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故乡的水墨画》语文教案_第1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故乡的水墨画》语文教案_第2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故乡的水墨画》语文教案_第3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故乡的水墨画》语文教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故乡的水墨画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故乡的水墨画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和理解。2.读熟课文,感知内容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

2、,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有谁到过江南吗?谁能描述一下在电视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景色。江南是鱼米之乡,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你吃过菱角吗?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2.板书课题:故乡的“水

3、墨画”,齐读课题。3.对课题质疑。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问题预设:作者的故乡在哪儿?“水墨画”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水墨画”加了引号,指的是什么?4.看见这个题目,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我们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菱(ln) 亩(m)匝(z)缀(zhu) 馨(xn)掐(qi) 撷(xi) 咀(j)书写指导:“缀”要

4、和“辍”、“掇”等形近字区分开。“馨”字下面是“香”不是“缶”。词语理解:采撷:采摘。徜徉:闲游;自由自在地行走。疏疏朗朗:疏散,不密集。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恐怕落后。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教师检查,指导:1自然段总写故乡的池塘就像一幅幅水墨画,2-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水墨画

5、”各个时段的美,5自然段写作者想象自己加入采菱角的队伍中,再次为我们展现了惬意的采菱场景。【课堂作业新设计】1.规范书写词语。bn m m mn j ju y ch2.辨字组词。菱( ) 掐( ) 馨( )棱( ) 陷( ) 罄(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零零散散的池塘正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_答案:1.半亩 弥漫 咀嚼 溢出2.菱角 掐花 温馨 三棱镜 陷阱 罄竹3.零零散散的池塘不正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做好铺垫学生回忆

6、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为什么把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叫做“水墨画”?教师检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然后归纳讲解: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课文中的池塘,从形状和颜色极像一幅幅水墨画。水墨画是高雅的、美好的事物,作者把家乡的池塘比作水墨画,表明了自己对池塘、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的情感。二、深入研读,感受美景1.生读第1段。出示第一组问题: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学生同桌讨论,师指名回答,教师指导,明确:“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相机板书:散漫)在文中,“散漫”指零零散散的,是分散、不集中的

7、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2品读2-4段。(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所得。(3)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全班交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把关键词用“_“标出来。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有着什么样的变化过程呢?教师点评后,明确: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b黄梅后:池塘又

8、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这季节的池塘里还有什么呢?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

9、:采菱)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板书:品菱趣)”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呀!3.品味第5段。“徜徉”是什么意思?这一段是实景还是想象?“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

10、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三、巩固拓展,升华情感1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配乐朗读全文,思考:(1)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明确: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 (相机板书:故乡美 童年乐)【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词填空。密密匝匝 密密麻麻1.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 )2.毛泽东仔细翻看着记得( )的几本调查手记。翠绿 碧绿3.此时,一张张( )的菱叶被支楞得翘了起来。4.我们的家,住在天堂,( )的湖

11、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飘出 溢出5.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 )扑鼻的菱香。6.啤酒杯就那么大,如果一个劲的往里灌啤酒,那当然要( )了。放进 扔进7.随手将一只菱角( )嘴中,细细咀嚼。8.鲜鱼、肉等食品不能不作处理就( )冰箱。二、读句子,做练习。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水墨画”指的是_。这句话用了_的修辞手法。用以上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_三、默写描写江南风光的古诗(三首)_答案:一、1.密密匝匝 2.密密麻麻 3.翠绿 4.碧绿 5.飘出 6.溢出 7.放进 8.扔进二、长满菱角的池塘 比喻 雨后的彩虹就像一座

12、五彩桥高架在天边。三、(一)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二)江南春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板书设计】散漫的池塘 大大小小的水墨画意境美变化的池塘 变化美剥菱角 徜徉其中 细细品味 心境美【课后反思】故乡的水墨画是西师版教材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以“自然风光、家乡美景”为主题,这四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自然风光”这一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风光。故乡的水墨画这篇课文就向我们展示了

13、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其中有长满菱角的池塘,有采菱欢乐的笑声,也有那美味的菱角,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文章语句优美,在教授时,注重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把文章所描写的画面再现在脑海里,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教授池塘景色变化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初春时节菱叶疏疏朗朗和黄梅后菱叶密密匝匝各是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会结合自己实际生活中看到的类似场景,想到池塘里不同时节的景象,仿佛身

14、临其境,真的来到了江南,看到了那美丽的池塘,看到鲜嫩喜人的菱角和可爱调皮的孩子们,从而欣赏到了江南水墨般的画面,体会到了故乡景色的美丽和宁静。这样,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让学生感悟语言美,积累语言。本文篇幅短,却把故乡的美丽、江南水乡特有的神韵形象地再现出来。特别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淡淡的水幅画,让人身临其境。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并熟读成诵,从中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好处,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特别是小组的合作学习,而且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特别是在学生谈议的时候,不但有老师评价也有学生互评。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在进行借景抒情方法训练时,从“我爱故乡”这一中心出发,让学生对课文中几处景色描写的语段,通过品味、揣摩,体会各自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处理教材有利于知识类化、系统化,也便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