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例_第1页
胆囊癌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例_第2页
胆囊癌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胆囊癌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例 关键词 胆囊癌;十二指肠穿孔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24-01 患者近日遇到胆囊癌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因“腹痛、呕吐4 d”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隐痛,阵发性加剧,呕吐胃内容物,每日23次。疼痛无放射。无呕血、黑便,无吞咽困难,无黄疸,无畏寒发热。有胆囊结石史6年。 体检:意识清楚,痛苦貌,巩膜不黄,锁骨上淋巴结不大。双肺清晰,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未见肠型,上腹部偏右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胆囊区有扣击痛,腹水征阴性。血常

2、规: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76,血红蛋白130 g/l。肝肾功能、血糖正常。b超:胆囊结石,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肝门区淋巴结肿大。腹部ct示:胆囊窝少量积液,胆囊结构不清,肠系膜间积气,消化道穿孔可能性大。腹部立卧平片未见异常。 入院后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酸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对症治疗,腹痛无缓解。2 d后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前后壁4 cm4 cm溃疡,表面坏死、出血。活检示慢性溃疡病,底部为肝脏组织。考虑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穿孔,立即行剖腹探察,术中见大网膜、胆囊、十二指肠、结肠肝曲粘连成团,黏附于肝下及腹壁。胆囊壁厚,内有结石,底部为肿块,3 cm3 c

3、m4 cm大小,向肝脏及十二指肠球部浸润,并使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前后壁穿孔,直径约3 cm。肝门区、大网膜、腹膜淋巴结肿大。术中诊断“胆囊癌腹腔广泛转移”。行胆囊癌姑息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10 d后出院。术后病理:胆囊腺癌级,侵犯临近肝脏组织和十二指肠球部,肝门区淋巴结、大网膜、腹膜淋巴结转移。 2 讨论 胆囊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时肿瘤多已属晚期。大约有80的胆囊癌患者同时伴有胆囊结石。统计表明,癌变同胆囊结石的病程长短、炎症的严重程度无显著关系。胆囊癌基本的病理类型有四种,分别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和小细胞癌,其中腺癌占85左右。75的癌肿可直接侵犯周围脏器,60有淋巴结转移。上腹痛

4、是最常见的症状,当长期无症状的结石患者出现腹痛或者慢性症状性胆囊炎,患者腹痛症状出现异常改变时都应考虑癌变的可能,近半数患者可见黄疸。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胆囊癌的重要手段,其中b超检查价值较大。ct除能发现胆囊和肝脏病变外,还能观察肿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作为根治的主要依据。对于黄疸者行ptc或ercp能发现高位胆管的完全或不完全梗阻,但很难判断肿瘤侵犯胆管或是原发性的胆管肿瘤或狭窄。mrcp不仅能反映胆管梗阻的部位、形态,还能见到类似充盈缺损的胆囊影像。该患者术前b超、ct未能明确胆囊癌,可能与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有关。手术是可能根治胆囊癌的唯一方法。胆囊癌预后极差,80患者生存时间不到1年,仅局限于胆囊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癌肿经胆囊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40左右。 参考文献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766-768. 2刘铁,董吉顺,张亮亮,等.原发性胆囊癌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5):297-300. 3范家栋,谢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