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_第1页
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_第2页
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_第3页
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进行探讨,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并且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13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并且针对并发症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这138例患者中,置管时间最长4周,最短8天,平均20天。产生的并发症以及人数有:5例感染、6例外渗、静脉炎3例、渗出1例。结论:患者在进行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时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在进行护理时要及时的进行评估,以及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输液治疗。关键词:中长导管;静脉输液;

2、并发症;护理静脉导管为短导管(各种套管针)和中长导管(如 picc 导管和深静脉导管)1。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3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中长导管静脉输液,并且对出现的相关并发症采取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输液的质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进行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13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这138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68例,男性患者70例,年龄在1372岁,平均年龄36岁左右;其中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7例,腹腔结核患者23例,营养不良患者16例。1.2 置管方法1.2.1 用物准备:中长导管,可撕裂导入鞘,配套换药包

3、,肝素帽,无菌手套,3m透明敷贴,脱敏胶布,明胶海绵,弹力绷带,无菌纱布,0.9氯化钠注射液 10ml 数支,压脉带,碘伏,75 乙醇,棉签,20ml注射器2。1.2.2 操作步骤:在操作时需要两个人配合进行。患者需要处于仰卧的状态,将手臂伸出,外展90,首先选择静脉,对插管进行长度测量;另一个人对患者即将进行穿刺的直径 20cm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扎上止血带;操作者需要进行消毒并且戴上无菌手套,铺无菌巾,之后再将管道用等渗盐水冲洗,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 1530,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 12cm,松止血带,将导入鞘沿静脉方向推进少许,左手中指压住针尖前血管、食指和拇指扶住导入鞘,右手退出针芯,将

4、导管缓缓送入血管至所测长度,撤出导入鞘和导丝,用注射器抽回血,确定导管在血管内后连接肝素帽;用 75乙醇、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明胶海绵吸收渗血,用3m半透明贴膜及胶带固定;用等渗盐水冲管后连接输液3。1.3 结果:置管时间最长4周,最短8天,平均20天,产生的并发症以及人数有:5例感染、6例外渗、静脉炎3例、渗出1例。1.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4.1 静脉炎:静脉炎是指静脉的炎症,患者产生静脉炎之后,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再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及治疗。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要使用统一的标准,判断患者静脉炎的严重性,属于什么级别,并且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5、经过诊断,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和输液具有一定的关系,这时就需要立即停止输液,输液通路也需要立即拔除。对于整个过程都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其中包括采取的干预手段、治疗、纠正措施及患者宣教等。患者外周短期导管撤除后,需要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观察,时间为48h,这样可以防止发生静脉炎。1.4.2 渗出:静脉输液管理出现问题,导致一些不具有腐蚀性的药物或者溶液进入患者的组织,发生渗出的患者都需要记录,包括患者的所有资料。药液渗出在静脉输液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会出现,所以一定要随时注意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渗出,就需要立即将输液管路撤除,停止输液。对患者渗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渗出严重程度,采

6、取相对应的处理方法。持续的观察渗出的位置,检查患者的肢端血液循环、活动以及感觉等。1.4.3 外渗:外渗和渗出是有区别的,外渗是输液管理疏忽导致的,使一些具有腐蚀性的溶液进入了患者的组织内。患者发生外渗之后,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患者的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采取治疗措施,并且提供护理干预,尽可能的将外渗的影响降到最低。患者发生外渗也要立即对患者停止输液,并且告知患者的主治医生。患者外渗的涉及资料均要进行记录。1.4.4 感染:发现患者产生感染之后,需要立即采取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估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是否和输液有关。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使用的导管,刺穿的部位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

7、毒。如果已经发生了感染,就要采取控制感染的措施,例如:注射抗生素、使用无菌输液器以及使用抗菌敷料等。患者的刺穿部位如果出现了温度改变、红肿、小硬块等症状,需要立即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并且要进一步探究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是否和静脉输液有关。1.5 护理1.5.1 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最适合的刺穿部位是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上臂静脉,中长导管的导管尖端应放置于贵要v、头v或臂丛v的腋窝水平或肩下部,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避开肢体弯曲的部位,不得在置有外周静脉导管的一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4。1.5.2 穿刺部位的准备:穿刺的部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之后再进行穿刺。操作者需

8、要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除此之外,还需要观察和评价患者的刺穿部位以及和导管进行连接部位的情况。随时记录对患者的护理情况。1.5.3 导管的固定: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时,需要将导管进行固定,固定导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导管脱落,固定导管应该不影响护理人员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以及评估,患者可以正常的血液循环或者是进行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的操作需要严格无菌。在输液的工具上敷上无菌敷料,但是需要定期的更换,敷料遭到破损也需要立即更换。1.5.4 导管拔除。患者如果感到不舒服或者是疼痛,需及时的告知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评估之后,应立即采取护理措施治疗。将导管拔除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导管的完整性,检查患者的穿刺部位,如果发现任何的不适,一定立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2 小 结本文选取我院进行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治疗的13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并且针对并发症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时的对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静脉注射的质量。参考文献:1 陈涛.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专项护理对并发症的 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4):605-607.2 吴建平.护理操作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后并 发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