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救人方法的调研对策_第1页
对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救人方法的调研对策_第2页
对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救人方法的调研对策_第3页
对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救人方法的调研对策_第4页
对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救人方法的调研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救人方法的调研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的进步,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促进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在各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且高度也随之增高,虽然从经济方面看,高层建筑越多,所代表地区的经济水平也相对较高;但从消防的角度看,越高的建筑越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越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随之增大而做好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与逃生工作是减轻火灾伤亡的重要因素。 一、高层建筑人员疏散困难的原因 1、火势迅猛,烟火蔓延快,易进入疏散通道。高层建筑内部可燃或易燃物品多,火灾负

2、荷大,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极易使整幢建筑形成立体火灾,随着空气的对流,愈烧愈烈,一旦烧透门、窗或设备孔洞等,烟火就会进入疏散通道。“习惯性”违法行为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电梯前室、疏散通道的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一旦发生火灾,烟火就会进入疏散通道。火灾产生的烟气让人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给人员疏散带来困难。 2、建筑物高,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而人的疏散又与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不得不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进行疏散,就进一步增加了疏散的艰巨性和危险性,所以人们往往来不及疏散而被烟火熏死、烧死。而火场产生的高温、浓烟带来人的心理恐慌,也给人员疏散带来困难。 3、疏散人员多,疏散途径少。

3、高层民用建筑容纳人数众多,而消防电梯、楼梯不可能设置得很多;虽有客用电梯,但仅在安全时段、安全区域使用,火势猛烈时不能使用。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将人员撤至安全区域,而且在慌乱中,还难免发生挤伤、摔死等惨剧,甚至出现人员跳楼现象。高层建筑人员所处位置分散,也给组织疏散带来困难。 4、随着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消防队对辖区的“六熟悉”还不能完全到位,对高层建筑内部通道不熟悉,造成人员疏散、灭火作战行动展开不及时。 二、确定高层建筑疏散逃生方式的前提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实施疏散逃生要根据火情侦查的情况,确定疏散逃生的方法,掌握火场部位、层数、火灾处于什么阶段,以及根据建筑情况确定疏散救人方法。 三、

4、疏散救人的方式火场救人,是指消防人员使用各种器材装备和技战术方法,将火场上受火势围困或其他险情威胁的人员疏散、解救至安全区域,或通过改善受困人员生存环境避免伤亡发生的战斗行动。 (一)单位内部人员组织疏散 1、消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着火单位内部人员若能充分利用火灾初期的这段时间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可避免重大伤亡。 2 、依据有关消防法规的规定,对高层建筑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进行应急事故处置和初期火灾的扑救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建筑内部情况,具备引导被困人员疏散逃生和应急灭火的能力。 如20_年3月1日,_省_市_批发市场发生一起特大火灾,死亡19人。

5、火灾中有一名年仅10岁的少年_凭借着身为军人的父亲平时教会的安全脱险知识,加之往日玩耍熟悉地形,机智勇敢地在大火中带领30多名群众安全逃离火海,化险为夷。 3、利用高层建筑内部专用广播系统,以便在灾害事故状态下能够指导内部人员安全逃生。紧急情况下,播音员可用沉稳的声音告诉大家应当沉着,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迅速撤离到安全楼层。 (二)消防人员到达现场的疏散救人 高层(含在建)建筑起火后,随着风向的驱动和变化,火灾烟雾较大,火势蔓延迅速,瞬间产生“烟囱效应”,给扑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贯彻“救人第一”的原则,在组织奋力灭火的同时,积极抢救火场被困人员。 1、稳定人员情绪 稳定被困

6、人员情绪,是成功抢救人员的基础,通常可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1)喊话、广播。利用便携式扩音机或高层建筑内的事故广播,告知被困人员要镇静,等候救助。 (2)展示横幅。利用横幅来告示受困人员,特别是那些处于高处、听不见广播的受困人员,要镇静,不要跳楼等。 (3)灯光。夜间发生火灾,往往会有许多受困人员趴在窗户或阳台上,甚至会有人悬挂在落水管或遮阳板上等待救援,消防队到场后及时用强光灯照射受困人员,告知他们不要着急。 (4)与被困人员共渡难关。消防员设法到达受困人员所处的位置,与他们一同等待登高车或消防梯架设到位,或一同等待火势被扑灭,疏散通道恢复畅通。 2、利用电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疏散人员 从

7、以往的概念中讲,“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的警示标志存在于每一部电梯的旁,“电梯不能作为疏散逃生工具”的规定已经沿用至今。但是有两个事例充分说明:“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这一理念过于教条。 事例一:1974年2月5日,25层高的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发生火灾,当时楼内共有756人,火灾造成179人死亡、300人受伤。而在火灾初期,4部电梯共成功地疏散了300人,占422名生还者的71。 事例二:1996年10月28日,日本广岛一栋20层的高层公寓发生火灾。后来通过调查发现,这次火灾中有一半以上的疏散人员都是利用电梯逃离火灾现场的。 所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利用电梯疏散被困人员,各有利弊。 “利”就是疏

8、散人员快,适合老弱病残人员疏散,可以赢救更多生命。 “弊”由于电梯在火灾情况下不能可靠保证正常供电,极易将楼宇中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并扩散至各个未起火的层面,以及其他现有技术上的疏漏,这些都可能影响电梯在火灾时的安全使用。 那么何为“一定条件下”,笔者认为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保证电梯电源, 电梯运行正常;二是发生火灾的部位距电梯应有一定的距离,毒害气体未大量侵入电梯井,被疏散人员可以安全进入电梯;三是有消防员和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电梯运行进行现场掌控和指导。 3、打通建筑内部的疏散通道,使人员得以逃生。高层建筑起火后,疏散通道往往被烟雾阻截。要集中一定灭火力量,尽快打通,保护疏散通道,使被困人员顺

9、利撤出;同时利用建筑内部排烟系统进行排烟和消防人员自身携带排烟工具进行排烟,有效地排清烟雾,增强视线,便于疏散人员。 4、在层数不高的火灾现场,外部可以利用云梯等登高车或者架设梯子进行施救。 5、利用疏散楼梯深入内部进行救人。这种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寻找被困人员和消防人员自身防护。 (1)外部指挥员要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视频监控系统,掌握建筑内部需要疏散人员分布的区域和位置,并通过电台与疏散小组进行联系,实施综合调控和调度,有效分配各疏散小组的任务,充分发挥各疏散通道的效能,避免疏散混乱。 (2)内部救人小组根据外部掌握的情况迅速搜寻被困人员。特别是容易躲藏人的地方要仔细查找,如卫生间、洗漱室、

10、床下、门后等地方;使用生命探测仪、热像仪等特种装备进行搜寻,提高查找效率; (3)内部救人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应携带电台、安全绳、破拆工具、照明灯、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隔热服、多个防毒面具和指南针,做好自身防护。 a、电台有利于对外、对内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与指挥中心进行联系,确保救人的时间、效果和自我保护是救人的关键; b、安全绳有利于运送器材和绳索救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辟疏散通道; c、破拆工具有利于在通道被堵环境下开辟疏散通道; d、佩戴空气呼吸器和穿隔热服有利于消防救援人员呼吸和防热保护; e、防毒面具有利于给予被困人员进行呼吸和在关键情况下消防人员自救; f、指南针有利于

11、在迷失方向后确定正确的疏散方向便于找到疏散通道。 (4)在高层建筑的不同楼层预先放置空呼 和防毒面具便于消防人员和被救人员使用;(5)使用缓降器或安全绳疏散救人。无法通过室内楼梯,或云梯车到达不了被困人员所处的高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缓降器或安全绳救人。使用缓降器和安全绳救人的要求: 一是确保救人的路线不受火势和热烟气的威胁,不会出现高空坠落物; 二是悬挂缓降器的固定点要牢靠; 三是放人前做必要的安全检查和教育,避免被救者在空中出现慌乱而发生意外。同时在平地铺设救生气垫或软着物,以免受困人员在下降期间意外滑落而受伤。 四、疏散救人的有关注意事项 1、辖区中队到场后,应第一时间开展疏散

12、救人工作,掌握火场情况和被困人员数量,成立救人小组; 2、加强救人小组的个人防护,特别是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要加强供给和前后方的联系; 3、利用消防梯抢救楼层被困人员时,向他们所在部位架设好消防梯时,要警告并制止他们蜂拥而上,以免造成人员坠落,车(梯)人员侧翻事故; 4、高层建筑火灾中,可能碰到电波通讯的死角,如手持台往往不能从电梯内发出信息,另外,无线电波还会受到火场热气流作用,产生“无线电静寂”现象。因此,火场疏散救人通讯联络应建立在依靠三级组网,有线、无线相结合的通讯方式,必要时可事先约定联络暗号,以人工(旗语、灯光)方式联络,确保火场通讯联络需要。 5、消防人员在火场中搜索时,最

13、好用一长杆将吊顶板支起来检查火灾是否在闷顶上蔓延, 避免吊顶坍塌。同时,在充满浓烟的环境中,应戴上面罩,沿着楼板匍匐缓慢爬行,以避免烟气中毒,但要防止从竖井中掉下去。 6、对抢救出来的人员要进行清点核对,切实搞清被困人员是否安全救出,要防止被救人员重返燃烧区。 五、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日常训练中加强“六熟悉训练”,针对不同的高层建筑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人员疏散、物资转移和应急灭火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做到一旦灾难降临,灭火救援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处置得当; 二、消防监督时要确保高层建筑内的安全通道时刻处于畅通状态。 三、是加强个人防护装备检查,确保11项个人防护装备完整好用,尤其要确保呼救器在火场中能够切实发挥作用; 四、要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救逃生能力。现在的人很少留心身边的环境、道路、安全标志等情况,一旦发生火灾或紧急情况时,往往乱成一团,不能有效实施自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