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全球第一”的位置上一刻也不敢懈怠 2013年4月19日至21日,第七届五洲国际心血管病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据记者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教授在这次会议分设的“心脑论坛”上,作了题为如何选择cas与cea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就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各类问题,做了深入、翔实而又实用的阐述,其报告内容,引起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而在此前不久的1月20日,于波教授刚刚主持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举行的新导管室开机仪式暨aha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2、;同期举行的还有“美国心脏学会专业示范中心”的揭牌仪式。据记者了解,于波教授还在这次活动上作了题为oct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与会的各位同道从于波教授的讲座中了解到,目前,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已经成为全球单中心年开展oct最多的医疗单位,其无论是oct开展数量、质量及相关学科研究,均已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具备了“全世界单中心年开展oct最多”等等的优势;同时,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在于波教授的带领下,在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业内同仁瞩目的成就。 在第七届五洲国际心血管病研讨会间隙,本刊记者就与上述领域相关的各种问题,对于波教授做了独家专访。 从“最年轻博导”到“全
3、球龙头老大”科室 采访前据记者了解,1987年,于波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被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急诊科工作。两年后,于波考取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3年后,他又考上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业以来,于波教授一直热衷于应用新技术治疗心脏病患者。早在1997年,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毕业两年后的于波,便开拓性地运用多项介入新疗法治疗心脏病患者,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此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于波被公派至日本,系统学习了心脏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1999年,他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正是在这一时期,于波开始成为中国心脏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方面最年轻的医学专家之一 2000年4月,于
4、波成为当时黑龙江省心血管内科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2001年,于波当选为黑龙江省心血管内科学术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同年,他还被医院聘为心内科副主任、国家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哈医大中国临床新药(心血管)实验中心副主任;此后的2002年12月,他被聘为心内一科主任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临床新药(心血管)实验中心主任。从2004年至今,他被聘为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 然而,尽管于波教授是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的中流砥柱,但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仅凭一个人的优秀学术素养是“独木难支”的,“单中心年开展oct量全球第一”的学科建设成就,势必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不懈努力,才能够攀上“全
5、球龙头老大”的巅峰。但是,从地缘因素及经济发展因素方面来讲,于波教授领衔的哈医大二院心内科,远居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无法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城市相比的;那么,在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领域,偏于一隅的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在“单中心年开展oct量”方面,为何不但在国内居于首位,在国际上也能够独占鳌头呢? 谈及这个问题,于波教授首先回顾说:“我们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心血管专家于维汉院士创建的。于维汉院士奠定科室发展基础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薪火传承,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 随后,于波教授详细介绍说:“经过这么多
6、年的发展,我们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目前已形成以心脏病介入治疗为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宣教、疾病预防为一体,并齐头并进地向前发展的综合性科室,现已经跃升为我国心脏病内科治疗中心之一。” 谈起该科室的各种数据,于波教授扳着手指数如家珍:“目前,我们拥有8个病区,床位520张;一个重症监护中心,床位67张。全科共有医生71人,护理人员156人。在医生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人,学术力量算是比较雄厚的吧。现在,我们每年可收治病人近万名,年完成介入手术近6000例,介入治疗组分为冠脉、电生理、先心三组,年完成冠脉造影检查4000余例,支架植入2300余例;而且,90%以上的冠脉诊断治
7、疗均经过桡动脉途径,开展冠脉oct检查400余例这些数据,奠定了我们在冠脉oct领域国际领先的地位;此外,我们每年还可以完成起搏器安置术近200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预激综合征根治成功率可达98%,房早、房速、室早、室速的消融成功率90%,年完成近700例。我们的电生理组首先在黑龙江开展了心律失常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年开展100余例;年可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300余例,是目前国内开展介入项目较全、开展质量较高的心内科之一” “联姻”美日, 多项“率先”领航oct学科研究 采访前记者还了解到,在专业方面,于波教授在心血管临床、介入、教学、科研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长
8、期以来,于波教授主要从事心脏移植免疫监测及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及oct易损斑块检测、心脏病介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他擅长心脏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安置人工起搏器、射频消融、先心病介入封堵、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以及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等方面,积极进行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工作。他不仅是率先开展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专家之一,还在国内及省内率先开展了30多项介入新疗法,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支架内脂质斑块破裂是导致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最先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评价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及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在国内首先开展的主要技术有oct在介入诊疗中的
9、应用、明胶海绵封堵细小动脉导管未闭、外伤性室间隔缺损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介入封堵治疗、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等。 谈及专业问题,于波教授首先介绍说,近些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血管内病变的认识不断加深,从最初的冠脉造影,到血管内超声技术(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以及虚拟组织学,最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的出现,可以说是继ivus之后血管内成像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冠脉内成像技术的新时代。oct具有极高的分辨率,使得传统血管内成像技术
10、很难发现的病变成为可能,如巨细胞侵润、内膜侵蚀及溃疡、斑块内微血管以及支架内新生粥样斑块。最近,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将oct用于评价他汀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到了2010年之后,第二代oct频域oct相继在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批准上市。与第一代时域oct相比,频域oct是通过改变光线的频率而获得不同深度组织的成像,成像速度快,一次扫描只需要几秒钟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它不需要阻断血流,因此,不会造成相关的缺血事件。目前作为一种主流血管内检测手段,oct可应用于检测和研究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及稳定性变化,例如采用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或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评价不同治疗药物及剂量、不同人群中对动脉粥样硬化
11、斑块稳定性及斑块体积的影响,可为今后临床心肌缺血药物治疗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证据或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应用oct可评价支架植入后的即刻效果、获得性支架晚期贴壁不良的连续性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支架内膜异质性(支架内斑块、非均匀性内膜增生)产生机制及支架内晚期血栓的相关性分析,有可能改变现有的部分冠脉介入治疗理念,为新型冠脉内介入治疗器械研发提供了思路。 谈及自己供职的医院在oct临床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于波教授介绍说:“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了,我们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内科现在年可开展oct检查400余例,目前已完成2000余例次的oct血管内检测,是世界上单中心年开展oct最多的单位,无论是oct开
12、展数量、质量及相关学科研究,均居国际领先水平。在血管内oct及ivus临床研究方面,长期与美国哈佛大学mgh总医院心血管内科ik-kyung jang 教授、日本wakayama医学中心血管内科takashi akasaka教授、日本kobe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循环呼吸内科junya shite教授及toshiro shinke教授进行合作。” 于波教授认为,该院于今年1月20日举行的心血管内科新导管室开机仪式暨aha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和“美国心脏学会专业示范中心”揭牌仪式,昭示着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在学科软硬件建设、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
13、,又竖起了一个“更上层楼”的、新的里程碑! 发现oct对易损斑块评价的最新证据 另据记者了解,此前不久,于波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oct的随访研究中发现,支架植入后,在新生的内膜中会出现新的粥样硬化改变,而且还会形成典型的不稳定斑块,甚至发生斑块破裂,形成支架内血栓。因此,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支架内新生斑块的破裂可能是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 由此话题,于波教授谈及了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应用oct所开展的多项研究。于波教授具体介绍说,他们在国际上率先于高脂喂养兔动物模型中oct检测应用蛇毒与组胺诱发不稳定斑块伴发红色或白色血栓的存在,通过动物模型模拟人体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过程,探讨其发
14、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应用oct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支架内脂质斑块破裂是导致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于波教授还介绍说,目前,这一理念已经国外病理学研究证实,为介入治疗后再发心肌缺血提出了新的理念;此外还应用minipig模型,研究新型药物支架nanope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应用oct观察药物支架植入后获得性贴壁不良的发生,探讨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时限,以及在国内较早进行oct及ivus对于支架植入即刻效果及随访的对比评价等。 为了更透彻地剖析此话题,于波教授接着又介绍了斑块内微血管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他说:“关于微血管在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国外学者akasaka等人利用oct检测斑块内微
15、血管的研究结果提示,微通道的数量对斑块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oct横截面上明确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通道tcfa发生率为64%,同样的,oct可见一个微通道的tcfa发生率为40%;而临床上oct没有观察到微通道出现的tcfa发生率仅为21%。三组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明显的差异” 于波教授认为:“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临床医生,微通道的出现提示斑块不稳定性的变化,同时是否能够这样推测随微通道的数量增加斑块不稳定性,即出现tcfa斑块也逐渐增加。可能原因是斑块内的微通道作为斑块与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渠道使包括炎症因子、脂质成分进一步扩大脂质核心面积。” 于波教授继续介绍说:“传统观点认为,冠状动脉在支
16、架植入后发生一系列反应: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聚集,继而趋化循环中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和浸润、即早期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后期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的同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致使内膜增厚,形成支架内再狭窄。 但我们在oct的随访研究中发现,支架植入后,在新生的内膜中会出现新的粥样硬化改变,而且还会形成典型的不稳定斑块,甚至发生斑块破裂,形成支架内血栓。因此,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支架内新生斑块的破裂可能是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这一发现在随后的几项尸解研究中得到证实。美国著名临床病理学专家virmani等人的研究发现,无论药物洗脱支架还是金属裸支架,均可以发生
17、支架内新生斑块,在时间上,药物洗脱支架比金属裸支架更早出现粥样硬化的改变。在发生率上,药物洗脱支架更容易发生内膜下粥样硬化改变。出现这种差异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药物支架所导致的炎症反应以及对支架再内皮化进程的延迟有关。确切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一些在oct图像中发现的具有粥样斑块特征的病变,有待于病理学进一步证实。然而,目前尚缺乏oct和病理学对照研究。” 即便如此,于波教授仍认为,随着oct在冠心病常规介入诊疗中越来越多的应用,oct逐渐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成像优势。他说:“我们相信,oct在未来的介入领域中会彰显出更加出色的表现。” 于波教授还介绍说,目前,哈医大二院
18、心血管内科在oct领域有3项国家自然基金及多项省级课题资助,发表相关sci文章20余篇,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 面向未来,学科研究与团队建设“齐飞” 在采访中,记者请于波教授介绍一下年初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揭牌的新导管室的具体情况时,他简单描述说:该院心内科的新导管室共设有8个介入手术间,目前已安装数字化造影仪(dsa)4台,其中新引进飞利浦新型数字化造影仪及配套监护系统2台。同时导管室还拥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新型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fd-oct),血管内超声(imap-ivus),carto-3,多导电生理仪及射频消融仪等冠状动脉,电生理、先心病等相关介入诊治仪器设备。心导管室可保证
19、年完成介入诊治能力达到6000例以上;同时,该院的新综合楼内还新设有重症ccu、术后ccu共计60张床位,以及心内科8个病区共计528张床位,使用面积共计能够达到一万余平方米,由此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心内科病区之一。 “今天的成就,是建立在昨天的坚实基础之上的。事实上,早在2008年,我们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成为原卫生部首批东三省唯一一家包含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介入治疗的培训基地了。”于波教授接着介绍说,“我们的心肌缺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于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在目前,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心血管领域部级重点实验室。2011年,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我们在全国排名第九、东
20、三省第一。此外,我们还承担了国家973、863课题、十一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级课题20多项,近5年表sci收录文章69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就于波教授本人而言,他所发表的应用o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识别和干预进展、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内膜覆盖的oct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评价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的研究进展,以及oct在评价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等学术科研文章,均在国内外oct研究领域,让同道们获益匪浅。 此外,于波教授作为中国红十字会胡大一爱心工程志愿服务队黑龙江培训救治中心主任,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之余,还抽出时间,定期带领先心义诊小分队逐村逐乡逐县前往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进行先心病普查。该科室现已筛查40万人,并对相应患者进行了尽力救助,为黑龙江的先心病控制献出了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爱心,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人是决定所有事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学科建设也不例外。尽管刚刚过去的2012年,于波教授荣获了行业最高奖“第八届中国医师奖”,并成为哈医大二院第一个荣获此殊荣的医务工作者,但他深知,“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哈医大二院心内科要想在走向未来的路途中取得更为骄人的成就,就必须充分重视行业人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而仅在第十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青年医师研究奖评审中,该院心内科的年轻医生侯静波教授,就在31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耗性物料管理办法
- 电工班集中管理办法
- 中介单位库管理办法
- 租用周转房管理办法
- CEO考核管理办法
- 省设备监理管理办法
- 福州托管班管理办法
- 疫苗无死角管理办法
- l劳务公司管理办法
- 疫情期口罩管理办法
- 【语文 北京版】2025年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 2023年三四年级好词好句摘抄整理
- 夏季预防中暑及中暑急救培训PPT
- 重大电力安全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 肺部小结节的术中定位
-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关键技术研究
- 红色记忆PPT-刘伯承元帅
- 酸碱中和加药量自动计算
- 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