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博物馆环境营造研究_第1页
当代西方博物馆环境营造研究_第2页
当代西方博物馆环境营造研究_第3页
当代西方博物馆环境营造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代西方博物馆环境营造研究 本文通过对一些当代西方博物馆就参观者感受及展品保护等方面,对于博物馆空间环境的营造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西方博物馆内部采光、无障碍通道的设置、以及灵活的临时展览空间的设置这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现代博物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讨论当代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能够学习借鉴的方面。 一般而言,传统的博物馆具有三项功能,这三项功能也被概括为博物馆的“三e规则”,即教育、知识增长和娱乐。邓肯说:“我既不把艺术博物馆看作是中性的物品庇护空间,大体上也不当作建筑设计的产物我把博物馆看作是一种舞台背景,让观众去上演某种表演”(邓肯文明化仪式)。的确,当人们在博物馆中驻足欣赏展品

2、,时而需要思考,时而需要休息,这时,博物馆本身环境上的设计也就变的非常的重要了。西方博物馆在这方面的发展上要比中国早许多,下面就西方博物馆就博物馆空间的建设上的考虑与实际做法进行讨论。 1. 博物馆内部采光问题 采光问题是博物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博物馆中光源的选择,不但是一个关于能源的问题,也是关于一个展品展示效果的问题。在西方博物馆中,绝大多是都是尽量使用自然光线照明。由于只有极少数的博物馆会在夜间营业,所以在白天的营业中,自然光线的利用是博物馆光源选择的首选。从现今旅游业高速发展的现状来看,许多热门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承载量相当的巨大,举例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年人流量在500

3、万以上,若是一个人流量巨大的博物馆的内部光线昏暗,不仅仅对展品保护造成不便,而且对身在其中的参观者的安全也是一种威胁。在这方面,西方博物馆在展品展示光源上充分的加以考虑。在博物馆中,只要是条件允许,绝大多数展品都是由自然光线照明的。将展品至于自然光线均匀照射的位置,某些雕塑展品可以直接置于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例如著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都是利用自然光线作为雕塑展示光源的。但是对于绘画作品等害怕阳光直射的展品,博物馆也是充分考虑了这方面的问题,光线直射不但不利于参观者观察作品的色彩、材质,并且对于展品的完善保存也是非常不利的。对于这个问题,博物馆方面往往会利用遮挡关系,通过隔墙或者屋面的折射作用,

4、使展品间接接触光源,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使得自然光柔和的接触展品,使展品的展示效果达到最佳境界,也使得参观者更好的欣赏和观摩作品本身,更好的感受展品的价值所在。另外,比如格勒诺布尔博物馆中的光线处理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见图1,2)。 2. 无障碍通道的设置 博物馆作为提供大众参观学习的场所,设计上不但要为普通大众提供便利,同时还应该要考虑为老年人,幼儿以及残障人士等在博物馆中的行动提供方便。在西方几乎所有的博物馆中,无障碍通道的设计都被纳入博物馆环境设计之中。而这些博物馆的无障碍通道设计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见图3,4),一类是电梯式无障碍通道,这种通道在绝大多数博物馆中都会使用到。另一类则

5、是坡道式无障碍通道。不论是新修建的博物馆还是传统老博物馆,一般都会有两层以上的建筑,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博物馆都是需要无障碍通道的。无障碍通道在博物馆这样的公共场所被使用到,不但可以体现出博物馆追求人性化服务的目标,同时也在告诉人们,历史、艺术、科学、自然等知识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而博物馆即是人类文化交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之间最好的学台。 3. 博物馆临时展览空间的灵活性 在现代博物馆中,常设展览的参观者一般会固定为旅行者或者专门从事研究活动的人群,而不时变换着主题的临时展览则是最能够吸引大批参观者慕名而来的展览项目。博物馆空间设计的灵活性,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临时展览对于空间的需求。然而

6、对于这些临时展览,不同的展览内容对于不同空间布展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博物馆临时展览空间的划分与布置上,要求能够满足一般灵活多变性,往往博物馆会专门开辟一块区域用于布置临时展览,并不会装设固定不动的展示台等。这是一般博物馆对于临时展区布置的做法。对于一些特殊的展览,博物馆也应该尽量提供一些独特的展示空间给展示者,尽量满足展示方的要求,使展览尽量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比如艺术家利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框架式的建筑结构(图5),在艺术中心的建筑上搭建起他的艺术作品,那些形如树屋或是鸟巢般的木质艺术品就那样赫然搭建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外立面上,好似一些大鸟不经意间在这里安下的巢穴般,这也算是博物馆对于临时展览多样性的一种支持。 西方博物馆中的许多优秀展览理念现在已经被中国所学习和采纳,西方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比中国要早近百年,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设计理念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当然,不论是考虑展品保护的措施,还是照顾参观者感受的设计,我们都不难看到,“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彻在其中,我想这也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长期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