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_第1页
最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_第2页
最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_第3页
最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全文)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 肿瘤的20%30%,多见于60岁左右的绝经后妇女【1】。据美国癌 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ACS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 2017年有61380例新发病例,且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子宫内膜癌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 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亦随之升高且趋 于年轻化,每年约有5万新发病例和1.8万 死亡病例【4】,至2008 年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上升为9.52/10万【5】。北京市肿瘤

2、 登记办公室数据显示,2008年后子宫内膜癌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 生殖道恶性肿瘤,2012年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5位【6】。EC分为 两型,I型子宫内膜癌占子宫内膜癌的80%90%,高峰年龄50-60 岁,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预后相对较好。 与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包括PTEN、K-Ras基因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7,8】。另一种为非雌激素依赖性,也就是II型子宫内膜癌,其发病 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II型多发于围绝经期,在内膜萎缩的状态下出 现局灶性的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或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其病理类型主要是浆液性、黏液性、透明 细胞癌,约占所

3、有子宫内膜癌患者5%,与之相关的分子机制主要是 p53基因及HER2/neu扩增【7,8】。其中10%的子宫内膜癌与遗传 因素相关,如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9】。有 卵巢癌、乳腺癌或者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也会 增加。1证据与消化道恶性肿瘤不同,子宫内膜癌发生恶液质的概率较低,相反, 肥胖或超重患者比例较高,约68%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肥胖【10】。 肥胖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幸存者早死亡的重要因素11,是影响幸存 者生活质量的因素【12】。有研究表明,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早 期营养干预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长、肠道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率【心】。另外,I

4、I型子宫内膜癌作为少数群体,平均年龄大, 与多种并发症并存,术前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14】。因此,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个体化营养评估与营养干预应引起重视。1.1肥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易合并代谢性疾病且増加死亡风险子 宫内膜癌患者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15】。肥胖子宫内膜癌患者容易并发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 症、肺功能不全、代谢综合征等【16】,可増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 死亡率。肥胖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子宫内膜癌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占35.9%17O La sky R等【1 5】 总结子宫内膜癌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

5、(总胆固醇n 6.2mmol/L)、高血糖或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s BMI 30kg/m2x腰围 88cm等。Everett E等【16】对子宫内膜癌患者 进行回顾性硏究,发现BMI40kg/m啲患者,患高血氐糖尿病及 肺部疾病的概率更高。BMI40kg/m2子宫内膜癌患者比BMI 30kg/m2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更多。Ward KK等17 随访332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现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最高,为 35.9%。1.2肥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一项关于 肥胖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结局的系统性回顾分析表明,相较于BMI30kg/m2的患者开腹手术的

6、结局 更差,主要表现在术中失血量増多、手术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 围术期并发症风险较高。前者的平均失血量为64.1331.0ml ,而后 者的平均失血量则为94570ml。非肥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平均手 术时间98237min ,肥胖患者则为108270mino肥胖的子宫内膜 癌患者需麻醉时间更长,心血管并发症及深静脉血栓风险更高【18】。 但对于微创手术两者的区别并不显著。1.3肥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化疗药物代谢异常影响疗效 尽管 200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因脂肪在肝脏堆积改 变了肝脏的血流动力学,降低了药物清除率【19】,但是Sparreboom A等20的研究发现B

7、MIn30kg/m2的肥胖患者较BMI25kg/m2 ) 子宫内膜癌患者,应将体重控制在健康体重范围,即 BMI18.524.9kg/m2。2008年,ACS的一项肿瘤预防营养队列硏究 表明,休闲和适度的体育活动降低了 33%的子宫内膜癌风险,超重或 肥胖的患者受益最大。此外,Courneya KS等22也指出缺乏锻炼 和高BMI会降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参照ACS营养及运动 肿瘤预防指南,对于超重甚至肥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推荐减少高能 量食物及饮料的摄入,推荐蔬菜、水果及全麦含量高的饮食模式,并 进行规律且适度的锻炼以达到BMI降至正常的目的。1.5营养不良及恶液质患者的营养治疗子宫内

8、膜癌营养不良及恶液 质患者应给予规范化营养治疗,以达到或保持体重为目标。营养治疗 包括营养咨询及药物治疗以提高其食欲。对于厌食、早饱及有低体重 风险的患者,建议増加进餐频率,进餐时限制液体量以増加食物摄入。 液体应在每餐之间摄入,避免缺水。对于仅靠食物不足以满足其营养 需求的患者,从市面上购买或自制营养密集的饮料或食物有助于能量 和营养摄入。通过以上方法都不足以满足营养需求,并存在营养不良 风险的患者,则需要规范营养治疗(食欲促进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 养)【23】2推荐意见 子宫内膜癌患者一经确诊应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包括人体学测量(身 高、体重、腰围、BMI )及人体成分分析,并根据不同的BMI进行营 养治疗。(B )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