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老年住宅_第1页
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老年住宅_第2页
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老年住宅_第3页
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老年住宅_第4页
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老年住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老年住宅 摘要:英国的人口状况已悄然改变,老人和单身人士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其中年轻的单身人士占了相当数量。其间,缘于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的变化,尤其在工作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很可能会选择留在家中上班工作,从而导致了住房需求的改变。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使得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出于对老人、尤其是一些年纪很大的独居老人的考虑, 住房问题需要更多地被重视。所以,什么样子的住宅或社区更加受老人的喜爱,更加符合其生活需求,尤其是在安全性和社会包容性方面,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考虑到不同状况下的老人的不同需求,“垂直封闭社区(vertical gated community)”、

2、“终身住宅(lifetime homes)”这些概念在本文会加以讨论和分析。 关键字: 老龄化社会,社会孤立,边缘化,多层住宅,垂直封闭社区,混合开发模式,共居社区,终身住宅,终身住宅标准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社会孤立和社会包容social exclusion & integration 在20世纪的下半世纪,专门为老人设计的住房已经开始渐露锋芒,并逐渐占据主导。对于老年住宅,从无偿奉献形式的住宅到专门设计的保障性住房,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最常见的情况下,那些简单的多层住宅小区平均23家才有一个紧急电话。相比这个,更综合完善的老年住宅方案提供一系列公共设施

3、,比如休息室,餐厅,专业设备房,洗衣房等。这些普通常见的公共区域时常以组团形势设置在入口处,形成围合,从而保证安全性。在具备高水平服务和设施的老年住宅则具备为老人提供入户专业护理的条件,一般由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通过不同的途径共同参与进来。但这些针对老年人的专门化、封闭式的居住模式导致了老人的被社会边缘化的问题。很多研究表明老年人更倾向于独立居住在他们原有的房子里,而不是和子女长期生活或进入专门的老年住宅。 社会孤立是讨论越来越多的话题。那些有能力、无障碍进行社会活动和沟通的普通大众同那些因为客观的或者文化差异导致在社会活动中存在障碍的特殊群体之间的对立于整个社会而言是十分有害的。老人特别是垂

4、暮之人,他们由于逐渐丧失的经济能力以及日益增多的限制因素,成为最容易被社会孤立的群体之一。为创造出更适合老龄化社会的社区,选择专业却相对独立的模式还是开放包容模式的争论一直是业内广泛争论的焦点。一方面,很多人坚持独立模式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有效防范针对老人的一系列犯罪活动,并可以获得高质量、专业的晚年生活。所以,封闭管理的独立社区配以不对外的内部街道成为英国和美国的主流。这种社区内人员的社会经济阶层相对一致的模式特别受到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的欢迎。 这种社区建设的观点在中国似乎也正大行其道,多数开发商会根据不同的经济阶层来规划各自独立的居住片区比如保障性住房一般就不会和高档住宅混成一团。也因为

5、这种观点,大多数英国或者美国的住区多选择规划在近郊或者新城以获得较为独立的空间并拥有更多的绿地。但是以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看,周边空间多样而和谐的空间模式比起围合封闭、自成一体的建设模式更利于创造安全社区。一些学者认为封闭的、阶层分明的社区体系容易导致社会阶级对立和某些阶层,比如老年群体的被孤立化。 混合开发模式下的垂直封闭性社区vertical gated community in mixed-use development 选择社区独立封闭主要归结为人们对犯罪的恐惧;在英国和美国,大力推行混合开发的社区建设已经是一个预防犯罪、构建和谐的重要手段。一些问卷调查表明封闭或者开放这两种

6、社区形式在现实犯罪率面前并没有显著的不同。正是认识到了封闭社区的发展在英美两国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下的可行性变小的这个事实,催使了“垂直封闭社区”的产生,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正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把两方面的优势结合。 强调包容性设计的住宅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多层形式创建垂直封闭社区,尤其适合老年人居住。能建立“垂直封闭社区”并为那些老年人提供舒适住处的多层形式住宅,是一个考虑相对周全的住房设计可行方案。 给“垂直封闭社区”一个定义是:多样化的空间使用、住宅空间的整合利用;以一个区域、一个街区或是一幢房子的形式存在,并配备安全系统。基于多数老年人的需求并不特殊,“垂直社区模式”比较容易实现在居住密度适当增加

7、的多层街区。这样,很多老人不再需要为了打理他们自己的院子或者其他管理维修而四处走动,多层住宅的特性减少了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当然,对于老人而言最重要的安全性,也可以在这些建筑中的安全系统中得到保障。一般的住宅底层窗户以及前后门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入侵利用,尤其是对那些易受攻击的独居老人注。层数较高的公寓,在安全性上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单独的入口,安全的门窗等。一般的入口都装备有电子安全锁和安全监控摄像头。在那些大型住区,安全和监控有专门的负责人员。此外,居住空间的综合利用的概念是值得考虑采用的,比如,一层作为商店,可以给城市居住带来生动,有趣以及便捷的生活环境注。而且这种空间综合利用可以解决一些

8、城市中心固有的问题。在商业或工业中心,利用那些废弃的办公室或过时的工业建筑作为新型住宅的改建项目,是一个趋势。这个可能是“垂直封闭社区”的第一次作为概念提出。在中国,此类改建项目也越来越得到关注。那些废弃的工业建筑被赋予可以供人们工作生活的功能,比如被年轻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loft”,就可以将工作办公和生活融合在一处。在英国,居住在市中心商店上面是过去人们所不可想象的,如今也逐渐被接受,特别是年轻人。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2001年夏天,英国财政法案通过了一项新举措,给予100的资本免税额用于在市中心建设“底商公寓”租售。 在诺丁汉的市中心,例如broadmash或者lace market,

9、同类型的公寓正在积极建设中。取代之前的低矮建筑形式,这些新建筑被设计成竖向发展的形式,大多数都高于五层,功能上也由多样性代替了单一性。开发商希望由此来吸引那些对比于在近郊封闭独立社区的生活方式,更偏向别致新奇的生活态度及更重视社区安全的潜在消费者。有研究指出混合开发模式的优势其一就是更有利于创造步行为主的亲切的社区环境,这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而言是相当有利的。考虑到目前人口结构改变的现状数量逐渐增加的单身人士,空巢老人,以及那些不愿单独居在近郊或新区的新晋老年阶层,他们都是这些功能复合、安全性高的街区的潜在业主和租客。因此,丰富便捷的城市生活和安全的社区环境两者兼得对一些老人而言十分具有吸引力。

10、 共居社区the cohousing community 共居社区是一种能满足人们隐私性、独立性需求,且把各住户前门空间形成一组空间互享的组织形式。它可以是为两代人,也可仅为老人。美国对共居社区运动的一个标签可以解读为:创造传统邻里环境的新发展。它为老年人提供了较高的社会资本,鼓励他们亲近环境,并通过创造社区内部网络加强住户之间的凝聚力。在荷兰的共居社区报告中显示,对于老人而言,他们容易对居住区附近的街道感到陌生,对周围环境感到恐惧或对相邻住户产生不熟悉不亲近感; 而共居社区则可以再造一个小范围的邻里归属感,通过一系列互助、团结且可自选的公共参与性活动,来提高相互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

11、可以给居住者带来对生活、环境甚至人生的掌控感和满足感。同时,成熟的共居社区模式可以通过社交活动,比如兴趣爱好的分享,精神的交流等来互相支撑,不但是人际关系、更是一种社会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共居社区才是被认为是一个社会融合的典型代表。住在一个能满足自身需求且没有被孤立感的社区是大多数老人的期望。他们希望当自己仍有能力和体力的状态下,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计划去保持持续的自主性和丰富的社交活动;换而言之,在他们五六十岁的时候,仍然觉得自己可以发光发热的年纪,选择了一个自己喜好的、合适的生活模式。 共居社区在荷兰,丹麦,德国和英国都比较成熟,虽然它们在房地产业内还尚未出名。但不妨碍在伦敦,这种先锋的

12、生活模式已经被一定范围的老人接受了。尽管上述国家的共居社区彼此尺度和设计都不尽相同,但仍有以下的显著共性:完备的公共设施;私有的住宅;居民有组织的程序;较好的住区管理;考虑到成员间的社会联系;建设过程全程参与;务实的社会目标。 结语: 终身住宅lifetime homes 上面讲到的两种模式也许并不能被普遍的老人接受,因为它们更适合那些希望延续城市生活或接受参与性较高(例如建造中的全程参与)的生活的群体;而这些群体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不会过老。然而,人总会衰老无力甚至残疾病痛。上文也提到很多老人更愿意固守乡土,怀旧情结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我们老后的生活需求以提供最多样的选择,确保独立

13、性、灵活性和舒适性,且不牺牲美学。 如今,只考虑年轻人或特定使用人群设计的想法是狭隘且短浅的。目光长远的设计项目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吸引更多的潜在目标群体。这不仅需有很好的商业嗅觉,还给了建筑师和相关设计领域极大的挑战。随着人的老去,各方面的灵动性不再如昔日。但一个周全的居住设计会考虑到他们老后的各种需求,那么年轻人的需求也自然会匹配。 通过上述两种针对老龄化的设计运动,越来越多的房子被寄予这种关心和期望,基本的设计标准也开始建立。终身住宅(lifetime homes)这个概念首先是由helen hamlyn foundation于1989年10月份提出的,之后在此基础上做了深化和发展。

14、这个计划最初不是针对任何一个年龄段或特定客户群,而是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的各种需求,希望通过住宅的设计去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概括来说,终身住宅设计标准包括了水平的或者微微倾斜的结合部设计;门或者廊道的宽度足够轮椅的进出;在主要的房间有足够轮椅的转弯半径;插座和开关高度合适;浴室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洗浴和厕所处的扶手位置;厕所的设置应该和入口高度一致;如果有必要,升降设备以及其它智能化设备也需要考虑装配。在“终身住宅”的标准下,采用混合开发模式的垂直封闭社区的多层或者更高层住宅,以及共居社区内的住宅必定会以更加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的标准建造。 注:在英国,最主要的住宅形式是两层或者三层的独门独院住宅,称为

15、house;我国常见的则为多层或者高层住宅,在英国称为flat或者appartment。 注:在英国住宅多为独门独院,因此很少出现底商混合住宅这种形式;但是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英国学者认为混合开发、商住混合可以提高街区活力和安全性,特别是为衰落的城市中心重新带来生机。 英文参考书目: angotti t & hanhardt e., 2001,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healthy mixed-use communities in new york city”, planning practice & research, vol.16, no.2, pp.1

16、45-154 bryman a., 2001,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raham towers, 2005, housing for new needs, an introduction to urban housing design at home in the city, architectural press, an imprint of elsevier, pp. 101 102 julienne hanson, from special needs to lifestyle choices:

17、 articulating the demand for third age housing; sheila m. peace and caroline holland, 2001, inclusive housing in an ageing society, the policy press heath t., 2001, “revitalizing cities-attitudes toward city-center liv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 464-473

18、 mary kelly, lifetime homes; sheila m. peace and caroline holland, 2001, housing an ageing society, inclusive housing in an ageing society,the policy press, pp. 57, 70 71 oc t., tiesdell s., 1997, safer city centers-reviving the public realm,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sheila m. peace and caroline holland, 2001, housing an ageing society, inclusive housing in an ageing society, the policy press, pp. 1 3, 8, 14 tzu-yuan chao, prof. t. oc, dr. t. heath, 2003, creating a safer community for elder people in mixed-use development-vertical gated co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