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 , 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 1日车厢到第行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 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8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 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8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 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 析中,知道金属球
2、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 1.3kg/m沙的密度为2.5xl03kg/m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 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窕: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风速(m/s)5101520电压表示数(V)0.62.45.49.6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 下:含沙量(kg/m3)1.12.23.34.4电压表示数(V)2.33.54.65.8(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 为k)(2)若(1)中的比例系数k的
3、大小为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车厢的长度为25m,车厢质量为503铁轨间距为1.5m, In?沙尘暴中含沙尘2.7kg,请根据(1)中的关 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来源】2009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答案】(1) p=kpd, p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 41m/s【解析】【分析】【详解】(1) .分析数据可看出风速每增加5m/s,电压表的示数增加量分别是1.8V、3V、4.2V,也就是说,在这里,风速和压力并不是呈一次函数关系,可以假设一个方程,即: Ua+bvcv+d,把表中实验数据代入表达式,解得:a=0, b=0.024, c=
4、0, d=0t即 U80.024,:分析含沙量与电压表示数的数据,含沙量每增加l.lkg/n?,电压增量即为L2V,也就是 说,含沙量与压力成正比,U-p;风力越大,导线的偏移量与电压成正比,单位而积所受 压力即压强,则p=kpv2, p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k为比例常数.(2) .车厢可以看做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x-=Gx-,则风力G&G,22hF=pS=kpv?S=kpv2 h L,尸 I dG I 1.5mx5Oxl()3kgxlON/kg Lim/sV kph,L y 0.5 x (2.7kg/m3 +1.3kg/m5) x (3m)2 x 25m答:(1).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
5、力大小的关系式为p=kpf, p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 (2).风速为 41m/s.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4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48段的距离g小 cm,测得时间=l.6s,则48段的平均速度VAB=m/s o(2)如果小车过了 8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力会偏。(选填“大” 或“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 VAB (选填 “V 或 =)VBCo(5)小车从斜而下滑过程中,其主要能量转化情况是。(6)如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
6、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如图坐标 中标上适当的物理量和单位,并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来源】2019年广东省汕尾陆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答案】40.0 0.25小同一位置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见解析【解析】【分析】【详解】(1)田小车运动距离sfl=80.Ocm - 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48段的平均速度SAB 4? no_ /vAB=0.25m/s1 .6s如果让小车过了 8点后才停止计时,所汁时间偏大,用公式厂)知,速度偏小。I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 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小
7、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8c段的速度大于4c段的速度,即 Vac 、域,小车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3)如果小车过了 4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来源】广东珠海市香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2.65 220.5 0.2 变速直线偏大【解析】【详解】出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与4.00cm刻度对齐,末端与6.65cm刻度对齐,因此待测 物体长度为6.65cm-4.00cm=2.65cm :由图像可知分针位于3min至4min之间,偏向4min位置,秒针指向40.5s刻度处,
8、因此 时间为3min40.5s=220.5s:八8间平均速度v xl = =20cni/s=0.2m/s . 32sAC间平均速度sAC 80cm ” ,八八r , v.r = = 27cni/s=0.27m/sfAC 3s因此 VAC Vab;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变速直线运动;如果小车过了 4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的时间偏小,由u = 上可知,会使所测4c间平均速度偏大。5 .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GS叁一与一一一号 甲乙丙(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 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
9、选择图中的 (乙/丙)所示的位置:(2)观察纸锥下落的快慢时,小明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先后;你也可以比较 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 所运动的距离:(3)在接下来的“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发现 (下落的时间/下落的路 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 或选择图乙中的纸锥(A/B)进行实验.(4)实验过程中,善于思考的小华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不仅与纸锥的锥角有 关,还可能与 有关,因此要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的关系,发现参照图示方法做成的两个纸锥不符合实验要求,可改进的措施是.【来源】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答案】乙相同时间下落的时
10、间下落高度A纸锥的轻重将剪下的扇形部分粘贴 在纸锥里【解析】【详解】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 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实验中既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到同一时间的高度进行比较: (3)345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换用锥角较大纸锥, 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由图可知,可以选择图乙中的纸锥A来做实验; 小华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不仅与纸锥的锥角有关,还可能与纸锥的轻重有 关:刀要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的关系,可以将将剪下的扇形部分粘贴在纸锥里。二、
11、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 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直接观察白纸,可发现,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像.(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 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 .“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选填“转向自己”、“转离
12、自己”或 “不动”).【答案】竖直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移去棋子B,在B处放置一白纸 像不能成在白纸上 虚不转向自己【解析】【分析】(1)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棋子与前而棋子的像完全 重合:(2)实验中让A棋子与B棋子完全相同,B又与A的像完全重合,结果就可以得出A的 像与A大小相同的结论;(3)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而,所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 眼睛观察:(4)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像的变化。【详解】(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如果玻璃板不竖
13、直,则后面的棋子与前而棋 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所以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故实验时玻璃板应该竖直放置在水平桌而上:(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将白纸竖直放在蜡烛B处,移开蜡 烛B,观察像能否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有没有像):若像不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没 有像);则说明平而镜所成的像为虚像;若像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有像):则说明平 而镜所成的像为实像:(4)当镜子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时,由于像与物关 于镜而是对称的,镜子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
14、生变化,所以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当镜 子绕00向人转动时,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如图:7.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中,纸板A、B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让入射光线沿F0方向射入,则发现反射光线沿 方向射出;实验结束后,小明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装置如图乙,却发现点燃蜡烛A,在平面镜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根本无法透过平面镜看到蜡烛B。小明可用 代替平 而镜,让实验顺利完成: 实验结束时,小华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处,如图丙。现将平 而镜移至图丁位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代号)。A .硬币成像在a处 B .硬币成像在b处C.硬币成像在c
15、处D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答案】显示光路(或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径迹或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0E玻璃板(或薄玻璃板)A【解析】【分析】【详解】田实验中纸板A、B上可以显示出光路。(2)2让入射光线沿F0方向射入,则反射光线沿0E方向射出,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实验中直接用平面镜探究,无法观察到点燃蜡烛所成的像是否与未点燃的重合,因为 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通过平面镜来观察其成像情况,所以实验中可用薄琉璃板来代替 平面镜。先将硬币放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在。处,然后移动平面镜至丁位置处,则硬币的像 仍然在a处,因为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则其像的位置也不变,故A选项正确。8.如
16、图甲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黏接在一起的硬纸板,垂直于镜 而且可绕0/V转动,小诚同学利用该实验装置和量角器,进行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甲乙丙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08;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80射到。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如图乙所示,以法线0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填“能”或“不 能”)看到反射光线08。如图丙所示,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E沿A。方向射向镜面,则纸板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改变
17、入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进行三次实 验,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帮忙设计这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答案】0A可逆 显示光路 不能 不能 略【解析】【分析】【详解】田让光线沿4。入射到平而镜上,反射光线沿08射出,若让光线沿80入射时,则反 射光线沿04射出,这证明光路是可逆的:网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的路径: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以法线为轴线,把纸 板F向后旋转时,因为F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在同一平面,所以在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08: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E沿40方向入射平而镜上时,法线与平面镜垂直
18、, 法线已经不是0N 了,入射光线A0与法线所在平而已不在是纸板所在平面了,所以在纸板 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3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 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 璃板后的棋子,使它与棋子A所成的像重合。(3)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而刻度尺在此实验的作用是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 关系。(4)移去棋子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
19、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5)若该同学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棋子B都无法与棋子A的像相重合,则发生这种 情况的原因可能是。(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原 因是。【答案】确定像的位置A大小距离不能虚玻璃板倾斜了较薄防止出现两个 像【解析】【详解】(1)口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虚像,又可以看到代替像的另一物体,所 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2)平而像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线与物体的入射光线应在平而镜的同一侧,所以 人眼睛应在A这一侧观察平面镜中的像:(3)引4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
20、较物与大小是否完全重合,刻度尺是比较 物到平面镜和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4)56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成像。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 并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到;(5)实验中如果玻璃板倾斜放置,像和物将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无论如何移动蜡烛的 位置,都不会使物和像重合:(6)89卜使用较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面同时成像,以至于分不清楚成像位 置。1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 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 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
21、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 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寻找像的位置,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 B)这一侧观察,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4)另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
22、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 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5)若用跳棋代替蜡烛实验,为了像更清晰,解决的办法是:.(6) 一学生实验中,如下图所示在白纸上记录了三次像与物的位置,存在的问题是 ,测三次的目的是.【答案】较黑暗B蜡烛A相等B玻璃板没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用手电照亮跳棋没有对三次位置做编号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解析】【详解】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因为这样能看到A蜡烛烛焰所成的 像更清晰: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样能 够明显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34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这样能
23、够同时看到蜡烛A的像和蜡烛B ;这时发现 像与B蜡烛大小相等,即像与蜡烛A大小相等:(3)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该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 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使结论具有普遍性;(4)6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所成的像不在正确的位置;(5)7跳棋不能发光,为了像更清晰,可以用手电照亮跳棋,那么跳棋能反射出更强烈的光 线: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对三次位置做编号,不确定哪个点是物对应的像:9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不是从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应该测量三次.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
2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所 示.一徜水_滴水、甲乙(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 是否有关.(2)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 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 (应该/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 法.(填物理实验方法)(5)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 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i隹先蒸发完,谁蒸发的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
25、的量有关,水越少蒸发越 快”.他的依据和结论.(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表面积AC不应该控制变量不正确【解析】【分析】【详解】(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 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所以 选择AC两图是正确的.(3)通过A、D两图的对比要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即需控 制相同的表面积、相同的温度,不同的空气流动情况,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控制变量法.(4)该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
26、没控制水的表面枳相同,因为只有 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因此他的依据和结论不正确.【点睛】(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 度:(2)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12.小明、小华和小红在课堂上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当水温接近 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结果小明、小华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唯有小 红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她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rc88919497100103103103103(1)小红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其沸点
27、为103,物理老师认为小红的实验很有意义,还A .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2)(3)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腌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个即可(4)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依然在沸腾。如图乙所示,这段时 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答案】水的沸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D水的质量较大高于【解析】【详解】盐水的沸点是103,比普通水的沸点高出3,因水中含有盐的成份,那么可以考 虑盐的含量增加或减小时,
28、水的沸点又如何,可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水的沸点 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流动,盐水的温度在升高,当到了 103后,温度 不再变化,故选D;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腌的时间明显较长,可能的原因是小华的烧杯中水 的质量较大,根据Q = 可知,比热容和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水的质量如果较大,那 么吸收的热量较多,加热的时间较长;由于水依然在沸腾,那么水还在吸收热量,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应该高于杯内 水的温度,这样存在温度差,才会发生热传递,水才能吸收热量。13.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9、,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以便缩短加热时间.(2)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大气压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不断吸热.(4) 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腌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0(5)当水沸腾时,水中有一个气泡从4位置(体积以)上升至8位置(体枳为3),则勿 UB (选填“ ”、或=)。1 6)另一名同学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 管甲的10(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减少热量散失98小于达
30、到沸点b中的水质量比a中多 液化【解析】【详解】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为了行约试验时间,我们可以给容器盖上盖子以减少热量散失来实现,或者用热水进行实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如图所示,水的沸点为98P:31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而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P,可知此时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气压越低,沸点越低):4通过实验发现水达到98P,即水的沸点且持续加热,水才能保持沸腾:(4)5a、b两杯中水的初始温度相同,到达沸腾的时间不同,原因是两杯水的质量不同,b 中水比a需要加热的时间多,说明b中的水质量多:(5)水沸腾后,各个位置温度相同,但是在水中,气泡
31、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气压会减小, 所以此时产生的气泡由于气压的原因会越来越大,所以从4位置上升至8位置时,VaVb; (6)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i(rc水中,高温的水蒸气越到低温会有大 部分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14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量仪器是。在实验过程中,每隔I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状态。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第一分钟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请将 正确的温度填在下表的空格中,由此可知蜡是(进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01234567
32、蜡的温度/4246484950515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 图象可知,冰熔化过程共用 min,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O【答案】秒表44非晶体3吸收不变【解析】【分析】【详解】田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 的测量器材是秒表。(3乂2由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示数为44。网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 此蜡属于非晶体。从图丙中可知,冰在2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熔化结束,
33、冰熔化过程共用3min。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5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 数,直到水沸腌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C9092949898989898(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C: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 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
34、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o【答案】96 98低于B【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TC,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到8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8。&3此时的沸点低于水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98:小于。A和D图象中温度没有保持不变的阶段,而C中虽然有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但是之 前却是温度降低的,所以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只有B.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
35、。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 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 小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变小/不变)。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 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 o2/像距处于一和2f之间,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应在15cm到30cm之间,光屏应该在区域 I。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若蜡烛靠近透镜,物距变小,则像距会变大,应将光屏远离透镜,即向右移动。根据物近像远像
36、变大的特点可知,此时所成像将变大。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根据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可知,光屏上 的像往上移。网近视眼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 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 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C。五、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21. “五一节”期间,李老师去重庆矿石公园游玩时拾到了一块具有吸水性的小矿石(p 口P G并带回了学校,同学们对这块小矿石很好奇,于是李老师
37、提议大家用学过的物理知 识来测量它的密度。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以下器材:天平(含硅码)、量简、细线、水、 烧杯等。(1)方案一:小方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小矿石的密度,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调打天平时,先将天平置于 桌而上,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直 到天平平衡: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硅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硅码以及游 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质量m为 g;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细线拴住小矿石缓慢浸没入水中,放入小矿石前、后 水而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体积为 cm3;
38、该小矿石的密度为 kg/m3;(2)方案二:小东同学在小方同学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图丁所示的实验器材,按以下的步 骤也测出了这块小矿石的密度。将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由】;将量筒中已浸没足够长时间的矿石提出,迅速将矿石表面的水擦去并浸没在图丁的水中(石块未接触烧杯底且水未溢出),天平平衡时示数为加2:矿石密度的表达式p= (用m, mi,m2及水的密度p次表示):(3)不计细线的影响,上述两种测量方案中,误差相对较小的是方案 (选填“一” 或“二”)。若用另外一种方案,则密度的测量值跟准确值相比会偏 (选填“大”或“小”)。【答案】水平左39 15 26x103 二大 m
39、2 - m【解析】【详解】调节天平时,先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从图甲可以看到,指针往右偏,说明右端 较重,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网从图乙可以看到,小矿石的质量是in = 35g+4g = 39g从图丙可以看到,小矿石的体积是V = 45mL - 30mL = 15niL = 15cm该小矿石的密度是p = = : I ;- = 2.6g/cm3 = 2.6xlO3kg/m,(2)6由题意可知,当矿石放入烧杯后排开水的质量是所以排开水的体枳是矿石完全浸没,所以匕广石=% ,矿石的密度是_ m _ 必A. (3乂刀住方案一,把矿石放入量筒内水中时,因为矿石吸水,所以导致测量出的
40、矿石的体 积偏小,根据可知,计算出的矿石密度偏大,方案二中矿石在水中浸泡过,不再有此种情况,所以方案二测量值更准确。22.小阳放学回家帮妈妈给小妹妹冲奶粉,他想知道奶粉的密度,于是他取了点奶粉,做 了如下实验。;20Lxa15丙在调行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右) 移动:小阳用调fj好的天平测奶粉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硅码的质量为 go他用如图丙方法测出奶粉的体积,则奶粉的密度是 g/cm3:小阳猜想没有量筒也可测出奶粉的密度,于是他找来一个圆柱形的平底薄壁小玻璃瓶 (可竖直漂浮在水而)、刻度尺、大碗和水,并设计如下实验:在玻璃瓶内装入适量的奶粉,轻轻摇晃
41、,使其表面水平,测出奶粉的高度也;将装有奶粉的玻璃瓶放入装有适量水的大碗中,使其竖直漂浮,测出玻璃瓶浸入水中的 深度h2i将奶粉倒出,把玻璃瓶放入装水的大碗中,仍竖直漂浮,测出玻璃瓶浸入水中的深入3: 奶粉密度表达式P= (用己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水的密度用P水表示): 实验中发现玻璃瓶中的奶粉很难倒净,这会导致所测的密度值偏。% 一【答案】右25 2.74 0一p水小【解析】【分析】【详解】国图中显示指针向左偏,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右盘中有两个硅码,一个20g ,另一个5g ,所以右盘中硅码的质量为25g。3天平使用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硅码,物体的质量
42、等于硅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 数,所以奶粉的质量为m = 20g + 5g + 2.4g = 27.4g由图丙知奶粉的体积为lOcn?,所以奶粉的密度为m _ 27.4gV -10cm3=2.74g / cm奶粉的重力等于浮力的变化量奶粉的质量奶粉的密度。奶二AF浮=。水g A V =水gs(力2-九)小各=3也=%欢的)g 8_加奶P水sQk 一小)_一%靖之昭F以因为奶粉很难倒净,所以测得奶粉的质量就偏小,而体积不变,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这会导致所测的密度值偏小。23.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将天平放在水平桌而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发现横粱稳定时
43、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 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选填左或右)调.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如题图中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 下此时水而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题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g .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而上升至记号M,如题图乙所示, 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 /cm3.若小明在第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银子添加硅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答案】零刻度处左161.6 52 2.6大【解析】【分析】【详解】天平调行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横粱稳定时指 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往左调。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所有硅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故杯、水和鹅卵石的 总质量为161.6g.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而上升至记号M,如题图乙所示, 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质量为根据P=,杯中水的体积为142g-90g=52g,ni 52gy= = -r =52cm3.p Ig/cm161.6-31.8g-90g=39.8g,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储主管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病案管理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珠宝私人定制设计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届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高二下化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佛山市禅城区2025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阿拉善2025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民航诚信管理暂行办法
- 协定税率货物管理办法
- 厦门翔安垃圾管理办法
-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的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协议书范本(2025年)
- 2025年中医师承合同范本文字
- 0-3岁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杭州师范大学
- 抑酸药课件教学课件
- 2024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母乳使用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儿科)
- 乐器设备供货项目实施方案及售后服务方案
- 中共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0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