例,分析了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程度(称为报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因素。本文实证结论:我国股权激励的推出确实产生了积极的市场效应,并存在滞后性;而且两种方法的结果都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同时发现股权激励比传统形式提高公司业绩的程度更高,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研发

4、支出、股权集中度、经理人年龄和教育背景对报酬业绩敏感度有显著影响,公司成长性、国有控股、外部董事比例、两职兼任、经理人持股对报酬业绩敏感度无显著影响。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出,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可通过调整相关因素,例如提高研发支出、聘请年龄和教育背景适合的管理层,能够将公司业绩的提高程度扩大,这一结论对想要或正在实施股权激励的我国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股权激励;时间研究法;熵值法;报酬业绩敏感度abstractas a medium and long-term incentive mechanism, equity incentive can link t

5、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and managers, facilitate the mobilization of managers enthusiasm, and max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many research result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have confirmed this. in the early 90s of last century, china started the exploration of equity incentives, the me

6、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ock incentives for listed companies promulgated by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in 2006, and the trial 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incentives for listed state-controlled listed companies (domestic), as well as the reform of the split shar

7、e structur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they all provid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equity incentives.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quity on the analysis of equity incentive related research methods

8、 and chinas implementation status, this paper combines previous research with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that implemented equity incentives from 2006 to 2008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market effects and financial effects. on the other hand, an empir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

9、he effect of equity incentives. on the one hand, consider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company, the market effect of equity incentives is analyzed. using the event research method, the cumulative excess return r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equity incentive announcement is calculated to examine the

10、 market investors response to the equity incentive.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ny itself, the financial effect of equity incentives is examined. that 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first, the more commonly used accounting i

11、ndicators that replace corporate performance are selected and related to equity incentives. second, in order to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company performanc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compan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entropy method, and then conducts a study

12、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on this basis, because different equity incentives have a different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uses the stock option incentive approach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13、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called reward performance sensitivity).this paper empirically conclude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equity incentives in china does have a positive market effect, and there is a lag; and the results of both methods show that equit

14、y incentiv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company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y find that equity incentives are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forms.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even higher. corporate scale, financial leverage, r&d spending, equity concentration, age of manager, and educatio

15、n backgroun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ensitivity of compensation performance. the companys growth, state-owned holding, proportion of outside directors, and two positions are concurrent. managers shareholding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arnings performance.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

16、y, we can se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quity incentives has played a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and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by adjusting relevant factors, such as raising the level of r&d expenditures, hiring age, and suitable management background for

17、 education. expanding, this conclusion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that want or are implementing equity incentives.key words: equity incentives; time study method; entropy method; reward performance sensitivity目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技术路线图,参照论文模板的内容,对应去写)7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7

18、1.1.1 研究背景71.1.2 研究意义9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21.3.1 主要内容121.3.2 研究方法13第2章 股权激励基本理论142.1 股权激励的概述14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142.1.2 上市公司及股份制企业定义152.1.3 企业绩效定义152.2 股权激励要素及模式152.2.1 股权激励要素152.2.2 股权激励模式182.3 相关理论基础182.3.1 委托代理理论18人力资本理论19管理激励理论192.4 激励理论发展新趋势20第3章 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特征及其激励机

19、制(此处写科技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223.1 科技型企业员工的定义,特征,积极目标及原则223.1.1 科技型企业员工的定义223.1.2 科技型企业员工的特征223.1.3 科技型企业员工的积极目标233.1.4 科技型企业员工的原则24第4章 科技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此处写原因,重点去写)26激励的管制过严26股权激励的约束不足27股权激励的操纵问题28第5章 科技型企业员工激励措施的研究(此处写措施)29放松行政管制,提高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自主决策力29简化备案程序29放宽限制性规定29强化市场约束机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30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公司内

20、在约束机制。3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发挥舆论监督机制。31发挥中介机构的职责,强化股权激励风险管理31第6章结论(结论写点就够了,下面不要再写,等)33股权激励的推进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33股权激励潜在的负面效应需要积极防范34股权激励方案的科学性需要予以足够重视36改进民营企业股权激励的两大关键37参考文献38 第1章 绪论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现代企业特征也在随之慢慢改变,其中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所有权以及经营权的分离。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管理者所采取的行动往往并不符合企业所有者期望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而也就导致了现代企业中

21、常见的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正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应运而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入手,通过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激励方式使管理者获得公司股权,把两者之间的利益衔接在一起,这种做法能有效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从而公司绩效得到提升。1.1.1 研究背景代理理论认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会引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从而导致了较高的代理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股东往往会对公司管理者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它能够将公司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比较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好的调动管理者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代理成本。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

22、术的日益复杂化,世界各国的大公司为了更好的激励公司管理人员,创新激励方式,纷纷推行了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起源于美国的frizer公司,在1952年其利用经理股票期权进行股权激励,从而有效推动了公司的业绩增长。自此之后股权激励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日本、意大利等资本市场相对发达的国家都开始学习美国推出各种股权激励方式,进而加快了西方发达市场股权激励计划的发展进程。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股权激励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根据相关文献统计,截止到1998年,从标准普尔500家公司管理层的收入构成来看,股票期权占其公司ceo薪资报酬的比例高达40;在美国100家最大企业的经理收入构成中,股票期权的比例

23、也已经达到了将近52,而此比例在1980年时只是2的低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股权激励已经成为美国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之一,它能够有效约束管理者以及激励他们为公司付出,是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全球多个国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实践案例也充分地说明了其为公司带来的重大影响。但是在股权激励的全球化发展中,其在我国真正开始推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也不成熟。1993年,我国的首个股权激励计划由深圳万科集团尝试推行,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1997年,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成为第一家引进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随后,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尝试对这个创新的公司治理手段进行积极探索,

24、寻求推动企业发展的股权激励方式。但是由于受到发展时间和国内体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股权激励的推广效果一般,大多数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并不突出,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不是很完善。在2005年也就是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a股市场上同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既有流通股也有非流通股,这种同股不同权的结构使得大股东和公司本身所处的利益层面不同,大股东在流通市场中不能获得股价波动带来的收益,所以对发展公司并不愿付出太多精力,反而想方设法通过增发、配股各种方式从流通市场中“圈钱”,再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把圈到的资金转移至自身,这类做法不仅不利于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实现,更会使得上市公司难以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在

25、当时那样的市场条件下,股权激励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也正是这些出现的问题才促使了相法律法规的尽快出台,正是外部环境的改变才推动了国内股权激励机制的迸一步发展。最初的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到了8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盛行,随后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开始推行,发展的十分迅速,至此拉开了西方成熟市场推行股权激励的序幕。到上世纪90年代为止美国规模最大的100家公司经理的报酬中来自于股权激励的部分占到53,在标准普尔500家公司ceo的收入有40来自于股权激励,而到2008年全球500强中已有超过85的公司对高层管理者实施了股权激励。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中

26、股权激励机制已经成为最富有成效的激励制度之一,股权激励制度不仅被学者们从理论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股权激励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激励手段,它还代表了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吹响了中国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号角。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前无法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也得以流通,解决了股权分置带来的同股不同权的制度障碍,这使得股权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为进一步推广股权激励机制和落实激励效果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也愈加完善,如2005年10月新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公布实施;2006年1月上

27、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推行;2006年9月财政部联合国资委颁布实施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其中详细说明了国有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激励时的具体实施细则。针对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时发现的一些问题,2008年证监会又相继出台了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l号、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和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3号等文件。这些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与推行,都在不断完善国内并不十分成熟的股权激励制度,促使我国资本市场在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走的更远、更稳。纵观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现代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不断显现,我国的制度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完善以为其

28、带来更好的发展保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市场环境与人性的复杂,大股东也许依旧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做出某些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另外,当前我国市场中很多人对公司高管薪资水平过高提出异议,从公司的角度来考虑,股权激励计划带来的收益能否真的覆盖支付高薪资的成本。股改之后我国的制度障碍问题确实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仍然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此本文将从激励效应入手拓展分析股权激励方案导致当代企业发生的变化。1.1.2 研究意义股权分置改革后,为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都向西方国家学习,开始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在实践中摸

29、索推广股权激励计划的同时,众多学者也在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研究和讨论。随着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当前国内市场条件下股权激励机制是否能够发挥作用;股权激励方案真正开始实施以后会使得现代公司哪些方面发生变化;究竟是哪种激励方式对企业实体的经营绩效改善效果更好;不同的激励方式在帮助公司留住人才和创新能力提升这两方面的影响又存在怎样的差异?这些问题在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更好地发挥股权激励的效应。本文的研究意义:(1)继续国内在股权激励效应方面的研究,反映在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即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采用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对公司激励效应

30、的影响变化;(2)对效应研究进行了维度的拓展,通过对不同激励方式下企业业绩水平、人才效应以及创新能力的影响差异进行比较,为我国上市公司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以及如何更好的留住企业人才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相关的实证证据;(3)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对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对比研究为解决目前我国公司对于股权激励方案的选择实践和理论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自两办法出台以来,关于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则对股权激励的效应问题和程度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关于股权激励效应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一般从两方面进行研究,

31、一是股权激励推出后,公司股票价格会受其影响而上下波动,而股价的波动直接影响到股东的财富,即市场反应,同时也反应出市场投资者对此的态度,大部分对于此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法。二是股权激励会引起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反应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会产生变化,大部分研究采用公司业绩与股权做相关分析。另外,管理层的报酬变化与企业经营业绩或股东财富变化的紧密程度,在制定经理人报酬契约时,其影响因素也一直是管理层关注的关键问题,大部分是基于传统薪酬方式下展开实证研究。关于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很早就引进了事件研究法,学者们采用此方法对资本市场中的各种事件(如股权分置改革等)进行过研究,

32、但由于股权激励开展的比较晚,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也就是从两办法出台的2006年开始,国内对股权激励计推出的事件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于股权激励与市场效应的研究较多地借鉴了国外股权激励事件研究的研究方法。自90年代初我国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开始,有许多学者利用国内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作用,大多与国外研究相似,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同样基本上也为三种结论; 1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刘国亮和王加胜(2000)研究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其中公司业绩由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作为替代指标。张晖明和陈志广(2002)也发现公司业绩与管理层报酬和

33、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特别是用净资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代替公司业绩时,与管理层报酬具有非常明显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同时周建波和孙菊生(2002),许承明和濮卫东(2003),张俊瑞等(2003)都得出了上述结论,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的结论。在我国几乎没有研究认为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产生负向影响。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持有不同的观点,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但大部分学者还是支持了股权激励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正向影响,这也是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所期望的。而由于我国的股权激励才刚刚真正意义上的开展起来,之前的研究结果较少,并不能很有力的说明问题,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4、。1.2.2 国外研究现状在西方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jensen和murphy(1990),他们研究发现,股东财富每变化1000美元,引起ceo工资、奖金财富变化30美分,股东财富每变化1000美元,引起ceo股票期权报酬变化15美分,他们认为整体报酬业绩敏感度较弱,股票期权激励敏感度比工资的敏感度更低。并将样本按公司规模进行分类后,发现大公司的报酬业绩敏感度显著大于小公司。之后,john和john(1993)认为资本结构是影响报酬业绩敏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认为经理人的目标是股东权益最大化,为此债权人需要更高的风险补偿率,导致经理人将投资转移至高风险项目以损害债权人利益,高杠杆公司的股东通过

35、较低的报酬业绩敏感度而收益。mehran(1995)在对随机选择的153家制造企业实证研究发现,外部董事比例越高,股票报酬业绩敏感度越高,并得出托宾q、roa对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股票报酬业绩敏感度有影响。agrawal和samwick(1999)在实证研究中加入了公司风险度量指标,发现ceo报酬业绩敏感度随着公司股票回报的方差而递减,方差最大的公司ce0报酬业绩敏感度26.7(每增加1000美元公司价值),而方差最小的公司ceo报酬业绩的敏感度为1.45。harvey和shrieves(2001)同样验证了john和john,mehran的观点,认为负债水平与报酬业绩敏感度负相关

36、,外部董事比例和大股东有助于经理报酬业绩敏感度的提高,同时认为接近退休的ceo激励水平更低。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3.1 主要内容在本文的上部分中,阐述了目前股权激励的研究状况。从国内外文献综述中已基本了解本文研究的思路,实证部分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通过研究股权激励计划推出前后的资本市场反应,即投资者对股权激励的反应,分析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就是通过在股权激励前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的方向来衡量市场的反应,研究上市公司股票的超额收益率,用到的方法是事件研究法;在第一部分中研究股权激励对外部环境即资本市场的反应,在第二部分本文将从公司内在的视角考虑股权激励的财务效应,

37、故第二部分则要研究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是否产生影响,两者否存在相关性,股权激励对提高公司业绩是否有显著作用;经过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现在的正向影响作用,故接下来,本文第三部分以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产生正向作用为前提,通过研究他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并考察其程度影响因素,分析如何让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发挥更强大的作用。本文按照上述思路,具体研究的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分析所探讨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第二章,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股权激励的基

38、本概念,实旌原理以及我国采用的主要模式,同时着重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实施股权激励的基本情况。第三章,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特征及其激励机制。本章主要对科技型民营企业进行分析,得出其员工特征、目标及原则。第四章,科技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运用swot分析模型、5w2h法、鱼骨图法、pestel分析模型等建立模型,运用模型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分析。第五章,科技型企业员工激励措施的研究。通过分析检验实证结果,针对科技型企业员工提出激励措施。第六章,结论。1.3.2 研究方法本文以规范研究方法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和我国实际的股权激励现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广泛采用的激励方式进行比较

39、研究,同时辅以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股权激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1)规范研究方法。通过阅读有关股权激励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并总结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再结合当前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情况,对企业利用的不用激励方式从价格、数量和成本等多角度进行理论分析;(2)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利用在国泰安、万德和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获取的相关数据,对股权激励实际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针对理论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具体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在提升公司业绩、保留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文章结论;(3)比较研究方法。在运用规范结合实证两种方法分析研究

40、的同时,深入对比分析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在提升公司业绩、保留人才和创新能力三个不同的维度对企业产生的差异激励效应。第2章 股权激励基本理论2.1 股权激励的概述近几十年来,关于企业激励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的前沿和热门课题:博弈论、激励设计理论、委托一一代理理论和企业理论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且极富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涵。与此同时,现代管理科学也一直把企业管理激励作为研究的重要范畴:组织设计理论、行为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等都是在管理激励目标下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自50年代以来,随着马斯洛仉hmaslow)、阿特金森(jwatkinson)、麦克莱兰(davidmcclellan

41、d)、赫兹伯格(fherzherg)、弗鲁姆(vyroom)、洛克(ealocke)、凯利(kelley)和魏纳(weiner)等诸多学者的研究与发展,管理激励理论日益丰富。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股权激励是一种管理者通过获得公司股权而得到的一定的经济权利,即管理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尽职尽责的为公司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股东与公司管理者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委托管理者经营公司,管理者接受股东的委托代理经营公司。但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和管理者追求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的目标是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而管理者的目标

42、则是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他们之间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样就产生了的较高代理成本,为此就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管理者的行为。不同的激励方式,其激励的程度也不相同。工资是根据管理者的资历条件和公司状况预先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与公司业绩的联系并不非常紧密,激励效用不大。奖金则是根据财务指标的考核来确定管理者收入,因此短期激励效果明显,但长期激励效果不大,管理者有可能为了短期的财务指标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从股东角度看,其更关注公司长期价值的增加,要使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股权激励与工资、奖金不同,它能够很好的解决此问题,它通过使管理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

43、益,并承担一定风险,这样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更关心公司长期价值,同时还能防止管理者为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价值。2.1.2 上市公司及股份制企业定义额大于等于人民币五千万元;已经开业三年或三年以上,在最近三年的经营活动中持续保持盈利状态;在原国企基础上依法改造设立,主要发起人是国有大型或中型企业,可连续计算;股东人数需要不少于一千人拥有面值超过人民币一千元股票,公开发行的股份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四分之一;公司股本合计达到四亿元人民币以上,需向社会公开发行比例大于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在过去三年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的违法行为,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记录;以及国务院所规定的其他条件。满足以上前提下能够向国务院证券管理

44、审核部门及交易所申请上市。2.1.3 企业绩效定义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企业为了达成设定目标而在不同层面上产生的有效产出,使企业所追求的一种成果。体现着高管层在经营活动中所做出的贡献。绩效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组织绩效以个人绩效为基础,企业绩效包含在组织绩效当中。企业绩效是指在一段经营时间内的企业通过经营活动等方式产生的效益以及代理人业绩。其中在经营中是否获益主要根据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公司成长性等指标来衡量,代理人业绩主要通过代理人在经营管理期间为实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获得的成效来体现。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绩效考核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企业在指定的战

45、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在工作中的所发生的行为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来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以及业绩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或提供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对员工的一个长期跟踪、记录、考评的过程。2.2 股权激励要素及模式2.2.1 股权激励要素设定股权激励要素是方案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何科学设计股权激励要素,才能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2.2.1.1 激励对象激励对象即股权受益者,为了将企业高管层、核心技术及其他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相关联,选择对象主要从企业三个层面来进行:一是企业的战略决策者,也就是核心层;二是企业管理

46、层;三是企业技术员工,掌握特殊技术能力的骨干层。确定选择的激励人员时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员工无法列入激励人员当中的,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会列出明确原则来进行挑选。同时,为了不影响监事的监督作用,其并不在考虑的对象范围内,以此来保证监事独立性。2.2.1.2 股票来源股票来源是股权激励中主要的要素之一,上市公司需要证监所审核以及股东大会审批其股票来源。激励对象进行行权或者获得股票时,企业需要具备一定数目的股票。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拟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标的股票的来源问题:向激励对象发行股票;回购本公司股份

47、;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对应的股票形式分别为增量股票和存量股票,另外还可以在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配合,通过转让形式获取。2.2.1.3 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也就是激励对象购买股票所用资金的获得渠道,激励对象的资金来源问题与股权激励机制能否得到有效实施是密切相关的,从法律上来讲,我国法律禁止上市公司向激励对象通过违法的渠道提供各种财政支持以及资金支持。若企业或老股东没有对激励对象无偿转让股权,那么激励对象则需要之处一部分资金来获取股权。其资金来源一般有自有资金,通过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购入对应的股权;激励对象通过工资、奖金以及分红来抵扣;企业资助,建立相应基金机制来用于实现激励等几种途径。2.2.

48、1.4 授予规模在拟定股权激励方案时,需要着重考虑上市公司向激励对象提供的股票数量,主要从股权总量、个人量和各管理层比例三个层面进行考虑。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中标的股票之和总计需少于总股本数额的十分之一,除经由股东大会通过的特别批准外,激励对象所获得的企业股票数额总计小于总股本数额的百分之一,并且一般不会一次性授予,对于授予比例方面,高层人员、中层人员、骨干员工的授予比例最好控制在4:2:1。企业的授予规模直接影响着激励效果,规模过小则无法充分发挥激励作用,规模过大则可能会影响公司股票流动性,出现弱化激励力度的现象。授予规模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通过衡量经营状况来确定合理的授予规

49、模。2.2.1.5 股权激励的有效期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需要遵循其客观规律,不仅要建立激励机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以此来确保中小股东的利益,股权激励的有效期便是重要的约束条件之一。股权激励的行权有效期是指股权自产生效力之日起到股权失去效力这一阶段的时间长短。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股票期权的有效期需满足3年或3年以上,但最久不能够超过10年。通常情况下,行权的有效期的长短对高管层激励人的行为会产生影响,有效期较长则有利于对其长期行为进行激励,有效期越短则容易使经理人忽略长期利益,只注重短期利益,影响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但有效期过于长,容易导致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发生不可预见的问题,

50、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因此有效期作为不可忽视的激励要素,需要科学掌控其范围,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2.2.1.6 行权价格股权激励计划中需要考虑的价格因素一般有行权价格、回购或转让价格、退出价格、行权价格调整方法等方面,其中行权价格尤为重要,行权价格通常会以每股净资产值作为基础确定,某些企业会直接采用普通股票面值作为依据,或是每股净资产与某一系数乘积。股权激励是否有效主要依据行权价格与股价只差来体现,行权价格过高会导致激励对象通过企业业绩提升而获得收益的难度加大,减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提高企业业绩持消极的态度;而反之价格过低,授予对象能够从中简单获益,无法有效激励其工作,加之成本过高使股东

51、利益受到侵害,股权激励起不到相应的作用。2.2.1.7 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用来评定企业员工的个人绩效、能力、个人品德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以此来判断激励对象是否具有行权或者得到(出售)股票权利的综合性指标,一般是公司为管理层预先设定的目标,业绩考核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对股权激励机制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成为能否发挥机制作用的关键因素。其中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一些说明和计算公式等,常见的绩效考核指标有销售额、生产成本、人员工资成本、管理成本等。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则是其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设定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那么绩效考核指标的存在并没有实际的

52、意义。2.2.2 股权激励模式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中,股权激励制度己非常成熟,采用的股权激励形式多种多样,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虚拟股票等多种方式。而对于股权激励尚处在发展阶段的我国,目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三种方式。(1)股票期权。也称认股权证,它实际上是一种看涨期权。是指公司赋予激励对象一种权利,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如果股票价格低于事先价格时还可以放弃,因而对激励对象没有风险。有时股票期权的行权也有时间和数量限制,且需激励对象自已为行权支出现金。股票期权模式是目前在西方国家最流行、运作方法

53、也最规范的,在国际上最为经典、使用最为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2)股票增值权。同样是指公司赋予激励对象一种权利,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获得所授激励股份的股价上升所带来的收益。与股票期权类似,但差别就在于,股票增值权的激励对象不拥有股票的所有权,即行权时不购入股票,而是直接兑现升值部分,并且不用为行权付现金,拥有股票增值权者也不参与公司的分红。(3)限制性股票。是指事先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并对股票的来源、抛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后,并实现业绩目标才可行权获益,否则公司将有权回购。公司采用此激励方式的目的是激励管理者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某个或某些长期战略目标中。2.3 相关理论基础

54、2.3.1 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这实际上就是企业股东和管理者之间订立的一种契约。现代企业存在两权分离的特征,股东拥有公司股权,其关注的是公司价值能否最大化,但一般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事务;而管理者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并领取相应的工资报酬,没有对公司剩余利润的索取权,所以他们追求的目标是自身效用最大化。所以如果公司内部并不具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时,委托人和代理人的不同目标可能会导致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股东或公司利益的行为。为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公司所有者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来使缓解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共同的利益目标可以激励管理层努力

55、工作来提升公司绩效水平。而股权激励可以把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衔接在一起,达到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目标。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自身所特有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无形资源的总和,代表了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人力资本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在社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是最为宝贵的,因为它会比单纯的有形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新制度学派提出现代的企业并不是完全属于所有者,但是人力资本是只属于个人的无形资本,它应该是属于全部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为了能够让人力资本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发展,激励经营者为公司努力奋斗是很有必有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

56、股权激励计划使经营者成为公司股东,这是对企业家能力的一种鼓励和认可。因此股权激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稳定人才队伍,还可以通过这种长期激励机制招揽更多的精英。企业打造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核心人才的竞争,股权激励可以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管理激励理论激励是指组织通过采取某些激励措施来增强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成长潜力从而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企业发放的薪酬能够满足员工基本的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对于更高层次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可以

57、通过定期的学习培训、职务的晋升等活动来实现。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使得激励对象获取公司股票,成为企业所有者,这能够满足员工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实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目标。激励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自管理科学诞生开始起,就一直是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同时也是行为科学的研究重点。早期的激励理论主要有科学管理的激励理论和人际关系运动激励理论。现代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艾吉利斯的。“不成熟”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期望理论,艾克逊及麦克里兰的“成熟需求”,“权力需求”与“归属需求”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海德的归因

58、理论。同时管理激励理论经历了由单一刺激到满足多种需要,由激励条件泛化到激励因素明晰,由激励基础研究到激励过程探索的演绎过程。管理激励理论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对激励的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确定影响因素,寻找科学的激励方法,旨在提高经营者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2.4 激励理论发展新趋势(1)柔性激励研究管理中要运用权变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说在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要能够做到及时有效的响应,而不是照搬照套的模式。在当下的管理现实中,柔性管理是很多组织倾向的一个选择。那么柔性激励方式可能也会成为是管理课题中一个热门研究。(2)扁平组织的激励研究当今越来多的组织架构趋于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不同传统层级式当今越来的组织,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应变力。组织架构的趋势变化也会带动相关研究发展。(3)团队的激励模式研究随着单打独斗时代的结束,团队力量越来能够在组织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组织远期发展以及稳定性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