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精选》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精选》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精选》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精选》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economics论文题目:结合道德情操论简析经济人的道德建设学生姓名:范雅坤专 业:证券与期货专业学 号:40904646目录一、道德情操论的核心内容以及全书论证体系 -3-二、斯密的道德观-4-(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相关论证 -4-1、仁慈与正义-4-2、谨慎与自制-4-3、自傲与虚荣心-4-(二)社会的道德体系的论述 -5-1、道德体系的产生 -5-2、个人道德品质对社会道德体系的影响 -5-三、经济人的道德建设 -5-(一)经济人的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5-(二)经济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 -6-

2、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道德情操论全书的逻辑体系,简析斯密的道德观以及道德 体系的构建。最后引出当前对于经济人的一些思考。关键词:道德情操论经济人道德建设道德情操论的核心内容以及全书论证体系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在写作另一篇经典著作国富论之前的一部对后世影响深 远的著作。道德情操论主要讲述的基本观点是:道德的根源在于人的天性中所具有的同情的情 感。同情的情感构成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同情也是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据。在确立了同情理论 的前提下,作者展开了对行为的适当与合宜性的讨论,展开了对正义和德行的讨论。并且,在诸多 讨论中,还突出了个人的道德实践和自我控制,最后,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道德哲学体系。作者的

3、逻辑十分缜密,语言表述也不乏幽默,用简短精练的文字配合通俗易懂的事例清 楚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斯密论述了对于他人行为是否合宜的判断标准和具体的表现。他 认为“同情的产生源于自身站在他人的角度之上去体验他人的感受,快乐相对于悲伤更易于被旁人 接受,并且我们往往不能真切地体会到他人的真实感受“;接着,斯密又论述了评判我们自身行为 和情感的标准。他指出“我们在评判自身的行为合宜性的时候往往是站在旁人的角度,但是我们 又很难完全的置身事外,因此就需要大家普遍形成的一个所谓的道德体系的约束”。在此后的篇章 中,斯密分别对道德体系中的良心,仁慈,自制,义务感,正义,虚荣心,谨慎等品质分别进行的 合宜

4、性的判断标准分析,以及不同品质的作用和社会影响的分析。在全书的最后斯密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等道德哲学体 系的介绍以及对其不完善的地方的批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合理的道德哲学体 系。二、斯密的道德观(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相关论证1、仁慈与正义在斯密看来,仁慈可以看成是同情心。斯密在开篇就论证了同情的合宜,即人们是通过他人 的情感同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行为的合宜。“仁慈总是自由的,他不能被强迫,仅仅由于 缺乏仁慈并不至于收到惩罚;因为这并不会导致真正的罪恶,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助人为乐,拾 金不昧,乐善好施等等这些品格都可以看成是的被施与仁慈的对象

5、摆脱困境变得更好,但是如果不这 样做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身体上或精神上严重的伤害。正义的英文是“justice”,即正义。指的是能够秉着大众的道德标准严格的依据法律法规办 事。例如在战争年代,那些为国家利益牺牲生命的烈士们,他们就把正义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在现在和平年代,法庭上的法官能够不够私情,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也不失为一种正义。 由此看来正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2、谨慎与自制“我们宁可谨慎小心也不愿意野心勃勃,我们更多的担忧维护记得的利益,而不是进一步鼓 劫自己去获得更大的利益”,斯密认为谨慎是指人们对于自己幸福总是很小心的维持目前一个好的 状态,天生的厌恶追求更大利益带来的风险。

6、自制力是一种非常美好但却难得的品质,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我们常常不能把持 自我。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理智进行清醒的判断。自制的情形则可以有许多种。比如在学生 时代,常常因为玩游戏看电视耽误学习,这个时候能不能抵挡住娱乐的诱惑,专心学习就是对自 制力的考验。又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能不能够及时的调节自己的情感,赶快恢复到以 前的生活状态,对自身情感的把握也是对自制力的考验。斯密还指出“仁慈之人缺乏自制,自制之人缺乏仁慈”。一个法官的妻子犯罪,他在执法他妻 子的案子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仁慈之心而假公济私;但是如果他依然秉公执法,旁人或者他的亲人可 能会认为他不够仁慈。3、自傲与虚荣心

7、自傲的人通常都认为旁人应该以一个他本没有到达的高度来评判他自己,即认为自己的不可一 世的;而虚荣的人则以为旁人同样会以一个他捏造并尽力维持的高度来评判他自己。斯密认为,自傲 的人很容易产生虚荣心,而有虚荣心的人通常都会自傲。但是虚荣心可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种不良的风气,常常会产生野心。“我追求财富追求的是 虚荣而不是舒适或快乐”虚荣心会滋生对于财富的偏执热爱,使得人们野心勃勃,从而在追求财 富的过程中道德败坏,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二)社会的道德体系的论述1、道德体系的产生道德体系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大量的对周围事件合宜和不合意的鉴别而形成的一种大众评价体 系。每个人在评判自己行为合宜性的时候

8、往往是假想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认为他人对与自己的行 为会给一个怎么样的评价。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难完全的置身事外,往往会受到自己主观 意识的干扰。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约定俗成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家对于某个特定的行 为或品质都形成了一个一致的判断标准,于是道德体系就产生了。斯密在“论习惯和风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中进一步说明了道德体系会自我净化,即淘汰那 些不合理的习俗和品格,保留那些合宜的道德观念。2、个人道德品质对社会道德体系的影响好的道德品质,诸如仁慈和正义,谨慎和自制,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人与 人之间更加友善和和睦,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形成和谐的风气。然而,虚荣心和自

9、利的不良风气对 整个社会危害十分巨大。斯密在文章中着重论述了虚荣心和自利引起的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在没有嫉妒心的情况 下,我们同情快乐的倾向比同情悲伤的倾向更为强烈”,基于哲学思想。人们往往更加羡慕富人和 大人物,鄙视或者护士穷人和小人物,这种风气就引起了道德情操的败坏。“幸运的是,在中等和 下等阶层中,取得美德的道路和取得财富的道路一一至少对于这些阶层的人们来说期望得到这种财 富是合情合理的,这两条道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极其相近的;不幸的是,上流社会的状况并非如 此”。可见,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富的道路她们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于是,亲情被野 心取代,爱情被亲情取代,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

10、铜臭味。每个人都自私自利的追求财富的最大化,更为偏执的是,他们甚至希望整个社会出现什么不 好的变故,从而给予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诸如以上的道德风气的败坏,需要人们普遍形成一个抵制这些不良风气的核心力量来对抗他 们。因为个人道德品质和社会的道德体系是相互影响的,并且个人的道德品质在未形成一股风气的 时候还是可以通过普遍的道德体系来约束的。三、经济人的道德建设(一)经济人的道德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学的第一节课就讲述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人假定:即每个经济人都是自利的。在现实生 活中华尔街的百万大亨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不择手段剥削人民的资本家,是贪婪的追求财富的恶棍。 在市场失灵理论中,很著名的一条信息不对称理

11、论就是道德风险。例如,现在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消 费者,制作虚假广告,使得广大消费者常常因此上当受骗。还比如,造纸厂为了自己的方便把工 厂建在河流旁,并且不愿意付出清理污水的成本,导致大批的河流受到污染。这就是市场失灵的另 一个理论外部效应。此外,抛开这些经济理论看现实生活,经纪人的道德建设也可谓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着实令人堪忧,毒奶粉,黑心鸭蛋,三聚氨胺牛奶诸如此类触目惊心的案例,其背后是制造这些有毒产品的经济人的道德严重缺失!由此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试 想,连吃饭都要胆战心惊,即使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我国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全国gdp已经赶超日本位列全世界第三名,国际地位也逐

12、步上升。 在欧洲债务危机,美国主权危机,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代,我们的经济发展依然稳步前行, 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然而,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背后的道德败坏却无法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这 种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他人性命安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利于社 会的稳定,更不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二)经济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在一个现代市场社会中,尽管道德仍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巨大精神力量,但是道德所应用的疆域 正在不可避免地缩小,正式契约与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功能的扩张是大势所趋。诚然法制建设很重 要,就像斯密说的“一座监狱肯定比一座宫殿更加有用,建监狱的人通常比建宫殿的人更具有爱 国

13、和正义的精神”,法律的约束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可否认,道德建设是法律 建设的必要补充,所涉及的领域也要广的多。比如,现在人们对于扶老人的事件争论很大,纷纷 建议设立一个不助人为乐罪,但是,稍一推敲就会发现这是十分不现实的。因为无法界定到底是 哪些人应该去扶老人却没有扶,即使发现了没有扶的人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将他捉拿归案,证据的搜 集十分困难。就像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根本还是不法商贩道德品质败坏,是虚荣心和利己之心在 作祟。正如斯密提到的习惯和风尚对道德体系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厚的传统道德资源的国家, 以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在维系整个民族的文化延续性和精神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 用,这种作用迄今也不应忽视,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 同时,人们的法制意识淡薄,仍然是我国法制建设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由传 统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制度变迁时期,剧烈的制度变迁必然伴随着国民伦理道德体系的巨大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