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_第1页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_第2页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_第3页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所有的十字花科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根肿病发生,其中以甘蓝和白菜病害发生较重,达到5095,萝卜相对较轻,达到1025。根据调查,同一区域种植不同的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选择恰当的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是降低发病率、减少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是一种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病害,作为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发生为害呈现加重趋势。根肿病为害大,防治困难,致使十字花科蔬菜根和茎养分吸收、传导受阻,生长不良,植株萎蔫、矮化,产品品质下降,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可导致十字花科作物产量严重下降,甚至绝收。而且一旦受到该病原菌的污染,土壤将

2、长期带菌,因为土壤消毒极为不便,发生根肿病的地块将不再适宜栽培十字花科植物。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无公害农业发展的要求,了解作为主要蔬菜和油料的十字花科作物的根肿病的影响因素、发生及为害消长情况,可为根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根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感病受害,但以苗期为主。地下部感病后,根系部分细胞分裂加速、膨大形成纺锤形或球形肿瘤。侧根上的瘤多为手指状,须根上的肿瘤串生在一起,多达几十个,主根上肿瘤大而少。肿瘤的发生部位、形状和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在甘蓝、白菜、油菜、芥菜等蔬菜上,肿瘤多发生在主根及侧根上,主根的肿瘤大而数量少,侧根的肿瘤小而数量多;萝卜等根菜类蔬,肿瘤多发

3、生在侧根上,或在根端,主根一般不变形。初期肿瘤表面光滑,后期龟裂而粗糙。根部发病后可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初期病株叶色变淡,生长迟缓、矮化,表现出缺水症状,基部叶片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片变黄萎蔫呈失水状,严重时全株枯死。 2 病原 病原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为鞭毛菌亚门根肿菌目根肿菌属的芸薹根肿菌。病原菌在寄主根部肿大的细胞内形成休眠孢子囊,孢子囊密集呈鱼卵块状,球形,单胞,无色或略带灰色,膜壁光滑。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椭圆形或近球形,直径为1.63.6 m,同侧着生不等长尾鞭式双鞭毛,可在水中短距离游动。 3 病害循环 病原

4、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或越夏,在土壤中存活力很强,一般可存活至少8年,条件适宜时可存活15年以上。病株、病土及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肥料是翌年的初侵染源。病原菌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借助雨水、灌溉水、昆虫的活动以及农事操作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植株的调运或带菌泥土的转移进行远距离传播。在适宜条件下,病原菌从侵入到植株表现症状,一般历时810天。孢子囊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1825,土壤含水量50%98%条件下均可发病,以70%90%最为适宜。土壤ph值5.86.5发病重;连年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位于病田下游的地块及撒施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厩肥的地块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

5、干旱年份发病轻。 4 影响发病的因素 根肿病菌在土壤中以休眠孢子的形式存在,在植株根组织中以休眠孢子囊形式存在。病残体和未腐熟的厩肥是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多数菜农没有意识到控制初侵染源的重要性,而是将发现病株拔除并随意丢弃于田埂、地头或者直接用作青饲料,致使这些带菌的病残体和厩肥成为下茬作物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酸性土壤有利于根肿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和游动孢子的侵入。有研究结果表明,根肿病的发生主要受到土壤酸碱度及钙含量的影响,土壤ph值在6.0时根肿病发生严重。当地发病严重地区的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5.56.8,这也成为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之

6、一。在生产中有农户用撒施石灰的方法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且以增施有机肥来代替化肥,采取这些措施的地块根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未采取相应措施田块。 所有的十字花科作物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根肿病,其中以甘蓝和白菜病害发生较重,达到5095,萝卜相对较轻,为1025。根据调查,当地种植的十字花科作物主要包括油菜、白菜、甘蓝、花椰菜、青菜、萝卜等,同一小区域种植的不同的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选择恰当的十字花科作物品种是降低发病率、减少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调查发病地块的土壤,按质地可将其分为壤质黏土、黏壤土、壤土和壤质砂土几种类型,不同质地土壤发病程度不同,平均发病率在25%90,但不同

7、类型土壤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保水能力相对较强而透水能力较弱的壤质黏土发病最为严重,黏壤土次之,透水能力较强的壤质砂土的发病率较低,调查结果表明土壤质地与病害发生程度存在密切联系。 5 防治措施 目前,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主要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如增施石灰、有机肥,并施用适量微量元素,实行深耕轮作,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结构,降低为害程度,适当时期辅以药剂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 消灭病原 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作为饲料时应煮熟再饲喂。 调节土壤ph值 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一般667 m2施石灰粉75100 kg;增施腐熟有机肥,少施化肥,避免土壤酸化。 药剂防治 可用苯菌灵等药剂处理土壤,能有效防止病原菌对根毛的侵染。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8%雷多米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